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場的生產記錄管理

豬場的生產記錄管理 作者:興昌博士 文章來源:豬病新幹線 點擊數:277 更新時間:2012-2-15 11:30:51

 養豬生產正向著規模化、集約化的方向發展。在2008年,我國規模化生豬養殖量占養殖比重的52%,比2007年提高7-8個百分點。隨著豬場規模的增大,養豬生產越來越趨於企業化。伴隨而來的是風險越來越大,有市場風險、疾病風險,除此之外,就是經營管理帶來的風險。  經營管理,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就是數字管理。沒有完善的生產記錄,就會令到生產管理不到位,監管無法落實,造成錯誤決策和資源浪費,降低企業效益降低。做好生產過程中的各種記錄,就是向經營管理要效益。  部 分豬場不重視生產記錄,管理人員對豬場的整體情況缺乏了解,決策沒有依據。令 到整個豬場的工作流程處於一種無序的狀態。此外,由於在種豬系譜、檔案的管理方面出現混亂,導致種豬群系譜不清,檔案漏記,這樣就沒法保證種豬的質量。該 淘汰的豬而沒有淘汰,浪費了飼料,增加了成本。這樣的豬場,很難取得好的效益,更無法將豬場做大做強。  1.做好生產記錄的必要性  1.1經營管理的要求  規模豬場的經營管理是指以實現豬的經濟效益為目的,對豬場經營活動,如採購、銷售、生產規模、年度計劃、人員控制等進行有效管理,以及豬場經營者利用多種經營方法,為實現經營目的所開展的工作。經營管理與生產管理有所不同,但又是緊密地結合在一起的。  生 產記錄勾畫出有關生產日常活動的總體情況,在場內生產記錄提供生產參數的信息。這些記錄形成豬場內部管理的基礎,在管理職能中是最重要的。通過各種完善的 生產記錄,匯總成生產報表,使管理層可以及時了解豬場生產經營中的各種狀況,從而根據分析結果作出決策,例如對成本進行分析,可以找到降低成本的方法。對 各種生產指標進行分析比較,可以建立起科學的考核方法,充分調動員工的積極性,提高勞動生產效率。各種記錄的完善可以使豬場實行信息化管理,全面提升豬場 的管理水平,使各項決策均有據可依。  完善的生產記錄也是豬場信息化管理所必須的。信息技術目前已應用到養豬生產的各個方面,包括豬的育種、飼料配方設計、信息管理、豬病診斷與銷售等。通過加強豬場的信息化建設,不僅可以提高豬場的管理水平、減少管理費用,還可以實現集團化豬場間的資源共享。 1.2育種工作的要求  育 種工作是養豬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的關鍵。豬的育種工作是一項龐大的系統工程,其根本目的是要使豬群的重要性狀得到遺傳改良和使生產都獲得最佳的經濟效益。要 實現育種的目標,就要了解豬生產力的一些性狀。例如窩產仔數是排卵數量、受胎率和胎兒存活率的綜合結果。因此,做好有關的記錄是非常重要的。  對種豬的測定是為了創造相對標準的、統一的、長期穩定的環境條件,使供測種豬能充分發揮其遺傳潛力,對其性能作出公正的評價,為養豬生產者選購種豬、育種工作者選擇優良種豬提供可靠的依據和指導。  通 過分析種豬的生產記錄,能夠了解整個豬群結構的總體情況。掌握每頭種豬的生產性能,控制母豬群年齡結構、避免老齡母豬或小母豬過多等結構失調的情況,使可 持續發展;及時淘汰生產性能差的母豬,如每胎產仔少(8頭以下),產死胎弱仔多,產後泌乳性能不好、母性差,患有嚴重子宮內膜炎返情、屢配不孕等的。對公 豬的生產性能進行評估,及時淘汰性能差的公豬,補充新公豬。  1.3疫病管理的要求  使豬場疾病控制有延續性,從過往病歷中能做到有經驗可借鑒,有方案可參考,否則每一次發病都感覺束手無策,很盲目。  通過對過往疾病的記錄,了解豬場內每次疫情發生的時間、原因,當時發病的豬群、發病癥狀,懷疑是什麼病、是否經確診、確診的結果。當時採取的措施和取得的效果,從中可以獲得很好的經驗教訓。同時使對全場豬群的保健更有依據,在疾病易發時間段前作好預防工作。  通 過詳細的免疫記錄可以使豬群免疫計劃更完善,詳細記錄好豬群的免疫情況並定期檢查,有效的避免母豬漏打疫苗的情況。特別是那些實行跟胎免疫的疫苗,由於某 些母豬因特殊情況,一年只產了一胎,那麼就只進行了一次的免疫接種,這樣,其抗體水平不能得到有效的保證。很可能就會成為傳染源,造成一場疾病的暴發。  2.生產記錄的內容  2.1種豬的檔案  2.1.1公豬的檔案  配種情況,采精記錄,精液情況,包括活力密度等。由配種舍負責人記錄。

  2.1.2母豬的檔案  配種記錄,包括發情日期、配種日期,與配公豬,返情日期,預產期等。由配種舍負責人記錄。  2.1.3測定數據  留種的公豬和母豬應在不同階段(可在30kg、50kg和100kg三個階段)進行測定,作為育種工作的依據。測定內容包括體重,背膘厚等數據,從而計算出日增重、日採食量和料重比等指標。由育種人員負責測定記錄。  2.1.4產仔記錄,  包括產仔日期,產仔總數、正常仔數,畸形、弱仔和木乃伊頭數,初生重等。每頭仔豬出生後做好編號,輸入檔案,形成豬的系譜。斷奶日期。由產房負責人或產房專門編號員記錄。

2.2.疾病記錄  2.2.1病原的記錄  記錄本場存在哪些病原,即以往豬場內發生過什麼疫病,該疫病病原是什麼,根據其特點現在是否還有可能存在於豬場內,其一般感染何種豬群、感染的時間,該病原的抗藥性、有何預防藥物。由獸醫室負責人記錄。  2.2.2用藥記錄管理  記錄好本場常用哪些藥物,每種藥物用藥劑量,每次使用效果如何,是否做過葯敏試驗。由獸醫室負責人記錄。  2.2.3種豬的疾病管理。  建立種豬的健康檔案,記錄其每次發病、治療、康復情況,並對康復後公豬的使用價值進行評估。由獸醫室負責人記錄。  記錄種豬的免疫接種情況,每年接種的疫苗種類、生產廠家、接種時間、當時的免疫反應及抗體監測時的抗體水平。由獸醫室負責人記錄。  記錄母豬是否發生過傳染病,是否有過流產、死胎、早產,是否有過子宮內膜炎,是否出現過產後不發情或屢配不孕及處理的情況記錄。由配種舍負責人記錄。  2.3豬群動態記錄  記錄各豬舍的豬群變動情況,包括出生、入欄、出欄、淘汰、出售和死亡等情況。由各豬舍飼養員負責記錄。  2.4配料記錄  包括飼料品種、配料計劃、配料日期、數量、投藥情況、出倉記錄等。由配料車間負責人記錄。  2.5 生產報表  各生產線、各豬的豬群變動情況,包括存欄、入欄、出欄、淘汰、出售和死亡等情況。母豬舍還包括產仔胎數、頭數、仔豬情況等。由各生產線負責人或各豬舍小組長負責統計。每周、每月、每季、每年都要進行一次全面的統計。  3.生產記錄分析處理的方法  規模豬場可設一個的專職信息管理員,負責制訂各種生產登記表格,由管理員對所有的生產記錄進行收集、整理,並進行核對。根據書面材料建立電子檔案以方便保存和查閱。並且按時進行統計及提供有關的報表給豬場管理層和具體的負責人員。  選擇較好的豬場管理軟體,將生產記錄中的數據錄入,對豬場的種豬生產成績、生產轉群、飼料消耗、獸醫防疫和購銷情況等工作進行全面的分析。從而安排好豬場的日常工作計劃、育種工作和配種計劃,提高豬場的工作效率。


推薦閱讀:

為什麼同樣的策略,別人用好使,你用就不好使?
誰能給我一些,關於倉庫管理的方法? - 已解決 - 搜搜問問
管理|那些頂尖公司的高層是這樣工作的
每周一課 | NO.107 劉銘教授:早產管理Update指南解讀
管理文摘-30

TAG:管理 | 記錄 | 生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