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2月PMI初值高於50 但依然顯示製造業低迷

受制於出口訂單的急劇減少,2月份中國工廠的產出再次幾乎沒有增長。這些數據表明,中國當局最近旨在刺激經濟的各項舉措並沒有怎麼促進經濟增長。

採購經理人指數(PMI)與國內生產總值(GDP)對照

2月份滙豐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初值為50.1,四個月以來首次高於50榮枯線,但依然顯示出自從去年8月份以來看到的企業狀況低迷的趨勢持續存在。

產出分項指數和國內訂單分項指數的小幅上漲,均被就業分項指數再度走低以及出口分項指數下滑所抵消。

雖然工廠產量顯示出自去年9月份以來的最大月度增長——並且是連續第二個月增長,但此番增長幅度只是溫和,因為各大公司再次報告訂單增長有限。

出口和訂單

新訂單分項指數連續第二個月上漲,但此番上漲只是微小,因為國內需求的增加被出口下滑所抵消。新出口訂單指數遭遇了自2013年6月份以來的最大月度下滑,這是該指數十個月以來首次下滑。

各大公司對需求增長緩慢作出的回應就是裁員、設法縮減產能並且提高生產率。雖然2月份就業分項指數的下跌同樣也只是溫和的,但滙豐製造業PMI調查已經將近兩年都錄得就業分項指數幾乎連續下滑。

價格大幅下跌

工廠投入成本再次大幅下降。雖然沒有1月份的下降那麼急劇,但2月份工廠投入成本的下滑是過去六年中最大下滑幅度之一,這要歸因於各大公司均受益於燃料及其他大宗商品價格的下跌。

平均而言,製造商對他們產品收取的出廠價格連續第七個月下滑,從而降低了轉嫁給消費者的成本。2月份出廠價格指數的下滑是三個月以來幅度最小的,儘管按照歷史標準衡量仍然急劇,這表明出廠價格持續下滑將繼續通過傳導效應,使消費物價通脹率(即消費者物價指數的同比增幅)下降,而今年1月份消費物價通脹率已經下降至五年來的低位0.8%。

生產者投入價格指數

經濟刺激措施見效跡象有限

2月份滙豐製造業PMI調查數據持續疲軟,增加了中國經濟增速在2015年進一步放緩的可能性,此前中國經濟曾在2014年錄得二十四年以來的最低增速,當年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了7.4%。金融信息提供商Markit的股息預測團隊已經認為,在中國經濟普遍放緩的同時,2015年中國上市公司的股息前景已經惡化。富時中國A50指數(FTSE China A50)的股息總和在2014年估計增長了7.1%,但預計2015年將僅增長3.1%。

與此同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將其對2015年中國經濟增長率的預期從7.1%下調至6.8%,但中國當局似乎有望將今年的經濟增長目標設定為7.0%,而經濟增速放緩被廣泛視為中國從過於依賴投資、建設和出口的經濟模式過渡到新模式的一個必然結果。

然而,中國當局雖然似乎樂於贊同經濟增速的放緩,但不可能聽任失業率顯著攀升,因此中國政府最近推出了一系列旨在振興經濟的舉措,其中包括去年11月份做出自2012年以來首次降息的決定,並在今年2月初下調了銀行存款準備金率。但是,除了2月份顯示國內需求溫和回升之外,滙豐中國製造業PMI調查數據表明,這些措施並沒有為製造業帶來多少支持,因此當局可能還需要採取更多的措施才能對中國經濟產生實質性的影響。

幸運的是,滙豐中國製造業PMI調查沒有錄得任何通脹壓力,這為中國當局在必要時進一步放鬆政策提供了迴旋餘地。

Markit 福布斯中文網
推薦閱讀:

Over Loading
香港為什麼被新加坡超過?智囊解碼:製造業空心化!
製造業迴流歐美,再不去德國向寶馬、賓士、KUKA取經就晚了!|報名
從施一公之問到中國製造2025——一個非典型工科生的機械製造實習體會
輕量化製造:無模漸進成形

TAG:中國 | 製造業 | 顯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