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本傑明·富蘭克林道德戒律

1.富蘭克林的道德戒律:  1)節制。食不過飽,飲不過量。  2)緘默。言必於己於人有益。避免無益的閑聊。  3)秩序。何處放何物,何時干何活,都要有條不紊。  4)決心。該做的一定要做,要做的一定做好。  5)節儉。於人於己有利之事方可花費,絕不浪費。  6)勤奮。珍惜一切時間用於有益之事,不搞無謂之舉。  7)真誠。不虛偽騙人,心存良知,為人正直,講話實在。  8)正義。不損人利己。  9)中庸。不走極端。容忍別人給予的傷害,將此視作應該承受之事。  10)清潔。力求身體、衣服和住所整潔。  11)寧靜。不為區區瑣事,或尋常事故,或不可避免的事故驚慌失措。  12)節慾。少行房事,除非出於健康和延嗣考慮;切忌過度傷體,以免損害自己或他人的安寧與榮譽。  13)謙遜。效法耶穌和蘇格拉底。  2.對道德戒律次序的邏輯闡釋  我意在養成奉行這些德行的習慣,因此我想,最好不要每項同時搞,那樣只會分散注意力,而是一次實踐一項。一項習慣養成之後,再實踐另一項,順此下去,直到把13項都實踐完畢,習慣養成。鑒於一項習慣養成之後,便有可能促成另一習慣的養成,我便按照這一觀點,根據上述排列一項一項進行。  「節制」為首,因為它能使頭腦冷靜,條理清楚,為了經常警惕舊習慣的不斷進攻,抵制舊習慣的誘惑,這種清醒冷靜是十分必要的。這一習慣養成,並且牢固確立,「緘默」就容易多了。由於我的願望是在培植德行的同時增加知識;同時想到,交談之中,在交談中與其用嘴巴說,倒不如用耳朵聽,因此我就希望去掉正在養成的喋喋不休,俏皮取樂,玩笑連篇的習慣,這種習慣只能使我與無聊之徒為伍。這樣我就把「緘默」列為第二。我在通過了這一條和下一條「秩序」之後,估計我會有更多的時間用於計劃和學習。「決心」這一習慣一旦養成,就能使我意志堅定,盡心儘力,獲得以下各項施行。「節儉」和「勤奮」使我不再負債,而能富足自立。這樣再把「真誠」和「正義」付諸實踐就容易多了,如此等等。  3.道德養成方法  我又想到,遵照畢達哥拉斯《黃金詩集》中的訓誡,我想每日審查是必不可少的。於是我又設想出下述方法用以審查自己。  我訂了一個小本,每頁註上一項德行條目,並用紅墨水打好豎線,一共七欄,每欄為星期中的一天,標上星期幾的字樣,再打上13條紅橫線,並在每一根格的頭上標明每一種美德的首字母。這樣我在每天該項美德的自我審查中,若發現過失,就在表格的該欄目中標出一個小黑點,以作說明。  我決定對每項美德依次用一周的時間嚴格考察。這樣我第一周只需嚴防有關節制的任何點滴過失,而於其它德行,則如平時那樣注意,只是每晚把過失用黑點記上就行。這樣一來,如如果第一周我能使標有節制的一行中沒有黑點,我就可以認為,這一德行已大為加強,其反面已顯然削弱,我因此可在第二周同時再注意第二行的德行,達到一二行都沒有黑點。按此順序進行,直至最後一項,我就能在13個星期內完成全部過程,一年內可循環四次。就像一個給花園鋤草的人一樣,他不企圖一蹴而就,鋤完所有旁雜草,因為這超出了他力所能及的範圍。他只是一畦一畦地鋤,鋤完一畦,再鋤一畦。因此,我也希望隨著每行黑點的陸續消失,我能看到自己德行的進步而感到可喜可慰。直到最後,經過幾個周期的實踐,在某個周期的13個星期的日逐檢查中,看到一個乾乾淨淨的本子,我為此感到十分欣慰。  其它:  觀察。素食。好學。讀書(讀書是我唯一允許自己享受的娛樂)。不拘小節。理性。公平。  不靠誠實得來的東西是不會有益處的。  人們的幸福,與其說是那些千載難逢的巨大運氣帶來的,倒不如說是那些日日積聚的細微利益帶來的。  勤以工作,儉以生活。  在培養某種品德時,要堅持到對這一美德的實踐已養成習慣,而且不再受與之相反的習性干擾時,這種品德才算牢固於身。  4.富蘭克林為父母墓碑刻的碑文:  約賽亞·富蘭克林  和他的妻子阿拜亞  共葬於此。  在婚後55年中  恩愛地生活著  既無財產,又無高薪俸祿  靠自己常年勤勉勞作  和上帝的賜福  維持著一個大家庭  和睦愉快,萬事如意。  他們養育了十三個個子女  和七個孫兒孫女  聲譽俱佳。  讀者從此實例中  可受其鼓勵,勤奮工作  切勿不信上帝  夫虔誠精明  妻細心善良。  為紀念高堂  幼子特立此碑銘。  約賽亞·富蘭克林生於1655年,卒於1744年,享年89歲。  阿拜亞·富蘭克林生於1667年,卒於1752年,享年85歲。  5.一個人錢少時比錢多時更大方些,可能怕人家嫌他小氣把。  6.關於教育與溝通  兩人談話的主要目的無非「有事相告」或「有事相聽」,是要「取悅於人」或「使人信服」,因此我謹勸那些通情達理的明白人,為不減弱自己的行善能力,切勿採取獨斷專行的態度,這種態度總是使人不快,容易引起別人的反對,是根本達不到交流見聞,互相愉悅的講話目的的。  我們的談話的目的是交流思想、互換信息、增進感情。假如你的目的是教誨人,講話時過分自信的武斷態度,效果就可能適得其反,人們就不會毫無偏見地注意你的講話;假如你想聽取別人的意見,增進知識,卻又固執己見,那麼謙遜明智之人由於不愛爭論,很可能讓你堅持己見,依然故我;同樣地,使用這種態度談話,你很難取悅對方,或贏得對方的贊同,蒲柏的話很有見地:  教育人須使人無被教育之感;  講述新知應像是提出人們已經淡忘的東西。  接著他進一步建議:  以謙遜的態度表達確定無疑的事實。  言語傲慢,就會四面受制;  不夠謙遜,皆因缺乏見識。  7.勤勉  若一個人勤勉從事,他不會站在平常人的面前,而將會站在君王們的面前。------所羅門  8.一個慈善的人應允許自己有一些過錯,以使他的朋友有一些面子。(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  9.邪惡的行為不是因為被禁止才有害,而是因為有害才被禁止。  10.謙遜  我給自己定了個規矩,不得直接駁斥別人的觀點,不得斷然肯定自己意見。我甚至不使用諸如「肯定地」「毫無疑問地」等等明確表達肯定意見的言辭,而採用「我認為」「我理解」「我想」、「事情恐怕如此把」,或者說「就目前我看到的」情況是如此。當我認為別人發表的意見是錯誤的。我並不粗暴地駁斥他的觀點,以換取自己的痛快,也不當即支出他的主張中有悖常理的地方,而只是回答說,他的意見在某種情況下,或某種環境中是可行的,但在目前情況下,好像或似乎並不可行,等等。  由於態度謙遜,人們更願意傾聽我的講話,我的主張也更容易被接受,更少遇到反駁。即使講錯了話,也不會招來種種羞辱;而我的意見碰巧正確時,我會更容易地說服他們放棄錯誤的觀點,接受我的意見。  事實上,在我們與生俱來的情感中,恐怕沒有一種比傲慢更桀驁難馴。  11.政治觀  "戰爭、革命等等世界大事皆由政黨影響和推進。」  「這些政黨的觀點代表了他們眼前總的利益,或是他們認為代表了這種利益。」  「不同政黨的不同觀點引起了一切混亂。」  「政黨實施其總計劃時,每個成員把個人的特殊利益也一併考慮進去。」  「一旦政黨達到目標後,黨內每一個成員就會專心於自己的特殊利益,這些利益相互矛盾、抵觸,導致黨內派別林立,造成更大混亂。」  「不管他們如何裝模作樣,政客們的行為極少是僅從國家利益出發的。儘管他們的行動與國有益,然而人們一般認為,那是由於他們的利益恰好同國家的利益並行不悖的緣故,並不是遵循樂善好施的原則的結果。」  「而出於造福人民的利益而從事公共事業的人更少見。」  12.計劃與事業  一個多少有些能力的人是能在人類中間促成巨變,可以成就世間偉業的。當然他要首先先計劃好,捨棄一切分散其精力的其它工作和娛樂,心無旁騖,把實施計劃作為他生活的全部內容。  13.幫助過你的人隨時準備願意再給你幫助  「假如一個人幫過你一次,他會比受惠於你的人更願意再幫你一次。」  14.錢能生錢  「能搞到一百磅,就能更容易搞到第二個一百磅。」錢本身具有再生的性質。  15.關於合作  在訂合同時,無論雙方多麼尊重和信任,但隨著對生意所承擔的責任和傾注的關心有所不同,就會產生不平等的感覺,會出現一些小猜忌和爭執,這樣往往會引起合伙人散夥,導致友誼破裂,出現打官司或別的不快後果。
推薦閱讀:

汪洋:網路虛擬社會需要法律規範和道德支撐
解開中國慈善的道德枷鎖
如何正確對待老子的道德經(續) 冷眼熱風五十三
讀老子《道德經》這4句話,領悟老子道法自然,養生之法!
6.讀書

TAG:道德 | 戒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