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醫生,拔牙為啥要拍片兒?

醫生,我好像長智齒啦?

請躺在牙椅上我先檢查下,來,張大嘴……嗯,智齒稍微露了點頭,大部分被牙齦蓋著。

那我這顆牙好拔么?大概要多久,會不會很痛呀?

別太緊張,先拍個片子看一下。

啊?拔牙還要拍片呀?這麼麻煩,不能直接拔么?

盲目拔除比較危險,口腔檢查只能看到牙齒的外露部分,拍片才能詳細了解牙根以及周圍牙槽骨情況。

哐哐哐~敲黑板啦~

通過拍片,

可以了解——

●牙齒本身:生長方向,牙根數目,牙根是否彎曲,膨大等。

●與重要解剖結構的位置關係:如上頜磨牙與上頜竇的關係;下頜磨牙與下頜神經管的關係;兒童在混合牙列期恆牙與乳牙胚的關係等。可以減少拔牙的風險。

●預知其他病變:如頜骨內有無埋伏牙,多生牙,囊腫等。

總之,拍片對口腔醫生診斷牙病,設計治療方案,採取治療措施,判斷預後都有重要意義。任何疾病,診斷都是治療的第一步和最關鍵的一步,而拍片是輔助診斷的重要影像學檢查手段哦!

先放幾張圖,讓你們漲漲姿勢,不拍片根本不知道你的牙齒長得會有多奇葩!

來來來~一起來了解下口腔科常見的拍片類型~

01

小牙片(根尖片)

主要拍攝單個牙,可以了解牙齒齲壞程度,根尖周的病變情況,牙周骨質破壞情況等。口腔頜面外科不常用。

02

全景片(曲面斷層片)

拍攝全口牙齒,二維成像,可將全口牙齒的體層影像,雙側上下頜骨,上頜竇,顳頜關節等同時顯示在一張膠片上。

03

CBCT(錐形束CT)

拍攝整個頜面部,三維成像,空間解析度高,成像更清晰、全面,可以準確顯示囊腫的大小,埋伏牙的位置,因此手術時採用更加安全精準。

可是我在備孕,拍片有沒有影響啊?輻射會不會很大?

備孕的話沒什麼影響的,單次口腔拍片輻射劑量比較小,相當於你對一天電腦屏幕的輻射量。

那好吧,我幾乎天天手機不離身,電腦也用的比較多的。

漲知識啦,

拿走不謝——

結合圖表不難發現,生活中輻射不處不在,無需談輻射色變,畢竟撇開劑量談毒性的都是耍流氓!!!

  • 正常人平均一天受到的背景輻射量約10μsv

  • 拍一次小牙片的輻射量約5μsv

  • 拍一次全景片的輻射量約6μsv

  • 拍一次口腔CT 的輻射量約36~270μsv

  • 能對致癌率產生影響的最低劑量是10 0000μsv,相當於2萬次小牙片達到的量,而且對於患癌率的影響是需要長期積累才會有明顯的效果,只要避免短時間內頻繁接受大劑量輻射,而單次檢查的吸收劑量遠遠低於安全閾值。

    特殊人群

    拍片注意事項

    1.孕婦:一般不建議在孕期頭三個月拍片。三個月後,若因治療需要必須拍片時,應穿防護服。在此條件下,對胎兒的影響幾乎微不足道。專家強調,只要不是對準腹部或附近部位的高劑量輻射,准媽媽們大可不必過於擔心哦。

    2.其他疾病患者,例如甲狀腺疾病患者拍片前先告知放射醫生。

    結 語

    親愛的患者朋友,拔牙前醫生會判斷是否需要拍片,所以請遵醫囑哦!如果在其他醫院拍過片子,記得把影像資料帶過來給醫生看,最後祝大家都有一口棒棒的牙齒啦!


    推薦閱讀:

    在拔牙出血不止的情況下檢查得白血病,問在拔牙出血不止中醫院有無責任?
    蛀牙已經到了牙髓發炎的階段,但蛀牙也開始鬆動了。這時候是拔牙好還是做根管治療...?
    拔牙真的會傷到腦神經嗎?
    怎麼樣才能鼓起勇氣去拔牙?

    TAG:醫生 | 拔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