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大班幼兒科學探索活動中記錄能力的實踐研究

摘要:

在《《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解讀》一書中指出:「記錄是收集信息的有力工具,是幼兒探索歷程與認識發展真實客觀的呈現,是幼兒自我調整建構知識經驗的見證,也是幼兒表達個人發現與意見的依據。通過記錄能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客觀描述,對事實的尊重,使結論建立在事實之上。」本研究將探討《指南》頒布後,如何在科學探索活動中培養大班幼兒的記錄能力,形成一系列推動幼兒有效學習的指導模式,主要包括激發記錄興趣、拓展記錄方式、關註記錄過程以及鼓勵分享交流四個方面。

正文:

一、 問題的提出

《指南》頒布後,新時期的幼兒科學探索活動更加關注如何激發幼兒認識、探究周圍事物的興趣,如何引導幼兒體驗探究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以發展其初步的探究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大班幼兒的抽象思維已經開始萌芽,觀察、質疑、合作等能力開始了穩步的發展他們在科學活動中的探究會是一個比較完整的過程:提出問題→觀察探索→思考猜測→調整驗證→收集信息→得出結論→合作交流。

而在這個過程中,大班幼兒能大膽地感知與操作,使用簡單的圖畫、數字或其他符號記錄所見所聞,以幫助幼兒對實際操作的結果進行分析、整理、歸納,是幼兒自我調整建構知識經驗的見證,也是幼兒表達個人發現與意見的依據。

然而,大班幼兒的記錄內容缺乏目的性,記錄形式比較單一,交流和分享的意識比較薄弱,這些記錄能力上的限制而導致他們喪失對周圍事物觀察、探索的興趣。因此,本研究將從實踐層面,在深入了解大班幼兒學習特點的基礎上,探討在大班科學探索活動中如何提高幼兒記錄能力,引導幼兒有效記錄,從而形成關於激發幼兒記錄的興趣、拓展幼兒的記錄方式、關注幼兒記錄過程、提供幼兒分享交流的平台等一系列的推動幼兒自主學習的有效指導模式。

二、 有效培養大班幼兒記錄能力的實踐研究

(一)激發幼兒記錄的興趣

1、營造記錄氛圍,尊重幼兒個體差異

應多表揚、鼓勵幼兒,注意幼兒的觀察行為,要善於肯定幼兒的自主創造的記錄方式。

2、在一日活動的各個環節提供記錄的機會

1)自由活動中的記錄

可以在活動室內投放觀察記錄表或觀察記錄本,如:「植物生長記錄本」、「蠶寶寶成長記」等,這樣幼兒一旦有了發現,就能夠立刻進行記錄。

2)個別化學習活動之科學活動區的記錄

在「各種各樣的石頭」科學活動區,教師和幼兒一起收集各種各樣的石頭並貼上編號,放在展示架上,構成「石頭展覽館」。幼兒可以觀察石頭,並將觀察到的現象記錄下來。

3)集體教學活動中的記錄

集體教學活動對幼兒的學習有引領作用,要有目的地讓幼兒了解需記錄的內容。

4)延伸活動中的記錄

可以讓幼兒在學習活動後,將自己的疑問在「愛問博客」上用文字、圖示記錄。其他幼兒看到後,也可以用記錄的方式自由表達想法、回復同伴。

(二)拓展幼兒的記錄方法

1、從記錄者來看

有個人記錄、小組記錄、集體記錄。

2、從記錄的形式來看

1)表格式與記錄本式記錄

如:在「落下來」活動中,幼兒觀察後可以把兩樣不同的物體下落時在空中的樣子、速度;落地後的樣子、聲音記錄下來。

2)在地面上記錄

如:幼兒兩兩合作用粉筆互相把影子在地上描畫出來,並且在中午、下午繼續在原來畫影子的地方描畫影子,通過粉筆的描畫記錄發現了影子的秘密。

3)通過影像等媒體手段記錄

如:在「你怎麼看」活動中,幼兒使用平板電腦對環球金融中心的立體模型進行拍攝,發現了從不同的角度看到的環球金融中心是不一樣的,體驗了從多角度探索的樂趣。

(三)注重幼兒記錄的過程

1、引導幼兒觀察、感知與體驗

在指導幼兒進行記錄時,應充分尊重幼兒,注意提問的開放性,成為幼兒記錄的支持者、合作者、欣賞者。如:在「葡萄乾在氣泡水中的運動」活動中,幼兒在冷水及汽水中投放葡萄乾,觀察葡萄乾在這兩種液體中的上下浮動情況。有的幼兒除了記錄了觀察到的現象,還會在記錄紙上提出問題「把葡萄乾放在熱水裡會怎麼?」……引起同伴們進一步探究的興趣,教師針對能提出問題的幼兒可給予表揚和鼓勵。

2、鼓勵幼兒創造性地記錄信息

引導幼兒用自己喜歡的、創新的方式記錄思考和發現。如:在「落下來」活動中,幼兒記錄時,下落速度快與慢會畫4個箭頭、火箭、烏龜、人走路等。落在地面上有無聲音會畫喇叭、張開的嘴巴、禁止鳴笛標誌、閉攏的嘴巴等。

(四)提供幼兒分享的平台

1、生生互動

要善於捕捉幼兒出現的新的記錄方式,將有價值的記錄方式進行共享。引發幼兒之間交流與互動,有助於幼兒理解同伴的記錄內容,使幼兒的記錄方式能成為他們共同的語言,在相互理解中不斷豐富自己的記錄方式。

2、師幼互動

應及時組織幼兒討論記錄的內容,分享參與科學探索的快樂。引導幼兒用準確、連貫的話語去講述自己記錄的成果,提高他們總結、概括科學現象的能力。同時要求其他幼兒認真傾聽,再分享自己的不同發現。隨後,教師要將他們零散的發現進行梳理小結,幫助幼兒提升經驗,進一步激發幼兒的記錄興趣。

三、 總結與反思

首先,針對不同的活動內容,教師要選擇運用不同的記錄方式,這樣能大大地調動起幼兒的參與性及積極性,不因單調的記錄產生無趣的情緒。其次,參與記錄的人數也要根據活動目標與內容進行選用,也可有機結合。第三,教師還要善於捕捉幼兒出現的新的記錄方式,將有價值的記錄方式進行共享。如幼兒用數字表示觀察的次數,用箭頭表示事物發展的步驟,同樣的符號可以代表不同的意思,同樣都是記錄聲音可以用不同的符號等。在讀懂、理解他人的記錄方式時,為自己的記錄活動積累更多經驗。

以上是我學習了《指南》後,在教育實踐中的思考和體會,我們應科學運用記錄,以發揮記錄在幼兒科學探索活動中的最大效應,探索發現促進幼兒發展的新境界,使孩子在快樂的科學探索活動中,體驗獲得真正意義上的科學精神和科學方法,為幼兒的終身學習和發展注入無窮動力。
推薦閱讀:

東京審判指證南京大屠殺的第一證人 日軍暴行法庭都不忍記錄
1、綜合記錄貼一
棋藝室活動記錄
馬思純有什麼獲獎記錄?
蔣勤勤的獲獎記錄有哪些?

TAG:科學 | 兒科 | 活動 | 幼兒 | 能力 | 記錄 | 探索 | 實踐 | 兒科學 | 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