雌雄同體的古希臘雕塑

盧浮宮裡的每一件展品都是人類藝術的瑰寶和藝術的結晶。行走在雕塑館裡,彷彿搭乘了一艘豪華的穿梭機在藝術和歷史的浩瀚時空里遨遊。

接上篇博文:實拍人氣爆棚的藝術殿堂--盧浮宮(點擊進入),今天主要梳理一下在盧浮宮裡看到的一些重點雕塑作品,與博友共享。

這幅雕塑作品一開始吸引我注意的居然是人物身下所躺的豪華床墊。冰冷的大理石居然在義大利雕塑家貝爾尼尼的手下有了皮革般的順滑和柔軟溫暖的質感。再一看,上面躺著的這位「女子」,光滑的肌膚、優雅的體態和柔美的背部曲線很是動人。

然而當你繞到雕塑的另一側時,就發現其男性特徵清晰可見,令人驚訝不已。

這一古希臘雕塑名為《沉睡的海爾瑪弗狄忒》(Hermaphrodite endormi)。在古希臘神話中,美少年海爾瑪弗狄忒是赫爾墨斯(Hermes)與阿弗洛狄忒(Aphrodite)的兒子,他拒絕了水仙子薩拉瑪西斯(Salmacis)的仰慕和追求,水仙子為了能與他永遠在一起,遂要求主神宙斯將他們的身體合二為一。從此海爾瑪弗狄忒成為雌雄同體。在神話時代,「雌雄同體」作為創始神和人祖神的情景相當普遍,在雕塑和神話中隨處可見,是古代人表示全能、力量以及自足的普遍公式。

這個雕塑大家都很熟悉,盧浮宮的鎮館三寶之一《阿弗洛蒂特》(Aphrodite),也就是大家熟知的愛神、美神維納斯(Venus),又名:《米羅的維納斯》(Venus de Milo),上一篇博文已有詳細介紹。就是剛才那個雌雄同體美少年的母親。

這一尊是雙臂俱在的完整版的維納斯雕像,《阿爾勒的維納斯》 (Venus d"Arles),是公元一世紀晚期的羅馬作品, 1651年出土於法國阿爾勒的古羅馬劇場遺址。雖然不及上面缺失雙臂的盧浮宮鎮館三寶之一《米羅的維納斯》有名,但卻幫助我們看到了完整的維納斯形象。

這件雕塑是義大利新古典主義雕刻家卡諾瓦的作品的《丘比特與賽姬》,又名《愛神吻醒賽姬》(Psyche Ranimee par le Baiser de L"Amour)。和女神維納斯也有點關係。

羅馬神話中,維納斯女神的最小的兒子丘比特和賽姬是一對戀人,因為某些原因,賽姬被限制不能去看丘比特的容貌。有一天賽姬實在忍不住了,趁丘比特入睡時偷看了他一眼。丘比特的母親維納斯為此大怒,她讓賽姬中魔法昏死過去,只有丘比特的愛之吻才能讓她蘇醒。這座雕像就是表現丘比特展翅降臨、輕抱起賽姬親吻的那一剎那,兩人柔軟平滑的身軀相擁成X形,呈現一種既深情又優美的體態,感人至深。

古希臘的雕塑佔據雕塑館的相當大比例。相當多的展品都有缺損,但這絲毫也不影響這些作品鮮活的藝術生命。

這一雕塑名為《戴頭盔的雅典娜》, 又名《韋萊特里的帕拉斯》(Pallas de Velletri)。希臘神話中,雅典娜女神的全稱為:帕拉斯-雅典娜(Pallas Athena)。韋萊特里是義大利中部的一座城市。1797年,人們在韋萊特里附近的一座羅馬莊園廢墟發現了這件雕塑。

《赫拉克勒斯與他的孩子特勒福斯》(Heracles and his child Telephos) ,約1-2世紀的羅馬複製品,高度2.62 米,出土於義大利羅馬的蒂沃利(Tivoli)。在希臘神話中,特勒福斯後來成為安納托利亞半島(Anatolia,又稱小亞細亞)地區的密細亞(Mysia)的國王。特勒福斯是大力神赫拉克勒斯的眾多兒子之一。

《戲鵝的小孩》(l"Enfant à l"oie)刻划了一個天真活潑的男童和一隻白鵝玩耍的形象。頑皮的小孩緊摟白鵝,面帶微笑,洋洋得意;而被捉弄的白鵝則直蹬雙腿,張嘴喘息,顯得無可奈何。雕刻家幽默地表現了小孩的生活情趣,出色地刻划了小孩的體態和動作,具有濃厚的生活氣息。

《年老的半人馬被愛羅斯捉弄》是十七世紀義大利出土文物。這件作品是公元前二世紀的希臘雕塑的羅馬複製品,作於1-2世紀。半人馬是希臘神話中一種性格溫順的動物,愛羅斯是希臘神話中的小愛神,相當與羅馬神話中的愛神丘比特。

《阿塔蘭特》(Atalanta)。這個女子的上身前傾,左腿著地,右腿提起;收在胸前的右臂與向後的手臂相對,表現出奔跑時手腳的交替動作。她的身體幾乎懸空,僅左腳尖支撐地面。貼著大腿的樹根支撐著雕像的重量。

這是義大利著名雕塑家米開朗基羅的作品《垂死的奴隸》(I"Esclave Mourant)。這是位具有俊美外貌的年輕人,左手支撐著頭部,右手扶在胸前,好象剛剛經歷過嚴酷的折磨,精疲力盡,臉部表情安詳平靜,兩眼緊閉,彷彿不是在迎接死亡,而是在進入一種解脫的狀態,表現出一種完全接受命運安排的妥協。

旁邊這尊《反抗的奴隸》(I"Esclave Rebelle)則截然不同。這名雙手被反捆在身後的奴隸,正在努力地扭動身體企圖掙脫。他臉部流露出憤恨與不平的表情,頭部轉向左,上半身45度向右扭轉,而盆骨則轉向左側,與肩部形成直角,展現了身軀在瞬間奮力地扭動的姿態。他像是在做最後的掙扎與反抗,表現出強烈的求生意志。

展廳里的雕塑太多了,因為時間有限,除去精品中的精品,很多只能隨手拍下,留待回來仔細觀賞了。

其實展廳本身又何嘗不是一件精美的藝術作品?

天花板上的繪畫和浮雕同樣令人嘆為觀止。

黎塞留館的中庭瑪麗庭(Cour Marly)原先是財政部的露天停車場。盧浮宮改造時貝聿銘給它加上了巨大的玻璃蓋頂,使之成為陳列大形雕塑的理想場所。

這個戰馬和馴馬人的雕塑(Chevaus de Marly)曾經是「凡爾賽宮裡最大型的雕塑」,原作發現於古羅馬的康斯坦丁大浴場,其原型是古希臘的雕塑。拿破崙打到義大利後,想盡辦法也無法搬走。於是在法國建造了複製品,陳列於凡爾賽宮,法國大革命後被搬到盧浮宮。


推薦閱讀:

古希臘(白人)那點東西都是從古埃及(黃種人)那裡學來的
八卦古希臘
(9)古希臘星象說:仰望眾神的天空(轉)
古希臘三賢
獻土入羅:帕加馬王國簡史

TAG:雕塑 | 希臘 | 古希臘 | 雌雄同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