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推光伏行業「機器換人」·每日商報

助推光伏行業「機器換人」
康奮威:十年自主研發 市場佔有率達到30%
2016-06-10

康奮威科技(杭州)有限公司 領航員:任天挺 領域:工業自動化 規模:100人 

商報訊 (記者 屠雁飛) 2005年,有一個年輕人懷揣著6.2萬美金,從美國回來,一手創辦了康奮威科技(杭州)有限公司。從最初的小團隊到如今百來號人的企業規模,從一開始紡織行業的自動化設備控制單元到如今的光伏行業特種機器人,這位清華大學畢業的留美海歸用了11年時間,把工業自動化技術應用到各個領域。據透露,未來的智慧物流、快遞倉儲行業也將有康奮威的身影。

一台特種機器人一年省下200萬元人工成本

這個年輕人叫任天挺。2005年,他隻身一人回國創業。理工男創業,憑的是過硬的技術。跟其他創業企業在一開始就有核心成員不同,任天挺剛開始創辦企業的時候,沒有團隊,所有員工都是他一個一個從招聘網站上親自挑選、面試招聘過來的。如今,公司發展到了一百多人,但創業初期就進企業的老員工基本上都還在,有些已經成長為公司的骨幹。任天挺說,具備專業技能是公司招人的重要標準。

公司發展了十多年,雛鷹漸漸變得羽翼豐滿,康奮威也經歷了一些轉型。「創業初期,我們做的是紡織行業的自動化設備控制單元,到2011年,剛好是光伏行業由盛轉衰的時期,但我們判斷光伏行業將在未來企穩並有更大的發展。再加上光伏行業是勞動密集型行業,我們後來轉型做光伏行業的特種機器人設備,用來代替光伏行業生產線上的工人。這樣一來,可以幫光伏企業減去不少用工成本,緩解他們的壓力。」

任天挺曾經算過一筆賬,如果以每人月薪4000元計算,一年下來節省的人工成本約200萬元。而一台康奮威生產的特種機器人,即國產自動串焊機的售價約為150萬元,當年即可收回投資。

2013年,光伏行業逐漸回穩。康奮威也逐漸擴大了自己的業務版圖,產品賣到了土耳其、巴西、印度、加拿大等國。

100個員工中有40個是研發人員

憑藉著十年自主研發的技術積累,康奮威把整個市場的佔有率做到了30%。

任天挺說,目前光伏行業里像他們這樣生產特種機器人的有四五家,但技術能力要數康奮威最強。為了說明公司對技術的重視,他舉了一個例子,「我們公司100個員工中,有40人是研發團隊成員。」任天挺說,「特種機器人替代了過去人的工作。通過系統軟體、機械設計、電器控制、整體系統集成技術來協作完成。我們研發設計的特種機器人在性能上一點都不比日本、德國的設備差。」

而除了在光伏領域的運用外,康奮威也計劃著將觸角延伸到智慧物流、快遞倉儲等領域。「我們所從事的是高端智能裝備的自主創新,積極響應政府提出的『機器換人』政策,努力助推製造業由大而強,完全契合《中國製造2025》的戰略規劃。」任天挺透露,「去年年底,康奮威引入了戰略投資者——海康威視,海康威視是全球安防監控的龍頭企業,現在也在關注著工業自動化領域,已陸續發布了一些產品,和我們有協同效應。」

上一篇下一篇
字體:放大

縮小

默認

[推

推薦閱讀:

規劃式智能掃地機器人主要產品
當機器會學習能成長 人類下個被擊敗的領域會在哪?
俄羅斯正研究將人類思維上傳機器人獲永生(圖)
機器咖啡師顯「神威」:一天可製作400杯咖啡
數字公民身份碼、導診機器人 感受數字生活的便捷

TAG:行業 | 機器 | 光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