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的教育,是讓孩子有機會完整地理解世界,面對世界

教育是為了培養人的,但很多因素時常讓教育者脫離了教育的本源。批判性思維、對知識的好奇心、有規劃的完成目標以及合作精神,都是未來教育重要的部分。對未來教育的理解和認識最終要轉換成提供給孩子的課程,在系統的學科知識學習中滲透。未來教育也是由直接經驗和間接經驗結合,引導孩子完整地理解世界,面對未來世界。

上海教育學會會長、國家督學尹後慶

撰文?盛慧天 編輯?吳妍嬌

2015年12月30日,上海西外外國語學校開啟10周年校慶論壇,尹後慶、楊國順、唐盛昌、劉京海、何鵬程、王小平、吳子健、萬瑋等上海教育界名家、名校校長聚集一堂,暢談未來教育的樣貌與趨向。

科技正在以一種極快的速度改變世界的面貌,未來的教育會怎樣?什麼將是最有價值的教育創新?在上海外國語大學西外外國語學校校長林敏看來,如今的中國學校教育,已經站在了十字路口。在林敏看來,學校在引進國際課程的同時,能否兼容並包,吸收國外所長,為中國學生真正有用,才是一名中國校長最應思考的問題。

上海西外外國語學校坐落在文翔路上,附近即是著名的松江大學城。這所走過十年荏苒年華的學校,不僅僅是簡單的民辦學校,它不像其他體制內的私立學校過分看重學生的學業水平,在注重學業同時更關注學生的人格發展。在課程上,西外除了在國際課程班上引進美國的加州課程,還一直強調中西融合的教育理念,保持對中國文化的認同。

/ 學校特色課程介紹 /

批判性思維課

在一堂批判性思維課上,學生們主要討論的主題是「一方水土,一方文化」,站在全球化的視角看對上海這座城市的影響,而執教老師只是站在一旁並不參與到學生的發言中。講台上也是由班中的一位學生擔任主講人串起整堂課的演講。

圍繞本土文化的思考,課堂內容按照滬語、上海美食來劃分小組分別討論。我了解到班上只有不超過一半的學生是上海人,而他們討論的主題卻是到底需不需要傳承上海話,學生們拋出的觀點甚至結合了一些語言學的思想,像是語言的建構對人的認知的培養等。

批判性思維課上不僅培養了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而且還提高了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辯證分析能力和調查研究能力。類似地,舞台上的一齣戲培養了孩子們的忍耐力、堅持性也包括了合作性和隨機應變的能力。

學校的課程與課程之間都是融會貫通的,批判性思維課上會有辯論的訓練,社會情感課上會有創意寫作的培養,在他們的創意課程中,同一課題會有不同學科的老師參與其中,帶領學生以不同的角度進行思考。

行走課程

西外的行走課程是學校學生培養人格力量的重要課程,與西外共同走過了10年的行走課程,按參與學生的年級分為微行走、中行走和長行走課程。十年間,師生從嘉興、紹興、西塘一直到內蒙古草原,從井岡山、泰山再到安陽去尋找中國魂,增強了文化認同感。

每一次的行走前都會根據目標進行教學鋪墊,讓學生帶著學習目標和課題開始行走。學生在這樣的過程中,不僅開闊了視野,磨練了意志,能夠結合所見所感了解不同於課堂上的文化、歷史、地理和其他一些學科的知識,同時還能通過親手實踐,來加強自己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未來學校自由論壇

西外校長林敏博士談到對未來學校暢想時表示,未來學校的趨勢會由高結構化轉向低結構、單科專門化轉向跨界、知識應用轉向想像創造、單一場景轉向多元時空、傳統的專業定位轉向創客心態。他介紹說,「今後將由項目組來探索課程內容、實施課程。項目組的成員既是老師,又是課程的設計者。」

正如林敏博士的介紹,西外的這些「先鋒」課程外延十分寬,既有創客式的教育實驗,專業水準的數字編曲,也有回歸傳統的手工藝活。

創客一族的教育實驗

我們的生活已經離不開能源,而目前中國的能源依然主要依賴不可再生的化石能源(煤、石油)。西外的創客族將和同學們一起學習新能源科技所帶來的新型清潔能源的應用——將新能源與傳統生態農業做一個有機的結合,與同學們打造一個有意思的閉環微生態系統。

新能源對農業的貢獻是輔助的,如供氧、補光、增濕等,但又是重要的。在這個互補過程中,物理(電學、力學)、化學(有機物分解)、生物(植物工廠)等學科的知識在其中悄無聲息又緊密的結合,真正地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也會提高他們的溝通水平和進取意識。同時,針對不同年齡段的學生,可以進行諸如原材料加工、切割、改造等活動,提升目前學生普遍比較薄弱的動手能力。

西外創客空間運用3D列印技術,融合科技工程,現代設計觀念內容開設的「3D列印和機器人聯合創客課程」是西外師生探索STEM+課程實施的重要組成部分。學校相信,通過這樣的課程能夠更好地培養學生想像力、創造力和實踐力以及團隊合作能力與探索精神。

西外航空模擬創客族勵志於培養新一代的航空科技人才,從無人機和模擬飛行入手,培養孩子們對航空科技的專業素養。

西外的創客課程針對學生不同的年齡層次,由淺入深,除了擁有飛行訓練外還添加了讓孩子們自主研發航空設備的內容,為學員提供豐富的動手設計各種功能的無人機及輔助器材的機會。

體驗派的多元課程

「給你一個空盆,還我一片綠意!」西外的學生可以擁有一個屬於自己的袖珍田地,嘗試第一次填石頭,鋪沙子,裝泥土,播種,澆水,施肥,養護,直到生命在你手中慢慢成長,當學生的付出開花結果,心裡的滿足感勝過一切的表揚。讓學生切實體驗和體會生命的不易與偉大,才會在他們的內心滋長出對生命的珍視和尊重。環保不應該是口號,環保就是泥土的氣息,自然的味道。

手藝是工藝之美與人生經歷的交織。手藝,做的是一種心境,有時甚至無關水平的高低。對於西外師生來說,皮刻是課程,也是驛站,抑或靜修地。在這裡,給學生一段暖暖的手藝時光,一起分享手工皮具製作的樂趣,學會一門足以謀生的技能,設計和完成帶有自我標籤的作品。

「木」是一種元素,木元素不僅自然而且重要。我們開設「原木素語」木藝創客課程的目的有三:第一,通過研究木料的質地,研究木料和氣候、地質的關係,融合地理知識;第二,通過研究木料的相互拼接,研究力學的原理,融合物理知識;第三,木製品加工設計,通過設計製作木製品,研究造型藝術,融合藝術課程。

數字化的教與學

西外的數字編曲課程是數字媒體與音樂創意相結合的交叉學科,特色是以視聽藝術相結合,在技術平台上圍繞音樂數字媒體藝術形態與審美方式,用系統化整合模式進行構建。本課程結合MIDI音樂製作技術的編配(orchestration)方式或作曲(composition)方式,從樂器、音色搭配的角度為樂曲進行的編配,或者用電腦及軟硬體實現音響效果的MIDI音樂製作。

數字編曲課程還包括了音樂作品的再創作,即一個作品的不同表現方式:例如將音樂的主旋律、主旋律與和弦進行、相對簡單的曲式與編配的音樂雛形等,結合學生的創意將其創作完整並製作。

在林敏的設想中,未來大規模辦學將越來越少,學校會各具特色,更加小眾化且定位清晰。

「一定不是面面俱到,而是聚焦某個特殊的教育人群,在這樣的小學校里,家長、師生能夠達到高度融合。」林敏稱,未來學校的社區化趨勢將打破社區和學校的界限。


推薦閱讀:

請放手 讓孩子「自食其果」
你讓孩子做好可能摔跤的準備了嗎?
對好孩子最大的獎賞是什麼?
四大中國式禮貌正在傷害孩子
就這麼一句話,讓兩個孩子避免了一場被拐賣的悲劇

TAG:教育 | 地理 | 孩子 | 世界 | 未來 | 理解 | 面對 | 機會 | 有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