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哲學討論錄(4—17)

哲學討論錄(4—17)

葉曉錡 新浪博客

討論錄:4(2009-03-28 22:20:57)

關於普遍性的問題。恩格斯曾說過,在普遍性的背後不能再加入什麼了,他認為一切規律都是普遍性的東西,在它們的背後不能再加入什麼了。而我以為,恩格斯的這個見解是錯誤的。

在我看來,任何普遍性都有它的背後和加入。人類認知所確立的任何自然的、社會的、精神的規律都是一種認識的域定截取,無論是牛頓的力學定律、愛因斯坦的相對論、量子力學、康德的批判哲學、黑格爾的邏輯學、馬克思主義的歷史唯物論,都是主客域定截取的認識建構,在一切規律的背後有著更為深入和廣闊的世界聯繫,需要在認知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的對立統一展開中,進行新的發現、確立和加入。

世界按其本性是一個無限多樣的造化和自在,這種造化和自在,一方面被我們的觀念製作成種種事物規定和規律,另一方面則永遠也不會服從任何一種觀念製作所賦予的規定和規律和終極框束。

在每一個普遍性的背後,都應加入它的域限性。

世界沒有它的終極所在。既沒有所謂的終極之本,也沒有所謂的規律之規律。正如在微觀領域「夸克」不是物質的終極,在宏觀領域「宇宙大爆炸」也不是世界的終極。在「夸克」和「宇宙大爆炸」的背後有更為深層和更為廣闊的世界。

我們的認知從主客互為關係中抽象和概括出來的種種規律,包括辨證法在內的所有規律都是概念方式的觀念建構,它們都不能超離我們的概念方式製作而走向自然本有的絕對。一切規律都是概念的建構,是主客互為關係的種種域定截取的製作,是一種觀念抽象和實在指代的結構。當我們說規律的普遍性時,這種規律的普遍性一方面是由概念的抽象和概括所造就的,另一方面主客域定所截取的。由此,一切規律都有著其概念方式的建構性和主客域定的截取性。對於我們的概念方式製作來說,世界是一個是無限多樣規律不斷生成、綜合和權重的運作。

把規律分為特殊規律和普遍規律是不恰當的,一切規律都是特殊性和普遍性的統一,特殊性和普遍性並不是互為分離和排斥的。

牛頓的「萬有引力」可以完美地說明太陽系行星的運動和地面的物體運動,他的信奉者認為「萬有引力」是宇宙運動的終極定律,而遠不如他們的導師那麼謹慎。牛頓則非常清醒,他認為「萬有引力」背後有著一個他本人所無法揭開的自然之迷。這個自然之迷直到愛因斯坦才有了某種揭示。在愛因斯坦看來,牛頓的「萬有引力」是一種幾何方式,即引力是物體在彎曲空間中運行的幾何效應。在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中,牛頓的「萬有引力」顯現了它的特殊性。也就是說,牛頓的「萬有引力」在其適應範圍是一種普遍規律,而在相對論中是一種特殊規律。

那麼相對論包括量子力學是不是自然世界的終級規律呢?看來也不是,科學的觀察和發展,例如,對銀河系的更多觀察,暗能量和暗物質存在的一定證實,以及超弦理論數學模型的提出,等等,都在對相對論和量子力學提出新的挑戰和質疑,人們正在期待一種新的具有更大包括的,高於相對論和量子力學的自然規律的建構。這樣,任何規律都既是普遍的又是特殊的,都是域定的而不是終極的。

更多的知識告訴我們,自然和實在遠比我們所了解的複雜的多和廣闊的多,它是一個無限多樣的自在,並為我們的意識活動提供了無限多樣的觀念製作。只有揚棄了「終極」這個數千年來的傳統的形而上學的觀念,我們才能在現代意義上獲得哲學的解放。討論錄:5(2009-03-28 22:24:11)

在數學上,極限問題的研究屬高等數學範疇。在初等數學中,我們所涉及的是有限數值,例如2 + 2 = 4,這裡所求得的數值是一種絕對值;而在高等數學所研究的是無限數值,我們所求取的是一定範圍的精確值,而不是絕對值。這是高等數學與初等數學的區別。

以圓周率л為例,它是一個無限的不循環小數,我國古代數學家祖沖之在劉徽之後,曾把л值提高到小數點後七位,即л值在3.1415926至3.1415927之間。對л值,中外數學家們進行了不懈的努力,以提高它的精確值,現在我們可以通過計算機把л的精確值提高到小數點後的數億位,但無論如何,我們也不可能達到л的絕對值。л對我們來說永遠是一個精確值,而不是一個絕對值。

有時候,我們似乎可以把極限作為終極,但仔細思考並不是這樣。例如,我們可一把1看作為是收斂級數的終極:

例如,1=1/2+1/4+1/8+1/16+1/32+1/64……;

或者我們可以把圓看作為是多邊形的終極。

但是,這裡馬上就發生兩個問題:

一是無論是收斂級數還是多邊形,它們都無法在無限的逼近中最終到達1和圓的;

二是無論1還是圓,只是一種相關極限的設定,如果收斂級數能夠在無限逼近中到達1,那麼收斂級數的本身就消亡了;如果多邊形能夠在割圓術中無限地逼近圓而成為圓,那麼多邊形的本身也就沒有了。

您看,一旦把極限作為一種絕對,一種終極,一種自然本有,就會陷入一種自我的邏輯否定。

英國理論物理學家霍金在他的《時間簡史》中,為了克服t = 0這個世界的終極,引入了量子力學的不確定性原理,指出了廣義相對論所導出的「奇點」,因其無限小而進入量子世界。而一旦進入了量子世界,「奇點」就具有了它的不確定性,也就是說「奇點」無論在時間上和空間上都是不確定的,它不能被固定到0的時空位置上。這樣,霍金從量子力學與廣義相對論的結合上,移去了t = 0,從而避免了在t = 0,需要上帝來點燃宇宙大爆炸的設定。而對於羅馬教廷來說,是非常贊成 t = 0 的,因為t = 0正好驗證了上帝的創世。在羅馬教廷看來,宇宙大爆炸的點燃是上帝的事務,至於大爆炸之後的物質、規律等等是科學的事務。而在霍金那裡,宇宙的「奇點」因其不確定性,無法到達宇宙的終極,宇宙大爆炸的點燃是「奇點」自身不確定性的躍遷,是和上帝無關的。討論錄:6(2009-03-28 22:26:53)

任何必然性都有著它的域定界限,因此必然真理不是終極真理。如牛頓力學是關於自然的真理,但我們知道它有著自身域定的界限,在域定界限的範圍之內,牛頓力學是自然的必然真理,但它不是無限包容的終極真理,如果牛頓力學是無限包容的終極真理,那麼二十世紀的相對論和量子力學就沒有了容身之地。

有沒有終極真理呢?長久以來,或數千年以來,無數學者期望找到終極的真理;哲學家們期望找到世界的本原所在,宗教人士希望找到上帝所在,科學家們希望達到宇宙的終極模型,社會學者們期望確定一個終極的社會模式,等等。

這種世界的本原所在,上帝的創世所在,物宇宙的終極模型,以及終極的社會模式能夠達到嗎?在歷史的長河中,有多少次被宣稱已達到了終極真理,而又有多少次這些被宣稱的終極真理被新的發現,新的思想,新的概念所打破和解構呢!

世界沒有終極,又何來終極真理。討論錄:7(2009-03-28 22:27:49)

康德已經說得很清楚了,沒有經驗材料,心靈方式是無法運作的。在我看來還要加一句,沒有主客相互關係的共制和對主客相互關係的依存,心靈方式的本身亦是無法產生的。

笛卡爾認為「我思」是真實的,他說的沒錯,但問題是哲學將進一步追問,這個「我思」是如何產生的呢?沒有生命意識在主客相互關係中的生成、發展和進化,「我思」的概念指稱和概念活動能夠天賦地產生嗎?

近代認識論是從笛卡爾開始,經由康德所創立的。康德揭示了認識所依含的心靈方式的製作,帶來了認識論的重大革命,對認識論的推進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毛澤東的《實踐論》中,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我們亦可看到這種影響。

我贊成笛卡爾、康德、馬赫關於認識的主觀依含,但我不贊成他們的天賦的觀念、自我先驗的心靈方式和感覺要素,正是這種天賦的和自我先驗的框架把他們從真理所在一一地引向了歧路。

在我看來,認識是一種主客共建和主客相通的製作,我們的主觀性狀,我們的心靈方式,我們的知識建構都是主客共制。離開了主客共制,就會走向主客分離,走向康德自我先驗和辨證唯物論的客觀絕對,認識論就無法走向新的推進。

關於「先天邏輯基本規律」。康德在他的《純粹理性批判》中作了論述,但只要仔細閱讀就可感到,康德時刻小心翼翼地在為心靈的邏輯規則進行特殊與一般,普遍與應用的界別,從中篩選他所珍愛的先驗普遍的邏輯規則。這是為什麼呢?因為康德深深感到了種種心靈的邏輯規則往往是依含經驗質料的,而康德所要的先驗普遍的邏輯規則必須是剔除任何經驗質料的,甚至連數學都沒有被康德選入為先驗普遍的邏輯規則。

這件事實在太難了,你只要看一看被康德獨斷為先驗普遍邏輯規則的十二種判斷方式,即康德的範疇表,你就可看到問題又來了,為了解說和確立這十二種判斷的範疇表,康德不得不介入經驗質料的說明。在康德那裡,經驗質料的依存如同幽靈般地在其先驗普遍邏輯規則中揮之不去。這亦反過來證明,康德的心靈方式和範疇表是離不開經驗質料的。

超越康德,我們就來到了心靈方和思維邏輯規則的主客共制。自我先驗的心靈方式和邏輯基本規律是沒有的,有的只是以主客共製為基石的心靈方式和思維邏輯規則。

康德的工作把「認識」放置在主客共制上,而把「心靈方式」放置在自我先驗上。而我的工作則是把主客共制進一步貫徹到「心靈方式」,把「心靈方式」從康德的自我先驗中解放出來,同「認識」一樣地放置到主客共制的基石上。

康德認為一切普遍必然的方式都是由我們的心靈所賦予的,當我們的心靈以其時空的和判斷的方式觀照一切時,它就把自身的性質轉變為了普遍必然的賦予,造就了事物的普遍必然規定。

康德把普遍必然性歸結於心靈方式,然而情況真得是這樣嗎?以時空為例,康德的時空是心靈方式的,休謨的時空是數學方式的,牛頓的時空是自然絕對方式的,萊布尼茨的時空是經驗方式的,愛因斯坦的時空是物理方式的,等等。這些不同的時空觀和時空方式說明了什麼呢?我以為,這些不同的認定是不同視域的主客共制,這也告訴了我們,時空方式是一種認知的觀念建構,它不是自我先驗和自身絕對的,而是主客共制的。討論錄:8(2009-03-28 22:29:54)

在傳統的形而上學者看來,事物是以它的自身方式顯現在我們的意識中的,如,我們看到的樹葉是綠色的,圓形的,這個「綠色」和「圓形」就是樹葉的自身方式,是和我們的視覺性狀無關。

其實並不是這樣的,我們所看到的綠色是一種主客共制的形相。我的桌子上有一個茶杯,有它的形狀、硬度、色彩,這一切好像都是它自身方式的,與我們的主觀性狀無關。但是,如果我們從原子的視域上觀察,情況就完全不是這樣了,在原子世界的視域中原有的茶杯形象就會完全消失了,呈現在原子視域中的形象就是一片瀰漫空曠的粒子世界。當然你可以說,不管這個茶杯以什麼方式存在,它總是自身方式的。這沒錯,但問題在於,當我問:這種自身方式究竟是什麼?你能給出回答嗎?我想,對此只能和以色列人的上帝耶和華一樣,面對摩西要求其顯現真身的熱切請求,他只能對摩西說:「我是我所是」,至多只是讓摩西看了一眼在縫隙中的不知是何的背影。

當我們談論實在時,我們不可能離開我們的意識方式去討論和我們的意識方式無關的實在。我們不能和形而上學者一樣去討論自我絕對的實在,我們所能討論的只能是和我們的意識方式相關的,由我們的意識方式和經驗對象所共制的實在。這就是認識論的要義。討論錄:9(2009-03-28 22:30:34)

我們的思維邏輯具有建立公理和定理的能力。第一,這種能力是主客依存的,沒有主客依存我們的思維邏輯也就無以顯現;第二,任何公理和定理都源於域限的概念設定。如勾股定律就是以平面空間為域限概念設定的,而在曲率空間的域限概念設定中就不再有勾股定律。非歐幾何的確立已清晰地說明了這一點。

我們的認識既然是主客共制的建構,它就必然地具有著既相通於主觀又相通於客觀的能力和屬性,並在這種主客相通中建構觀念、思想和知識並作用於實在。說清主客相通,需要一定的篇幅,這裡簡單提一下。

其實許多被我們稱為唯心主義的哲學家和唯物主義哲學家一樣,都是承認意識外的對象存在,只有極端的唯心主義才否定意識外的對象存在。他們的分歧只是在於,這種意識外的對象呈現在我們意識中的「樣式」以及這種「樣式」的存在,究竟是由我們主觀意識所決定的,還是和我們的主觀意識無關的;是物的自身絕對本來方式的,還是非物的自身絕對本來方式的。

以主客共製為基點,我們的認識,既依含著客觀,又依含著主觀,是既為觀念抽象又為實在指代的建構;這種建構既相通於主觀又相通於客觀,既作用於客觀又作用於主觀。

科學技術的發展為我們的認識提供了新的主客互為依存和共制。當伽利略將第一架望遠鏡指向天空時,從此帶來了人類關於宇宙認識的一場重大的革命。討論錄:10(2009-03-28 22:34:31)

康德把認識論引入了哲學,並給哲學帶來了哥白尼式的革命。要理解認識就需要了解和懂得康德的見解,以及康德對認識的本質、認識的建構和認識的界限的揭示。要進入認識論我們首先就要成為康德哲學的學生。

康德認為心靈的規律是先驗的,並認為心靈把自身的規律賦予了自然。而黑格爾則認為心靈的規律就是自然的規律,就是世界精神的邏輯,與其說是心靈把自己的規律賦予自然,不如說是世界精神以其邏輯的必然統一了自然規律和心靈規律並由此創造了世界。討論錄:11(2009-03-28 22:45:41)

太陽在古人那裡並不具有「本體」的意義。在中國古代「天」才是本體,太陽和月亮一樣只是嵌在天幕上的一顆星體。儘管人們歌頌太陽的溫暖,但古人還是因天上出現九個太陽而編造出了后羿射日的神話。

在歐洲,自托勒密以來,人們始終認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基督教更認為地球是上帝賦予人類的搖籃,因此當哥白尼提出「日心說」時,帶來的是宗教的極端恐慌,以致布魯諾被宗教裁判所專制的火焰活活燒死。

如果古人認為太陽是本體,這樣的悲劇就不會發生了。討論錄:12(2009-03-28 22:47:08)

好人和壞人並不具有自身絕對的意義。例如,對於二千多年前的秦始皇來說,因焚書抗儒,一直被儒家罵為千古暴君;因統一天下則被視作有功於中華民族的祖龍。李白曾有詩讚曰:「秦皇掃六合,虎視何雄哉!揮劍決浮雲,諸侯盡西來。雄圖發英斷,大略駕群才。」

秦始皇到底是好人還是壞人呢?

我們都經歷過文化大革命,那時的思想模式把好人和壞人絕對化,於是好人必須完美,壞人必須惡絕,兩者之間是一條不可跨越的鴻溝。

在雨果的《九三年》中,保皇軍的頭目明知將失去生路而搶救兩個處於危難的兒童而被抓,革命軍的統帥因此念放走這個保皇軍的頭目而被送上了絞架。這樣的描述,在形而上學的好人和壞人的絕對觀念看來是完全不應該的,壞人怎麼可能有人性的一面呢?好人怎麼可能喪失革命的立場呢?這顯然是雨果的極為嚴重的思想和立場問題,如果雨果活著,正好生活在形而上學盛世的文化大革命期間的中國,是肯定要被批鬥和戴上高帽子遊街的,並被踏到在地永世不得翻身的。

工人和農民的分離和劃分,亦不具有自身絕對的意義。我們過去搞計劃經濟把兩者絕對化,造成了城鄉對立的種種弊端。現在,隨著中國農村的城鎮化發展,這種工人和農民,城市和鄉村的絕對劃分將被實踐的和歷史的進程所改變,也越來越不見容於市場經濟和現代社會的發展。討論錄:13(2009-03-28 22:48:05)

任何一個概念的定義都不是自身絕對的,都不具有自身的絕對。一個概念的定義,會隨主客互為關係的域定變動而發生變動。

概念運動或概念的工作方式確實是一個極為深奧的問題,這裡涉及到概念的本質,概念的由來,概念的邏輯,概念的運作方式等等,需要作詳盡的探討。

康德把概念歸結為是一種自我先驗的知性方式和理性方式;黑格爾把概念歸結為絕對理念各個範疇依次展開的邏輯運作;馬克思則把概念歸結為物的自身方式的抽象和反映。而我則認為,概念既不是自我先驗的,也不是絕對理念的,亦不是物的自身方式的,它是一種主客共制的以符號為載體的、抽象和概括的、記號和指代的、組合和定義的、觀念建構的意識活動。

用價值認識方式解釋概念是多餘的。如果說概念是客觀存在方式基礎上的價值認識方式,那麼所有生物和動物的有價值的(如獲得食物,躲避危險,性交活動等等)的意識活動,就都成為了概念的東西了。

「你是人」,這個語詞是一種概念方式的製作,對於動物來說,因沒有概念方式的製作,它們永遠也不會問:「你是人嗎」?討論錄:14(2009-03-28 22:49:31)

同一這個概念儘管比較符合日常生活的需要,但從認識論上進行深入細緻的分析,則是經不起推敲的。例如,我的桌子上放著一隻杯子,是暗藍色的,放到陽光下是明藍色的,用一束紅光打上去,呈現了紫藍色,在黑暗中則是渾黑色的。在這裡,那一種顏色是這個杯子的真正顏色呢?是暗藍色還是明藍色?是紫藍色還是渾黑色?或者說,我應認同那種顏色是杯子的真正顏色,具有它們的絕對同一性呢?如果我以暗藍色為這個杯子真正顏色的同一,那麼,明藍色、紫藍色和渾黑色又如何解釋呢。

自然界沒有自我絕對的「顏色」,色彩是一種知性的主客共制。無論暗藍色、明藍色、紫藍色和渾黑色都是主客共制的,而不是純客觀自身方式或自身絕對的。當我說,這個杯子的顏色是暗藍色的,只是相通於客觀,而不同一於客觀;當我說杯子是明藍色的,亦是相通於客觀而不同一於客觀。從邏輯上來說相通性比同一性更符合認識論的本質所在。討論錄:15(2009-03-28 22:50:55)

關於狗的辨知。狗會辨知食物與非食物,同類和非同類,主人與生人,還會辨別男人和女人,等等。狗的這種辨知是知性方式的,而不是概念方式的。狗不會進行符號的製作,以符號來進行抽象和概括、記號和指代、組合和定義,造就概念方式的事物樣式和觀念建構,並以此為群體交流的共同知曉。

狗的大腦沒有概念方式的意識能力。如果狗有概念方式的意識能力,那麼它就會運用概念方式,與人交流,問:「你是人嗎?」、「我是狗嗎?」問:「人和狗的區別是什麼?」等等,說不定它還會著說立論,在人類創辦的報紙上發表幾篇關於狗和人的文章和見解呢。討論錄:16(2009-03-28 22:52:04)

就認識論而言,我們的一切認知建構都是主客共制的成品。認知建構的主客共制決定了,我們的一切認知既不是純客觀的,也不是純主觀的;它具有主客相通性,而不具有主客同一性。

相通性是對同一性的揚棄。

在唯物主義那裡,客觀以其自身方式呈現在我們的主觀面前,主觀是對客觀的反映。認識的本質就是來自客觀和回到客觀,與客觀同一。好比在基督教那裡,人的本質就是來自上帝和回到上帝,和上帝同一。

唯物主義包括馬克思主義辯證唯物論的最大問題是缺失認識論,不承認主觀性狀和主觀性狀對認識對象的製作。認識的對象在我們的意識之外,它是一切認識的來源,但它一旦進入了我們的意識,就會被我們的意識方式的主觀性狀所整列和製作。意識外的客觀世界為我們提供了認識的對象,我們的意識方式則以自己的工作方式製作事物的樣式,這樣,一切事物的樣式或認知的建構都是主客共制的成品。

因此,一切認識的建構,既不是純客觀的,亦不是純主觀的。我們的意識以它的自身方式,造就事物的樣式。唯物主義包括馬克思主義的辯證唯物論則以客觀自身方式為絕對,主觀只是客觀的反映,抹去了意識方式對事物樣式的製作,是對康德所開創的認識論的一種倒退,不能不說是一個重大的缺陷。討論錄:17(2009-03-28 22:53:06)

多年前,我在讀《資本論》商品與貨幣的章節時,深為馬克思的辯證邏輯所折服。然而馬克思認為從商品到貨幣的邏輯過程是一種物的自身方式,也就是說,從商品到貨幣的演進是一個純物的自身方式的演進。

在多年的思考中,我感到馬克思的觀點是有問題的。在我看來,從商品到貨幣的歷史進程並不是一個純物的自身方式的流程,而是一個有著人類心靈方式參與的主客共制。沒有概念方式和概念邏輯的工作和加入,從商品到貨幣的流程是不可能從物的自身方式中生成的。個別等價物是無法由純物的本性使然而進階到特殊等價物,特殊等價物也不能由物的本性使然而進階為一般等價物,一般的等價物更不會因物的本性使然而嬗變為價值物。

由此,從更高的層面上看,從商品到貨幣的歷史進程是概念邏輯與經驗歷史的共同造就,在物的流程中有著心靈方式的參與。


推薦閱讀:

夫妻討論再生一個 7歲女兒激烈反應鬧自殺(圖)
專題討論:顱內鈣化知多少
[轉帖][討論]80後員工管理的策略與技巧
中美微網大查房【複發性卵巢癌熱點問題探討】討論部分(一)
監察改革背景下,檢察權性質再討論

TAG:哲學 | 討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