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俄羅斯文學(下)

認識俄羅斯文學(下)

二十世紀

  時間進入了二十世紀,讓我們先做一個大約的了解。自從十九世紀末始,俄國的政治社會發生了劇烈的變化,一九一七年革命成功後,隨之而變的也是文學的發展。俄羅斯本土陸續出現許多新的文學主義,如新寫實主義,象徵主義,阿克美主義和未來主義等。除此之外,一些革命後因不適應共產政權的作家們也流亡海外:布寧,茨薇塔耶娃等人;也有留在國內遭到迫害的作家:左琴科,安娜。阿亨瑪托娃,布爾加科夫。

  因此,在蘇聯時期,時勢潮流之下文學體裁在俄國本土自高爾基始出現唯一文學主流社會主義寫實主義,體裁有許多種:長篇歷史小說,戰爭小說等。主要作家除了高爾基之外,還有索洛霍夫,巴斯特納克等人。

  到了一九五十年代中,斯大林過逝,文學「解凍」第一步,一些過去曾被查禁,迫害的作家及作品開始恢復,而原本連出版也不能實行的作品也在這個時期和讀者們見面。

  二十世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俄國作家共有五位:1933 布寧Бунин1958 巴斯特納克 Пастернак1965 索洛霍夫 Шолохов1970 索忍尼辛 Солженицын1987 布洛德斯基 Бродский

  近年來俄國實行改革開放,又有更多原本被批判和禁止出版的作家及作品們,重現天日,再度撥雲見日,讓更多的讀者們能夠欣賞。

二十世紀上半期的作家們

高爾基 Горький (1868~1936)  和美國作家馬克吐溫一樣曾在輪船上打工的Горький,誕生在伏爾加河畔。父母早逝的他原先由外祖母照顧長大,但是早在十二歲左右Горький便離家展開自力更生的生活,從輪船上的洗碗小夥子,繪畫學徒,碼頭工人,連麵包他都會烤,最後到律師處擔任書記的工作。雖然Горький從來沒有受過有系統的教育,在豐富的個人生涯中他從不忘記自我的知識提升,學習閱讀及寫作,為往後的創作奠定基礎,後來更是頻與知識界接近。

  有關如此不辛到有點豐富的少年時代我們可以從Горький的自傳三部曲:《Детство》(童年),《В людях》(在人間),《Мои университеты》(我的大學)中了解他的人生境遇。Горький在十六歲那年是個有夢想的青年,為一圓進作大學的夢想,他先前往喀山。沒有完成願望的Горький回到家鄉後反而進入了人生的另一個階段:此時他開始與革命分子往來,當然,沒有什麼好下場,他首次被警方盯上並且遭到逮捕。之後他在三年多的時間內在四處流浪,後來當他到了喬治亞,在當地報紙發表個人關係旅途見聞及經歷的短篇小說《馬卡爾。秋多拉》,之後又發表了描寫流浪漢生活的《Челкаш》(契卡士),作家光環始閃耀於文壇。

  與革命份子積極聯絡往來的Горький,1901年著名的彼得堡學生示威活動影響他創作了早期浪漫散文詩作品《Песня о Буревестнике》(海燕之歌),之後,更私下結識列寧,得到他的幫助,更加穩固Горький反抗沙皇政權的心意。

  同時,Горький在戲劇理論上也有研究,一生當中寫了共二十多部劇本:如《Мещане》(小市民);《Дачники》(避暑客);《Дети солнца》(太陽的孩子們)等,具有政治及社會?理性,體顯時代精神,其中被公認寫的最好的一部劇本《底層》,描寫最低下階層人民生活。

  Горький的另一部重要長篇小說作品《Мать》(母親)(1906年於俄國出版),在世界文學裡成功描寫無產階級革命和革命著形象的塑造。《Мать》反映出1905年革命前後工人階級日益蓬勃發展的工人群眾運動。主人公Павел原為一個工人,因參加革命黨而被捕入獄,他的母親為了營救在獄中的兒子,連自己也接受了革命的觀念和洗禮。小說里讚頌革命份子,也影響了後來許多蘇聯時期的作家。

  晚年的Горький,曾居住過歐洲各地,也在美國待過一陣子,後來居住在義大利,仍與俄國革命份子保持密切往來,十月革命之後,作家寫了許多政論性質的文章,小說方面內容也多為批評政府,此時己經成為世界知名作家的Горький,被蘇聯政府認定為無產階級作家,為社會寫實主義開創先峰,他的作品穿插著作家本身的哲學觀,也具有共產主義意識形態。Горький於1936年病逝於莫斯科,蘇聯政府對他的重視,從為他舉行的盛大國葬便可看得出來。

布寧Бунин(1870~1953)  Бунин,俄羅斯第一位得到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家,繼承俄國古典寫實傳統主義。他的作品除了有自己獨創的風格之外,也獲得許多作家的讚賞。同時,在二十世紀俄國海外文學作家當中也佔了重要的一席之地。

  在Бунин的成長過程當中,並未受過正式的大學教育。出生於古老貴族地主家庭的他,早期啟蒙教育來自於自己的家庭教師。童年的農莊生活也影響了未來Бунин的創作發展。俄國古典寫實傳統主義方面,早年他開始模仿許多古典文學作家的詩作,如普希金,萊蒙托夫等人,也喜愛閱讀托爾斯泰等人的作品,他是個托爾斯泰主義者;除此之外,Бунин本身還有相當的戲劇表演天份,映照在後來他自己的創作小說及詩歌當中。十九世紀末長大後的Бунин先抵達彼得堡,而後轉往莫斯科,進入了首教的文藝圈,與契訶夫等著名作家和詩人結識,成為好友。

  革命和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發生深深衝擊了作家的心,他不能接受革命的事實。一九二十年,Бунин離開了祖國俄羅斯,大多時間居住在巴黎,于海外期間Бунин不止為自己碇發了自我的最高藝術成就,也不忘仍以俄文寫作。

  一九三三年,Бунин以長篇小說《Жизнь Арсеньева》(阿爾申耶夫的一生)其中俄國古典抒情散文傳統上的寫作藝術技巧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成為俄國第一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家。

  但是,最後想回祖國,在海外飄落的Бунин,人生的盡頭卻是窮困,潦倒,晚景不佳,二次世界大戰德蘇之戰的爆發,更抯檔了作家想回祖國的心愿,Бунин終至客死異鄉,於巴黎告別世人,偉大藝術創作的文壇之星就此?落。

以下是Бунин一生創作的簡單介紹及分類:1. 1887~1900  青年時期  以詩歌表現散文創作《鄉村乞丐》,於彼得堡報上發表,開始創作生涯。早年詩歌:類似萊蒙托夫,強烈不滿俄國社會的舊制度和黑暗。第一本短篇小說《世界邊緣》,受到好評詩集《Под открытым небом》(在露天下)1900年小說《Антоновские яблоки》(安東諾夫蘋果),使作家成為真正的散文作家。

2. 1901~1917  寫作地位的確立詩集《Листопад》(落葉時節),及翻譯美國詩人之作,被授予普希金?,肯定其文學貢獻。布寧作品集》五冊。《1903~1906的詩集》,當選科學院榮譽院士。中篇小說《Деревня》(鄉村),獲普希金金質?章。描述一個在俄國資產階級革命之下受其浪潮衝擊的俄國鄉村,反映作家的創作形式。中篇小說《Суходол》(蘇霍多爾),帶有自傳性質,透過女僕的悲慘命運,顯現一個貴族大莊園的?落。《1915~1916的短篇小說和詩歌》:對資本主義文明批判的《Господин из Сан франциско》(從舊金山來的先生)

3. 1917~1953  流亡海外時期,久離祖國,作品以懷舊為主《Минина любовь》(米加的愛情),散文體中篇小說,少年Митя和美麗的少女Катя相愛,沒有結果,最後自殺。《Жизнь Арсеньева》(阿爾申耶夫的一生),Бунин作品篇幅最大也是最好的作品,對於舊俄的回憶,貴族莊園的生活。《Тёмные аллеи》(幽暗小徑),愛情小說。

Серебряный век白銀時代 1890~1920  白銀時代,1890~1920約有三十多年的時間出現在俄國文學上,白銀時代的作家們認為這個時期最能可以和普希金的「黃金時代」齊作比較及探討。也代表了俄國在此一時期的文化和思想上的復興時代。白銀時代的詩作和俄國前幾種文學比較起來有很多的創新,也從傳統中跳出自我一派風潮。在前蘇聯時期,白銀時代的作家和作品很多都被蘇聯官方加以排擠,直至蘇聯解體後,此時期的作家們很多才獲得平反,並重新被給予學術上的研究價值。

前蘇聯學者將白銀時代分作三種流派:象徵主義(символизм)  發源自法國,反自然及現實主義,之後流行於全歐。自1890起,俄國的象徵派詩人布留索夫接觸及翻譯法國象徵詩作起,後流行於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大部份的象徵派詩人都是詩人,而詩作方面也帶有濃重的浪漫色彩,他們把傳統全部推翻掉,過去的文學都是以否定的態度面對,以前的東西不要,連批評現實社會的東西也不要。他們喜歡在字里不時插入暗示字眼,所以有些詩歌會有神?和文體莊嚴的味道,就好像利用文字搞點巫術玩意讓讀者自行體會。以及用新字,詩中也並帶有音樂性,完全主個人主義及唯美主義。

☆象徵派主要代表作家:長青組:Бальмот(巴爾蒙特)1867~1942  Бальмот,出身貴族,其詩歌充滿真情,一點都不做作,文字的表現也很特別,透露出俄文中的押韻及文字變化之美感。早期作品帶著憂鬱,鮮明個人主義。後期由於作家離開俄國,居住於法國,以外國景色題材為主。詩集有:《無邊無際》,《Горячее здание》(著火的房屋),《Будем как солнце》(我們將像太陽一樣)。

Гиппус(吉皮烏絲)1867~1945  Гиппус除了是俄國象徵派女詩人,也是象徵派詩人梅烈日科夫斯基的妻子。她的個人主義是很極端的,同時也強調於唯美,後來對於宗教問題感到非常大的興趣,抽象及隱密是她的詩歌特色,除此之外,Гиппус也熱中政治,往後她的反共立場使她和她的丈夫一同流亡國外。其主要作品有:《鬼玩藝》(長篇小說),《綠指環》(這是劇本),《愛情-王子》等。

Сологуб(索洛古柏)1863~1927  唯我主義著的Сологуб,雖然外表溫,但是在他的內心裡卻是高傲和孤避的環境。他把我們所處的現實世界全盤否定,認為一切都是幻覺,騙不倒他的,世界對他而言不過就是個虛象,這種失望連他的詩句也透露著他對人世的無望:「字都很簡短」,可能是絕望到不想講話不想多寫點字。主要作品有《惡夢》,《卑鄙的魔鬼》,《創作中的傳說》等。

青年組:Блок(布洛克)1880~1921  Блок是象徵派中最偉大的詩人,其名可以和普希金等重要詩人並駕齊驅。他的才藝也往多方面發展,除了詩人的身份,他還是個劇作家,翻譯者,文學評論家和極力支持祖國革命的政治家。

  詩集《Стихи о прекрасной даме》(美女詩篇)讓詩人一炮而紅,獲得廣大迴響。這是一本私人詩人戀愛心情的抒情日記,神?,浪漫和憂鬱,加上對女性的崇拜。在此之後,Блок卻對一切現代主義作家所說的虛幻產生了龐大的厭惡感,現實的生活才是他最迫於關切的事情。於是他開始創作和俄羅斯命運為主題的詩歌,如《俄羅斯》,《祖國》等,以及長詩《Двенадцать》(十二),以十二名俄國士兵象徵基督的十二門徒,歌誦偉大的十月革命,舊世界的真面目到底為何。

阿克美主義(акмеизм)  阿克美主義來自於希臘語中的「巔峰」以及「興盛」的意思,他們反對迷戀具有宗教色彩的迷戀來世,希望革新美學和象徵詩學,也不愛象徵的暗示和隱喻。他們讓詩歌帶帶有非唯我,物質的人性的觀念。主要代表作家約有Гумилёв(古米廖夫),Анна Ахматова(安娜。阿亨瑪托娃)等人。

Гумилёв(古米廖夫)  Гумилёв是一位具有異國情調,浪漫色彩的貴族詩人,作品特色多具有國外的味道。其主要作品有:《Я в лес бежал из городов》(我從城市跑向森林),反映詩人第一次短期非洲之旅的《Романтические цветы》(浪漫之花),《Жемчуга》(珍珠),記錄妻子Анна Ахматова對詩人本身內心的影響的《Чужое небо》,中間出版一系列回憶非洲之行的詩集,直到最後一本詩集《Огеный столп》(火炷)。隨後Гумилёв以反革命的罪名被捕並遭到處決。

Анна Ахматова(安娜。阿亨瑪托娃)  被稱作「俄羅斯詩歌的月亮或太陽」的Анна Ахматова是俄國二十世紀文壇上重要的女詩人,才十四歲的她就嫁給了前面被搶決的Гумилёв,Гумилёв幫她整理且出版了一些詩集如《Вечер》(黃昏),《Чётки》(念珠集),《Белая стая》(白色的雲朵)等,「白色的雲朵」使她在文壇上奠定地位。早期創作多以抒情詩和愛情題材為主,革命內戰時期寫了許多保衛祖國的愛國詩歌,《Реквием》(安魂曲)正是此一時期的代表作,記述兒子被逮捕入獄的痛苦內心心境。除此之外她也翻許了許多國外作品,之後Анна Ахматова遭到被批判的命運,女性化詩歌被冠上色情等難聽字眼,直到斯大林死後,Анна Ахматова才被重新被平反,亨有國際高度的聲譽。

未來主義(футуризм)  最早出現於義大利的未來主義(футуризм)是一種藝術活動,義大利是主要發展中心,在俄國由Хлебников為創始,打算否定過去藝術,未來才是創作的重心,在文學和藝術方面都有特殊的表現方式,其中以觀賞藝術最重要。

Маяковский 瑪亞科夫斯基  無產階級詩人Маяковский也是未來派詩人的主要作家,革命前參加多次地下活動,後來脫離政治,專心詩歌創作。其重要作品有遣責資產階級社會的長詩《Облака в штанах》(穿褲子的雲),表達人民愛國主義和浪漫主義的短詩《Левый Марш》(向左進行曲),十月革命前的創作皆以帶有政治色彩,諷刺資產社會階級為主。

  Маяковский也寫劇本:《Владимир Маяковский》(弗拉基米爾。瑪亞科夫斯基),《Мастерия буфф》(古代宗教和神?丑角),《Кноп》(臭蟲)等。到了1930年,對畢生獻身的政權失去信心,失戀痛苦打壓下加上處境四面處歌的Маяковский終至以自殺結束了他的一生。

Пастернак 巴斯特納克  出身於莫期科藝術氣息家庭的Пастернак,詩人兼小說家,其詩歌綜合了俄國各派的特徵,濃厚個人主義色彩,用詞不拖泥帶水的文學藝術手法,瑞典科學院以他在小說「齊瓦哥醫生」《Доктор Живаго》中「在現代抒情詩偉大俄羅斯傳統散文各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為由,使他成為俄羅斯第二位得到諾貝爾文學?的作家。

  Пастернак本身是位詩人,早期出版過數本詩集,但大家對他印象最為深刻的仍屬他長幅歷史背景下反映俄國政治變動及包含作家本身否定俄國十月革命歷史意義的「齊瓦哥醫生」。「齊瓦哥醫生」不僅為作家帶來高度文學藝術的國際肯定,也數度被翻拍成電影,「齊瓦哥醫生」醫生故事內容以男主人公齊瓦哥悲慘的境遇反映出橫亘第一次世界大戰,1905年革命,二月及十月革命,內戰時期直至新經濟政策時期的時空背景。

布爾加科夫Булгако  Булгако是一位在二十年代蘇聯文壇聲名很旺的諷刺小說家和作家。他曾被以醜化社會主義制度的理由被蘇聯當局否定,直至六十年代後其作品才紛紛撥雲見日,成為當今在俄國文學中佔有重要地位的作家。

  Булгако令人留下鮮明印象的就數他幾部有著果戈里影子的怪誕作品:《Дьявалиад》(魔道),《Ровавые яйца》(致命的蛋),《Сосачье серце》(狗心)等,而長篇小說《Мастер и Маргорита》(大師與瑪格麗特)被認為是作家創作的高峰,小說獲得高度的評價,不止在俄國,國外也有許多翻譯的版本,都是暢銷書。(台灣也有賣喔)

索洛霍夫Шолохов  《Тихий Дон》(靜靜的頓河)使Шолохов成為俄羅斯的第三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Шолохов從小生長在頓河的一個哥薩克村莊,從小就對寫作就很有興趣的他,頓河的自然風景及哥薩克人生活的人文成為往日他豐富的創作題材。

  日後的Шолохов加入了共產黨,寫作模式也遵循黨的政策。

《Тихий Дон》這本長篇小說以頓河內戰的故事為廣大背景,歷時十四年完成:1912~1916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後,頓河哥薩克邊疆地區居民的生活方式和歷史1916~1918頓河哥薩克邊疆地區的戰爭1918~1919頓河哥薩克邊疆地區其中的階段鬥爭1919~1922蘇維埃政權在白軍和哥薩克叛變失敗後在地區上穩固起來

索忍尼辛Солженицын  知名反共,反社會主義作家Солженицын,第四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的俄羅斯作家。他傳承了俄羅斯古典文學傳統,作品裡結合了多種詞語,試者創新新文學語言,在蘇聯時代,他將集中營生活描入其作品當中,主要作品有《Матренин двор》(瑪特列娜的家),《伊凡。凡尼索維奇的一日》,《地獄第一圈》,《Письмо вождям советскоко союза》(給蘇聯領導者的一封信),《Арзипелаг Гулаг》(古拉格群島),《Бадался теленок》(小年撞橡樹),《Красное колесо》(紅色巨輪),《癌症病房》等。

  為作家帶來國際聲譽及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品《Арзипелаг Гулаг》(古拉格群島),Солженицын將蘇聯的勞改集中營比喻為一個個的島嶼,加起來便是群島。Солженицын為寫這部巨作特別參考了多位參與過集中營的受刑人口頭說明及書面資料。這本書出版後引起蘇聯政權的不滿,直接把Солженицын丟到國外去,害他到了改革開放後才回到祖國,縱然如此,《Арзипелаг Гулаг》(古拉格群島)卻成為西方世界國家的反共好書。

布洛德斯基Бродский  世界著名的俄裔美藉詩人Бродский,第五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的作家。出生於聖彼得堡一個猶太家庭的他,隨著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全家搬離彼得堡直到戰爭結束。這段期間他自修英語,十七歲時就開始詩的創作,同時翻譯國外詩人的作品。但是因為猶太人身份,使他遭到蘇聯政府的排擠,曾經被逮捕併流放西伯利亞,一直被遭受政治上迫害和阻撓的他,終於在1972年被開除俄國國籍,流亡且移民美國,在美期間仍以俄文及英文創作詩作,成為傑出的詩人。

俄國的鄉村小說作家

  在俄國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出現了一批以農村背景為創作題材的作家,作品中展露了俄國農村的真實生活,主要作家有:阿布拉莫夫,阿斯塔菲耶夫,舒克申,拉斯普京(大家不要誤會,不是尼古拉二世的那個)等,其中以奧偉奇金為俄國鄉村小說作家之首。

註:「認識俄羅斯文學史」文中或有許多錯誤之處,本人不材火候不夠,希望各位能夠多多指正!

中國文化大學俄國語文學系 嚴雅婷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福樓拜這個作家?
《何所冬暖何所夏涼》中的經典語錄有哪些?
劉心武是如何堅持做到長期寫作的?
莫言:諾獎是文學獎不是政治獎 小說大於政治
沒品+4chan笑話集:西方文學史,一部綠帽的歷史

TAG:文學 | 俄羅斯 | 俄羅斯文學 | 認識 | 羅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