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南懷瑾:唯識021(上)

把兩張表啊都帶來了啊,「三界天人表」同「九十八結使表」,非常非常重要噢!希望大家都帶著,如果沒有的話,找旁邊有的人坐到旁邊去。這兩張表很重要,今天就要討論到了。

我們現在《成唯識論》先提出來的是第六意識的有關於修持的這一部分。我們人要修持,一切都在意識上起修。不只佛教,世界上的一切宗教、一切哲學、一切的學問,講人生的修養,就是如何修善,怎麼作善,這是佛教的佛所教的修養也就是最重要的一個偈子,大家要記住的:「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凈其意,是諸佛教。」這個大家必須要記得的啊!我們再講一道,好像黑板上都有過的,都要記下來,千萬不要靠筆。照我們老一輩子讀書的方法,靠腦子,不靠本子;靠本子記錄啊,你的意識已經不行了,覺得已經記好了交給本子了,自己決不肯用心。所以現在人讀書讀了半天,非常用功,花的精神花的很多,而不能夠把學問會之於心,就是不用記憶這個辦法。據我的經驗、幾十年經驗,因為新舊的教育、文武的教育,差不多我都受過了。所以要記一道:「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凈其意,是諸佛教」。一切佛的教育不外乎這個,不管大乘、小乘。另外,我們修持學佛必須要了解一切佛法、一切宗教、一切學問建立在三世因果,尤其是佛強調這個六道輪迴,所以「縱使經百劫,所作業不亡」,所造的業,善業、惡業、無記業,不會喪失的;「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這個因緣會遇的時候,包括了無盡的時間、無邊的空間,不一定的。所以人生的遭遇,有時候不是前生、大前生的事,不曉得自己無量劫來的因果。這兩個偈子一定要搞清楚。

現在我們曉得,這兩個偈子是一段,基本上要了解。不管你學禪宗密宗、什麼宗、什麼高遠的思想、怎麼樣高遠,都逃不出這個範圍:「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凈其意」,修治的法門,凈,不是清靜的靜,是乾淨的凈,「自凈其意,是諸佛教」,一切佛的教化,講來講去就是這麼一個東西。

那麼我們這個意啊,怎麼樣能夠凈?絕對的乾淨,不是普通的清靜、靜下來的靜,不是動靜那個靜。同染污相對的,乾淨那個凈,白凈。

那麼我們現在曉得,《成唯識論》所以特別先提出來這一段來研究。有五位這個意識,同前面五個識幾乎相同,重點還在意識,不起作用的時候。兩種定叫做無心定,我們都聽過的,注意啊,我再給大家,今天要討論作功夫的啊、實證,不講理論了,就是講證成道理,如何證果成功的這個道理。不是觀待道理,不是光講邏輯;不講因明了。

意、這個意識有五種位置上不起作用,都叫做無心位:一個是無想定,一個是滅盡定。無想定要注意!大家特別千萬注意,這個同自己作功夫、尤其作功夫的人注意啊!這個無想定不屬於四禪八定裡頭的,要注意哦,四禪八定沒有它。

那這個天人表上有四禪八定,你可以査。初禪離生喜樂、二禪定生喜樂、三禪離喜得樂(也稱離喜妙樂)、四禪舍念清凈,這是四禪;加上四個定境:空無邊處定、識無邊處定、無所有處定、非想非非想處定,這叫做四禪,就是包括了八個定境。

前面四禪的定境在什麼?只有一句話:「心一境性」。這個心就是意識心,就是一境了、一個東西了、一個境界了。那麼,沒有無想定哦。所以無想定所得的果報---生無想天。三樣了啊,兩個無心定,一個是無想定、滅盡定。

滅盡定呢,不屬於四禪八定,是九次第定、第九位了,四禪八定另外的。滅盡定得了,是阿羅漢果;不是大阿羅漢,大阿羅漢是大菩薩、是佛。小乘的果位到了滅盡定,到了極點了。

所以我們曉得,這個意識這個狀態,所以大家打坐,說思想覺得自己空了、覺得自己有什麼感覺---統統在意識裡頭玩!沒有逃出了意識。你意識根本不要說空,你乾淨都乾淨不了!不要在那裡自欺了。打坐境界坐得好有什麼用?氣脈通了又有什麼用?那個意識在那裡玩貪嗔痴啊。但是有沒有用呢?我們再來討論。先認清楚我們講過的課。

這三種以外的意識,這三種,無想定固然不屬於四禪八定、不屬於九次第定的範圍;但是你要修持到完全意識不想,不容易哦,做不到哦!做到了,已經超過三禪以上,到四禪天的境界了。我們如果借用中國道家的話來做一個方便法的說明,就是做了神仙,不當正位的人,不歸位,沒有階級、不想做官,等於我們做人一樣不想做官,也不想當皇帝---散仙、散位的,悠遊自在,他不歸位。

這無想天在四禪八定裡頭它是凡夫所居的天,凡夫、普通人也做得到,不屬於證果。所以呢,無想定也叫做外道定。因為修到了意識完全滅除了、不想了,他認為這個就是得道了;所以呀,他沒有認識清楚何以能夠修到無想,還是你意識做到了無想。後面的能,能做到、修到無想是什麼?這還是心的作用、識的作用。他不去認清楚,所以屬於外道的範圍---心外求法。

這三種意識是不起現行了。我們普通人呢,有兩個情況之下意識不起:一個是睡眠,大睡眠,睡得很沉,疲勞到極點、煩惱到極點、灰心到極點,大睡、睡得很沉,第六意識第七識不起現行。睡著了做夢,做夢意識還是在動啊,不過不是明了意識在動;意識的另一面,獨頭意識在活動,就是現在心理學所講的下意識在動。獨頭意識是第六意識,下意識就是第六意識。所以睡眠這個位置呀,第六意識不動,沒有了。那麼我們打坐修道的人,你修到覺得自己沒有念頭,要檢查清楚哦,是不是昏沉?昏沉跟睡眠兩個位置的差別,昏沉也就是睡眠的一種。好像自己沒有睡著,實際在睡,不要認為這個是定境;正在睡眠中,不是定境,要搞清楚的。這個睡眠這一位,這一部分、這個境界裡頭,也是個境界呀!你不能說凡夫沒有境界,境界是個統稱了。

另外,悶絕、昏過去了,意識也沒有了,不起現行。但是意識不是斷了,只是不起現行。第六意識習氣的種子還在。為什麼不起現行?它無緣了,沒有攀緣了。等於這個電,沒有一個機器,它電的功能發揮不出來;電的功能還是在的。

所以,我們要了解這個,《成唯識論》講得很清楚。這是第二節今天要同大家檢討的。

研究了《成唯識論》結論,剛才我們講了幾個禮拜,就是意識的所謂五位,這五個部分,意識不起現行的作用。現行,唯識學的專有名詞,也可以說現在的心理上的動力,心態的動向不起了。拿現在講是心態沒有動向了。應該說,這個時候如果檢查心電圖的話,是平靜的,沒有起波動性了,等於死亡了一樣、停止了一樣。

那麼有一次他們幾位醫生把我抓到了作試驗品,拿心電圖、腦電圖都給我帶上,把我凍得要死、凍感冒了,搞了半天,哈,那麼心電圖,然後那麼可以有一段,當然那是搞一下下給他們試了,心電也可以是平靜了。本來心電圖這樣跳、這樣跳,可以這個樣子走過去。那還不是真的,那還故意有意控制到給他們。真到了無心定,更嚴重了,等於死亡,看起來在儀器上等於死亡,不是說無心定就是死亡啊。

所以死亡的時候,屬於最重的悶絕這一個環境,所以死亡不屬於這五位裡頭。那死亡大家都知道,那個時候意識有一段是不起現行。等到死亡過後意識又起現行的時候啊,那變成中陰身了,要轉生的時候。中陰身的問題我們已經講過了,暫時不討論。

現在,再結論給大家說,我們要記住。所以這一次講《成唯識論》主要為了這裡一般同學們或者外面的我們自己一般道友們講修持的人,特別要注意,意識五位不起現行。

無想定、滅盡定、無想天,由無想定所得的果報,生在無想天變無想天的天人。無想定平常我們現在活著修到無想定,修到此身、這個肉身壞了以後,一念之間生無想天,變天人。當然在無想天的天人,都在光明中,一片光明。雖然有光,是沒有煩惱;沒有大煩惱,細煩惱還是有。無想就定了---五百劫,那這個地球世界的形成、世界的毀壞不曉得經過多少次了,他還在定中呢。加上凡夫境界的睡眠、悶絕,五位當中意識不起現行,不呈現出來,也可以說現在意識就沒有了。這個意識沒有了,在普通佛學我們所謂說「空」,你空個什麼?是意識覺得空了,意識空了。意識空了談何容易做到啊!意識要真正空了,得小乘的極果。無想定不算意識空哦!無想定,我們聽了《成唯識論》你注意,所以教理跟修持兩個要配起來,不然你教理學了幹嘛呢?佛經佛學聽了光來搞哲學,沒有用,搞哲學是散亂、妄想嘛。你修持到了,哲學自然通了,那念頭一起,什麼問題都解決了。這是證成道理。

所以無想定跟無記又有什麼差別呢?無記心,就是這個人、普通人,我們記憶力差,萬事容易忘記,這都是無記以內。無記、無記性是過去生的業報,煩惱障重。換句話無記性呢,這個人昏沉重、頭腦昏昏地。無記人,譬如普通一個人、記憶力差的人,他的思想還更亂,所以記憶力差了。思想集中注意力專一的話,記憶力一定好的。你們注意哦,所以讀書記不住,尤其你們現在,現在人靠筆記、靠筆、靠紙幫助記憶,簡直是差勁得很。所以像我的習慣,到現在做卡片做什麼,我都還不得已而用之。完全是一念就可以把它記住,一念一定記住。有時候這一張紙,比如說我告訴你經驗,看完了以後記住了,當然這張紙不要;萬一想不起來,我想起來不是想一句話,連這一張紙整個就擺在前面了一樣。要這樣專哦!否則都屬於無記。所以無記是自然的果報----昏沉、也可以說是大散亂,所以無記也是大煩惱;不善業,雖然不屬於惡業,是不善之業,是果報來的。所以無記跟愚痴、笨,當然連在一起。

無想定可不是無記哦!這理由,中間差別的在哪裡?我是意識把一切念頭、心理的現行、心態把它切斷了,切斷不是壓制---無想。你說它有境界沒有?境界是什麼?境界是所求的是無想,對不對?我們都講過的啊,提起大家注意。

這不是講經了,這叫做說法,你們看到佛教裡頭有講經、說法,這樣離開經典討論就是說法,不是講經了。那麼在古代叢林之下大方丈來說法不是這樣了,嚴重得很!旁邊站著的像皇帝上朝一樣,合掌、穿衣,檀香燒得呀,唱了半天那才上來:「唔!啊!」說法了。嗬,那很嚴重!那是形態。要注意啊,這是順便岔過來的話。所以要大家注意這個地方。無想跟無記是差別如此。

至於滅盡定呢?那不是無想了,更不是無想了。無想定屬於外道,因為他覺得修到了「想」沒有了,思想把它停止了。我們現在覺得最痛苦、人之所以痛苦啊,有兩個東西:一個身體的壓力、感覺的壓力,整天感冒、頭痛、哪裡痛、難過,一身都是病啊!沒有一個健康的人。除了成了道報身轉了,報身真修到空了。個個都有病的。就是你們功夫做得很好,也是隨時在病,輕一點就是;這個氣哪裡走通了、哪裡沒有走通,這個苦受、苦樂的感受始終存在。

所以無想定真要修到還不容易呦!你們注意《成唯識論》:「令身安和」,注意哦!身不安和,要達到無想你做得到嗎?就像神經痛把你牽住,你想「不想」,嘿,它跟你倆不客氣,那個感受會牽扯你難受啊。所以苦樂與憂喜你去不掉。所以無想定修到了也很舒服哦,那真舒服,沒得煩惱,是舒服啊。像我們有時候世間做人覺得煩極了,能夠睡著睡一大覺,哎呀把煩惱丟開,那多好啊!所以人做不到啊,有些人喝酒啊,所以李白、李太白,當然不太黑了(一笑),他就借酒澆愁,結果喝了酒也不醉,「借酒澆愁愁更愁,抽刀斷水水更流」啊!那完全講心理狀態。你想「不想」,做不到哦,思想要來。所以你不要看無想定-----外道定,外道定你看看它的位置,三界天人表,很高的位置哦!色界裡頭的天人哦!不是人能夠做到哦。這是學佛的基礎。我們中國的佛法就是喜歡講大乘,大乘不錯啊!小乘都基礎沒有打好,功夫沒有做好,免談大乘,你怎麼大得起來啊!聽了經,以為禪啊、什麼都懂了,講理好好;起心動念、你這個念頭你都沒有辦法控制,你談什麼叫做定、叫做戒呢?都是空話!

好,那滅盡定呢?比無想定更嚴重了。滅盡定是聖人的位置、羅漢位置,得道的聖人。清清醒醒知道,而使貪嗔痴慢等等一念不起,不是壓制、也不是無想,它自然----水平一樣、不流;是滅盡一切煩惱,滅盡三界中間的煩惱不起了,這才到達滅盡定。滅盡定了以後,證到羅漢果了。羅漢果不來了,不來什麼呢?不來人間,比人低級的什麼餓鬼、地獄、畜生更不來。高置位置,不在人間。所以你看我們禪宗有個祖師:「通玄峰頂,不似人間;白雲萬里,滿目青山」,雖然這是大菩薩的境界,但是借用來比,得到滅盡定的大阿羅漢,不來了。他跳出三界沒有?差不多跳出了;對不起哦,還不一定跳得出來。你看三界天人表裡頭沒有滅盡定。但是大阿羅漢這樣算跳出三界啊?沒有哦。一定八萬四千劫不動,那不曉得多長的時間,都在這個定中。「灰身滅智」,這個身體沒有了,肉身不要了,報身沒有了;智也不起、心也不動了,就在這個境界。但是他不回心修大乘的話,嘿,八萬四千大劫,余習未脫,剩餘的殘習、習氣,就是死灰---死灰裡頭、冷灰裡頭還可以爆豆哦,冷灰有時候還可以藏東西的哦,還可以培養種子的---余習未脫,之難哦!所以八萬四千大劫以後,一樣要出定。這些道理先要搞清楚。(完)


推薦閱讀:

南師講唯識與中觀摘錄筆記系列4
南懷瑾:唯識029(下)
一、評熊十力的新唯識論
唯識精要前言

TAG:南懷瑾 | 唯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