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為什麼同意讓孩子每周花八小時堅持一項運動?

檁子:小花生書友@wenjin有兩個在上小學的孩子。之前,她也不是很重視孩子的運動。最近這一年,她家兩孩子堅持練上了網球。「陪練」了一年,她發現能長期堅持一項運動,給孩子帶來的無形、有形的好處非常之多 ...

之前,我們推薦過一位海歸清華大學教授對中西方體育教育的分析,他說:

在孩子成績過得去的基礎上,讓他們學一點符合身體特長的技能,適當多參加一些體育比賽,這將能夠最大限度地拓展他們的心智稟賦,孩子會終身受益無窮。

今天花友@wenjin的分享,用自己的親身經歷生動地證明了這一點。來看看她家孩子堅持運動的故事 ...

本文由小花生網友@wenjin發佈於小花生寫作計劃

我從小就是一個不善於運動、不愛運動的人。每次上體育課,跑不快,跳不高,感覺自己很遜,恨不得能逃課。不過像我們這種成績還不錯的小孩,對體育好的孩子,還是總體上佔有心理優勢的。體育好有啥用?四肢發達,頭腦簡單,不都這麼說么!

長大工作後,我進了一個「高大上」的行業,有不少國外同事,北美的,澳洲的,歐洲的,日韓的 ... 這個行業講究「工作要狠、玩得要猛」,經常搞活動。活動中,一大主題永遠是運動PK,例如各種各樣的球,籃球,網球,羽毛球,乒乓球,壁球,沙灘排球,水球,還有高爾夫 ... 不參加吧,多不合群啊,參加吧,笨手笨腳,只能給人家墊底,球在眼前飛來飛去,就是接不住,真叫眼冒金星,苦不堪言!

時間久了,我發現兩個規律:

1、國外同事在體育能力上基本完勝國內同事

2、一定程度上,職務越高,體育能力還越強

這個問題,我還專門跟國內外同事交流過。不出意料,國內同事說,小時候光顧學習了,沒怎麼重視體育。

而國外同事這麼說:這有什麼好奇怪的,在俺們國外,運動和學習是一樣重要的事啊!運動不好,比成績不好,還沒面子啊!

的確,社會文化不同。西方文化是「尚武」的,你看英國電影,國王一天到晚在打獵、比武,貴族們動不動就決鬥。而咱們中國,開國皇帝往往尚武、好鬥,後來的就一個個越來越娘炮。總的來說,咱們是一個用「八股文」考公務員,用「詩詞歌賦」打發休閑時光的社會。

然而,運動的真正價值,我好像還是沒get到。

插圖來自網路

時間一晃,過了好些年。一轉眼,自家小孩也老大了,分別在上五年級和三年級。他們小時候,我們並沒有怎麼特別重視所謂「運動教育」,反正就是隨便玩玩的那種,還好他們學校里每天都有體育課,我覺得也就差不多了。

我對「運動」的價值,有了全新的認識,還是這一年的事兒。

我們小區有個網球場,每每經過那裡,總看到有大人小孩在練習。去年,兩個孩子看到有差不多年齡的小孩在那兒學網球,很感興趣,提出也要學。想起我多年前在球場上的狼狽不堪,覺得這沒準是一件好事:總要把一種球打好吧!於是,和教練打了聲招呼,就開始了。

話說,如果沒有這麼方便的場地和教練,我大概不會答應得那麼痛快的。

一開始,我們跟上鋼琴課一樣,每周給他們一人排一小時課,一周一次。很快,就發現這麼做進步太慢,每次上課,都要花很多時間複習上次的,再稍微練一下,就結束了。兩孩子強烈要求多玩一會兒。好吧,加時,從每次兩小時、一周兩次,很快就成了一周三次、八小時,寒暑假更是沒事兒就每天上午練三小時。

現在的時間表,大概是這樣的:

  • 周五放學後:兩小時(6點-8點)

  • 周六、周日上午:各三小時(8點-11點)

  • 孩子這麼感興趣,玩得這麼狠,這是我沒料到的。

    一開始,我還是不太淡定的。拜託,學習也很重要啊,不能把這麼多時間都用在打球吧!但孩兒爸很堅決,不光全面支持兩小投身「網球運動」,還有空就去球場做全程陪練,幫撿球,做「監工」。

    插圖來自網路

    我得承認,我是一個有「功利心」的家長。一件事,要是我看不出什麼價值、意義,我會忽略。而一年實踐下來,長期堅持一項運動的價值終於讓我深深認同。

    先說一些看得見摸著著的吧:

    1、終於不是柔弱的「小豆芽」啦

    這在兒子身上體現的更加明顯。之前,他是一個不愛吃東西的小孩兒,很挑食,胃口咪咪小,真是一顆長得好慢的中國式「小豆芽」。眼看,我希望將來有個高高大大兒子給我「護駕」的夢想就要破碎。

    現在,完全不一樣了。因為大量的運動,他的胃口大增,大塊吃肉,大口喝奶,很有「梁山好漢」的味道。雖然個子和同齡人比還是小的,但每塊小肉都結結實實,肌肉線條都出來了。他舅舅和他比跑步,比手勁,也不是那麼容易對付的。

    女兒原來的「嬰兒肥」蠻嚴重的,圓嘟嘟的,很可愛,但也是一個問題:不結實。這一年,她長得很快,現在,和同齡女孩在一起,能明顯感到她身材要強壯、高挑不少。

    為什麼兩孩子那麼喜歡網球?我想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小孩天生並不適合一天到晚安靜地學習、讀書。生理上他們迫切需要在「動」中去消耗、同時也在增長他們的生命力。那種拼盡全身之力打出一個球的身心狀態,用大人的話來說就是酣暢淋漓,在孩子眼裡就是」真好玩兒」,兩孩子都很喜歡這種狀態。

    如果不是網球,而是遇到任何感興趣的項目,我覺得他們都會很投入地練下去的。

    2、原來,運動細胞後天是可以加強的

    前面說過,本人運動基因很差,受我影響,兩孩子也是那種身體協調性上天生不行的。但是經過這一年的訓練,他們的」體商「大幅提高,靈活性、協調性都有顯著提高,不光網球上有點特長,而且對其它運動,比如在學校踢足球,也能觸類旁通,很容易上手。

    我原來以為運動細胞是天生的。現在發現,後天的練習是可以很大程度上彌補先天的不足的。雖然我不怎麼關心運動場上的「面子」問題,但我真心希望孩子以後在各種運動場上不會像我當年那麼「笨拙」。

    一年的努力還是有成果的,不能說「打敗小區無敵手」,兩孩子也能和比自己大三四歲的孩子PK啦。我觀察過其他小孩,不是說他們打得不好,而是練得遠遠沒有我家兩孩子多。

    兒子的偶像 - 費德勒

    然而,那些「說不清」的收穫更寶貴 ...

    練得越久,越明白網球這項運動的價值。它在練一個人的體能、技巧和腦力,它更在練一個人的意志。每次看我兩個小孩子站在偌大的球場上,拼勁全身之力去擊球的時候,我都有一種恍惚的感覺:這跟我們長大後窮盡一生之力,去達到一個目標,何其相似。

    其實,從事任何一項運動都有這樣的內涵,只不過我從孩子的網球練習上更多地悟到了這一點。

    3、理解和管理自己的情緒

    兒子是一個很容易被情緒驅使的小孩。遇到自己努力了卻做不好的事情(球場上這種機會太多),常常沮喪生氣。早先時候,脾氣上來,把拍子扔到老遠,是常有的事情。

    每次發作後,我們會讓他一個人坐在房間里自省,並一條條寫下來。數次之後,他知道發脾氣解決不了任何問題,而且知道絕大多數問題其實出在自己身上,知道脾氣上來如何去應對,慢慢地,在對打、比賽的情況下,變得越來越冷靜。

    一開始他針對自己的脾氣發作寫"內省"日記,後來還經常針對自己的訓練表現寫"內省",比如出現問題是什麼原因,怎麼改進,等等。通過內省,這麼小年紀的他,似乎找到了和自己相處之道。

    兒子在「內省」本本里自己寫下的網球目標,大概是這個意思:

  • 消除對「害怕失敗、害怕做不好」的內心恐懼

  • 努力訓練,成為職業球員(我靜待他的「夢醒時分」)

  • 擁有強壯身體


  • 推薦閱讀:

    從胖子到型男,只需要6個月!
    心理學:堅持做這5件事,你的人緣會越來越好
    國醫大師教你1招腹部按摩最有效,堅持下去,益處多多
    堅持到底
    試論理論創新以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為基礎和以實踐為基礎的統一

    TAG:孩子 | 運動 | 堅持 | 小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