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學生在美國有什麼困難?一位美國名校資深教授的回答

作者:左微

華盛頓大學人類學系德高望重的斯蒂文·郝瑞(StevanHarrell)教授,精通中文和彝語,會閩南話和粵語,一手建立了華盛頓大學大與四川大學的本科生交流項目。曾任華盛頓大學人類學與國際研究所教授,人類學系主任,博克自然歷史文化博物館民族學部亞洲項目主任。42年來指導過的中國學生無數,見證了中國留學生從公派到自費、低齡化以及數量劇增的諸多變化。對於中國學生的成長和發展寄託了深厚的感情,也極有發言權。

在華盛頓大學攻讀英語博士期間,我因為博士論文課題「中國本科生在美國的學術社會化和身份認同」(「ExploringAcademicSocializationandIdentityofChineseUndergraduateStudentsintheU.S.」)採訪了郝教授,並且邀請他作為我的論文指導老師。之後我創辦了公益講座「美國大學生存計」、「美國大學發展計」也得到了郝教授的鼓勵。為了讓更多人關注海外留學生的學習生活狀況,為了更深入了解:中國同學在美國到底有什麼困難?到底怎樣去熟悉文化?和美國教授交流有哪些要注意的地方?近日我用中文採訪了這位非常熟悉中國學生的美國教授,在這裡也把訪問內容按照話題和大家分享。感謝王庚午同學的文字整理。

當今的中國留學生

郝教授:現在的日常生活已經不成問題,在這裡的中國學生已經那麼多了。我們學校現在有五千多的。他們這麼多人,就造成一個群體。你要買菜,不但是買菜,你要買中國的佐料,中國人習慣的用品,你要打車,你要租房子,連房東都是中國人或是華人。所以就變成一個華人的群體和社區在西雅圖。我覺得這個事,有好有壞。好的,就是方便;壞的話,就是說有一些學生,他們的性格有一些內向,不敢進入美國的社會。他們就在課外也是參與到一個華人的社會,不去體驗美國的社會。所以,這個現象裡面有好處也有壞處。

微:您說的這個現象裡面有好有壞是很有道理的。因為這樣的話,就像是你把一個中國移植到了美國,你又建立了一個小中國,除了上課的時候可能看一看英語的書,寫英語的作文,但是平時的講話,生活,都是在跟中國的朋友相處。這樣雖然比較舒服,也不太冒險,但是留學的目的真的達到了嗎?提高英語和了解當地人習俗的目的達到了嗎?

郝瑞:對,這是一個大的問題。當然,你留學的目的到底是什麼?如果留學的目的是吸收專業方面的知識,那目的是達到了。如果留學是要開闊你的視野,那可能就有一些缺乏了。

個性和自信心

郝瑞:我個人覺得,外向的性格會更好。這並不是說,內向的性格在這裡就沒有收穫。他也可以有很多收穫。但是就像左博士論文裡面的一些學生,剛來的時候也是比較內向的,但是經過一個過程,他的性格變得更開放了,就是說他跟非中國人的接觸就會慢慢地擴大。你來的時候,可能因為語言的原因,或是其他的原因,不太願意參加外面的活動,或是與美國人交朋友。所以,需要一個過程,我想這是很自然的。

微:在我做博士論文研究的時候,有些中國學生跟我說,他覺得自己就是沒有美國學生那麼強的自信心。那麼,您覺得美國學生自信嗎?

郝瑞: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美國的學生也有不同的背景和性格。所以不能綜合性地說美國學生是怎麼樣的。但是,我還是覺得,一般來說的美國學生,從小受到的鼓勵很多。但是中國的家庭,你知道。我聽說一個故事,不知道是真的還是假的。就是,一個女兒回到家,拿出她的成績單,成績是96分,所以她的父親就要打她四次,因為她沒有達到一百分。美國的家庭很少會這樣。這個可能是會影響到的。

但是,我又覺得,我個人所教過的那些中國學生,他們的自信,平均來說比較高,沒有特別謙虛的。而且很有意思的是。因為我知道在中國的教室上課的時候,舉手問問題好像不太禮貌。但是他們一到這邊就慢慢習慣了,雖然不是每一個都這樣,但是很多都會,在老師還在講話或者還在解釋一個問題的時候,他就會舉手問問題。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我覺得中國學生是可以很快習慣這些的。同時,這個也是跟語言能力有關的。我知道一些中國學生,他的分析能力很強,很會寫。但是口語能力不強,會有一些不好意思開口。所以這個跟口語能力的差別也有關。

留學生的故事

微:郝教授能不能分享一下您教學生涯中,讓您印象深刻的中國學生的例子?

郝瑞:我選一個研究生一個本科生的例子。這個研究生來自雲南的彝族。他在一個很小很偏僻的農村長大。他是他們家第一個讀到中學的人,在他以前他們家的人只有小學的文化程度。然後,他上完大學就出來工作了。那個時候,中國的研究生比較少,研究生的教學也在恢復當中。當時,我的一個同事推薦他,來開一個會。他當時的英文不好。開會的時候,是1995年。會議結束後,他來問我,有沒有機會可以過來這邊做一個訪問學者。我說,我試一下,給你找一個經費。

他就這樣過來了,來了大概半年之後,雖然有點不好意思,但是他又找到我,問,有沒有辦法在這裡讀博士。那我又去幫他找經費。後來找到一個美國專門支持人類學的研究課題和研究生的獎學金。

給他三年的時間,讓他回去做博士論文的研究。而且他做這個研究,有很明顯的優勢。他研究地方官員怎麼處理一些少數民族的問題,那些地方官員都是他的同學。所以,他就能做我們外國人不能做的。因為面對我們,可能他們不好開口,或是不敢開口。但是對他就什麼都可以說。不過他的英文還不太好,回來寫論文也找不到錢來支持他,所以他就在外面打了一點工。雖然他的英文不太好,但是論文的內容特別好。他現在是雲南社會科學院和雲南大學的兼任教授。這是一個很成功的例子。

微:這位留學生,家裡沒有人留過學,家境也不好。而且在讀博士期間也遇到很多困難。所以,您覺得,他為什麼可以最終讀完這個博士學位?

郝瑞:我覺得一方面是,他能力很強。這個不可以忽略。另一個就是,他決心很強。他不怕任何障礙。他碰到障礙就把它推掉。這就是一個意志品質的問題,他這方面的品質很高。還有一個,就是這邊的人都支持他,都喜歡他。他的性格很好相處,很喜歡跟人打交道,講笑話。所以,大家都喜歡他,都支持他。最後,就是他做研究的條件很好。所以我覺得是這幾個因素加起來,就決定了他的成功。

微:其實一切的成功的背後,有偶然也有必然。就像郝教授分析的,他有面對困難那種大無畏的精神,把困難拋之腦後;同時,得到了很好的支持。因為他性格很好,所以就在老師中間,同事中間,在那麼多人中間找到支持者。在困難裡面就不會覺得自己是孤獨的。那另外的本科生的例子呢?

郝瑞:那這個例子是很相反的。這個孩子是來自一個很好的家庭。她來自深圳,她的父親是一個建築公司的老闆,她母親是一個中學的校長。所以她家庭背景很好。為什麼她給我的印象很深刻。就是因為她雖然有這個優勢,但是她非常非常的努力。她有兩個專業,一個是人類學,一個是舞蹈。這兩個專業之間一點關係都沒有。就等於是讀兩次書。而且,兩個專業都獲得了榮譽。同時,她還參加了很多活動。包括,她中間第三年,以華大學生的身份,到莫斯科去留學一年,學舞蹈和俄語。

後來,她去耶魯大學念社會學的碩士學位。她的老公是哈薩克人,所以現在她生活在哈薩克。她的英語特別特別好,所以就跟華大裡面的老師,同學,職員都可以很容易地交流。

最後,我講一個她的小故事。快要畢業的時候,她的父母也過來了。我請他們喝茶。在此之前,我一次都沒跟她講過中文。因為她的英文非常地自然。基本跟母語的人差不多了。轉天她看到我,跟我說,YouspeakChinese,youdon』thaveaccent.你講中文沒有口音,哦,不對,你有台灣的口音(笑)。

如何跟教授打交道

微:請問您覺得學生和美國的教授互動應該注意什麼呢?

郝瑞:在我的眼光裡面,中國的師生關係,有比美國師生關係近的地方也有遠的地方。

在語言上,兩個人的身份有高低,這個很明顯。比如,已經畢業20年的中國學生還叫我老師,不敢叫我的名字。美國的學生根本不會這樣子的。所以,身份差別很明顯。

但是相處的方式是比較近的。比如常常一起吃飯,一起喝酒。或者是在野外,常常一起活動,好像身份的差別不那麼明顯。

但是在美國,老師一般的行為是比較非正式,研究生一般叫老師都是叫名字,除了亞洲的學生以外。我記得我讀研究生的時候,我的老師很兇,我們都不敢叫他的名字,其他的老師我們都叫名字,但是他,我們不敢。所以,他要求我們說,你現在快要達到博士了,你要叫我的名字。但我們還是不敢。中國的學生不太了解這個習慣,什麼時候可以用名字來叫老師。

我個人的性格是比較非正式,所以他要叫的名字無所謂,叫老師也可以。但是我覺得,過了博士學位,應該要叫我的名字,我不要保持那麼大的距離,對我來說比較舒服。

微:老師會比較喜歡學生問問題,但是有什麼樣的問題,您作為老師,不是很喜歡學生問,或是覺得有點冒犯的?

郝瑞:我覺得冒犯的,就是關於分數和考試包括什麼的問題。因為我都認為教育的目的是學習,而不是考好。所以,如果學生太關心他的分數,太關心這個在考試里,我就是學這個,那個不在考試里,我就不學這個。我不喜歡這個態度。因為我個人是愛學問,愛知識的人。所以我希望,我的學生也可以是這樣。

微:所以,如果學生問您的問題是跟知識有關的,您會願意回答。但是他直接就問,這個會不會考,這樣讓你感覺學習是功利的事,而不是喜歡的事。

郝瑞:所以,那樣我就會覺得自己變成了他成功的工具,而不是一個老師。

那我說一個,可能中國學生覺得這個是不好問的問題,但是我很喜歡。就是跟我不同的意見,跟我辯論。特別是說,我有很多的課是關於中國的,可能很難免涉及到一些敏感話題。那我的意見不一定跟中國政府是完全一致的,我會很自由的表達出來。但是有些同學就會說,老師我們中國不是這個樣子。那這樣很好,我們來談這個問題,你有你的想法,我有我的想法,你有你的經驗,我有我的經驗。我們爭論這個問題,可以互相學習。我覺得這樣並不是不尊敬老師,而是我們彼此學習的機會。

微:那如果學生不太願意上課問問題,私下來請您,您會喜歡嗎?

郝瑞:當然。我覺得特別是對外國的學生。他一來,自信心不是很高,不敢在上課的時候,下課問我,跟他交流很好。如果中國的學生還沒有完全習慣直接的提問,私下來找老師,甚至你來約我的時間,我們喝一個咖啡,喝個茶,慢慢的談這些問題,我覺得這個方式很好。

讓教授傷心或者為難的事情

微:那郝教授,您這邊有沒有一些比較可惜,不太成功的留學生的例子呢?

郝瑞:我比較熟悉的是成功的例子。當然,也有這樣的例子。比如我們四川大學的那個項目。有一個是生病的,另外就是精神上的問題。不要說是神經病,沒有那麼明顯。但是心裡可能是不安。在這裡的時候,就一直呆在房間里看電視,不敢進入這個社會。

還有一種,最讓我傷心的,特別是早期的留學生他們不了解美國的學術規矩。他們就是——抄。因為他是一年級的學生,我不知道,他自己知不知道他這樣做是錯的還是沒有錯。我問他,他當然說不知道。但是我還有點懷疑。因為他可能是臨近上交的時間才開始寫,所以沒辦法就去抄了。但其實他應該來找老師,說這個文章我可能沒辦法準時交,能不能再給我一天或兩天。一般的老師都會放得比較寬。但是他沒有這樣,所以他交給我很明顯的,不是他寫的一個文章。所以,你要怎麼辦呢?你是要舉報他,還是私下跟他說。

微:其實抄襲,plagiarize,在美國的學術領域裡面是很嚴肅的事情,你可能會得零分,或者那個課得零分,甚至嚴重的情況下,是不是會被開除?

郝瑞:開除是這樣的。學校有學校的規矩。就是說,老師可以在那個他抄襲的作業裡面給零分,但是不能影響到其他作業的分數。但是,如果老師認識這個很重要,也可以舉報他。我曾經舉報過一個學生,是不是中國的學生,我忘了。但是他並沒有被開除,而是把他放在學術審查的裡面。但是,你再有第二次,你就要被開除了。

微:所以,留學的同學們一定要注意,不關你是引用了一段話,還是一句話,都一定要註明引用,citation。這是很嚴肅的事情。

郝教授,我們知道學生經常會要請教授寫推薦信。您可不可以從您的視角說一說,學生請教授寫推薦信的時候,應該準備些什麼?應該怎樣和教授溝通才能夠達到最好的結果呢?

郝瑞:我說實話,所有的教授都討厭推薦信。為什麼,因為多,就是因為多。比如說明天,周六,我已經排了一個清單,有11封推薦信要寫,明天寫完,周日還有要寫的。特別是秋天,大家都申請。本科生申請研究生,研究生申請工作,可能每周都要寫十幾封。但是這個是難以避免的,是我們的任務。不過大家都不太喜歡。但是,這個沒關係,我不能怪你。因為我們知道,我們的制度就是這樣子。

不過,有幾個條件。第一,信息要完整。比如,你要寫給誰,什麼時候要交,怎麼樣交,還有這個工作或是研究生的項目有什麼具體的要求。就是要多給老師一點信息,方便他寫作。第二,就是早一點問。不要說,老師,對不起我需要一個推薦信,明天就要交。我遇到過這種情況。如果是我的研究生,我就說,好吧好吧,但是(作憤怒狀)。我本來想睡覺,但是現在不能睡。所以,要早一點問。

微:所以,請教授寫推薦信的時候,請大家做一點換位思考。想一想,如果你是教授,你會希望得到什麼樣的資料,會希望什麼時候學生告訴你。讓教授的工作越簡單,他們就會越歡迎。

留學前準備&提高英語

微:如果中國學生要去留學,您建議他們應該怎樣做準備呢?

郝瑞:最重要的是,要去問留過學的朋友。他們的經驗是最寶貴的。你可能看過很多美國的電視節目,電影和書,還有很多中國人寫的美國留學手冊,看我們的節目,這都很好。但是,你的朋友親戚,甚至是長輩,從美國回來的,或者是在網上,微信上,去聽他們的故事,多問他們問題。我覺得這個是最重要的。不過,這裡也有一個問題。有的人可能來美國,他的經歷並沒有那麼豐富,但是他不敢說。可能他感到很寂寞,壓力很大,但是他不敢說。因為我有這個機會到外國去留學,已經很好了,所以他不敢講一些不好的方面。這可能也是一個危險。

微:所以問的時候可以多問,把問題都積累起來。可以問學習上的,生活上的,你就可以知道要帶什麼東西啊,怎麼樣生活上會更方便。所以,您覺得最重要的是要去問,去問曾經留過學的人。

郝瑞:除了這個以外呢。當然,你要多練習語言。語言是最重要的工具。多練習語言我覺得是很重要的。而且我覺得語言上最大的一個困難是講話的速度。比方說,我的美國學生,他也會講中文,但是聽你講話,講太快了,他就會聽不懂,讓你講慢一點。當然每個老師講話的速度不一樣,我講話的速度太快了,我知道這是我教學的一個缺點。所以,我有一些研究生,從中國來的,認為自己的英文很好,讀過很多英文書,用英文寫作,GRE考了很高。但是他們聽老師講話就會跟不上,聽不懂。這也需要一個過程。今年有一個民族大學的一個博士生,在這裡寫博士論文。他的英文非常好,比一般來這裡的留學生還要高一個程度。他說,一開始聽課,老師講得很深,又很快。他可能有一個多月適應的過程,才能完全聽懂。所以這也是對學生的一個提醒。剛到,你聽不懂課,不用過於擔心和著急。慢慢習慣語言環境,一個月兩個月,至多一個學期,你一定會什麼都可以聽懂。

微:如果在聽不懂的情況下,我們可以想一些辦法。第一,我可以用手機或是MP3把課錄下來,然後回去再聽,看哪裡沒有聽懂。可能一開始我只懂了20%-30%,再聽一遍可能就能聽懂50%了。第二,我就去找同學,找TA,或是老師,跟他們聊一聊今天講的內容。而且我覺得,聽不懂是這樣幾個原因造成的,第一,是有不懂得專業術語;第二,是老師有特別的口音;第三,是由於英語能力不強,所以從聽到,反應,再到做筆記,這個過程時間很長,就會跟不上老師的進度,變成惡性循環。

郝瑞:提高英語口語能力……就是多跟美國人接觸,多在日常生活中講英語,儘可能地講英語,不要退到舒服的地方講中文。因為我學過很多語言,不僅有中文,還有日文,德文,西班牙文。我記得我第一次去德國留學,是1966年。在那裡一個月之後,我給自己定了一個規則,下一個月我一句英文都不說。所以,這樣我的德文進步就很大。還有在台灣,做我的博士論文的研究,在台灣的鄉下。當地人只會講閩南話,我剛去的時候只會講一點點,但是我整天只講閩南話。過了兩三個月,我覺得就很舒服了。但是如果我一定要他們跟我講普通話,那我的閩南話就不會有這樣的進步了。

所以,我覺得,不要怕講錯。比如左博士你剛來這裡,講英語,有一些錯誤。現在沒有錯誤。口音還有一點。但是口音沒關係。你是中國人,當然會有口音,美國人不會怪你啊。但是寫作的話,語法很難真正的寫對。不是完全錯。就像我用中文寫作,我一定要給中國的學生或是同事幫我改。不一定是錯的,不是語法是錯的,但是中國人不會那樣寫。所以中國的學生在這邊用英文寫作也會有這樣的情況。不是錯的,但是我不會那樣表達。

— THE END —

來源:左微,華盛頓大學英語系博士畢業,本著女博士不是第三性別態度,探討中美文化教育,看雲捲雲舒,寫學術文化。微信公眾號Weishare2015。

灼見

講新知識青年的故事

聚合有穿透力的思想觀點

聚合有愉悅感的藝術作品

微信:penetratingview 今日頭條:灼見

推薦閱讀:

中國五大古墓傳奇,有一墓在崑崙深處無人敢動,第一古墓太過詭異
(4)[轉載]中國西周世系
外國人過中國春節有多拼? 看完這些服氣了!
最齊全中國古代風俗一百圖
雷霆出手!中國開始收拾新加坡判其死刑(8)

TAG:中國 | 美國 | 國學 | 學生 | 教授 | 名校 | 困難 | 回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