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渚出土的玉器它的玉礦來自哪裡 本周日去考古探秘

上周日,快學網超級興趣班請來杭師大副教授王心喜,向同學們講「良渚古國」。來聽課的不少是王教授的小粉絲,還有一位大粉絲,是王教授原來杭師大的學生。課後王教授針對講座內容提問,回答正確的小朋友,都得到了一本王教授寫的歷史專著——《杭州史前文化研究》。

神人騎獸徽

良渚人是江蘇遷來的?

良渚文化,距今5300-4000年,1936年良渚人施昕更在良渚鎮發現遺址,這是長江下游環太湖流域(江蘇、上海、安徽一部分、杭嘉湖地區)一支重要的史前文化,對杭州影響很大,算是杭州文化的源頭。

文化是人創造的,良渚人從哪裡來?一種說法是杭州本地人,另一說法較新,是去年江蘇張家港東山村遺址的考古發現,一群人為躲避洪水南下,從江蘇遷徙過來,定居良渚,成為良渚人。

目前,杭州發現的良渚遺址是100多處,還有一些地方正在發掘。良渚遺址群是當時的政治、經濟、宗教和文化中心,核心區在莫角山一帶。

良渚文化時期,農業發展很好。早稻、晚稻、蔬果、雜糧都有了,還有很多經濟作物。良渚人很聰明,圈養了豬、狗、雞、鴨等家畜,魚、蟹、蚌等水產品,也是他們的盤中餐。近期的考古發現良渚人的「零食」也不少,有李子、酸梅、棗子、菱角等。

農業為絲織業發展提供條件,錢山漾遺址中發現殘絹片、絲帶和絲線。但到目前為止,還未發現一件成衣,所以當時衣服式樣,無法知道。

為防水侵,良渚人在高台上造房子。房子是「干欄式」建築,整座房屋除幾根柱子著地外,其他都離開地面懸空,防潮、防蟲,像雲南的吊腳樓。   出土了那麼多玉器   良渚的玉礦來自哪裡?

良渚玉器全國有名,已知的就有琮、璧、鉞等40多種,半數以上是良渚文化原創,玉器數目超過15000件。因為玉琮、玉璧和玉三叉形器很有代表性和原創性,去年良渚玉被中華文化促進會命名為「中華玉」。

玉器這麼多,玉礦在哪裡?

良渚時期玉器多,玉料用量大,只有豐富的玉礦才能供給,但考古一直沒發現。古代人少,沒有運輸工具,從遠處運來不太可能。1982年,江蘇溧陽小梅嶺發現透閃石軟玉礦藏,玉石質地和良渚玉器相似。這一發現讓考古學界很興奮,但良渚出土如此多玉器,都從江蘇小梅嶺運玉料,有點不現實。綜合一下,很多專家相信良渚遺址群附近有玉礦,只是還沒發現,但願將來的考古發掘能證實這一推斷。

玉器上刻有很多獸面紋,形似一個頭戴羽冠、身披戰袍的神人騎在一頭猛獸身上,雙目圓睜,齜牙顯示威嚴的樣子;神人雙手駕馭猛獸,猛獸縮著雙爪俯在身前。這被考古學家稱為「神人騎獸徽」,很多祭祀禮器上都有,可見含義深刻,所以不少人認為「神人騎獸徽」是當時部落的族徽,算是中國最早的國徽。   良渚文化神秘失蹤的原因

良渚文化主要分布在環太湖流域,還有嘉興南、上海東、蘇州、常州、南京一帶;再往外,擴張到安徽、江西,江蘇北部,接近山東,對山西南部也有影響。當時「良渚」勢力佔據半個中國,可見經濟文化水平是很高的。古城建得也很講究,一圈城牆把城圍起來,6個城門也很特別,都是水城門。「良渚古城」屬於典型的南方水鄉系統,進出可能走的是水路呢。

經歷了1000多年的強盛,良渚文化卻突然神秘消失,良渚古城也湮沒在農田溝渠之下。4000年前的良渚,究竟發生了什麼,學術界有多種觀點,包括海侵說、洪水說、戰爭說、遷移說、內訌說、過度發展說和外來人口和文化的侵入。

關於這段歷史,還有不少說法:有人說良渚人被外族征服滅亡了;有人說良渚人沒消亡,而是北遷中原,並影響了以後的夏、商、周時代,像商周的青銅器上有一些良渚玉器上的花紋。

王教授認為,良渚文化早中期迅速發展,這和優越的生態環境、文化的適應有密切關係。後期環境惡劣,加劇了人地間的矛盾,加上連年南征北戰,頻繁的宗教祭祀活動,耗費大量人力物力,經濟越發衰敗,天災人禍,導致了強盛一時的良渚文化最終衰亡。這也告訴我們,發展經濟文化不能以破壞環境為代價。

這次聽課,同學們對良渚文化有了大致了解,本周日,我們將走進「良渚古國」的考古現場,看看良渚文化的輝煌文明。

良渚古城在餘杭區,距離有點遠,周日上課將自駕車前往。參觀線路暫時這樣安排:反山貴族墓地遺址——莫角山大型建築遺址——良渚古城牆考古發掘現場——良渚博物院。


推薦閱讀:

洞穴與隔斷:誰是現代的狩獵採集者?
[第0008期]鞏乃斯河谷首次發現青銅聚落遺址與拜火教祭盤——「絲綢之路·天山道樞紐路網綜合考察」第五天
1991年全國十大考古發現
有沒有一文不值,卻極具考古和研究價值的文物?

TAG:考古 | 玉器 | 探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