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沒有基督的基督教》

書評 《沒有基督的基督教》

《沒有基督的基督教》

作者:邁克?何頓(Michael Horton)

譯者:皓熙、夏蔚

美國麥種傳道會,2015年出版

351頁

評論者:提姆?查爾斯

擔負基督徒的名字不是一件小事。 非信徒曾嘲諷基督徒為「小基督」,雖然開始的時候這只是一種嘲弄,但這個名字還是被最早期的信徒接受了。 這個詞雖然有愚弄之意,卻很好地概括了他們努力要做的,即效法他們的主和救主。 可悲的是,自那以後的幾個世紀,這個詞已經變得過於含混不清,現在它是指任何信仰,以這種或那種方式榮耀和尊重基督,或與衪的教導有一些歷史的連接。 令人驚訝的是,一些冠以基督之名的信仰實際上卻否定衪―也許不是否定衪的存在,但至少是否定衪的獨特性以及神性。 在《沒有基督的基督教》一書中邁克·何頓認為,這種對基督的拒絕可能近乎既成事實了。 他說,越來越多的福音派教會,現在基本上都沒有基督。 「拋開包裝不談,今天在絕大多數的教會中,我們找不到甚麼事情,是不能靠一些世俗節目和自助小組得到滿足的。 」許多教會已經把基督扔出教堂,沒有衪教會也照常運轉,有時甚至沒有意識到在前進的道路上他們已經迷失了基督。

這並不是說美國福音派已經踏上了不歸路,或者每一個教會都已經拒絕了基督。 「我在本書中並沒有主張,我們已經到達了『沒有基督的基督教』之境地,」何頓說,「但我們已在前往的途中... 我擔心的是,我們美國教會的日常生態已近乎淪落到一種境地,人們從聖經發掘『適切需要』的經句,但其實卻把聖經本身當做大部分都不合時宜;神被利用作個人的資源,而不是我們要認識、敬拜和信靠的對象;耶穌基督是一位擁有優良行動計劃的教練,足以叫我們得勝,但衪卻不是已經為我們得勝的救主;救恩更多的是讓我們活出美好人生, 而不是蒙神自己拯救脫離衪的審判;而聖靈則是個電源插座,讓我們連接上並得著所需的能力,成為我們所能成為的人。 」耶穌已經不是教會的根本,而是教會的補充。 由於教會一直專註於「要行動,不要信條」,所以她變得越來越離題和不忠。 教會已經成了美國人活出美國夢的另一個地方。 「以我所見,我們的確正在活出我們的信條,但此信條更接近美國夢,過於基督教的信仰。 我在本書所做出的聲言就是,今天最具主導地位的基督教形式,反映出一種『為神大發熱心』的姿態,但該熱心缺乏真知識―特別是保羅自己所闡明的,對神稱人為義的知識:唯獨恩典,唯獨信心,唯獨在基督里,不靠行為。 」

令人驚訝的是,不是神學上的自由主義使得教會遠離她的信條,遠離聖經基礎。 正相反,是一種不能容忍的輕浮―一種避開了聖經神學,討好今日趣味之風的信念。 何頓說,「我在本書的主張,並不是說福音派在神學上變得愈來愈自由派,而是想指出福音派的神學變得愈發空洞... 我們上教會,重要的似乎不是要受到福音的轉化,而是要慶賀我們本身的轉化,以及更新執行指令,去轉化我們自己和我們的世界... 你若要擁有T恤和咖啡杯,實際上未必需要耶穌基督,同樣的我也不太清楚,在今天教會中許多牧者和基督徒所談論的大多數事物中,何以需要基督。 」

何頓描述了現今瀰漫在福音派場景中的這種「基督教」品牌。 他照著社會學家克里斯蒂安·史密斯的話稱之為道德的、以治療為本的自然神論。 它提供的是這樣的工作神學:神創造了世界;神要人好,彼此善待和公正,如聖經和大多數世界宗教所教導的那樣;生活的中心目標就是要快樂,並自我感覺良好;神並不需要特別介入人的生活,除非需要解決問題;善良的人死後進天堂。 想想星期天早晨你在電視上見到的大部分教導,你就會看到如此描述是何等貼切。 何頓就此探究了芬尼,現代伯拉糾和半伯拉糾主義以及約爾·歐斯丁等有名的、花言巧語的傳道人的講壇。 他講述積極進取的精神使這樣的傳道者興旺發達。 「當我們尋求終極的答案,會轉向自己裡面尋求,信任自己的經驗,而非觀看我們以外,那外在的神的聖言。 」這就是世界上歐斯丁之流的手法是如此嫻熟之處―他們只反映了人類智能,並將其引向人類自己,且假裝他們從神的道得到了智能。 他表示,這樣的傳道人,看似也許教導了從律法得自由,實際上卻反其道而行之,給人擔上了新的律法主義擔子。 「任何人聽過這樣的信息,會很輕易下結論說,我們得救並不是靠基督為我們成就的客觀工作,而是靠我們跟耶穌建立主觀的個人關係,而且是透過我們所作的一系列行動來保證祂對我們的愛眷和祝福。 神已設立了這一切的律法,現在要由我們來決意跟隨這些律法而行,好叫我們蒙福」這種基督教只能使神成為達到目的的手段,而非成為目的。

「化佳音為忠告」這一章的討論卓有見地,何頓表明基督徒是多麼容易把陳述句當成祈使句。 換句話說,我們把一個事實的陳述變成一個忠告。 這就驅使人們走向律法主義,最終他們對自己的救贖和成聖負起責任來,卻還未理解或接受福音信息。 「綜觀當代美國的基督教,傳講的基本信息似乎只是某種形式的律法(要這樣作),而沒有福音(已成就了的是什麼)」這裡他詳細地論到了現今的教會中要成為「福音」的不斷叮囑,驚詫於這個論調的傲慢。 「非信徒可能就不會喜歡我們的信息,但至少他們可能會鬆一口氣,因為我們不再高舉自己就是道路、真理、生命。 如果教會宣講的信息言之成理,但不會令人悔改;如果講章不能偶爾使到作了一輩子信徒的人也感覺受到冒犯,叫他們也需向自己死得更加徹底,向基督活得更有朝氣的話,那就不是福音。 」聖弗朗西斯之「隨時隨地都要傳福音,只有必要時才用言語」的叮嚀從來沒有冒犯過一個靈魂。

最後的幾章講到「你個人的耶穌」和諾斯底主義的死灰復燃,以及「傳揚基督,」審視信息和媒介之間的關係。 何頓指出,像巴納這樣的人和許多其他人都崇尚全盤放棄機制性教會。 「我們不是讓教堂外的人到教堂來,」他感嘆道,「而是把教堂里的人趕出去。 」他在這裡講到地方教會的極其重要性,並說「道、聖禮和教會治理的忠實事工就是教會的使命」。 「一間真正的福音派教會將是一個傳福音的教會:一個借著道和聖禮傳揚福音的地方,還是一群人,他們在世界上見證福音。 」他呼籲教會將任務的範圍從糾正世界上所有的弊端縮減到回歸跟本。 「教會作為人―周間分散在各地作鹽和作光―有許多不同的呼召,但教會作為地方(每個主日因神的召喚公開聚集)只有一個呼召:藉講道和聖禮傳揚(和接受)基督。 」當然,基督徒,作為人的教會,應該追求正義與和平,但這應該通過普遍恩典的機構,與非基督徒一起完成,而不是通過作為地方的教會來完成。 教會需要專註於自己的事情,把自己的事情搞好。

在最後一章,何頓呼籲抵制。 「現在以及以往任何時候,神所呼召的都是一個以福音所界定的真正的盟約群體,而不是由市場規律、政治意識形態和種族特色所界定的服務供貨商,或是聖父在聖子中藉聖靈所創造的另類大公群體。 為此,我們需要的只是一個新的創造,其中唯一重要的人口特徵就是在基督里。 」

通過所有這一切,我認為本書中最重要的一句話可能就是:「正在如溫水煮蛙般消滅我們的,與其說是異端,不如說是愚蠢。 」這是本書對保守的基督徒最有用的地方,他們是最有可能閱讀本書的讀者。 我們所有人都有可能落入愚蠢而不必拋開福音。 我們可以一邊堅守著基督教神學,同時卻容讓愚蠢和輕率遍及我們教會的全身。 一個曾經莊嚴的機構卻可能變得不負計劃和意圖的重負,它慢慢侵蝕了教會之獨特呼召的重要性和單純性。 本書呼籲教會回歸聖經的根基,並且持守那些信念。 這是一個嘹亮的號召,基督徒應該好好留意。 《沒有基督的基督教》是一本好書,非常及時,我會毫不猶豫地推薦給所有基督徒。

邁克?何頓作品正陸續由麥種傳道會翻譯出版中,除《沒有基督的基督教》,近期也出版了《基督徒的信仰》

獲《今日基督教雜誌》(Christianity Today)2012年說神學/倫理學類年度書籍獎

微信號:akowcm

推薦閱讀:

孕前免疫你做了沒有?
沒有你的未來
最簡單的強身術:每天走一走,小病全沒有
這樣教你看心電圖,沒有理由看不懂 !

TAG:基督教 | 基督 | 沒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