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佛陀的最後遺教─《大般涅槃經》略解(30) 常戒、常定、常慧

常戒、常定、常慧

爾時迦葉菩薩白佛言:「世尊!出世之法與世間法有何差別?如佛言曰:『佛是常法、不變易法。』世間亦說梵天是常,自在天常,無有變易;我常性常,微塵亦常。若言如來是常法者,如來何故不常現耶?若不常現,有何差別?何以故?梵天乃至微塵世性亦不現故。」

迦葉問:「世間法、出世間法都說常法、不變易法,那這中間有什麼差別呢?世間說梵天是常,自在天是常。(其實剛才我們已經講過了,這是兩種我論,把梵天當成是我,或者是把自在天當成是我;因為只有『我』才是無有變易,說「梵天、自在天是我」,等於說「梵天、自在天常住」。)那有一種就說我常或者是性常(這個東西文字本身看不出它的錯誤來,但實際上他們是把某一種屬於五陰的東西稱之為我,或者是稱之為性,說這是常),或者說微塵也是常住法。

佛陀所主張的常住法跟外道所主張的常住法有什麼差別呢?如果說佛陀是常住法的話,那為什麼佛陀不會經常出現,讓我們永遠可以看得到。那如果不是經常出現的話,跟外道所主張的常就沒有什麼差別了,因為像外道所講的梵天、他化自在天乃至微塵,他們用世間的性質去觀看的話,它們也不是經常出現的,這樣你沒有辦法跟外道所主張的常住法有所差別。」

佛陀告訴迦葉:

譬如長者多有諸牛,色雖種種同共一群,付放牧人令逐水草,但為醍醐不求乳酪,彼牧牛者構已自食;長者命終,所有諸牛悉為群賊之所抄掠,賊得牛已,無有婦女,即自構捋,得已而食,爾時群賊各相謂言:『彼大長者畜養此牛,不期乳酪,但為醍醐,我等今者當設何方而得之耶?夫醍醐者名為世間第一上味,我等無器,設使得乳,無安置處。』復共相謂:『唯有皮囊可以盛之。』雖有盛處不知攢搖,漿猶難得,況復生酥?爾時諸賊以醍醐故,加之以水,以水多故,乳、酪、醍醐,一切俱失。

就好像現在有一個長者,他有很多牛,令放牧的人去養,養這些牛是為了把牛乳提煉成醍醐。醍醐有一定的煉製方法,不按照方法的話就煉不出來。長者去世了以後,強盜把這些牛都搶走了。強盜聽說以前長者是為了提煉醍醐才養這些牛的,他們也想辦法提煉醍醐。他們用皮囊來裝牛乳,但是卻不知道要怎麼樣去提煉,反而在牛乳裡面加進水,把牛乳弄得越來越稀。

佛陀又繼續說:

凡夫亦爾,雖有善法,皆是如來正法之餘,何以故?如來世尊入涅槃後盜竊如來遺余善法,若戒定慧;如彼諸賊,劫掠群牛;諸凡夫人雖復得是戒定智慧,無有方便不能解說。以是義故不能獲得常戒、常定、常慧解脫;如彼群賊不知方便,喪失醍醐;亦如群賊為醍醐故,加之以水。

佛在講完剛才那個譬喻之後,告訴你為什麼要做這個譬喻。他說凡夫也是一樣的,雖然有善法,但其實都是佛陀所演說的「正法之餘」,就像是牛奶裡面加了水一樣,還是有一點營養成份,不能說它沒有,只是這個成份很低。佛世尊入涅槃以後(現在是在作預言),有很多人盜竊如來的精神文化遺產。怎麼盜竊?他們得到了如來所說的戒定慧法門的經教,但是卻看不懂,按照自己的意思去想,因為這個關係,他們沒有辦法得到常戒、常定、常慧。

所謂的常戒、常定、常慧是指什麼呢?當你實證第八識是常住法,便會引發見道的功德。首先是常戒,又稱為道共戒,道共戒是見道而發起的,所以只要見道的智慧不退失掉,他這個戒律就永遠不會丟失。以聲聞法來講的話,如果說有一個人已經聲聞見道,他永遠不會用凡夫我見來替自己的貪瞋辯護,這件事情他絕對不會做。另外,他也絕對不會犯五逆重罪,這個是佛世尊特別記說的。所以我們可以說這個叫常戒。另外還有一種說法是第八識才是真正的我,對第八識來講,沒有戒也沒有犯戒這兩種差別,所以第八識根本就不會犯戒,這個叫常戒。

常定,又稱為道共定。當你見道之後,你可以緣著這個見道的智慧發起定,這個定是心得決定,永遠不會消失掉,可以讓你修成定慧等持的三昧,所以可以說這個叫做常定。另外一個意思是說,第八識本身不會被六塵萬法所惑亂,所以第八識等於就是常在定中,這個叫常定。

那什麼叫常慧呢?三乘見道的智慧皆是常慧,皆不會退失。也可以說,能夠認識到常住法,這種智慧稱之為常慧。這兩個定義其實是一樣的,因為三乘見道者皆證常住法的存在,但只有大乘見道者能證解第八識,知道它如何出生三界萬法。

凡夫亦爾,為解脫故說我、眾生、壽命、士夫、梵天、自在天、微塵、世性、戒定智慧及與解脫、非想非非想天即是涅槃;實亦不得解脫涅槃,如彼群賊,不得醍醐。是諸凡夫有少梵行,供養父母,以是因緣得生天上,受少安樂,如彼群賊加水之乳;而是凡夫,實不知因修少梵行、供養父母得生天上;又不能知戒定智慧,歸依三寶;以不知故,說常、樂、我、凈,雖復說之而實不知,是故如來出世之後,乃為演說常、樂、我、凈。如轉輪王出現於世,福德力故群賊退散,牛無損命;時轉輪王即以諸牛付一牧人多巧便者,是人方便即得醍醐,以醍醐故,一切眾生無有患苦。法輪聖王出現世時,諸凡夫人不能演說戒定慧者即便退散,如賊退散;爾時如來善說世法及出世法,為眾生故,令諸菩薩隨宜演說;菩薩摩訶薩既得醍醐,復令無量無邊眾生普得無上甘露法味,所謂如來常、樂、我、凈。以是義故,善男子!如來是常不變易法,非如世間凡夫愚人謂梵天等是常法也;此常法稱,要是如來,非是余法;迦葉!應當如是知如來身。

凡夫、外道不知道什麼叫常戒、常定、常慧,就好像凡夫外道不知道佛經的真義,結果他在這個真義裡面加上了很多自己的見解。這種情況很多,他加上自己的見解,包裝一下,就說這個是某某禪,假設他叫曼哈頓,就說這個叫曼哈頓禪。(大眾笑。)真的有人這樣,曼哈頓只是隨便用三個字來表示的。或者是某一個禪師,他的某一種禪法,就叫某某禪,或者是他提倡的某一種特殊的修法,也叫某某禪。他也要人家要守某一種戒律,也有一點佛教的智慧,但是他加上很多凡夫、外道的知見和方法。

你去修習這些參水的佛法有沒有用?有用,不能說完全沒用。如同參了水的牛奶還是有營養,只是無法飽足,很快就會餓,而且要一直跑廁所。乳酪是很多的牛乳提煉出來的,醍醐則是最精鍊的。這是比喻,只要你學的是正確的佛法,隨便給你一點點,就遠勝過牛奶加水。這個是佛陀講的譬喻。

外道加了什麼東西?「我、眾生、壽命、士夫、梵天、自在天、微塵、世性、戒定智慧及與解脫、非想非非想天即是涅槃」,這個就是牛奶加水,加上凡夫外道的知見和方法。牛奶加水便沒有辦法得到醍醐,這比喻加上凡夫外道知見的佛法沒有辦法讓人解脫,只能讓人往生人天善處。但是他們弄不清楚,還以為是自己加上去的東西,讓他們得生人天善處。

「是諸凡夫有少梵行」,雖然加了凡夫外道知見,但是還是有一些清凈的梵行,也有供養父母,因為這個因緣他能夠生到天上去。生到天上不等於解脫,因為天界仍然是輪迴的境界。而且,必須不謗法才能生天,如果謗法的話,會下地獄。醍醐象徵解脫道,能夠讓你解脫於三界萬法的系縛,離開輪迴的境界。

後來轉輪聖王出世,因為福德大的緣故,群賊退散,由聖王得到完好的牛群。轉輪聖王很有福德,他請了一個人來幫他放牧牛群,這個放牧的人很聰明,又把醍醐再度提煉出來,眾生服用醍醐,各種病苦全部都好了。

這裡的轉輪聖王比喻釋迦牟尼佛,牧牛人比喻聖弟子、善知識、菩薩,群賊比喻外道,長者則比喻先前的迦葉佛。釋迦牟尼出世時,有很多外道,這些外道的法盜竊迦葉佛的正法之餘,加上自己的知見與方法,所以裡面會有些正確的法義,只是比例太低,沒有辦法讓人解脫。佛陀出世以後,顯示了佛法正理,讓外道錯誤的法義都退散了,大家知道如來所說的常、樂、我、凈,才是名實相副,外道所說的常、樂、我、凈則是名不副實。聖弟子在佛陀的領導之下,提煉出佛法的精要,讓眾生能夠對治一切的煩惱,得到真實的解脫。

你可能會很奇怪,迦葉佛已經滅度很久了,為什麼還會有正法之餘?對人間來說,迦葉佛確實已經滅度很久了,但是對天界來說並不久,因為天界的壽命很長,迦葉佛的弟子有些還活在天界,他們關心人間佛法的狀況,有時候會到修行人的定境或夢境當中,宣說他們所知的佛法。這種方式傳下來的佛法,缺乏系統,很容易被曲解成外道法。

迦葉!諸善男子善女人,常當繫心修此二字『佛是常住』;迦葉!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修此二字,當知是人隨我所行,至我至處。

如果說有善男子善女人要修習佛法,他應該修習這兩個字(梵文是兩個字,翻譯成中文變成四個字)「佛是常住」。剛才講的「若法是實,是真是常,是主是依,性不變易,是名為我」有點長,平常若是不念,臨時怕想不起來。「佛是常住」便好記多了。憶念「佛是常住」的法義,其實就是念法。臨死的時候要是不知道念什麼,念「佛是常住」也可以,不會輸給念「阿彌陀佛」,因為都同樣是佛所說的法。

如果你能夠經常把「佛是常住」的法義放在心裡頭,你等於是如來的跟班,如來到哪裡你就到哪裡,如來住哪裡你也住哪裡,那你不是等於住在佛國了嗎?其實,大乘見道以後便會知道,每一個人都是如來的跟班,如傅大士說:「夜夜抱佛眠,朝朝還共起,行住鎮相隨,坐卧同居止,分毫不相離,如身影相似。欲知佛何在,只這語聲是。」在大乘見道以前,可依止「佛是常住」的正教量,最後還是會知道:「原來如來從來不曾離開過五蘊身。」

「至我至處」,相當於《華嚴經》的「不離一坐而能悉詣一切佛剎」。懂得「佛是常住」遲早會證得第八識,他會知道:事實上並沒有一切法,只有第八識和第八識流注種子現起的功能差別;三世諸佛(包括未來佛,也就是一切有情)皆是以第八識為住處,無有差別。懂得這個道理,你就會知道,並沒有哪個地方不是佛國,只是一般人不懂得這個道理,所以沒有辦法把狂心安歇下來。

善男子!若有修習如是二字為滅相者,當知如來則於其人為般涅槃,善男子!涅槃義者即是諸佛之法性也。

如果有人不修「佛是常住」,而去修習「滅相」這兩個字,對這個人來說,佛陀便是入無餘涅槃,他沒有辦法領受如來的教法了。大家應當要知道,涅槃真正的義理即是諸佛的法性,也就是第八識。

(本文摘自佛學期刊《實證佛教通訊》第六期)

註:《大般涅槃經》是佛陀在人間最後一天所說的了義經,闡述常、樂、我、凈涅槃四德,以及眼見佛性的義理。這部經可以矯正流行的錯謬見解,讓學人避開學佛的誤區,直心進入大乘佛法的堂奧。全集下載網址:http://pan.baidu.com/s/1dDw7FhB

1.推薦電子佛學期刊《實證佛教通訊》下載地址:http://url.cn/44laROf

2.推薦推薦佛學教科書《實證佛教導論》,電子版(部分內容)下載:http://pan.baidu.com/s/1pJN8FLx(用PDF閱讀軟體打開)

3.推薦修行佛法最應該珍藏的網址:http://url.cn/4AA8A9s

推薦閱讀:

佛陀的格言(三)
孔祥軍:佛陀遺訓「以戒為師」已經過時了嗎|佛陀|戒律
如何獲得佛陀覺悟的生命經驗?
佛說稻稈經(02)佛陀看見稻芋說了什麼
佛陀教育一百句(下)

TAG:佛陀 | 涅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