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產稅義無反顧地填補賣地財政的窟窿

官方喊狠話要征房地產稅是為了給一二線城市高燒不退的樓市降溫。因為這些城市房價漲幅太嚇人了。彈丸之地的廈門,有的樓盤房價半年翻了一番。其實,今年上半年一二線核心城市樓價這波暴漲行情,跟去年上半年股市暴漲的套路如出一轍,都是利用寬鬆貨幣政策和「資產荒」,套用銀行資金加場外槓桿的所謂「政策牛」。去庫存是假象,實際是將開發商庫存轉移到投資投機客名下而已。這種惡意炒作的後果很嚴重:房泡更大、空置率更高、銀行呆壞賬率更多、貧富差距更大、社會購買力更低、實體經濟死得更快。

然而,徵收房產稅,吃相太難看了!一是房地產沒有永久產權,只有70年使用權談何徵稅?二是消費者者購房時已經一次性交了70年土地款,豈能一條牛身上剝兩張皮?三是住宅是百姓的民生產品,也是必需品,民生不是生意。正如普京所言「政府應該像陽光空氣一樣免費提供給國民...」而不是老百姓自己掏腰包政府反而要徵稅!但是,就象死亡不可避免一樣,徵收房地產稅也是不可避免的:

首先,房地產稅是地方政府的「糧票」,肯定會徵收。原因有三:其一,賣地財政幾乎走到盡頭,一二線城市土地能賣出天價但幾乎無地可賣,三四線城市有大量的地可賣但賣不動,房地產稅可以替代賣地財政;其二,房地產恰好可以填補賣地財政的窟窿。2012年,全國賣地收入為2.69萬元,按當年的存量房1/3投資性房產徵稅、稅率為3%計,一年房產稅為2.64萬億元。兩者基本上持平;其三,房地產稅是鐵杆莊稼,旱澇保收,且是一年一收,又是地方稅種,何樂而不為?

其次,房子越多交得稅越多。財政部長稱義無反顧推房地產稅!都來算算你家要交多少?房地產稅早在2011年就開始在上海和重慶兩地進行試點。上海試點的情況是按人均計算,人均超過60平方米的,進行房產稅徵收。也有版本說,價值百萬的首套房每月需上稅400元。之前網上有各種算賬,如果按照累進稅率的方式計稅,那麼自住房應該不會有這麼高,估計也就0.5%的稅率,或者給你人均30平米左右的免徵額(目前人均住房面積就是30平米),這樣看90平米之內的就不用交稅了,剩下的10平米交0.5%-1.5%,那麼一個月交200-600左右,並不會給人民生活帶來什麼負面影響。也不太可能加重大家的負擔。但是,問題來了既然是懲罰性稅率,就會有階梯,免徵面積之外的房產可能稅率就會大幅提高2%-5%都是有可能的。換句話說,如果你在北上深有5套房,一套房不徵稅,剩下4套500萬的房收你5%的稅,也就是2000萬X5%,一年要交稅100萬,月交稅8.3萬,平均每套房2萬元以上,甚至超過了租金,相信絕大多數即使是富裕階層也承受不起,房地產在手裡就變成了負資產。颱風來了,豬都可以飛上天;潮水退了,才知道誰在裸泳。房地產稅出台後,那些投機商和炒房客,恐怕買得起房子也養不起了。

第三,房地產稅短期內不會徵收,怕把樓市收垮了。房地產稅的探討已歷經13年之久,緣何只聽梯子響,不見人下來。一是法理上有瑕疵。老百姓買房時已一次性交了70年土地費,再收房產稅豈不是一條牛身上剝兩張皮?二是在國內樓市大都不景氣、去庫存壓力巨大的語境下,匆忙出台房地產稅,恐怕會成為壓跨樓市的最後一根稻草!我分析,短期內至少三五年內房地產稅不會普遍徵收,即便要徵收,也僅限於樓市高燒不退的一二線城市。

第四,房產稅不關乎房價,不關乎民生,不關乎反腐,關乎政府的錢袋子。幾乎所徵稅人們都會反對,唯獨徵收房產稅有人叫好。有人認為,開徵房地產稅,會把空置房逼向市場,引發拋房潮,從而降低房價。這只是一廂情願而已。如今的樓市現狀是房價已變態,市場已怪胎,百姓已無奈,虹吸效應使三四線城市人流物流錢流加速向一二線城市流動,豈是一紙房地產稅能夠改變的?馬光遠一針見血地說:開徵房地產稅,吃相別太難看。我認為,房地產稅徵收之日,就是樓市崩盤之時!不信,咱賭一塊錢!

推薦閱讀:

房產稅是讓煮熟的雞再生蛋
開徵房產稅,你究竟在擔心什麼?
房產稅缺乏國家層面公信力
為何老百姓天真地以為:房產稅可以讓房價降下來?
芳城園 法拍房4.6萬/平米在售 可墊資 可貸款

TAG:房產 | 房產稅 | 財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