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穩定與性文明

社會穩定是社會發展的重要前提。古人云:「治國常富,而亂國必貧」。國泰民安,安居樂業,歷來是人心所向,眾望所歸。近年來,黨中央一再強調「社會穩定」和「社會發展」,並提到了戰略發展的高度。因為,只有社會穩定了,我們的改革、開放才能深入,經濟才能繁榮,人民生活水平才能不斷提高。我們認為,社會要穩定,固然與經濟、政治、軍事、文化、生活等諸多方面因素密切相關,而與性文明也關係重大。著名社會學家費孝通教授在《生育制度》一文中早就指出過:「性可以擾亂社會結構,破壞社會身份,解散社會團體」。性有積極的正效應的一面,也有消極的負效應的一面;性有其自然屬性,更有其社會屬性。性文明可以促使社會的穩定發展,長治久安,而性愚昧、性禁錮、性混亂、性疾病則能導致個人毀滅,家庭解體,社會動亂。近年來,種種性社會問題的不斷出現,正在局部地區、少數群體、一些家庭中形成了不安定的因素,因此,加強性文明建設刻不容緩,這是關係到社會穩定的一件大事。一、社會穩定與青少年性教育從不久前完成的全國23,000例「家庭與性文明」調查問卷的數據處理初步結果以及南京市中學生隨機調查的樣本情況看,青少年的性生理成熟普遍提前,女孩子平均13歲左右月經來潮;男孩子平均14歲左右開始遺精。在100名高中女生抽樣調查中,有80%的女生想與異性交往,50%女生有異性朋友,10%已有了戀人,有52%的女生認為「早戀是正常的事情」。她們最迫切想知道的性知識是與「異性交往的禮儀與方式」。她們中間有14%的人不知道胎兒在哪裡生長,有36%的人不知道嬰兒是由哪裡出生,有28%的人不知道手淫是怎麼回事,有16%的人從未接受過性教育。她們的一知半解的性知識有44%是來自同學朋友,而父母告訴的只有30%。正是由於青少年性知識的貧乏,在生理成熟走在心理成熟之前,婚前性行為越來越普遍,未婚先孕現象越來越嚴重。我國最大的城市上海,在戀愛的青少年中,抽樣調查發現有婚前性行為的比例已達71%;1987年未婚人流數已達全年人流總數的25%左右;而廣東的蛇口工業區在女臨時工1,000人中,1984年有未婚先孕者200多人,1987年就猛增至800多人!天津市中心婦產科醫院姜月平、邵德耀的調查表明,1983年來該院做未婚人流手術的有670人次,而1987年則增至1550人次,4年間竟增加了1.3倍。究其原因,許多女青年回答是:「我不知道和男友這樣做就會懷孕」。一句話,這是典型的性無知、性愚昧。這些女青年也因此在經濟上、工作和學習上、心理和身體上,乃至於人際關係上,個人名聲上都付出了慘重的代價,甚至少數人還受到過不法游醫的侮辱和敲詐,形成了社會上的不穩定因素。因此,對青少年進行有領導、有計劃、有步驟的性教育就勢在必行了。最近國家計劃生育委員會主任彭佩雲同志在談到性教育時指出:積極、穩妥地開展青春期教育,對於促進青少年身心的健康成長,抵制腐朽淫亂思想、消除醜惡的社會現象是十分必要的。當然,這種性教育,必須從我國的國情出發,考慮到群眾的心理承受能力,努力做到適時、適度、適量,堅持正確引導,防止可能出現的偏差。二、社會穩定與大男大女婚戀據社會學的調查表明,現階段北京地區有大齡未婚者15萬人左右;天津市未婚大男大女有6萬人,按全市城郊人口1000萬人計算,佔到千分之六。據上海統計,年齡在30歲至39歲之間的未婚者就在12.7萬人。全國範圍內30歲以上的未婚男子約有990萬,高於25歲以上未婚女子3.3倍左右。據最新統計,北京市的單身者可達62萬,青島市也有40萬人之多。這些人的性需求如何解決,也是一個不容迴避的社會問題。當前,賣淫嫖娼現象有增無減,性病患者人數按幾何級數上升,拐賣婦女屢禁不止,強姦婦女案件時有發生,這些性社會問題客觀存在,不容忽視。「食色性也」,大男大女到了「懷春」、「鍾情」時期而不能正常地滿足性的心理和生理的需要,這是社會生活中的一個潛在隱患。事實業已表明,大男大女婚戀難一會造成對工作的衝擊,二會使家庭生活失衡,三會使大男大女身心畸變。這些無疑也會對社會穩定構成一定的威脅。性社會學研究人員對婚戀難的解決策略是從整體性和綜合性方面著眼的,即從當事人、家庭和社會諸方面尋求對策。首先,從大男大女青年自身方面看,既然大男婚戀難主要是本人條件問題,那麼就要通過努力學習和勤奮工作,不斷提高修養,力爭改善自身條件,爭取以質取勝;有的還要採取「梯度擇偶法」,即擇偶條件梯度下降,分層次締結婚姻。而大女解決婚戀難的關鍵,主要是改變價值觀念,將擇偶標準建立在現實的生活之中,正如一些大女自我總結的:「和心中的偶象告別」。現在北京大女擇偶的最新觀點是「三不計較」,即年齡大小不計較,學歷高低不計較,婚喪離異不計較。其次,我們還希望家長要能充分理解子女,高度信任子女,放手支持子女。我們提倡,家長要關心,不要過分操心;要過問不要匆匆忙下結論;要建議,不要強加干預;要引導,不要包辦代替。再次,對於社會,有94%的大男大女對社會給予他們的關心和幫助持積極的肯定態度;同時,相當多的大齡青年也產生了一種被捲入輿論中心的苦惱。他們第一希望尊重和理解他(她)們;第二希望改變大轟大喻的大事宣傳的做法,多做紮實細緻、行之有效的工作;第三希望社會能改變一些舊觀念、老方法、整齊劃一的老眼光,逐步接受並習慣大齡未婚甚至少數人終身不婚的現象,包括婚後不育的選擇。我們還提倡多形式、多方位、多層次地開展求偶、擇偶活動,因地、因人、因時制宜,使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最大限度地減少家庭與社會的不安定因素。三、社會穩定與夫妻關係調適  由以下幾個值得思考的數據可知,1987年全國申請離婚的有110萬對,其中對離異原因公開稱之為「性生活不協調」的佔35%之多;在全國民事案件中有50%以上是由於婚姻家庭矛盾激化引起的;女性犯罪中的許多地區統計表明有90%以上是性犯罪。在全國「家庭與性文明調查中,儘管有91.63%的夫妻對婚姻狀況感到」滿意「或」「一般」,但這其中卻有36.6%的人經常或有時想到「假如和別人結婚,也許更幸福」,有11.93%的人想到「要不是看在子女的份上,我早就和對方分手了」。這說明,在夫妻關係中還存在不少問題,一些看來似乎很穩定的家庭中其感情生活的質量是不高的,在有關夫妻之間衝突原因的調查中,「孩子問題」首當其衝,佔23.3%;其次是「對方脾氣」佔9.24%,「家務瑣事」7.29%,「家庭關係」7.18%,「生活習慣」5.86%,「社會活動」3.87%,「經濟問題」3.5%,「其他原因」3.33%,而「性生活問題」佔1.68%。實際調查還表明,中國夫妻性生活的質量是比較低的。例如,夫妻性生活(主要指25到45歲的中青年人)每月3次以下的佔44.19%;而性交方式僅有一種的有40.50%;在性生活中,女方不能主動或感到難為情的佔到30.7%;沒有快感或偶有快感的女性佔64.53%;而有時或經常有性交疼的佔44.74%;許多家庭有孩子同睡一室的佔47.17%,房間隔音程度差的和較差的佔到70.60%。調查又表明,夫妻結婚後思想感情交流不夠,性交知識較差,對性反應的四個周期知道的人很少,而男女能自覺配合併加以巧妙應用的人則更少。對於婚外性行為,認為可以理解和採取不干涉態度的人佔到54%,對於「只要兩個相愛就能發生性關係」的態度,同意和無所謂的佔到21.83%,且城市婦女中有14.41%的人有不止一個性伴侶,人們對性問題的寬容程度在增長。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健康、向上、和睦、幸福的家庭對社會的穩定關係重大。人們常說:「家和萬事興」,「妻賢夫禍少」,因此,調適好夫妻關係,搞好家庭團結和睦就成了穩定社會的又一個不容忽視的重要方面。  夫妻關係的調適是一種獨特的相互交往行為,它既是夫妻雙方權利和義務的一致性的具體體現,也是家庭履行撫養子女和贍養老人的職責的前提,還是夫妻在改革中比翼雙飛、爭做貢獻的推動力。調適是為了求得夫妻雙方的進一步相互感情上適應和行動上協調,也是為了求得雙方生理上、心理上、社會關係上等多方面的滿足和自我實現。改革發展中的家庭穩定與否,並不完全取決於夫妻婚前是否深愛,而更多地取決於婚後能否建立完美的夫妻關係。社會學者認為,真正完美的夫妻關係,就是夫妻之間既要有經久不衰的親密性,又要有持續不斷的調適性,還要有高度充分的獨立自由性,這三者構成了現代家庭鞏固的基礎。  周總理和鄧大姐在長達幾十年的夫妻生活中所倡導的「八互」應當成為我們調適夫妻關係的座右銘。他們認為,處理好夫妻關係要做到「八互」,即互敬、互愛、互信、互勉、互幫、互讓、互諒、互慰,這也是我們當前調適夫妻關係的基本出發點和歸宿。至於夫妻之間的各種非本質性衝突,應當由當事人對症下藥,作出具體分析,採取相應的措施,具體調適,以真誠的意願、耐心和理解來不斷調適,提倡夫妻雙方結婚前可以「睜大雙眼」,而結婚後則要「半睜半閉」,相互體諒和寬容,做到和諧融洽,相親相愛,以促進千萬個家庭的穩定和發展。四、社會穩定與離婚自由  近幾年來,我國離婚率呈上升趨勢。據統計我國1979年離婚31.9萬對,而1986年達50.6萬對,離婚率從0.66‰上升到1‰。離婚申請中由女方主動提出的約佔2/3。南京市某區1988年初舉行了一次別開生面的「民事案件發布會」,它公布的數字是:1987年受理民事案件737件,其中離婚案503件,佔總數68%,40歲以下離婚的占離婚案的80%。  對於離婚的原因,一般傳統的看法是道德淪喪或性放縱。其實,據上海社會學者調查表明,因地位變化而喜新厭舊的不到5%,貪圖錢財而自食其果者則更少,「第三者」插足造成的原因在全國範圍內約佔25%。而這裡面最大量、最普遍、最初始的卻是形形色色、若明若暗的心理因素和不容忽視的社會因素。因此,離婚率上升的問題,既是家庭問題,又更多的是社會問題。根本的還是社會原因,直接是夫妻關係的矛盾衝突。夫妻關係衝突,歸根到底是社會環境和個人素質相互的作用的結果。  我國憲法是規定婚姻自由,其中包括結婚自由和離婚自由兩個方面。在我國,離婚自由是婦女獲得解放的重要標誌之一。對於「是否離婚率高,就說明我們的社會道德水平下降?」的問題,費孝通教授的回答是這樣的:「幾千年來,我國婦女在封建統治下,男女極不平等。婦女只能由男人以『七出』之名,被驅逐出家,根本無權要求離婚,也就是說,在舊時代,根本沒有離婚自由。所以,如果單純用離婚率高低衡量社會道德水平,是極不科學的。試問:在封建社會中,離婚率很低,難道是說明道德水平很高了嗎?有正當的離婚理由,比如說夫妻感情確已破裂,不可能重歸於好,離婚對家庭夫妻雙方都是幸事。」  全國「家庭與性文明」的調查結果也表明了人們的這種認識趨向。認為離婚是不光彩的僅佔11.77%,而不是不光彩的已佔到73.90%,無所謂的態度佔14.83%;而認為結婚雙方要有愛情的比例已佔到89.41%。我們主張為了家庭長久幸福,社會穩定,應在婚前慎重擇偶,反對輕率相許,草率成婚。但是,生活實踐表明,給婚姻失誤者新的爭取幸福生活的機會是恰當的和必要的。連我國一向多半以「破鏡重圓」為衡量調解工作成效的政治部門工作人員也開始認為「拆散一對冤偶,成全一對佳偶,」何樂而不為呢?而在一部分離異者中間卻流傳著這樣一種說法:「結婚是雙方誤解的結果,離婚才是雙方理解的開始。」可見離婚一般並不構成對社會穩定的威脅。但離婚畢竟是一件大事,輕率離婚會給當事人和子女,特別是子女乃至社會帶來不穩定的因素。而該離的不讓離也會加劇雙方痛苦,讓子女受氣,甚至會造成惡性案件。南京市1987年上半年殺人案24起,其中由家庭矛盾發展導致的就佔16.7%,戀愛引發和姦情殺人的合佔70.8%。江蘇某地區因夫妻關係衝突自殺的人數占因民事糾紛激化引起自殺的總數79%左右,其中女性自殺者佔77%。  針對離婚上升的趨勢,我們的對策主要是:更新觀念、加強宣傳、注重教育、多作培訓、抓性教育、綜合治理、健全制度、加強研究、調適調解以及協議離婚等。這幾年來,協議離婚比例已大大地超過法院判離,且大多數人能善待原配偶,許多離異者能夠理智地處理諸多的繁雜事情,也減少了社會的不穩定因素。  所謂性文明,就是人們在性的觀念和性的行為方面都能共同遵守社會所公認的行為規範。我們倡導性文明,對於穩定社會、促進改革與發展是不可缺少的主要的一個方面。值得欣喜的是,這方面已開始有所共識,並已有了良好的開端。正如社會學家費孝通教授所說的那樣:「人類的兩性生活不僅是完成生物上的生殖作用,而且通過兩性之間的感情,可以豐富和美化人類生活的內容,使這種人與人的關係升華為一種藝術的享受,同時也成為人類社會發展到更高階段的動力。要能做到這一點,首先是要對性進行科學的研究,只有在對性有了科學的認識,並且能在群眾中普及了這種科學認識,兩性生活才有條件提高到藝術的境界。」到那時,性的正面效應將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性對於穩定社會的功能也就能正常地得以體現,整個社會的性文明程度就會達到一個嶄新地境界。讓我們團結起來,在性科學的處女地上辛勤耕耘,嚴謹、求實,勇敢地不斷開拓,使這一天早日到來吧!
推薦閱讀:

為什麼我們反對「營銷x慈善」
horizon900925的【社會大全】
林賢治:後奧斯威辛寫作———天益:學習型社會領航者
你為什麼熬夜?因為我想多活一會兒
對未成年人犯罪社會成因的幾點思考

TAG:社會 | 文明 | 穩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