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問家必經過「三境界」

大學問家必經過「三境界」

  《人間詞話》  王國維 著 上海世紀出版集團

  王國維(資料圖片) 新華社發

 

岳飛

小重山

昨夜寒蛩不住鳴。驚回千里夢,已三更。起來獨自繞階行。人悄悄,簾外月朧明。白首為功名。舊山松竹老,阻歸程。欲將心事付瑤琴。知音少,弦斷有誰聽。

滿江紅

怒髮衝冠,憑闌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滿江紅

遙望中原,荒煙外、許多城郭。想當年、花遮柳護,鳳樓龍閣。萬歲山前珠翠繞,蓬壺殿里笙歌作。到而今、鐵騎滿郊畿,風塵惡。兵安在,膏鋒鍔。民安在,填溝壑。嘆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請纓提銳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卻歸來、再續漢陽游,騎黃鶴。

●蝶戀花  晏殊  檻菊愁煙蘭泣露,羅幕輕寒,燕子雙飛去。  明月不諳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見天涯路。  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  晏殊詞作鑒賞  此為晏殊寫閨思的名篇。詞之上片運用移情於景的手法,選取眼前的景物,注入主人公的感情,點出離恨;下片承離恨而來,通過高樓獨望把主人公望眼欲穿的神態生動地表現出來。王國維《人間詞話》中把此詞「昨夜西風」三句和歐陽修、辛棄疾的詞句一起比作治學的三種境界,足見本詞之負盛名。全詞深婉中見含蓄,廣遠中有蘊涵。  起句寫秋曉庭圃中的景物。菊花籠罩著一層輕煙薄霧,看上去似乎脈脈含愁;蘭花上沾有露珠,看起來又象默默飲泣。蘭和菊本就含有某種象喻色彩(象喻品格的幽潔),這裡用「愁煙」、「泣露」將它們人格化,將主觀感情移於客觀景物,透露女主人公自己的哀愁。「愁」、「泣」二字,刻畫痕迹較顯,與大晏詞珠圓玉潤的語言風格有所不同,但借外物抒寫心情、渲染氣氛、塑造主人公形象方面自有其作用。  次句「羅幕輕寒,燕子雙飛去。」寫新秋清晨,羅幕之間蕩漾著一縷輕寒,燕子雙雙穿過簾幕飛走了。  這兩種現象之間本不一定存聯繫,但充滿哀愁、對節候特別敏感的主人公眼中,那燕子似乎是因為不耐羅幕輕寒而飛去。這裡,與其說是寫燕子的感覺,不如說是寫簾幕中人的感受,而且不只是生理上感到初秋的輕寒,而且心理上也蕩漾著因孤孑凄凄而引起的寒意。燕的雙飛,更反托出人的孤獨。這兩句純寫客觀物象,表情非常微婉含蓄。接下來兩句「明月不諳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從今晨回溯昨夜,明點「離恨」,情感也從隱微轉為強烈。明月本是無知的自然物,它不了解離恨之苦,而只顧光照朱戶,原很自然;既如此,似乎不應怨恨它,但卻偏要怨。這種彷彿是無理的埋怨,卻有力地表現了女主人公離恨的煎熬中對月徹夜無眠的情景和外界事物所引起的悵觸。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過片承上「到曉」,折回寫今晨登高望遠。「獨上」應上「離恨」,反照「雙飛」,而「望盡天涯」正從一夜無眠生出,脈理細密。「西風凋碧樹」,不僅是登樓即目所見,而且包含有昨夜通宵不寐卧聽西風落葉的回憶。碧樹因一夜西風而盡凋,足見西風之勁厲肅殺,「凋」字正傳出這一自然界的顯著變化給予主人公的強烈感受。景既蕭索,人又孤獨,幾乎言盡的情況下,作者又出人意料地展現出一片無限廣遠寥廓的境界:「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這裡固然有憑高望遠的蒼茫之感,也有不見所思的空虛悵惘,但這所向空闊、毫無窒礙的境界卻又給主人公一種精神上的滿足,使其從狹小的簾幕庭院的憂傷愁悶轉向對廣遠境界的騁望,這是從「望盡」一詞中可以體味出來的。這三句儘管包含望而不見的傷離意緒,但感情是悲壯的,沒有纖柔頹靡的氣息;語言也洗凈鉛華,純用白描。這三句是本詞中流傳千古的佳句。  高樓騁望,不見所思,因而想到音書寄遠:「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彩箋,這裡指題詩的詩箋;尺素,指書信。兩句一縱一收,將主人公音書寄遠的強烈願望與音書無寄的可悲現實對照起來寫,更加突出了「滿目山河空念遠」的悲慨,詞也就這渺茫無著落的悵惘中結束。「山長水闊」和「望盡天涯」相應,再一次展示了令人神往的境界,而「知何處」的慨嘆則更增加曳不盡的情致。  婉約派詞人許多傷離懷遠之作中,這是一首頗負盛名的詞。它不僅具有情致深婉的共同特點,而且具有一般婉約詞少見的寥闊高遠的特色。它不離婉約詞,卻又某些方面超越了婉約詞。●蝶戀花  柳永  佇倚危樓風細細,望極春愁,黯黯生天際。  草色煙光殘照里,無言誰會憑闌意。  擬把疏狂圖一醉,對酒當歌,強樂還無味。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柳永詞作鑒賞  這首詞採用「曲徑通幽」的表現方式,抒情寫景,感情真摯。巧妙地把飄泊異鄉的落魄感受,同懷戀意中人的纏綿情思融為一體。  「佇倚危樓風細細」。說登樓引起了「春愁」。全詞只此一句敘事,便把主人公的外形象象一幅剪紙那樣突現出來了。「風細細」,帶寫一筆景物,為這幅剪影添加了一點背景,使畫面立刻活躍起來了。  「望極春愁,黯黯生天際」,極目天涯,一種黯然魂銷的「春愁」油然而生。「春愁」,又點明了時令。對這「愁」的具體內容,詞人只說「生天際」,可見是天際的什麼景物觸動了他的愁懷。從下一句「草色煙光」來看,是春草。芳草萋萋,剗盡還生,很容易使人聯想到愁恨的聯綿無盡。柳永借用春草,表示自己已經倦遊思歸,也表示自己懷念親愛的人。那天際的春草,所牽動的詞人的「春愁」究竟是哪一種呢?詞人卻到此為止,不再多說了。  「草色煙光殘照里,無言誰會憑闌意」寫主人公的孤單凄涼之感。前一句用景物描寫點明時間,可以知道,他久久地站立樓頭眺望,時已黃昏還不忍離去。「草色煙光」寫春天景色極為生動逼真。春草,鋪地如茵,登高下望,夕陽的餘輝下,閃爍著一層迷濛的如煙似霧的光色。一種極為萋美的景色,再加上「殘照」二字,便又多了一層感傷的色彩,為下一句抒情定下基調。「無言誰會憑闌意」,因為沒有人理解他登高遠望的心情,所以他默默無言。有「春愁」又無可訴說,這雖然不是「春愁」本身的內容,卻加重了「春愁」的愁苦滋味。作者並沒有說出他的「春愁」是什麼,卻又掉轉筆墨,埋怨起別人不理解他的心情來了。作者把筆宕開,寫他如何苦中求樂。「愁」,自然是痛苦的,那還是把它忘卻,自尋開心吧!「擬把疏狂圖一醉」,寫他的打算。他已經深深體會到了「春愁」的深沉,單靠自身的力量是難以排遣的,所以他要借酒澆愁。詞人說得很清楚,目的是「圖一醉」。為了追求這「一醉」,他「疏狂」,不拘形跡,只要醉了就行。不僅要痛飲,還要「對酒當歌」,借放聲高歌來抒發他的愁懷。但結果卻是「強樂還無味」,他並沒有抑制住「春愁」。故作歡樂而「無味」,更說明「春愁」的纏綿執著。  至此,作者才透露這種「春愁」是一種堅貞不渝的感情。他的滿懷愁緒之所以揮之下去,正是因為他不僅不想擺脫這「春愁」的糾纏,甚至心甘情願為「春愁」所折磨,即使漸漸形容憔悴、瘦骨伶仃,也決不後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才一語破的:詞人的所謂「春愁」,不外是「相思」二字。  這首詞妙緊拓「春愁」即「相思」,卻又遲遲不肯說破,只是從字裡行間向讀者透露出一些消息,眼看要寫到了,卻又煞住,掉轉筆墨,如此影影綽綽,撲朔迷離,千迴百折,直到最後一句,才使真象大白。詞相思感情達到高潮的時候,戛然而止,激情回蕩,感染力更強了。●青玉案 --元夕  辛棄疾  東風夜放花千樹。  更吹落,星如雨。  寶馬雕車香滿路。  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  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辛棄疾詞作鑒賞  古代詞人寫上元燈節的詞,不計其數,辛棄疾的這一首,卻沒有人認為可有可無,因此也可以稱作是豪傑了。然而究其實際,上闋除了渲染一片熱鬧的盛況外,並無什麼獨特之處。作者把火樹寫成與固定的燈彩,把「星雨」寫成流動的煙火。若說好,就好在想像:東風還未催開百花,卻先吹放了元宵節的火樹銀花。它不但吹開地上的燈花,而且還從天上吹落了如雨的彩星——燃放的煙火,先衝上雲霄,而後自空中而落,好似隕星雨。然後寫車馬、鼓樂、燈月交輝的人間仙境——「玉壺」,寫那民間藝人們載歌載舞、魚龍漫衍的「社火」百戲,極為繁華熱鬧,令人目不暇接。其間的「寶」也,「雕」也「鳳」也,「玉」也,種種麗字,只是為了給那燈宵的氣氛來傳神來寫境,大概那境界本非筆墨所能傳寫,幸虧還有這些美好的字眼,聊為助意而已。  上闋,專門寫人。作者先從頭上寫起:這些游女們,一個個霧鬢雲鬟,戴滿了元宵特有的鬧蛾兒、雪柳,這些盛裝的游女們,行走過程中不停地說笑,在她們走後,只有衣香還在暗中飄散。這些麗者,都非作者意中關切之人,在百千群中只尋找一個——卻總是蹤影難覓,已經是沒有什麼希望了。……忽然,眼睛一亮,在那一角殘燈旁邊,分明看見了,是她!是她!沒有錯,她原來在這冷落的地方,還未歸去,似有所待!發現那人的一瞬間,是人生精神的凝結和升華,是悲喜莫名的感激銘篆,詞人竟有如此本領,竟把它變成了筆痕墨影,永志弗滅!—讀到末幅煞拍,才恍然大悟:那上闋的燈、月、煙火、笙笛、社舞、交織成的元夕歡騰,那下闋的惹人眼花繚亂的一隊隊的麗人群女,原來都只是為了那一個意中之人而設,而且,倘若無此人,那一切又有什麼意義與趣味呢!  此詞原不可講,一講便成畫蛇,破壞了那萬金無價的人生幸福而又辛酸一瞬的美好境界。然而畫蛇既成,還須添足:學文者莫忘留意,上闋臨末,已出「一夜」二字,這是何故?蓋早已為尋他千百度說明了多少時光的苦心痴意,所以到了下闋而出「燈火闌珊」,方才前後呼應,筆墨之細,文心之苦,至矣盡矣。可嘆世之評者動輒謂稼軒「豪放」,「豪放」,好象將他看作一個粗人壯士之流,豈不是貽誤學人嗎?  王靜安《人間詞話》曾舉此詞,以為人之成大事業者,必皆經歷三個境界,而稼軒此詞的境界為第三即終最高境界。此特借詞喻事,與文學賞析並無交涉,王先生早已先自表明,吾人在此無勞糾葛。  從詞調來講,《青玉案》十分别致,它原是雙調,上下闋相同,只是上闋第二句變成三字一斷的疊句,跌宕生姿。下闋則無此斷疊,一片三個七字排句,可排比,可變幻,隨詞人的心意,但排句之勢是一氣呵成的,單單等到排比完了,才逼出煞拍的警策句。 青年王國維以詩人的靈動、美學家的敏感、哲學家的參悟,串聯了晏殊的《蝶戀花》、歐陽修的《蝶戀花》、辛稼軒的《青玉案》三句話,把本來不相干的三句名言連綴成「三境界」說,將歷史上無數大事業家、大學問家成功的秘密結晶於文學意象之中。

  《人間詞話》云:

  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此等語皆非大詞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釋諸詞,恐為晏、歐諸公所不許也。

  王國維深入研究過的,有老子、孔子、孟子等大哲人,有屈原、陶淵明、杜甫等大文學家。王國維又深入研究過許多的外國哲人,有希臘的蘇格拉底、柏拉圖,有德國的康德、叔本華,有英國的莎士比亞、拜倫,有俄國的托爾斯泰,等等。

  他從這些偉人中發現,他們的成功有共同的內在邏輯,而那種邏輯正在這晏殊的、歐陽修的、辛稼軒的三首詞三句話中。

  這同時也成為了年輕的王國維、乃至他一生奮鬥的目標與座右銘。王國維的一生就是依循「三境界」而行進歷練,而終至巨大成功的。

  1909年,33歲的王國維發表了《人間詞話》,以嶄新的眼光對中國舊文學所作的評論,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它熔中國古典文論和西方哲學、美學於一爐,堪稱絕世美文。

  王國維是近代最傑出的學者之一,在文、史、哲等方面取得的成就在20世紀中國學術界冠絕群倫。他的《人間詞話》堪稱絕世美文,而《宋元戲曲史》則被推為與魯迅《中國小說史略》並列的「中國文藝研究史上的雙璧」。

  第一境: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昨夜西風凋碧樹」,是一種什麼樣子的情景啊?昨天晚上,猛烈的西風刮來,碧綠的大樹上,一片一片樹葉凋落。有一點迷茫,有一點凄涼。這是一種變化的意象,時序在變,世事在變,心態也在變。當時是舊學蛻變為新學的時代,是國門洞開的中外學術碰撞的時代。然而也正如王國維指出的,當時中國是暮氣沉沉的學術界!

  因此,他要獨自去尋找學術發展的道路,這是為了自己,也為了整個民族的學術。王國維在尋找著道路,而且確實是「獨上高樓」般地尋找,一個「獨」字真實地成了王國維艱苦尋路的寫照。他曾指出,當時學界尚未覺醒,昏沉麻木,毫無朝氣;因此他必須獨立觀察思考,獨闢蹊徑,去創造偉業。

  王國維還說:學術「三無」,學無新舊之分,中西之分,有用無用之分。學術要去求索自然、社會、人生的真相,因此「非由全不足以知曲,非致曲不足以知全」,如此則每一種學術都有用。

  第二境: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這是王國維執著地在既定的道路上堅定不移地追求真理,而為之「不悔」,而為之「憔悴」。這裡不僅有軀體上之苦乏,亦有心志之錘鍊,甚至如王國維所說的可以「不悔」到這樣的地步,即是可以為真理而「犧牲其一生之福祉」。

  王國維是一個情商、智商十分高卓的大師。《尚書》、《詩經》都研究了幾千年了,可是到王國維那裡,卻發現了還有許多地方不能解讀出來,是因為其中有許多上古的成語,人們不知是成語而亂解,甚至連大學問家也不能免。王國維首先發現了上古成語的問題,並做出了開創性的研究工作。

  然而王國維又最懂得聰明人之下苦功夫,才能在探尋真理的學術之路上走得更遠更有成效。俞平伯寫《人間詞話序》中說:《人間詞話》「雖只薄薄的三十頁,而此中所蓄幾全是深辨甘苦愜心貴當之言,固非是胸羅萬卷者不能道」。

  第三境:

  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這是說,尋找到方向對頭的道路,又執著地追求,經過千百勞作,必有所成,最終豁然開朗,求得「真」與「是」,從而將自己的發現匯流入真理之長河中去,這是何等的欣慰!

  王國維在這裡機智地活用了這一十分詩意的境界。本是元宵佳節,遊人如織,燈火如海,就在這樣的情景尋覓心裡的理想佳人,當然難找,因此雖然千百度地尋尋覓覓,可怎麼也找不到,然而最後在驀然的一次回首時,卻發現那人就在燈火闌珊處,佳人在冷落的燈火處。這是何等的歡欣鼓舞!何等的喜出望外!何等的意料之外又正在情理之中!這種喜悅是一般人不容易體會到的,正如王國維曾經說過的:「夫人積年月之研究,而一旦豁然悟宇宙人生之真理;或以胸中惝恍不可捉摸之意境,一旦表諸文字、繪畫、雕刻之上,此固彼天賦之能力之發展,而此時之快樂,決非南面王之所能易者也。」這是連南面稱王者也享受不到的,也是無法交換的。 寫到這裡,我想起陀斯妥也夫斯基的一句話:「只有經歷苦難,才能體會什麼是幸福。」沒有一種幸福是天生而來的,沒在經歷過「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的過程,怎麼會明白「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狂喜?

  境界的關鍵在人格

  學術道路要人去選擇,什麼樣人格的學者就會選擇什麼樣子的道路,選擇怎麼樣去走這條路,走到什麼地步,達到什麼境界。人們常說,性格決定命運。同樣境界的關鍵在於人格。

  王國維自己也曾經指出,學者出現的一些問題多與人格有關,有的就是大學者也不能免。王國維特別重視:「當知學問之事,無往而不當用其忠實」,力戒「以意氣為之」,特別應講究「實事求是」。正如梁啟超曾經讚揚的,王國維「每治一業,恆以極忠實極謹慎之態度行之,有絲毫不自信,則不以著諸竹帛;有一語為前人所嘗道者,輒棄去,故以治任何專門之業,無施不可,而每有所致力,未嘗不深造而致其極也」。

  《人間詞話》選讀

  詞以境界為最上。有境界則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詞所以獨絕者在此。

  境非獨謂景物也。喜怒哀樂,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寫真景物,真感情者,謂之有境界。否則謂之無境界。

  「紅杏枝頭春意鬧」,著一「鬧」字,而境界全出。「雲破月來花弄影」,著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

  「生年不滿百,常懷千歲憂。晝短苦夜長,何不秉燭游?」「服食求神仙,多為葯所誤。不如飲美酒,被服紈與素。」寫情如此,方為不隔。「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寫景如此,方為不隔。
推薦閱讀:

清華大學用機器人寫詩,人類最後陣地的藝術會否被人工智慧攻破?
課內學課外補,為何成績還低?
美國:白人更質疑讀大學的價值
「宿舍最好」的6所985大學! 傳說中: 奢華而又內涵!
張友仁:周炳琳與北京大學

TAG:大學 | 學問 | 境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