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維摩詰大士甚深開示:出家者無利無功德--學佛網

維摩詰大士甚深開示:出家者無利無功德

作者:靜波法師

文章來源:摘自《維摩詰所說經》講義:

  【經文】「佛告羅睺羅:汝行詣維摩詰問疾。」  此是佛陀第九次命人去居處看病,所謂「羅睺羅」譯為覆障,是佛陀的兒子,在佛陀出家六年後始生,即住胎六年,為胎所覆障,因此得名。羅睺羅的因緣,很多相師在四月八日對凈飯王說:太子如果今夜不出家,明日有七寶自己到來,於是凈飯王增加各種歌伎和音樂,於是菩薩欲心內發,耶輸陀羅此夜受孕,對此凈居天非常悲傷,就說菩薩如是貪著於五欲,那麼眾生由誰去度呢?因此感應悉達多太子出家,後來佛陀出家後六年成道之夜才生下羅睺羅。住胎六年的原因,《智度論》云:羅之過去為王,六日使仙人飢餓,所以招受此報。其他佛經中也說:因羅睺羅塞鼠穴,受此六年住胎之果報。羅睺羅又稱為宮生,因悉達多出家之後生下羅睺羅,釋迦族的人以為不是佛陀之子,所以要燒死羅睺羅,自然是指耶輸陀羅不貞,對此耶輸陀羅抱子立誓,若然投火而死,自然不是佛子,若然不死則證明自己清白,於是投於火中,突然間火焰化紅蓮,於是釋迦族的人都認為是真正的宮生,所以稱名為宮生。  【經文】「羅睺羅白佛言:世尊,我不堪任詣彼問疾。」  同樣的,密行第一的羅睺羅也對佛說:世尊,我不能也不勝任帶領大眾去居士處問疾。  【經文】「所以者何?憶念昔時,毗耶離諸長者子,來詣我所,稽首作禮,問我言:唯!羅睺羅,汝佛之子,舍轉輪王位,出家為道,其出家者,有何等利?我即如法,為說出家功德之利。」  此下是解釋為什麼不堪的原因。即所以者何?回答是:回想起過去的時候,毗耶離大城諸長者子,來到我所居的住所,恭敬地禮拜我並向我請教:啊,羅睺羅尊者,您是佛陀的兒子,捨去鐵轉輪王之位,出家修道,那麼出家究竟有什麼好處呢?我於是就按照您所開示我們的語言開示他們。關於出家的功德利益等。即依《出家功德經》所言。諸長者子,假如有人殺盡三千大千世界的眾生或者用殘酷的手段,割掉他們的鼻子,挖去他們的雙眼,你們以為這個人的罪業多不多呢?長者子回答說:此人罪業無量無邊,不可以計算,對這樣如此多罪業之人,有人拯救不殺,有人救治而使割鼻挖眼之人痊癒,這樣的功德多不多呢?諸長者子回答說:非常多,我於是就說:出家功德,又比這還要多,更何況能證得三明六通,具足八解脫,出生死入涅槃呢?此中,羅睺羅當為鐵轉輪王,就一天下稱王,地下十由旬鬼神,空中十由旬鬼神都被羅睺羅所差使,既此尊位而出家肯定有更好之處,於是羅睺羅給予回答。接下來說羅睺羅六歲之時回迦毗羅衛,變現一千比丘都如佛形,羅雲奔佛所,千比丘摩頂,第二天回精舍中命舍力弗、目犍連度羅雲出家,剛開始因是佛子貢高我慢,拋頭露面,於是佛陀教誨,則徹底改變,即使當面相罵,羅雲也不嗔恨,佛於是稱嘆他的忍辱、持戒,以為密行第一。  【經文】「時維摩詰來謂我言:唯!羅睺羅,不應說出家功德之利。」  正當諸長者子聆聽之際,維摩居士出現在面前對我說:啊,羅睺羅,大乘佛法以為所作福德不應貪著,所以不可以執著諸法見來說出家的功德利益,因為菩薩不見有利益,不見有功德,如是才是真正出了三界的家。  羅雲受屈有四種因緣:1,不見人根,應非其葯,2,出家功德無量,而卻說有限,3,即是實相,卻以相說之,4,出家本為實相涅槃,羅雲卻不說其本。所謂「家」,吉藏大師以為有兩種,一是形家,指有父母妻子,二是心家,即指煩惱,而諸長者雖無出形家之義,卻有出心家之義,對於羅雲的嘆出形家,則於事無益。  【經文】「所以者何?無利無功德,是為出家。有為法者,可說有利有功德。夫出家者,為無為法,無為法中,無利無功德。」  為什麼呢?因為凡夫住於有為法中,可以說是有利益有功德,出家修道是無相無作諸波羅蜜,屬無為法,在此無為法中,還有什麼功德利益可說呢?因為如果通達一切法法爾如是,即見諸法本然清凈,如是法安法位,該是什麼就是什麼。舉例說明,如去買音樂磁帶,磁帶五花八門,各有千秋,每個進商店的人都在認真尋找適合自己口味的磁帶,即指好壞而言,事實上,就本體而言,這些磁帶不可以用好壞來定論,好壞只是相對的緣起,因心分別有好壞,高低檔次,大人小孩,知識層次各有不同,則看法也不同,同是一盤磁帶,可以稱好,可以稱壞,可見好壞等都是眾生主觀意識所構成(我法而執)。磁帶本身和賦予磁帶價值觀念本是毫不相關,本自清凈,磁帶就是磁帶,不與人給它的假名幻相相應,自然不隨名相左右而顛倒,因為名言安立,但有言說而無實義,如磁帶超然獨立,不隨名相而生,不隨相滅,如是觀照,即見諸法實相,如是如來法身不待修習,當下即是。  法爾如是,不可以執著,如有絲毫執情強加於它,即不自在,如是即不能隨緣,因為磁帶沒有高低檔,善惡等,因人而異,否則世俗諦混亂,稱男為女,無大小等差別,所以一切言說,都是權說,即是隨緣說,不是如是說,此說有時間、空間和對象,自然要分清楚,不可以含糊,不能否認事實的存在,因為時空對待的產物,本自性空不礙實相,只要不執著就是了,為什麼要否定它呢?否則,一定要都否定它,即是不解性空緣起,如是既有礙世間法,也不了出世法,因為,一定否定,即不能隨緣,即廢世俗諦,不了性空緣起,則住於偏空,則有礙中道,此是二乘人的通病,如能不廢假名幻相,則分明是隨緣妙用,如是即能作諸佛無量無邊勝妙功德,如不通達,執取即是凡夫,捨棄即是二乘,可見取捨相待而有,都是無明識心起用,菩薩則能於一切法無取無舍,即取無所取,舍無所舍,即是不壞諸法,當體即無生法忍。  無生法忍中,真如隨緣無罣無礙,如是即是大功德,否則凡夫執有,只能得到相對利益,二乘執空也是相似利益,所謂相對的利益:如福福相待而生,所謂現在的利益,也許就是將來損失的開端,而現在的損失或許是將來利益的起始,換一個角度,在這一方面看是利益,從另一個角度分明是損失,反過來也是同樣道理。凡夫雖然處處執有,其實落了空尚且不知。所謂相似的利益,就是二乘忍的偏空智,即斷生死證涅槃,殊不知生死乃是凡夫之妄執,而法法本自涅槃,如果見有生死可斷,有涅槃可證,住於相似涅槃,即是偏安一隅,苟且偷生,如是二乘雖然滯空,落在有邊也是不覺,就實際而言,這兩種功德利益,都是睡夢顛倒,均不是出家的目的,所以不能稱為功德利益。  【經文】「羅睺羅,夫出家者,無彼無此,亦無中間。離六十二見,處於涅槃,智者所受,聖所行處,降伏眾魔,度五道,」  經文大意是:羅睺羅,真正的出家人,即應不棄俗事,不壞世法,以妙觀察智,迴光返照,摧毀阿賴耶,跳出無明坑,如能真正斷除無明,則法法皆如。如是,無彼相也無此相,也無彼此中間相,如同磁帶,本無善惡相,如是則脫離凡夫外道六十種邊見邪見,恢復諸法本來面目,即能安住於自性清凈涅槃,此是摩訶般若的真三昧,是智者的真實受用,也是聖人的真正實踐所在,如是體證,則法法皆真,眾生即佛,可見眾魔陰影不能安立,如是即不降而降,所謂度五道,佛經中說:一人出家,魔宮震動,即始動魔宮,終必降伏,既降伏四魔,必超度五道,一般凡夫能出四趣,不能出天道,而出家求滅,則五道都出。  【經文】「凈五眼,得五力,立五根,不惱於彼,離眾雜惡,摧諸外道,超越假名,出淤泥,無系著,無我所,無所受,無擾亂,內懷喜,護彼意,隨禪定,離眾過。若能如是,是真出家。」  羅睺羅,佛性不增不減,眾生性也是不增不減,如是度脫天人畜鬼地獄五道眾生,而實無眾生得滅度,因為如人於睡夢之中,被汪洋大海所困,恐怖而呼救,如是菩薩則隨類化身而救度,此時此境則分明有救人的菩薩與被救的眾生,只是一旦醒悟,則本無溺者,又哪裡有救者,所以說眾生性即是佛性,如是觀察,即是五眼圓通,即一人具五眼,見障內為肉眼,見障外為天眼,照實相為慧眼,照三乘法滅為法眼,照於佛性,兼無法不知,稱為佛眼,如是五根,五根當下具足,如是我法二執,即無立錐之地,所以不能惱害在家與出家的眾生,如是根境法爾清凈,心無所累,於是能離眾惡,摧外道邪執,如是能超越一切假名幻相,如同蓮花出於淤泥,不受染污,如是不見能有所有之物,也無能受所受之人,如是諸法常寂滅,沒有擾亂不安的忐忑現象,如果有紛擾,則是眾生錯覺,就諸法實相而言,都無有是處,如是常處輕安,心懷喜悅,如是護持眾生的意念,隨之而來的是法性常定,隨順法性而不假修行,自然無有眾生過失,如果能夠如此,才算是真正的出家。  【經文】「於是維摩詰語諸長者子:汝等於正法中,宜共出家。所以者何?佛世難值。諸長者子言:居士,我聞佛言:父母不聽,不得出家。」  此時,維摩詰居士告訴諸長者子說:你們在遇到佛陀正法之際,應當共同出家,為什麼呢?因為佛世難值,正法難聞的緣故,諸長者子說:居士,我們聽佛陀說過,父母若不同意,不得出家。(經中記載,有人到僧坊,諸比丘都度化出了家,他們的父母憂愁痛苦,到佛陀的父親前告狀。凈飯王說,悉達多不讓我知而私自出家,我憂愁痛苦,從今以後,父母不同意不得出家。把此事向佛述說,於是佛制戒:若父母不聽不得出家,趣度之者,得吉羅罪。)  【經文】「維摩詰言:然。汝等便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是即出家,是即具足。爾時,三十二長者子,皆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故我不任詣彼問疾。」  維摩詰說:所謂正法,不依事相,而依義言,你們若能聞了義法,發菩提心,即是已經出心家,如是身口無染惡,即是具足清凈戒,如是即見佛法身。否則不是了義法,不發菩提心,即是緣法出家,此等出家即依事相而言。即依俗出家。那時候,這三十二位長者子,聽到這樣得說法,都發起成佛之心。如此看來,我不能也不敢去居士處看病。
推薦閱讀:

首愚法師:德行與戒行--學佛網
學佛和不學佛有啥區別
索達吉堪布:帝王將相亦學佛
願生西方凈土中--學佛網
恩師嘉言錄(-)學佛篇①

TAG:學佛 | 出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