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的孩子參與或遭遇校園欺凌

<<<<< 戳上面關注我們

圖片來自giphy

很多中小學生都有過在學校被人騷擾或者欺負的經歷,可能是身體和語言上的直接攻擊,也可能是被人排擠或者散布謠言等。國際研究也表明,校園欺凌是一種經常發生且嚴重的公共衛生問題。【點擊閱讀原文:「超暖的社會實驗:當身邊的小女孩遭遇欺凌時,誰會挺身而出」】

挪威心理學家Dan Olweus博士是一位公認的研究校園欺凌行為的先鋒和「奠基人」,Olweus將校園欺凌一般地定義為:

「由一個或多個學生針對一個自身無法防禦他人外來攻擊的學生反覆實施的負面和惡意的行為,且大多數情況下被欺凌學生並沒有任何明顯挑釁的行為和舉止。」

除了身體上的欺凌,還有一些更加微妙和間接的攻擊方式。比如將某個人排擠在一個小集團之外,或是散布謠言、操縱朋友關係等。這類形式的欺凌行為也一樣對遭受欺凌的孩子造成身體和心理上的傷害和痛苦。

由於老師、家長和學生之間缺乏溝通和協調,校園欺凌現象對於青少年們的自信心和安全構成了一種持續的威脅,並且會對孩子們的心理健康產生持續的影響。

被欺凌孩子的心理影響

Olweus博士在他1993年的著作《校園暴力:我們知道的和我們可以做的》(Bullying at school: What we know and what we can do)中,描述了最有可能成為校園欺凌者攻擊對象的特徵。

他們通常具有典型的被動或者順從型人格:

謹慎、敏感、內向、安靜,也很害羞;

常常有焦慮和不安全感,不快樂且低自尊;

在情緒上比同齡人更消沉,也更趨於陷入自殺的構思和意念之中;

往往沒有一個非常要好的朋友,與成年人的關係要比與同齡人的關係更好;

如果他們是男孩子,他們的身體可能要比他們的同齡人更弱;

這些特徵可能既是孩子們遭受欺凌的部分原因,也是其後果。因為據一項新的研究顯示,在學校遭受別人欺凌的孩子,即使是在事發多年之後,仍然會在他們的身體和心理留下持久的印記。

研究人員們發現,校園欺凌行為對於那些持續成為他人欺凌對象的孩子們的健康影響最大,其表現為身體和心理健康狀況較差,出現抑鬱癥狀,並且自尊感降低。而那些從未報告過被人欺負的學生心理最為健康。

「欺負的影響可以隨著時間的推移像滾雪球般增長,那些不止是在讀某一個年級時遭受欺凌的孩子,身心所受到的影響最為嚴重,這個結果可以說是對校園欺凌應當實施早期干預的一個有力論據,」參與此項研究的波士頓兒童醫院心理醫生勞拉·博加特(Laura Bogart)說。

圖片來自網路

欺凌者心理 

Olweus博士在其《校園暴力:我們知道的和我們可以做的》一書中也描述了校園欺凌者的特徵:

衝動和很容易被激怒;

對於長輩常常是目中無人且有對抗心理,包括父母和老師;

對於受害的學生具有極少的同情心;

如果他們是男生,他們的身體通常要比大多數同齡的男孩子更強壯;

一項新的研究表明,校園欺凌行為與心理健康之間的關係其實是雙向的。這項新的研究發現,存在心理健康問題的男孩子和女孩子成為欺凌他人者的可能性是正常孩子的三倍。

「為什麼這些孩子會欺負別人,這背後有一個很大的故事,」參與此項研究的Frances Turcotte-Benedict博士說,「這個故事的一部分可能包括心理健康問題的診斷。」

生活中一個常見的壓力源可能會讓一個孩子患上抑鬱症,或者讓他們出現攻擊行為,表現如同一個校園惡霸一般。例如,一個孩子可能會因父母離婚承受很大壓力,這種痛苦可能會通過抑鬱癥狀表現出來,但也可能會導致對他人的攻擊性。

此外,美國特勤局和教育部曾經針對37起校園槍擊事件做過的一項研究也發現,大約三分之二的學生槍擊手覺得自己被人欺負、騷擾、威脅或是傷害。

同時,也有心理學研究推翻了與校園欺凌有關的幾個固有的偏見,其中包括欺凌者通常在學校是最不受歡迎的學生、粗暴和好鬥的校園惡霸主要是那些焦慮和缺乏安全感的學生等等。

圖片來自網路

四種常見類型的欺凌

言語欺凌

即用粗魯的語言欺凌對方的行為,包括辱罵、威脅、無禮地評論別人的某些特徵(包括外觀、宗教、種族、殘疾、性取向等)。

例子:當一個孩子對另一個孩子說:「你可真夠肥的,你媽也一樣。」

跡象:孩子可能會有些落落寡合,變得有些憂鬱,或者食慾也不如以前。他們可能會告訴你一些別人說的有關他們的一些難聽的話,並且還會問你是否你認為那些話是真的。

怎麼做:首先教給你的孩子學會尊重。通過你自己的行為來說明每一個人都應該得到他人的善待和尊重。強調自尊,幫助你的孩子欣賞自己的長處。也可以和孩子們一起討論在他們遇到別人的言語欺凌時,可以採取哪些方式加以回應。例如用一種堅定而又非敵對的語氣簡短地回擊對方說「你這樣可不好」、「跟你沒關係」或者「別來這套了」。

身體欺凌

即以一種不當的攻擊性方式反覆地對他人進行毆打、踢踹、絆倒、阻攔、推搡、觸碰等。

例子:午餐時間,一個孩子在操場上被人拉下褲子。

跡象:留意觀察可能的警告標誌,比如不明原因的割傷、抓傷或擦傷,丟失或損壞的衣服,或者頻繁地抱怨頭痛和胃痛。

怎麼做:如果你懷疑你的孩子被人打了,你可以從一次看似隨意的談話開始,問問學校里、課間、回家路上都發生了什麼事情。看看孩子是什麼反應。控制你的情緒,強調孩子與你還有老師進行開放溝通的價值。不要自己出馬聯繫欺凌者的父母來解決問題。如果你的孩子繼續遭受身體上的傷害,你需要從校外獲得額外的援助,比如聯繫當地的執法部門。

關係欺凌

即故意排斥別人,不讓某個人加入一個群體或組織,可能是午餐的飯桌,或者遊戲、運動和社會活動等。

例子:一群女孩子在舞蹈課上不停地談論周末一起在外過夜的快活,並且互相分享照片,而在場的另一個未被邀請的女孩子,似乎在她們眼裡根本不存在。

跡象:注意情緒上的變化,遠離同齡人群體,比以往更多獨處。

怎麼做:美國加州家庭治療師Jennifer Cannon建議,和你的孩子談一談每天都過得怎麼樣,並且讓它成為每晚的例行公事。幫助他們找到會讓他們開心的事情,指出正能量,一定讓他們知道有人愛他們和關心他們。重點發展他們在課外活動上的才能和興趣,這樣你的孩子就可以在校處建立人際關係。

網路欺凌

即利用電子郵件、網路和社交媒體的貼子等,通過下流話、謊言和謠言等攻擊某人。或者通過性別歧視、種族歧視或者同性戀信息製造一個敵對的氣氛,即使沒有直接針對你的孩子。

例子:有人發貼子說,「Kayden完全是一個失敗者,怎麼還有人和他一起出去玩?他是同性戀。」

跡象:觀察你的孩子是否花在網上的時間比以前更多了,下線以後情緒是否有些憂愁和焦慮。還要注意是否有睡眠問題,請求從學校離開呆在家裡,或者從他曾經熱愛的活動中退出。

怎麼做:首先應當建立家庭網路安全規則。根據孩子年齡設定上網時間限制,並與孩子達成一致。了解那些常見的問題網站、apps和數字設備,讓你的孩子知道你會監控他們的網上活動。告訴他們,如果遭受了網路欺凌,不應該參與、回應或者推送。相反,他們應該告訴你,這樣你就可以列印出這些不良信息,包括收到它們的日期和時間。向學校和網路服務提供商報告網路欺凌行為。如果網路欺凌行為升級,涉及威脅和色情信息,可以聯繫當地執法部門。

回復「貼士」,看《遇到校園欺凌怎麼辦——給父母的小貼士》

如需轉載此文,請聯繫我們並取得授權。


推薦閱讀:

校園被指成男同「重災區」 因男子漢教育缺失
校園女生戀愛過程中,常犯的錯誤有哪些
教你泡遍校園裡的所有美女
大學校園裡讓人痛心疾首一幕
【圖】春物語之青春校園

TAG:孩子 | 校園 | 校園欺凌 | 參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