崇禎也曾動意南遷,為啥沒有實施,原來是被道德綁架!

中國歷代王朝中,南遷的朝代很多,比如說南宋、東晉,南遷後都延續了國祚。很多人認為,明朝的崇禎也應該南遷到陪都南京,把北方所有的地方放出去,把兵源調到南方,南方經濟富碩,又有天險保護,北方京師讓給李自成,放開關卡讓清軍入關,肯定拚死驅逐女真族。期間,崇禎養精蓄銳,再北伐回來,明朝怎麼會滅?

那麼,崇禎為什麼不南遷呢?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

(崇禎)

崇禎帝是中國死的最悲壯的一個皇帝。

1644年3月15日, 明王朝面臨滅頂之災。次日,李自成軍攻入北京。崇禎帝朱由檢在宮中飲酒長嘆:「苦我民爾!」 隨後,崇禎帝讓周皇后和袁貴妃自縊而亡,砍掉了15歲的女兒長平公主的左臂,揮劍刺死了自己年僅六歲的么女—昭仁公主。崇禎又砍死了妃嬪數人,並命令左右去催懿安張皇后自盡。 最後,崇禎帝在景山歪脖樹上自縊身亡,死時光著左腳,右腳穿著一隻紅鞋,時年33歲。上弔死前,崇禎帝在藍色袍服上大書:「朕自登基十七年,逆賊直逼京師,雖朕薄德匪躬,上干天怒,致逆賊直逼京師,然皆諸臣誤朕也。朕死,無面目見祖宗於地下,自去冠冕,以發覆面。任賊分裂朕屍,勿傷百姓一人。」

崇禎是非亡國之君,但是做了亡國之君,以致後代很多人都感覺很惋惜。那麼,崇禎為何沒有選擇南遷呢?

(崇禎)

其實,明朝遭受農民起義軍李自成和滿清的圍攻時,也曾動過南遷的念頭。

史料記載,崇禎皇帝和附馬都尉鞏永固曾談過南遷的事情,鞏永固很支持,表示「宣大已失,京師實不能在守,闖逆兵峰朝夕將至矣」。 這種想法也得到了左中允李明睿的贊同,他曾上書皇帝「南遷」。

但是,南遷的想法卻遭到了內閣首輔陳演的極力反對。他的理由也很簡單粗暴,皇帝一旦南遷,人心就會渙散,無法抵抗滿清和李自成兩股力量,拿出於謙抵抗瓦剌的例子,告訴崇禎只要堅守,軍民一心,能夠抵抗外敵侵略。 陳演故意向外透露了這個消息,鼓動言官猛烈抨擊「南遷」的主張。

崇禎帝被道德綁架,言官的猛烈抨擊讓崇禎皇帝受到了巨大的壓力 ,隨後做出一個決定:死守北京。

而這個結果,付出的代價太大。

(東林黨)

陳演為什麼不同意崇禎南遷?背後有著不可告人的目的。明朝末期,東林黨左右著政府的發展,而內閣首府陳演是這些人的領頭羊。

東林黨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1604年(萬曆三十二年),顧憲成等人修復宋代楊時講學的東林書院,與高攀龍、錢一本等講學其中。東林講學之際,正值明末社會矛盾日趨激化之時,東林人士借諷議朝政、評論官吏之名,行包庇地主,為富商巨賈爭利之實。他們雖然提出了廉正奉公,振興吏治,開放言路,革除朝野積弊等進步口號,然而實質上卻淪為了大地主,大商人利益集團的代言人,對明末饑荒災民的悲慘現實視而不見,對征款賑災行為極力阻撓。東林人士在當時遭到宦官及其依附勢力的激烈反對。兩者之間因政見分歧發展演變形成明末激烈的黨爭局面。

崇禎上台以後,打擊以魏忠賢為代表的宦官勢力,所以東林黨成為一黨獨大。 他們學得都是「尊王攘夷」、「華夷之辨」這類的大道理,而沒有實際處理外交事務的能力。同時也不想承擔歷史責任,因為遷都是需要承擔責任的,北京一旦放棄,明王朝的宗廟、陵寢必將會被李自成破壞,這個責任誰來承擔?士大夫都重名節,看重虛名,喜歡高調,這種讓自己名譽受損的事情,他們怎麼可能去做。

最主要的一點,東林黨人雖然都在北京做官,但是財產都在南方,並且非常龐大。他們非常希望能夠在北京就把戰火平息,而不要把戰火引到南方,從而危及到自己的財產,所以極力阻止不要南遷。

但是,東林黨人也吃了苦果,比如說陳演在李自成進北京後,他主動向劉宗敏獻白銀四萬兩。稍後,其家僕告發,說他家中地下藏銀數萬。農民軍掘之,果見地下全是白銀。劉宗敏大怒,大刑伺候,刑求的黃金數百兩,珍珠成斛,四月八日,得釋。十二日,李自成敗於多爾袞、吳三桂之聯軍,臨走前,將陳演等人斬首。

(每日漢字)

落魄的鳳凰不如雞:崇禎之女竟嫁給農民斷袖之癖:漢哀帝劉欣為何喜愛男色?農民稱祖先是皇帝,有玉璽和尚方寶劍為證,家譜被專家鑒定
推薦閱讀:

沒有永遠的敵人!巴菲特改捧特朗普
沒有很多很多錢的男人,也沒有很多很多的愛
最牛11件衝鋒衣里竟沒有哥倫比亞北臉,見過其中3件就是神人
愛情沒有永遠
喜歡一個人其實並沒有錯

TAG:道德 | 道德綁架 | 綁架 | 沒有 | 崇禎 | 實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