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天才的基因密碼

在香港一處曾經是紙品印刷工廠的場所,20歲的天才少年趙博文正致力於一項富有挑戰性且可能會引起爭議的任務:解開智力的基因之謎。趙博文在中學時輟學,人稱中國的比爾?蓋茨(Bill Gates)。他在華大基因(BGI)負責監管認知基因組實驗室。華大基因是一家部分由中國政府出資的私有企業。在香港的這個場所,100多台強大的基因排序機器正在破譯約2,200個DNA樣本,從它們的32億個化學礆基對中一個字母一個字母地讀取數據。這兒的DNA樣本都不是普通的樣本,其中大多數取自美國最聰明的一些人──一些智力絕對超群的人。這些DNA樣本多數來自那些智商在160以上的人。相比之下,設定主體人口的平均智商值是100。諾貝爾獎得主的平均智商大約是145。香港項目中多數被研究者的智商在每三萬人中才能挑出一個──找到他們本身就是一項艱巨的任務。趙博文希望能在今年夏天發表他這個團隊的初步研究成果。他說:「人類長期以來忽視了智力基因。人們認為這是一個有爭議的話題,尤其是在西方。在中國情況不是這樣。」智商研究在中國更多地被視為一種科學挑戰,因此更容易獲得資金支持。智慧的根源是一個謎。研究表明,智商變異中至少有一半來自遺傳。儘管科學家已經找到了一些能大大降低智商的基因──比如在那些智力遲鈍的人身上──但是真正能夠影響到正常基因變異的重要基因還沒有找到。

Alex Nabaum研究表明,智商變異中至少有一半來自遺傳。香港的研究人員希望通過對超高智商個體基因組和普通人群基因組進行比對來解決這個問題。通過對兩組人群的變異研究,他們希望能夠將隱藏在智商背後的遺傳因素分離出來。他們的研究成果可以為一項基因測試打下基礎,該測試可以預測一個人遺傳而來的認知能力。這樣的工具會十分有用,但也可能引起分歧。倫敦國王學院(King"s College)的行為遺傳學教授羅伯特?普羅敏(Robert Plomin)也參加了華大基因的項目,他說:「如果你能識別哪些孩子未來會有學習問題,你可以」在他們的人生早期通過特殊教育或者其它項目進行干涉。但是批評者擔心與智商相關的基因數據很容易被人曲解──或者被人濫用。傑里米?格魯伯(Jeremy Gruber)是位於馬薩諸塞州劍橋(Cambridge)的監督組織「負責任遺傳學理事會」(Council for Responsible Genetics)的主席,他說,智慧科學方面的研究過去曾被人用來「針對特定的種族群體或個體並剝奪他們的合法地位。遺傳學界廣泛存在的還原論和命運註定論思潮在這樣一個項目中露出苗頭,對此我深表關注」。趙博文本身就是一個奇才。除了遺傳學方面的才華外,他說他近乎流利的英語是自學的。他作為遺傳學家的生涯始於一項很不起眼的工作──與黃瓜打交道。2007年,他還在北京上學,下午他從學校逃課,去中國農業科學院(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做實習工作。他乾的是清洗試管及其它簡單的工作。作為回報,研究生們讓他借閱遺傳學教科書並參加實驗,包括給黃瓜基因組排序。當時趙博文15歲。當黃瓜基因組的研究2009年在《自然遺傳學》(Nature Genetics)上發表的時候,他名列合著者之一。受基因組學的感召,趙博文退了學,開始在全世界最大基因組研究中心之一的華大基因全職工作。該機構總部位於毗鄰香港的深圳。第二年,華大基因成立了認知基因組研究部門,任命趙博文為主任。趙博文進軍智力遺傳領域的第一把火是計劃採集當地中學高分學生的DNA,這把火沒能點起來。趙博文說:「家長們不敢(同意採集工作),因為要抽孩子們的血。」血樣是採集DNA樣本的最有效途徑。2010年春天,來自俄勒岡大學(University of Oregon)的理論物理學家Stephen Hsu到訪華大基因,Hsu博士對認知能力基因也很感興趣,因此兩人與其他同事一道發起了華大基因智力項目。該項目的一部分工作要求從具有數學天賦的人身上獲得唾液DNA樣本,其中包括參加了奧數或科學奧林匹克訓練營的中國人。項目的另一部分工作是採集美國和其它一些國家高智商個體的DNA樣本,包括在美國學術能力評估測試(SAT)中獲得極端高分的人,以及從精英大學獲得物理學或數學博士學位的人。此外,任何滿足條件的人也可以通過華大基因的網站報名參加樣本採集。趙博文說,深圳政府同意為該項目支付一半費用,華大基因說它會投入另一半資金。到目前為止,大部分樣本來自中國以外的地方。主要來源是國王學院的普羅敏博士,他在自己的研究中從智商特高的約1,600名個體那兒採集了DNA樣本。這些樣本都是通過一個名為「數學早慧少年研究」(Study of Mathematically Precocious Youth)的美國項目獲得的,這個項目現在已經進入第40個年頭了。普羅敏博士對兒童時代就登記入冊數學早慧少年研究項目(項目基地目前位於范德比爾特大學(Vanderbilt University))的1,600名成年人進行了跟蹤研究。他們的DNA資料佔了華大基因樣本的大多數。Hsu博士有自己的推廣方式。當他在包括加州理工學院(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台灣科學院(Taiwan"s Academy of Science)和谷歌(Google)在內的各個機構舉辦科學會談時,他都力勸聽眾報名參加研究。華大基因的網站迄今已經吸引了大約500名符合條件的志願者。這是一項巨大的科學挑戰。想想身高遺傳學吧,它就像智力遺傳一樣,是由許多不同基因控制的複雜性狀,每個基因都具有細微的影響。尋找身高相關基因的努力要到DNA樣本數量超過10,000個時才會構成可靠的採樣數。通過對越來越多的DNA樣本進行研究,科學家現在已經識別出了約1,000個基因變異,這可以部分地解釋有些人長得比別人高的原因。那些結果都是可以復現的──不管一個人來自冰島還是日本,結果都是一樣。相比之下,迄今最大規模之一的智商基因組調查工作只牽涉了普通人口群中的大約5,000人。科學家說要找到首個有用的智商基因,需要對數以萬計的普通人進行研究。這就是華大基因深入研究基因組的原因之所在。華大基因團隊將把2,200名高智商個體的基因組拿來與從普通人群中隨機抽取的幾千人的基因組進行比對。Hsu博士說,由於接受研究的大多數超級聰明的參與者在認知能力上相當於「身高6英尺9英寸的人」,在他們的基因組中找到諸多關鍵的、與智商相關的因素應該容易得多。(Hsu博士現在是密歇根州立大學(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主管研究和研究生學習的副校長。)趙博文說:「智力的基因基礎已經被人忽視了太長時間了。我們的數據三個月後就可以面世。」GAUTAM NAIK2013年 02月 23日 08:52相關報道

成功關鍵──智商還是性格?

專欄:中國在走向低智商社會嗎?

愛因斯坦大腦探密
推薦閱讀:

DNA和基因,你還傻傻分不清楚?(1)
人類不斷跨種族交換基因後,後代都長什麼樣?
關於印度人與自閉症基因的猜想
口服耐受:過敏,才不是由基因決定的
韓春雨當前的狀況是否是 牆倒眾人推,當然推的力度最大的就是同行?

TAG:基因 | 密碼 | 天才 | 尋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