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三伏養生看體質

葛丹娣 於偉

今年的三伏天長達40天,比去年多了10天(7月13日入伏,8月21日出伏)。三伏天,通常是一年中氣溫最高,且潮濕悶熱的日子。這段時間,人的抵抗力會下降,如果平時體質就比較弱,容易出現全身乏力、食欲不振、精神萎靡、逐漸消瘦等現象,嚴重者還會低熱、頭暈、胸悶、噁心、汗出不暢。

三伏天炎熱潮濕,各類健康問題會接踵而至,專家根據每種體質的特點,給出了不同的養生側重點:

平和質:胖瘦勻稱、健壯有力、目光有神、精力充沛、面色紅潤。養生原則是協調陰陽、暢通氣血、促進代謝。在飲食上應避免過冷過熱、過於飽脹;應注意食物粗細平衡搭配,少食辛辣食物。

氣虛質:四肢倦怠、肌肉鬆軟、總覺疲乏,抗病能力較弱。飲食應以補益脾肺為主,宜食性質平和、偏溫之物,如山藥、龍眼肉、蓮子、黃豆、白扁豆、雞肉、大棗等。

陽虛質:怕冷,肢體不溫,經常感到背部和膝關節以下寒冷。一年到頭都不宜多吃冷食冷飲,哪怕最熱的伏天也是如此。飲食上宜食甘溫助陽食物,如牛肉、羊肉、韭菜、花椒、胡椒、荔枝等;少食黃瓜、冬瓜、梨、西瓜、綠茶等。

陰虛質:多為瘦小或瘦長體形的人,怕熱、手足心熱、口乾咽燥。養生原則是養陰降火、鎮靜安神。飲食上宜食瘦肉、鴨肉、綠豆、芝麻、百合、葡萄等;不宜吃溫燥、辛辣、香濃的食物。

血淤質:體態壯實,膚色偏暗,刷牙易出血,看上去比同齡人蒼老,易煩躁。飲食上宜食黑豆、海帶、蘿蔔、胡蘿蔔,少食肥肉。

痰濕質:腰腹部肥滿、肢體沉重倦怠、面部有油膩感。調養應以健脾理氣祛濕為主。飲食上以健胃、行氣、清淡為主,如陳皮、山楂、海帶、蘿蔔、芥末等,可以經常喝點玫瑰花、茉莉花茶等。

溫熱質:易長痘、鼻尖發亮,體型偏胖,性格上易怒。飲食上宜食清淡食物,如綠豆、赤小豆、薏仁、空心菜、絲瓜、冬瓜、蓮藕等;少食韭菜、生薑、辣椒、蔥蒜、鳳梨、火鍋、燒烤等。

氣鬱質:易生悶氣、體型偏弱、易緊張。飲食上宜食小麥、黃花菜、百合,可常喝點玫瑰花茶。

特稟質:易過敏,不感冒時也會出現鼻塞癥狀。飲食上少食蕎麥、蠶豆、鵝肉、魚肉、茄子、咖啡、蔥蒜、海鮮等容易導致過敏的食物。【《都市快報》7月13日】

推薦閱讀:

[養生精選]有錢人家的大門都是這個朝向
葛洪養生苑五式療法之護元提肛
中醫養生:十二時辰經絡養生之道
秋季養生 動起來
養生歌決

TAG:養生 | 體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