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家長用錯了言傳遺忘了身教?

有多少家長用錯了言傳遺忘了身教?

來自專欄老董說人心4 人贊了文章

一提起孩子的教育,好多家長都很焦慮!經常有這樣的表達:「這個孩子我真不知道怎麼教育才好,怎麼說他也不聽!」

其實,家庭教育不外乎「言傳身教」四個字,但是很多人並不能準確掌握如何言傳、如何身教!

關於身教。身教重於言傳,在每個階段的親子關係中,身教都是家庭教育的基礎。

心理學研究表明,0-3歲是寶寶性格發育打基礎的階段,其重要性,怎麼強調都不為過,這個階段,幾乎全部的教育都要依靠父母的示範來實現。

這3年里,寶寶的語言能力還很弱,不能很好的與成人溝通,但是他會用情緒去感受周圍的環境,用眼睛去觀察周圍的環境。

爸爸是樂觀自信的,還是緊張焦慮的?

媽媽是溫柔可親的,還是兇巴巴的?

爸爸是愛讀書的,還是愛搓麻將的?

媽媽是愛整潔的,還是邋裡邋遢的?

寶寶觀察到的成年人的行為模式,感受到的來自環境的氣氛,將給他留下深刻的印象,並成為他將來形成性格的模板。

所以在這3年里,如果想要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你就先要成為什麼樣子的人。

當然在這個階段,也是需要言傳,只不過是用來培養親子間的親密關係和教會寶寶說話,而不是教給寶寶什麼道理。

如果我們去觀察低級一些的哺乳動物界,豬牛馬羊、狼獅虎豹,它們沒有人類那麼發達的語言,自然也就不會有多少言傳,但是他們也有身教,幼崽通過觀察和模仿父母的行為,也可以長成父母的樣子,學會父母的生存技巧。

關於言傳。在寶寶3-6歲,是對應著幼兒園的年齡段,身教繼續擺在第一重要的位置,同時言傳的重要性也開始逐漸增強。因為寶寶初步具備了跟成人溝通的能力,活動能力也強了,他開始把前面3年通過觀察學習到的經驗去實際運用到社會活動中,這個階段也是訓練孩子規則意識的最佳時期。

到這個階段,不少父母開始錯誤的進行「言傳」,就是擺事實講道理,不停的說教,越說越覺得自己是正確的,如果寶寶不聽話,就會覺得很憤怒,覺得寶寶不乖,忍不住發脾氣,於是寶寶很受傷,教育很失敗。

其實學齡前的孩子,思維水平是以形象思維為主,邏輯思維還處在萌芽的階段,而語言的教育,是邏輯思維的,所以純粹語言的說教,寶寶無法適應。

在小學的一年級至三年級,不論是數學還是語文,教科書上都畫著各種插圖,這就是為了適應孩子形象思維的特點。就是說,哪怕是三年級的孩子,也不能純粹的語言來教育他,而是要用圖形來幫助他理解和記憶。

針對這種特點,有效的言傳,應該是通過語言指導寶寶的具體行動,因為動作是形象思維的,寶寶喜歡看,喜歡做,而不喜歡聽!

比如寶寶在某個地方滑倒了,錯誤的做法,就是反覆叮囑他:「以後走路要小心......要看清路面......要慢慢走......不要跑......」,這是常見的做法,無效的言傳!

好的做法應該是告訴他:「寶寶是不是摔倒了,沒關係,咱們重新來走一遍......這樣走......慢慢走......很好,這樣就不會摔倒了......」

另外,從道德的角度出發去說教孩子,則更是家長常犯的錯誤。

比如,你告訴孩子,進別人的房間要先敲門,但是孩子很調皮,他很容易忘記了敲門,直接闖進別人的房間,有的家長會批評(或責罵)孩子:「不是告訴過你嗎,進別人的房間要敲門......你怎麼這麼沒禮貌呢......你怎麼這麼不乖呢......」。這樣的言傳方式,只會令孩子難堪、羞愧、甚至恐懼和憤怒,對性格的發育極其不利!

正確的做法,應該是態度溫和的提醒他:「寶寶是不是忘記毃門了,咱們重新來敲門好不好......做的很好......」。

這種通過言語指導的動作訓練,有利於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有多少錯誤的言傳,就有多少被遺忘的身教!

解讀心理學思維,科普心理學常識,說你,說我,說人心。

看千家萬戶,柴米油鹽,說喜怒哀樂,悲歡離合。

讓我們讀懂自己,讀懂他人,用心理學的思維過日子。

015 原生家庭與心理健康之熊孩子是怎麼養成的?

m.ximalaya.com圖標
推薦閱讀:

原創漫畫 | 全職媽媽的「幸福小秘密」,你知道嗎?
老公只喜歡玩手機,卻不願意陪孩子
通知您4個小好方法,輕鬆啟蒙寶寶學說話
(轉發)父母的缺點——理解還是原諒
總是為我好,我真的好了嗎?

TAG:心理學 | 親子關係 | 家庭關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