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文學獎獲獎詩人]蘇利-普呂多姆詩選

諾貝爾文學獎獲獎詩人

蘇利-普呂多姆詩選

蘇利-普呂多姆(1839-1907)法國著名詩人,1901年第一屆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

60年代前後曾參加帕爾納斯派詩歌運動,並成為該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帕爾納斯派是由一些標榜"為藝術而藝術"的高蹈派詩人組成的,是象徵派的先驅。在藝術上主張遠離現實,冷靜、客觀,抑制個人感情的直接抒。

主要作品有詩集《長短詩集》、《孤獨與沉思》、《命運》、《正義》、《幸福》等。《孤獨與沉思》是法國作家蘇利·普呂多姆的詩集,獲得1901年第一屆諾貝爾文學獎。它是一部具有高貴的理想、完美的藝術和罕有的心靈與智慧實證的詩集。

《靈感》(《孤獨與沉思》開篇)

一隻色彩奇異的孤鳥

落在一個女孩肩上;可是

她拔去它艷麗的羽毛,

製造了痛苦,用鳥的整件綵衣。

柔軟的絨毛,還帶著身體的溫熱,

殘忍的嘴吐出微風把它吹散。

這鳥,就是我的心;那女孩,犯了罪惡,

是我提起來就禁不住要流淚的女伴。

這遊戲使她快活,而我卻心情沉痛,

我傷心地望著心中的美

被她取樂,吹上蒼茫的天空。

她愛揚起頭,用口中的氣息

搖晃我的夢,我就是所謂的詩人。

願這氣息吹不著我的夢,我什麼也不再是。

胡小躍譯

  天  鵝

  湖水深邃平靜如一面明鏡,

  天鵝雙璞劃浪,無聲地滑行。

  它兩側的絨毛啊,像陽春四月

  陽光下將溶耒溶的白雪,

  巨大乳白的翅膀在微風裡顫,

  帶著它漂游如一艘緩航的船。

  它高舉美麗的長頸,超出蘆葦,

  時而浸入湖水,或在水面低回,

  又彎成曲線,像浮雕花紋般優雅,

  把黑的喙藏在皎潔的頸下。

  它游過黑暗寧靜的松林邊緣,

  風度雍容又憂鬱哀怨,

  芊芊芳草啊都落在它的後方,

  宛如一頭青絲在身後蕩漾。

  那岩洞,詩人在此聽他的感受,

  那泉水哀哭著永遠失去的朋友,

  都使天鵝戀戀,它在這兒留連。

  靜靜落下的柳葉擦過它的素肩。

  接著,它又遠離森林的幽暗,

  昂著頭,駛向一片空闊的蔚藍。

  為了慶祝白色--這是它所崇尚,

  它選中太陽照鏡的燦爛之鄉。

  等到湖岸沉入了一片朦朧,

  一切輪廓化為晦冥的幽靈,

  地平線暗了,只剩紅光一道,

  燈心草和菖蘭花都紋絲不搖。

  雨蛙們在寧靜的空氣中奏樂,

  一點螢火在月光下閃閃爍爍。

  於是天鵝在黑暗的湖中入睡,

  湖水映著乳白青紫的夜的光輝,

  像萬點鑽石當中的一個銀盞。

  它頭藏翼下,睡在兩重天空之間。

  飛 白譯

  碎  瓶

  花瓶被扇子敲開罅隙,

  馬鞭草正在瓶中萎蔫,

  這一擊僅僅是輕輕觸及,

  無聲無息,沒有人聽見,

  但是這個微小的創傷,

  使透明的晶體日漸磨損;

  它以看不見的堅定進程,

  慢慢波及了花瓶的周身。

  清澈的水一滴滴流溢,

  瓶中的花朵日益憔悴,

  任何人都還沒有覺察,

  別去碰它吧,瓶已破碎。

  愛人的手掌拂過心靈,

  往往也可能造成痛苦;

  於是心靈便自行開裂,

  愛的花朵也逐漸萎枯。

  在世人眼中完好如前,

  心上傷口卻加深擴大;

  請讓這個人暗自哭泣,

  心已破碎,可別去碰它。

  金志平譯

  夢

  在夢中農民對我說:「我不再養你,

  你自己做麵包,自己播種,耕地。」

  織布工人對我說:「你自己去做衣。」

  泥瓦工對我說:「把你的瓦刀拿起。」

  我孤苦伶仃的,被一切人類拋棄,

  到處去流浪,無奈何與社會隔離,

  當我祈求上蒼把最高的憐憫賜予,

  我發現猛獅正站在前面阻擋自己。

  我睜開雙眼,把真實的黎明懷疑,

  看勇敢的夥伴打著唿哨登上扶梯,

  百業興旺,田野里早巳播種完畢。

  我領悟到我的幸福,在這世界上,

  沒有人能吹噓不要別人幫助接濟,

  我熱愛勞動的人們,就從這天起。

  金志平譯

  命  運

  要是我沒在這樣的媚眼下學會愛情

  該有多好!那我就不會在世上這麼久地

  忍受這辛酸的回憶,唯有它,永不消逝,

  離得再遠,對我來說也是記憶猶新。

  唉!我怎能吹得滅這淡藍的眼睛

  像滅一支蠟燭,它閃爍在我孤獨的心裡,

  我不能安靜地度過一個夜晚,即使

  我披上墳墓漆黑的陰影。

  要是我像眾人一樣,首先愛的是人品

  而不是折磨人的美麗,那該有多好!

  這驚艷超出了心的力量和慾望的邊境。

  我本來能夠照自己的心愿去自由地愛,

  可我的情人,我已選擇的情人,

  我無法再把她替換,猶如姐妹。

  小 躍譯

  給 浪 子

  心並不易碎,它用堅硬的金子鑄成:

  但願它像粗陶燒制的盆瓮,

  只能用一段時間,而後便成為灰塵!

  可它一點沒用,痛苦啊!就變得空空。

  享樂老在邊上貪婪地打轉:

  兄弟,別讓這傢伙大口地啜飲,

  好好看住瓮中的清泉,

  多年積聚的財寶一夜就能耗凈。

  對它要節約。不幸啊,那些糊塗蟲,

  火紅的酒神節里他們手提美麗的陶瓮,

  在平庸的偶像腳下喪失了其中的香氣。

  有一天,他會感到,真誠或負心的情郎,

  一個處女的雙唇懸掛在他的心上,

  可他的心啊已倒不出任何東西。

小 躍譯

1901年諾貝爾文學獎授獎辭[摘選]

——瑞典學院常務秘書C·D·威爾遜:

蘇利·普呂多姆誕生於1839年3月16日,詩名隨著1865年《長短詩集》的問世而得以確立。隨後問世的是幾卷詩歌、哲學和美學著作。如果說其他詩人的想像力以外向為主並且反映人生和我們周圍的世界的話,那麼蘇利·普呂多姆就擁有一種既敏感又細膩的內向的天性。他的詩歌很少涉及客觀存在的形象以及外部形勢,而是主要涉及它們在何等程度上能用作詩歌沉思的一面鏡子。那塵世所無法驅散的對心靈的熱愛,他的懷疑、他的悲哀,就是他的作品的司空見慣的主題,他的作品形式精巧,具有雕塑美,全無冗言贅詞。他的詩歌顯得色彩濃艷,很少表現出音調悅耳的音樂的特徵,但在創造適合於表達情感和思想的形式時卻愈加具有可塑性。他的靈魂高尚、深邃沉鬱又有幾分悲哀,在這種溫柔卻又不傷感的詩歌中將自身揭示了出來——這是一種在讀者心中激起了憂鬱的同情的悲傷的分析。

蘇利·普呂多姆用詞優雅而富有魅力,藝術精湛,是我們時代的一名一流詩人,他的一些詩作是具有不朽價值的珍珠。瑞典學院與其說是為他的說教詩或者抽象詩所吸引,毋寧說是為他的抒情小詩所吸引,他的抒情小詩感情充沛,耽於冥想,而且高尚尊嚴,極其罕見地將細微的反思與豐富的情感熔為一爐,因而令人陶醉。

總之,有必要強調一個特點。蘇利·普呂多姆的作品展現出了一個勤於探究、敏於觀察的頭腦,世間的變幻令這頭腦不得安寧,鑒於他似乎不可能知道得更多,這個頭腦也就在道德領域、良心的聲音以及責任的崇高而又無可疵議的指示中,為人類的不可思議的命運找到了證據。從這個觀點來看,蘇利·普呂多姆也就比大多數作家更好地代表著這位立遺囑的人所稱之為的文學中的「一種理想主義的傾向」。這樣一來,瑞典學院也就相信,當它首次頒發文學獎時,它在如此眾多的傑出文人當中選中蘇利·普呂多姆,是符合諾貝爾的遺囑的精神的。

網路選編:蒼勁


推薦閱讀:

解讀諾貝爾頒獎周
諾貝爾文學獎10年獲獎者回顧
除了獎金以外,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還會獲得什麼?
背景資料:2013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簡介)

TAG:文學 | 詩人 | 諾貝爾文學獎 | 諾貝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