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什麼時候跳槽最合適?

文/張二白,來源/張二白很白(ID:david61108)

冰雪消融,萬物復甦,又到了獵頭出動的好季節,空氣中瀰漫著求職的味道,在廣闊無垠的亞歐大路上,居住著一群大型群居哺乳動物,獵頭和HR......

過完年回來上班第一周就正好趕上了金三銀四的招聘求職旺季,以往到了這個時候基本各大人才市場,展覽館、會展中心都是人頭攢動,現如今隨著招聘會的落幕,線上招聘渠道的多樣化,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了通過網路的渠道去求職。

其實無論是什麼求職方式,跳槽、簡歷和面試終歸是避免不了的,也正因此,每每這個時候,獵頭、HR與求職者之間鬥智鬥力,公司和求職者之間各種職場大戲也紛紛在不同的辦公室上演。其中有能力的考量、有智慧的較量、也有人品的探究.....

.

不一而足,而且現實往往比電視劇和小說寫的更加精彩,有時候無知會限制了我們的想像,以後有機會和大家講講那些奇葩的經歷。話說回來,跳槽和求職其實也是一件既容易又糾結的事,說容易是因為只要不是自己太作,怎麼都能找一份工作;說糾結其實是對於不同工作和平台的選擇。

一個七分的人能找七分的工作也能找到九分的工作,而且選擇不同平台幾乎就決定了今後幾年甚至幾十年的職業生涯,這在當初選擇的時候根本沒有任何徵兆。如何在跳槽的時候讓自己做對選擇,或者說是更適合自己的選擇,至少讓自己走在職場的上升通道上,這其實是有一些技巧。

工作了至少18個月才考慮跳槽,這是社會公認的下限;48個月,是最好的選擇,72個月沒升遷,趕緊跳。周末的時候見了一個朋友,他正好最近準備跳槽,放假前就糾結了挺長時間,過年在家的時候終於還是做了決定。問及原因,他就說了一句:不想今年回去過年還是和前幾年一樣,除了年齡沒有任何變化。

跟他認識也五六年了,對於這個決定還是比較理解的。據我了解他這份工作做了整整四年,從最開始的一線銷售,到現在也只是個有名無實的業務主管,而且短時間內來看幾乎沒有升遷的空間和機會。另外他這個行業也屬於日落西山的傳統行業,被移動支付和互聯網衝擊的七零八落,當然薪資也就好不到哪去了。

這種情況下,選擇跳槽是很明智的決定。其實很多時候限制我們做出決定的並不是原來的工作和公司有多好,而是囿於舒適圈久了,你已經越來越懶,懶得去想,懶得去做,更糟糕的是開始畏懼改變,就想保持這種不溫不火,餓不死也撐不飽的狀態。

但是偶爾還是會焦慮,只有靠一些遊戲、電視劇、綜藝節目、小說等去填充內心的不安和空虛,或者通過一些學習的假象來自欺欺人。對於這些人而言,說再多都意義不大,因為你永遠也叫不醒一個裝睡的人,而那些真正有跳槽想法的其實很簡單,問自己幾個問題就可以得出答案。

熊太行老師曾經講過一個關於跳槽前的的四問:新工作能否帶來我想要的東西?失去的是我能承受的嗎?新工作中不好的部分我看到了嗎?現在的工作是不是真的已經沒有價值?

我理解的可能更簡單,先撇開外部環境和行業趨勢不說,就是你現在的工作狀態是否已經是最好的狀態,你為這份工作盡全力了嗎?如果答案都是否定的,那或許你更應該從自身找找問題,當然,這完全不影響跳槽,不過為了能讓以後的職場生涯更加順暢,還是要做出改變。

另外還有一點其實也很重要,如果你感覺已經很久沒有成長了,即便待遇不錯,也應該警醒和反思,對於這種情況,要麼內部自己去學習和接觸新東西,要麼外部改變,也就是通過跳槽來刺激和倒逼自己去成長。

在做出跳槽決定之後,什麼時候跳槽最合適其實也是有講究的,現如今這個瞬息萬變的時代,當你待價而沽的時候,不同時間段價碼可截然不同。

a、在你完成了一個階段性任務,立下點功勞之後。

這種情況下,面子和里子都有了,而且公司還會覺得虧欠你人情難以拒絕,說不定還能給點意外補償,另外還能給將來的工作做一些背書加持。要知道,任何時候工作過往取得的成績都是公司招聘和獵頭挖人最看重的參考標準之一。

b、在你公司的巔峰時期,因為這個時候的你最值錢。

去年有篇爆文《人到中年,職場半坡》,裡面講的原高德地圖業務部門負責人方勇在公司被阿里收購後的職場失意,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可能也是他在行情最好的時候沒有選擇跳出來。

很多時候,新的公司會根據你之前公司的實力來初步判斷你的能力,牛逼公司你應該不會太差,落魄的公司厲害的早跑光了,差不多就是這個道理,當然,這也不是完全絕對。

至於如何判斷一個公司是否到了巔峰時期可以參考一下咪蒙職場課程里說的四個方面:

企業大老闆的表現:由激情實幹到洋洋洒洒,只講歷史不講未來,沒有危機感。員工狀態的變化:員工下班就走,沒有聚餐討論活動之類,人浮於事。業務發展的變化:天天催生產部門更新產品,現在基本不跟新。公司招人的速度:人數維持恆定,不再招人,尤其是業務部門

對照完以上四個方面要是全都符合的話,那你可能真中獎了,這個時候如果你還沒有做到管理層或者是公司核心骨幹,再加上沒有能滿足你某方面訴求的情況下,趕緊趁行情好的時候賣個好價錢吧。

一旦做了跳槽的決定,接下來就是準備工作了,很多人往往覺得那還不簡單,網上各種平台投簡歷,再跑跑招聘會基本下一份工作就搞定了。這話倒也沒錯,但是如果真就僅僅如此的話可能也就是下一個相似的輪迴,再過幾年繼續重複這個循環。

如何才能通過跳槽讓自己的職場一直走在上升通道上,甚至通過跳槽能實現平台的躍遷,其實前期的準備工作很重要,下面有幾點和大家分享一下:

1)充分做好個人分析

對於自身的優劣勢有客觀全面的認識,包括資源、能力、人脈以及自己的職場競爭力是什麼。很多人覺得自己沒什麼特長,什麼也都不精,這種情況如果想通過跳槽獲得更高的平台和機會,那可以通過一些專業培訓先提升自己該方面的能力,再去嘗試就會更得心應手。

2)交接好之前的工作

雖然這點說起來大家都知道,但真正做起來還是有很多人做不到。我公司之前有個人事小姑娘,提前一個禮拜提的辭職,一周過後不管新入職的人是否到位,撒手不管,後期讓回來交接工作也置之不理,對於這種因為交接問題砸了自己的職場口碑,這又何必,圈子本來就不大,人脈是需要慢慢積累出來的。

3)針對性的行業調研

對於準備進入的行業整體發展趨勢,行業動態,國家政策等仔細研究。當然,行業內的龍頭企業有哪些,薪資水平如何,老闆口碑怎麼樣,這些也都要做一定了解。另外,如果打算跨行的話,這些就更要了解清楚了。

4)目標企業信息收集

對於意向求職企業,最基本的要了解該公司的概況、動態、主要產品、重點項目、企業文化等,同時,老闆以及主要高管的簡歷、重要言論、管理風格這些也都是最後做決定的參考因素;

還有個比較重要的方面:崗位的真實需求,空缺的真實原因和緊急程度,需要求職者具備的真實技能。至於直屬上級的情況和薪酬福利工資結構等,那基本上都是面試都會談到的內容就不多說。

有的人看了可能會問怎麼能了解這麼多信息?其實現在方式很多,一方面可以通過圈內的獵頭、公司在職或離職員工、競爭對手等去打聽,另外線上的渠道也很多,知乎、豆瓣、貼吧、脈脈、領英等各種社交平台,都可以讓你收集到想了解的信息。

總而言之,上面說的這些其實都是技術層面的事,難都不難,關鍵是要落到實處,同時還得認真去對待跳槽這件事,不是僅僅為了中間休息一段時間隨意做的決定。

當然,話又說回來,跳槽並不能解決工作中遇到的各種問題,換游泳池是解決不了不會游泳的問題。如果是個人原因導致職業發展空間受限,遭遇障礙或瓶頸,那就得自己去分析和反思,做出改變,否則,跳槽後只是將同樣的問題帶到新的公司而已。

加薪,是不是非得跳槽不可?

HR告訴我「回去等通知」,這是啥意思?

碰上「貓犬系」下屬,老闆該如何自救?

今天我們談職場大女主,到底在談些什麼?

月薪高男友幾倍的女人,最後都怎麼樣了?


推薦閱讀:

微言夜讀 · 親子 | 這7件事爸爸親自教,比媽媽更合適
男女到底相差幾歲,結婚最合適呢?太准了!!!
用女性敏感部位當廁所裝飾品合適嗎?
寶寶什麼時候開始吃鹽好?進鹽量多少合適?
給孩子選鞋子的六個注意 買大幾號合適

TAG:跳槽 | 合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