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四個世界劃分的新觀點

地緣政治變化令美國失去絕對優勢 來源:新華網 作者:卡洛斯·佩雷拉·梅萊 2010年09月17日新華網消息:【西班牙《起義報》9月13日文章】題:從單邊到多邊(作者卡洛斯·佩雷拉·梅萊)  二戰結束後出現的地緣政治學說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重新盛行起來。當時國際政治發生了模式上的轉變,新的現代地緣政治時期開始。但是從根本上說這一時期是從美國領導的集團戰勝蘇聯之後開始的,地緣政治在其中發揮了所有潛能,將美國變成了最大的現代帝國和軍事上的超級大國,通過全球化實現其全球統治。為此,著名的地緣政治學家亨利·基辛格說過,「實際上,全球化只不過是美國統治作用的代名詞」。  這種統治全球的思想得到美國領導人和大型企業的支持,試圖讓一切抵抗力量屈服,以便對新自由主義的資本主義經濟模式的擴張發揮控制力。這種模式是一種脆弱的經濟擴張體系,必須通過軍事加以保護。該模式包括了軍事單邊主義(美國為惟一大國)和文化及經濟上的多邊主義(美國、歐盟、日本)。這種模式在亞洲遭到了越來越強烈的反抗,儘管超級大國使盡渾身解數,但依然沒能成功,各種新挑戰的出現和時局的變化讓這種政策陷入了危機。  1945年至1991年間的兩極制度結束之後,新的地緣政治時代誕生,即「單極化」時代。美國成為「超級大國」。  這種單極化制度生命短暫,在21世紀之初便畫上了句號。這是因為俄羅斯復甦,它在各種全球事務中都成為一個戰略挑戰者。與此同時,中國和印度兩個亞洲巨人崛起為經濟和戰略強國。從全球角度看,我們還必須承認某些拉美國家獲得了越來越重要的地位,如巴西、阿根廷和委內瑞拉。這些拉美國家與中國、俄羅斯和伊朗之間的重要關係似乎也具有了戰略價值,於是形成了新的多極化制度,其支柱是歐亞和南美。  此外,所謂的西方世界在產業革命後強行建立起的霸權也正在失去其作為現代世界文化核心的地位。  由於亞洲的參與和發展,世界發生了巨大變化。中國、印度、俄羅斯和巴西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GDP)都大幅增長。  經濟實力的增強伴隨著地區化趨勢的出現。這一趨勢在增強這些國家活力的同時,也讓引領各個進程的新興國家獲得了更強大的實力。  地區內部貿易加速,其中尤以東亞地區為重,其次為南美地區。與此同時,經濟和發展潛力的增強也將導致更大程度上的政治自主權的出現。  因此,21世紀將是一個去中心化的世界,將出現若干個具有決定性的權力極。  然而,許多「西方的」對外關係學者卻在掩蓋這一事實。他們繼續用虛假的信息欺騙人民,媒體實際已經成為由他們操控的財產。  2001年,世界體系或模式分為以下4個層次:  第一世界——處於絕對優勢地位的美國。  第二世界——歐盟和日本。  第三世界——中國、印度和俄羅斯。它們有能力抵制全球化介入各自的領土,或者說,這些國家擁有內部自主權,外部自主權相對有限。  第四世界——其他國家。  1991年後,與二戰結束後不同,「戰勝國」之間沒有舉行任何形式的談判,更沒有「和平條約」。美國繼續沿用尼古拉斯·斯派克曼的邊緣地帶理論。該理論的提出是為了控制西歐、中東、阿拉伯半島、伊朗、土耳其、印度、巴基斯坦、東南亞、中國的部分地區、朝鮮半島、日本和俄羅斯東部的沿海地區。然而在這樣的地緣政治控制規劃中卻發生了9·11事件。該事件令美國提前實施了針對被其單方面劃歸為「邪惡軸心」國家的「無限制戰爭」,並且憑藉這一借口啟動了早在蘇聯解體後便已提出的全球控制進程的最後一部分。  但是計劃沒能完全實施,目前的變化結束了「西方」將近200年的歷史結構,而且陷入危機的不單是資本主義模式本身,而是由二戰後建立起的各個組織(聯合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美洲國家組織等)提出的整個資本主義制度。  2010年世界體系由以下方式被重新定義:  第一世界——已經失去絕對優勢的美國。  第二世界——歐盟、日本、中國和俄羅斯。  第三世界——印度、南非、巴西。  第四世界——其他國家。
推薦閱讀:

[分享]從「筋」論腰椎間盤突出症診治觀點
漢武帝強搶汗血馬真的是為了增強騎兵的實力?此觀點謬傳千年
貝佐斯:你的選擇,決定你是什麼樣的人|人物觀點|2014
隋景芳的十條命理新觀點[修改稿]

TAG:世界 | 觀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