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蔡小龍:淺談山水畫寫生

拜月 45x45cm

摘要:學畫山水者,看真山真水極長學問,還能脫取他人筆下路子,無作家習氣。只有經常堅持去寫生,才會找到屬於自己的語言。藝術的美和自然的美,如果不去親身體驗,怎能感覺到新鮮感與事物的真相呢、怎能表現出春夏秋冬、風晴雨雪呢!這種活動結果最終會呈現出活潑生動、充滿生命力的優秀作品。

關鍵詞:山水寫生 意境 自然

春山早見氣如蒸 130X68cm 2015

一、寫生的意義與作用

寫生的意義與作用是深遠的,通過寫生可以讓我提高認識,鑒證歷史,增加創作經驗。目的與作用是為了更好的去創作。所以每當我寫生歸來,都會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我喜歡遊走于山水茂林之間,吸取自然的營養,讓我更加強大有力,再加上自己的學識修養思想,給自己增加經驗,積累資料,發現缺失,再以自己的才能和勇氣,創作出具有時代並有其藝術價值的作品。要有一種發現美和表現美的衝動。「因驚其異,遍而賞之。明日攜筆,復就寫之」。因而形成寫生數萬本的真實動機,就像李可染提出的「廢畫三千」。只有大量的去實踐應證,才能有更美的作品誕生。

江南寫生

在每一次的寫生創作中,因景的不同,心情環境的不同,同時會受到不同的啟發,這種啟發在室內是無法體會的,以創作的態度久坐山水之間,感受這種過程,體會自然的靈變與深奧,啟發我發現另類的美,探索尋找屬於自己的語言,我體會到作畫要熟悉了對象再畫,才能得其神而達到忘我之境。作品才會有親切感,寫生就得傳神,心領神會。荊浩曰:「可忘筆墨而有真景」。這是最高境界,乃平淡天真,所以齊白石從來都不畫自己沒有見過的東西。

從新中國的成立到今天,寫生一直都是學院的必修課程,通過寫生可以更好的去了解生活,表現生活,到生活中去創作,這種勞動成果是豐碩的。我個人經驗認為,寫生與臨摹同等重要,互相併進,早些年有人就提出多寫生,少臨摹,怕擬古不化,畫中多古人而少生活,臨摹更重要的是一種理解,與古人思想的對話,心靈的碰撞。寫生就是吐納真情,只有深臨其境,坐忘久思,澄懷觀道,至對悟通神再加上時代元素,以飽滿的熱情,開闊的視野,時代的審美觀去「師法自然」。創作出各有不同,又有發展與突破的繪畫作品,這樣民族繪畫才會呈現出燦爛的青春光華。

空山雨過人跡少 130X68cm 2015

二、山水畫寫生的方法

山水畫寫生的方法有多種,但每一種都有每一種的要求,無規矩不成方圓嘛!思想是很重要,但方法必須要有正確的指導,不然就會出現 邪 亂 塗 至入山崖。

山水畫的寫生分為對景寫生和記憶寫生;對景寫生是要求我們深入自然,感悟自然,感悟生命。面對面的一種心靈對話,這樣所創造的畫面是最感人的,因為它鮮活真摯。早至范寬就早有領悟,「前人之法,未嘗不盡取諸物,吾與其師於人者,未若師諸物也。吾與其師於物著,未若師諸心。」[1]於是他就深入自然,居住於終南太華,體察「雲煙慘淡,風月陰霽難狀之景」,而畫出豐富感人的關洛之景,「峰巒渾厚,勢狀雄強」,而形成獨特風格,被譽為「與山傳神」。對景寫生歷來被畫家所重視,沒有這種方法的訓練,作品只能是摹古派。如同四王山水,沒有時代,沒有感情,所以至清代石濤又一大成就。沒有真情實意的感受,怎會有深刻的認識。「受與識,先受而後識也。識然後受,非受也,古今聖明之士,借其識而發其所受,知其受而發其所識」。[2]只有在生活中不斷的去實踐感悟,才會找到屬於自己的語言。

武夷山寫生作品1 60X30cm 2015

「啊,詩從何處尋?從細雨下,點碎落花里,從微風裡,飄來流水音,從藍空天來,搖搖欲墜的孤星!」詩和景都是美的化身,藝術的美和自然的美,如果不去親身體驗,怎能感覺到新鮮感與事物的真相呢,怎能表現出春夏秋冬,風晴雨雪呢!並且我們要學會去印證古畫中微妙的變化,尋找古人將大自然中的複雜變化是如何提煉在作品中的。每當我遊走于山水聖境之時,常常會忘掉自己,這就是所謂的忘我之境。「漱滌萬物,牢籠百態」。沒有足夠的經歷,廣闊的心胸,智慧的頭腦,你是無法感受自然的大美的,我在觀賞自然時總是要帶著一種善於愛,這樣看到的自然就更有意義了。

武夷山寫生

古代有更多的詩人畫家隱居於深山茂林之間,每日觀其山水雲霧之變幻,如荊浩隱居於太行山洪谷,王維隱居於終南山藍田輞川。據傳王維所作《輞川圖》,在宋代有位文學家秦觀曾患有腸胃病,有位朋友就拿王維的這幅作品對他說;看了這幅畫你的病就好了。秦觀就每天欣賞這幅名畫,好像置身於輞川,呼吸著清新的空氣,果然病就漸漸的好了。我想王維所作《輞川圖》能有這樣的神效,除了它具有高超的技藝之外,更重要的是作品所表現的生活氣息深深地感染了觀者,使人情不自禁地暢遊於畫中。因為優秀的作品大多來源於生活,是自然的寫照,是藝術的再現。

武夷山寫生作品 2 60X30cm 2015

「藍溪白石出,玉山紅葉溪,山路元無雨,空翠濕人衣」,讀了這首詩就會有一幅完美的山水畫作品呈現在自己的腦海里。所以蘇東坡曰: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 「畫寫物外形,要物形不改,詩傳畫外意,貴有畫中態」,[3]這也是論詩畫的離合異同。畫外意待詩來傳,才能圓滿。所以我們才有很多優秀的詩意圖,田園詩,這些都屬於對景寫生的結果。這些優秀的藝術家結合當地的風俗民情進行創作,古代雖然沒有流傳下畫家的粉本,但我們可以從作品中感受到他是師造化的,因為它有一種自然的藝術美。直到近代李可染大量寫生,給我們留下了一批優秀的山水寫生作品,影響到今日中央美院的賈又福,中國美院的何加林。他們都以造化取勝。深入生活,體察生活,感悟生活,表現生活。由於個人的修養 學識 美學觀不同,所以作品也各有千秋。當然 中國畫家的師自然,還要在師自然的基礎上改變自然,讓一山之所美景融入一幅作品中,是可游可居的,利用散點透視,鳥看法,創造具有名族特點的藝術作品。而西畫採用焦點透視,表現的是一處,一個方向的景,都表現的是生機勃勃的自然界,他給我們帶來的形勢與生命是不同的。希臘神話里水仙之神,臨水自鑒,眷戀著自己的仙姿,無限相思,憔悴致死;中國的蘭生幽谷,倒影自照,孤芳自賞,雖感空寂,卻有春風微笑相伴,一呼一吸,宇宙息息相關,樂怡風神,悠悠自足,有空谷幽蘭。所以中國畫家大都喜歡一個人在工作室里創作,一個人坐在山水之間感受自然,追求的是一種靜態的美,靜能生慧,享受這種孤獨寂寞之境,這是一種人生的大境界,大智慧,常人是無法享受的,只有大智慧才會有大境界,這種都要面對空山,靜坐深思,以感悟的心境表現自然,就會具有一種現場感,時代感,創作出的是具有生命的藝術作品。

武夷山寫生作品3 60X30cm 2015

記憶寫生就帶有一定的創作意念在裡頭了,它是將自己所看到的景記錄在自己的頭腦里回去再創作,如吳道子創作的嘉陵江,他游嘉陵江數日,回去一日將嘉陵江三百里表現於紙上,精氣神皆佳。這種寫生方法注重客體等等的本質特徵,簡明概括,自由任性。潘天壽每到一處只寫詩觀察,而不作畫,回去便以詩作畫。

與范治斌老師北京房山寫生

寫生的方法還有當場水墨寫生,速寫,速寫是要求在比較短的時間內,抓住事物的特徵,目的還是將他轉換成水墨作品,當然他有方便快速的優勢。而水墨寫生要求坐在一處長期深入的寫山川雲霧之變化,能更好的在生活中學會提煉,從而達到一種現場感的目的。所以我覺得現場感非常重要,這樣每到一處面對不同的景便用不同的技法,不同的感情表現,就不會出現千片一律,千人一面,土石不分的結果。景不同就法不同。情因景而變,情變畫則變,這樣的作品則更具有生命力。

風雲弄姿 45X45cm 2015

三、對山水畫寫生的認識

藝術不是技術的事業,而是心靈的事業。

對悟才能通神,自然比藝術早發生。自然為藝術提供了形體,就看你如何去提煉了,藝術的目的是表現最真實的自然,是藝術家與大自然的心靈碰撞,只有修養最高,技術最強者才能更深刻的去表現自然。通過筆墨創造理想自然 夢幻自然,得自然之神韻,藝術作品才會有靈魂。

「美在皮表,一覽無餘,情致淺,意味淡。故初喜而終厭,美在其中,蘊藉多致,耐人尋味,畫境意在,故初看平平而終見妙境」。[4]中國畫是詩性的,精神的,游心與游目的,是人化的自然,故妙在筆墨之外,所以有功夫在畫外之說,且山水畫是可居可游的。

高山流水 130X68cm 2015

古代山水畫家在長期創作和自然觀察中,在儒道潛意識的影響下,創造了有別西方純客觀的(人體感官感受到的光影).但有人文理念和自然交融的幾種經典畫法,上面以圖分別說明.但先強調一點,繪畫是對自然景色的藝術升華,高於生活,美化自然,所以看時應從整體感覺,色彩的調子和冷暖去感受。

其實,對景寫生中國比西方要早發生,早在張璪就提出的「外師造化,中得心源」的觀點。外師造化就是讓我們以自然為師為友,走進自然深入生活,從生活中提煉出更加感人和精彩的藝術作品。五代時山水畫家荊浩(910年前後)為了深入生活,外師造化,隱於太行之洪谷,依山臨泉、結廬而居,可謂是寫生者的典範。他曾在所著《筆法記》中有這樣的描述「太行山有洪谷,其間數畝之田、吾常耕而食之,有日登神鉦山四望,回跡入大岩扉,苔徑露水,怪石祥煙,疾進其處,皆古松也……或回根出土,凡數萬本,方如其真」。[5]荊浩對生活的觀察與體悟是何等深入與勤奮,其「攜筆復就寫之」不就是帶著筆臨鏡寫生嗎?而且寫生的數量之多,竟數萬本,作為當下畫者,相比之下,亦只能作汗顏狀了。我想,荊浩儘管寫生量很大,但他並沒有草然了事,而是畫得很深入。我們從「方如其真」中,可以窺見他對大自然認真細緻的觀察、揣摸與領悟。天道酬勤,荊浩終成一代山水畫巨匠而昭然史冊。

清香野外 68X68cm 2015

任何皴法畫到洒脫時,往往會大塊落墨,縱筆橫掃,墨韻生動,渾厚華滋,所渭皴法似有非有者,當為此法。

四、結語

由於文化差異的不同,對景寫生的方式觀念、技巧都是不同的。它受傳統文化和地域文化的影響,西方對光、對形的注重,而國畫則注重的是人文精神,不局限在自然的形、質、聲等所固有的物理關係上,表現的是寫「心中之山」,追求的是精神的藝術美。品質,舍像求意,風格即是作者的背影、作者的精神面貌與品格。

雲靜 45X45cm 2015

加上人生閱歷,所創作的作品是有人文內涵的。筆墨形式一定要有時代審美,具有時代時代性,但又不能脫離自然,在自然中獲得啟示和美感。正所謂的「含道映物澄懷味象」。現如今,全國上下寫生一片熱,因為學習國畫除了師古人便是師造化,到大自然中去,寫生是一種減法,大自然太過於豐富,需要我們智慧的藝術的減法。寫生也是精神釋放的最佳方式,寫生需要有現場感、時代感,它是生活的、新鮮的。所以,寫生大大的提升了國畫的內容與精神內涵。

由於中國山水繪畫觀強調的是「得意忘形」,它與西方「抽象主義」去形象化觀念有著本質的區別,前者主張「物我合一」的審美境界,而後者則是虛幻的,沒有特定所指的精神體驗。當然,每個民族由於文化背景的不同,造成了思維理念和形而上學的陳述方式不同,但中西方審美價值觀與繪畫觀有共同處。

雲山無語自崢嶸 130X68cm 2015
推薦閱讀:

山水田園詩的特點
【硯邊談藝】求新求美 一意孤行——張仁芝的山水天地
寫意山水花鳥的的畫法
浙江山水浙江人 作者:斷弋

TAG:山水畫 | 山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