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8年,一名普通士兵因一個善舉而改變了歷史進程

戰爭是殘忍可怕的,許多從戰場上退下來的老兵,回想起當年的戰場仍然心有餘悸。曾經有一位參加過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德軍士兵,就僥倖地從戰火中倖存了下來,但他卻被戰爭的陰影籠罩,患上了嚴重的戰爭恐懼症。他經常旁若無人地喃喃自語,並且堅稱自己「自己的眼睛被毒氣毒瞎,什麼也看不見了」。實際上,他的視力絲毫沒有問題,於是,這名士兵被送到當時德國著名的心理醫生艾德蒙德·福斯特那裡接受心理治療。

這名士兵在福斯特醫生的心理催眠下,開始說出自己之前遭遇:家裡貧寒,他曾夢想著曾為一名畫家,在維也納街頭試圖賣畫求生。除此之外,他還做過許多雜活維生。懷著對祖國的熱愛,他義無反顧地從軍……這聽上去和無數德國青年過去的遭遇一樣,重要的是,這名傷兵還回憶起許多與英軍在德國的保衛戰戰場上可怕的場景,比如1918年9月28日的那場戰鬥。

1917年,戰爭的局勢開始對同盟國不利。美國對德宣戰,中國也加入到協約國的陣營中,此時協約國以達到27個國家。1918年,英軍開始扭轉局勢,並向德國進攻。在英軍士氣高昂的時候,出現了許多作戰勇猛的士兵,其中有位名叫亨利·坦迪的二等兵表現得尤為突出。1918年9月12日的哈維林肯特之戰中,坦迪以一人之力擊斃並俘獲多名德國士兵,因此被授予「軍事獎章」;9月28日,在與德軍奪取馬爾寬渡口的戰鬥中,英軍一度被德軍的重機槍火力壓制,無法突破。坦迪表現出英勇的個人英雄主義,他匍匐著靠近德軍陣地擊斃了德軍機槍手,英軍這才得以突破德軍防線。抵達渡口時,坦迪又身先士卒地鋪設橋板,使英軍能夠對德軍陣地發動衝鋒。

此時的德軍兵敗如山倒,雖然人數佔優,但仍然潰散而逃。在清理戰場時,坦迪發現了一名掉隊的德國傷兵試圖從壕溝里逃跑。坦迪很快瞄準了他,但坦迪有個原則,就是不在戰鬥結束後擊殺傷兵。雖然德國傷兵已經停下,以方便他射擊,但坦迪還是示意對方離開。他沒有想到,自己放走的這名德國士兵的名字叫阿道夫·希特勒。

死裡逃生的希特勒對戰爭留下很大的心理創傷,而福斯特醫生為了醫治,便稱希特勒的眼睛確實是瞎了,但他是與凡人不同的「超人」,他有足夠強大的意志力來支撐他恢復視力。此言也激發了希特勒的信心,他迅速從戰爭的陰影中走了出來,並重新投身到軍事生涯中。

1926年,坦迪從軍隊退役,過起平淡的生活,而他也漸漸把戰爭遺忘。直至1938年張伯倫問起時任德國元首的希特勒會客廳里的一副油畫(以伊普爾戰役為背景的油畫,坦迪在畫中背著一個傷兵,表示這是一場「結束一切的戰爭」)複製品時,希特勒便把當時死裡逃生的那段歷史講了出來。

消息傳到英國後,坦迪遭到巨大打擊。在社會的譴責下,他不得以於1940年初移居考文垂(英格蘭西米德蘭郡城市)。1940年9月,德軍開始對倫敦實行長達8個月的轟炸,此時年滿49歲的坦迪憤然從軍,試圖彌補自己犯下的過錯。但是由於身體狀況堪憂,他被軍隊拒絕了。1977年,86歲的坦迪在考文垂逝世。家人在收拾其遺物時發現這樣一句話:「我後悔自己的一時之仁,改變了數千萬人的命運,造成人類歷史上最大的災難。但是,如果重新有這麼一次機會,面對一個不知道未來的傷兵,我還是會選擇讓他離開。我只是一個士兵,不是屠夫。假如當年我開了槍,那麼,我跟希特勒就沒有區別了。」

歷史就是這樣,看似必然,卻充滿偶然。坦迪並沒有做錯什麼,他只是堅持了自己的原則,以至於人類歷史從此後的數十年里徹底被改寫。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推薦閱讀:

翁敏華:李商隱從歷史深處走來
為什麼說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引起了近代中國的歷史性巨大變化?
先行者的歷史腳印——評《郭嵩燾全集》
歷史上的普洱茶貿易
釣魚島失土歷史上的「如果」

TAG:歷史 | 改變 | 士兵 | 進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