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饗 | 生命改變的最佳環境是在群體之中

編者按

這一期的書饗摘錄自提姆·連恩與保羅·區普合著的《人如何改變》。作者提到「那種以孤獨行徑來做改變的方法是聖經里所沒有的」,基督徒「生命更新與改變最基本、最佳的環境,是在一個群體當中」,當然這裡的群體是指屬靈的群體關係。作者大致從三個角度來闡明這一原則。一方面,這是神的計劃,「神把我們放在一個救贖的群體中,好讓我們轉變成為更像基督的樣式」;另一方面,在群體中才能更深明白神的愛,「當我們與其他信徒一起定睛於基督的愛時,我們對基督的愛才能有更透徹的了解」;最後,群體生活使我們更多順服神,幫助我們以恩賜彼此服事,「為了過聖潔的生活而勤勉、努力」。本期內容主要涉及前兩個方面。願我們更珍惜神將我們帶入的群體的生活,「在神恩典的美好亮光中……與其他信徒建立深厚的人際關係,彼此建造出謙卑、忍耐、溫柔、寬容和品格」,並且「在這個得蒙救贖的群體里,我們可以來慶祝福音的每一個層面」。

生命改變的最佳環境,是在群體之中

作者:提姆·連恩、保羅·區普

在前幾章,我們著重探討在神的恩典中,個人生命的成長與改變。但是,這個過程並不只是靠單打獨鬥的方式就可以簡單完成的。生命更新與改變最基本、最佳的環境,是在一個群體當中。

1. 在群體中生命改變的見證

請容我先分享一個姐妹的故事。這位姐妹五年前開放她的家庭,開始了一個小組聚會。她坦白說,在這個小組五年的事奉當中,她所參與的工作給她帶來了心中深刻的喜樂和滿足。假如我們想要在敬虔的品格上成長,我們必須明白她所描述的種種,就是我們在人際關係里所要達到的核心目的。

在過去五年當中,我和我的丈夫共同參與並服事同一個小組。與許多小組一樣,我們經常一起享用愛宴,實際操練彼此相愛,並在教會中一起參與服事我們這個小組之外的需求。我們敬拜、研讀神的話語,並且一起禱告。我們更加明白神自己,也更多了解耶穌已經為我們成就了什麼;更深入認識到身為神國度里的一員,他在我們身上的心意和目標、他渴望改變我們與他所賜的能力,以及其他許多寶貴的真理。在愛神及愛人方面,我們已經頗有長進,並且不斷挑戰自己認罪悔改。此外,我們也在生命的每一個地方,學習如何信靠神。對我們來說,當人們願意在小組中分享他們在試探上的掙扎與罪,並尋求彼此代禱時,那真是一個前所未有的經歷……大家對我們毫無保留的接納,挑戰我們更願意承認自己的軟弱,在禱告中相互扶持,在持續、具體的掙扎中尋求鼓舞;整個團體生活,使我們與大家的友誼更加深入,更加甜美。我曾經目睹一位姐妹向我們公開分享她心中的掙扎,她一隻腳踏入教會,另一隻腳卻不肯離開世俗的享樂。我們眾人多次為她禱告,求神指示她逃避試探的方法;後來,我們看見了神拯救她的工作。正因為她的坦然,讓我們能夠坐在最佳的看台,親眼見證神的大能如何與她的軟弱貫穿、交織。她持續不斷地謙卑自己,並且在敬虔中努力成長。她的榜樣鼓勵我們彼此謙卑,並且堅信神也有能力改變我們。我們生活在這個彼此關係密切的團體中,已經有幾年的時間了。比起只是主日去教會聚會那樣的生活,我們在這個團體中,更能清楚地看到神的工作。有一位弟兄曾在他過往的生活中經歷許多劇烈的掙扎,他的脾氣不是很好,非常暴躁易怒;但是在小組中,從認罪悔改並委身於一對一的人際關係中,他的生命明顯有所改變與成長。因此,他已經願意聆聽別人對他的鼓勵與挑戰,並且就算在他個人的掙扎當中,他始終都沒有離開群體生活……他已經成為一位服事他人、更好的傾聽者、更善待妻子的實際見證。我們整個小組已經一起對抗過焦慮、克服過人與人之間的衝突、處理饒恕、家庭、小信、畏懼人、偽善、失業、疾病、缺乏愛、偶像與婚姻衝突的問題,並對付神所不喜悅的慾望與渴求。我們建立了彼此信任的關係,互相幫助、彼此鼓勵,相互監督、共同成長。我們一起歡笑,一起悲傷,一起慶祝。有彼此得罪的,我們努力幫助他們和好,愛神愛人,建造基督的身體。在春季的時候,有一位剛加入的弟兄決定離開我們。因為他覺得我們沒有完全體會他的孤單,讓他失望了;因此,整個小組覺得非常難過。我會提起這件事是想說明,就算在小組裡有諸般好處;但是,這畢竟還是一個罪人的小組。完全是因為耶穌的緣故,讓我們值得聚在一起。若將我們的人際關係與神分離……我們不能為別人提供任何幫助。但是,只要我們定睛在耶穌的身上,在我們所有人的生命當中,這個小組就有潛力去締造一生之久的改變與更新。2. 友誼與個人生命的改變

在這個見證里我們看見,人與人之間帶著挽回、救贖性質的友誼,在生命改變的進程中是多麼重要。此外,這些人際關係若要發生功效,我們也看見在「我們能夠得到什麼」與「我們必須忍耐什麼」之間,總是存在著持續不斷的張力。在創造當中,我們受造要居住在群體中;但是,因為墮落的緣故,我們傾向轉離我們所需要的友誼。有太多時候,我們對友誼的尋求常常被罪所沾染。只有當友誼能滿足我們自己的慾望與需求時,我們才會渴慕擁有它們。因此我們對於人際關係的追求總是又愛又恨,矛盾重重。聖經中雖然清楚闡明了兩者之間不安的張力,但是,神仍然將我們個人在恩典中的成長,放在基督身體(一個屬靈的群體關係)的大背景之下。聖經呼召我們在基督里親密地與我們的弟兄姐妹相互連結。對持續不斷的成長來說,我們彼此的團契生活是一個最根本的要素。神救贖的工作,不僅牽涉到我們個人與基督的關係,也牽涉到我們與他人的人際關係。

我們需要知道,當基督帶領我們進入神的家中時,不管我們在生命中製造了多少難題,我們都再也不孤單了!然而,許多信徒一面盼望個人生命得以成長與改變,一面又緊緊抓著世俗中所推崇的獨自自主的信條。有許多協助者並沒有鼓勵掙扎的人們,進入充滿挽回、救贖關係的豐富環境里;取而代之的是,他們執著在我們社會中那些貧瘠的個人主義里。在與罪爭戰和尋求更像基督的道路上,他們擁有的是「耶穌與我」的心態。起初,也許我們會想,「這有什麼不妥呢?畢竟與人交往既費時又費心,誰需要呢?我大可以讀經與禱告就好了!花時間與其他人相處,太沒有效率了!」但是,神有一個更大的,或者坦白說,更複雜的計劃。在這一章開頭的見證里,我們看見,改變是神定意要他的子民共同去經歷的。這是一個整體的目標。神在我們每個人身上所做的個別改變工作,是神更寬廣的救贖故事的一部分;這個大故事包括了各個時代所有屬神的百姓。每一位信徒已經是這個故事和神家中的一部分;你生命中個人的改變乃是發生在這樣前後連貫的背景里。在群體中改變,似乎與我們的直覺及想法背道而馳;但是,聖經卻明確表示這是神使我們更像基督的方法。

3. 像神自己一樣生活在群體中

你是否想過,為什麼生活在群體之中是如此重要呢?對於這個問題,你的第一反應或許是——因為獲得了良好的友誼而增加了個人的益處。雖然這些都相當有價值,但是,最重要的原因是——神自己生活在群體里!這聽起來頗為怪異是嗎?應當不會。神與他自己居住在群體當中!聖父、聖子、聖靈和諧又合一地住在一個完美的團契里。就像其他所有好的神學討論都起始於「與神在一起」一樣;當我們討論到群體為何重要的時候,我們也應從「與神在一起」開始。一旦我們這樣做的時候,它就從根本上改變了我們思考人際關係的方式,變成為以神為中心,而不是以人為中心。三位一體中的每一位,無論是他的存在,還是他的工作,總是與其他兩位連合在一起。我們是按照神榮美的形象而造。難道你沒想過嗎?我們與人親密連結的這份渴望,在受造之初,已經蒙神應允,交織在我們的本性里嗎?人類渴望連結,正是因為這是他們受造的目的。但是因為罪的進入,這個渴望被敗壞了,而且容易淪為被崇拜的偶像。因為罪的緣故,我們渴望在其他人當中,找到所有我們盼望的人際關係。如果我們沒有從這些人際關係當中得到我們想要的,我們常常會做傷害他人且有罪的事情。我們對人際關係的追求,通常是以自我為中心的。但是,我們的神是一位救贖的神;他的作為令人全然驚嘆。他讓我們與他的關係和好,使我們與其他人的關係也跟著和好了。福音為友誼開啟了一扇門;在那裡,我們可以與基督的樣式一致。當談及這個新的群體——教會時,保羅清楚地看見了這一點。在以弗所書四章1至6節,他開始勸告教會,如何用福音實際操練每一天的生活,如何處理人際關係。

我為主被囚的勸你們,既然蒙召,行事為人就當與蒙召的恩相稱。凡事謙虛、溫柔、忍耐,用愛心互相寬容,用和平彼此聯絡,竭力保守聖靈所賜合而為一的心。身體只有一個,聖靈只有一個,正如你們蒙召,同有一個指望。一主,一信,一洗,一神,就是眾人的父,超乎眾人之上,貫乎眾人之中,也住在眾人之內。(弗4:1-6)

在神恩典的美好亮光中,使徒保羅呼召信徒在這嶄新的群體中,與其他信徒建立深厚的人際關係,彼此建造出謙卑、忍耐、溫柔、寬容和品格。他極力主張教會要提防分裂,竭力保守聖靈所賜合而為一的心。這個合一併不是靠我們創造的,而是在主里已經存在的事實。當你在基督里信靠他時,神就把我們迎接到他屬靈的家中,與愛的來源、三位一體的神並他的家(教會)連結。在這樣的亮光中,聖父、聖子、聖靈之間如何相愛與合一,在人際關係當中,你也要確保不遺餘力地去反映這樣的光景。從起初、今時、直到末了,神使所有事物的核心。

4. 查驗你的人際關係

在你現在的生活當中,有多少人際交往能夠讓你建立足夠深厚的發展關係,以至於能幫助你成長及改變呢?在與人相處的過程中,有哪些因素使你不能與人建立起帶著挽回、救贖性質的人際關係呢?請思考下列項目,並詢問自己其中有哪些與你目前的情形相符。

● 忙碌的生活(使得人際關係變得疏遠與漠視);● 完全陷入以娛樂和活動為基礎的友誼里;● 刻意躲避親密的人際關係(太可怕或太複雜);● 對於教會聚會與活動表面委身,但無法與人真正連結;● 單向的服事關係(總是在服事別人,而沒有讓你自己被別人服事);● 一種以自我為中心、專註於自我、「以滿足我感覺上的需要」的人際關係,以至於你常常從別人那裡獲得好處,而少有施予;● 只以私下的、單獨的、「只有我與神」的方式來過基督徒生活;● 以追求神學取代群體生活,把認識神變成一種追求知識的生活方式,而不是真正尋求神,與他的百姓連合。

上面所舉的例子,哪一項可以運用在你身上?請想想你最親密的人際關係:你的配偶、父母、孩子或小組。究竟有什麼是需要改變的,好讓這些已經在你生活中的人們,與你形成更具意義的人際關係?記住,那種以孤獨行徑來做改變的方法是聖經里所沒有的。事實上,聖經視它為弱點,而非長處!依據聖經,具有高尚品格的人應會擁有真摯的友誼,而且,他們也成為別人真誠的朋友。畢竟,這豈不是第二個誡命「愛你的鄰舍」中最基本的要素嗎?當我們被收養進入神的家時,擁有了許多我們可以去關愛的弟兄姐妹!

5. 在神的家中享受愛

以弗所書三章14至21節,強調神希望個人在肢體里成長的方法。有許多年的時間,當我研讀這段經文所給予我的亮光時,我主要著重在個人的改變與基督的關係,卻沒有看到基督徒的個人生活與在較大的基督肢體中成聖是緊緊連在一起的。在這段經文里,作為猶太人的使徒保羅,警覺地看見猶太人與外邦人生活在同一個群體當中;要知道,在第一世紀,猶太人與外邦人站在同一位神面前的想法,是再激進不過的了!因為在猶太人與外邦人中存在的緊張關係,比今日存在於美國的種族歧視還來得更大。有鑒於這層緊張關係,保羅仍然持續運用恩典在個人的身上;但是,這個個人並沒有獨立於團契的彼此相交。這樣的觀點,應當會避免我們從個人主義的眼光,來看《以弗所書》三章14至21節的教導。

因此,我在父面前屈膝(天上地上的各家,都是從他得名),求他按著他豐盛的榮耀,借著他的靈,叫你們心裡的力量剛強起來,使基督因你們的信,住在你們心裡,叫你們的愛心有根有基,能以和眾聖徒一同明白基督的愛是何等長闊高深,並知道這愛是過於人所能測度的,便叫神一切所充滿的,充滿了你們。神能照著運行在我們心裡的大力,充充足足地成就一切,超過我們所求所想的。但願他在教會中,並在基督耶穌里,得著榮耀,直到世世代代,永永遠遠。阿們!(弗3:14-21)

當保羅禱告時,他希望以弗所的信徒能在心裡剛強起來,領悟神愛的本質。他的禱告確實反映出他的期望,他希望個人要能真正認識神、明白他的愛。但是,對真理的認識與借著聖靈而得的力量,是從群體(由個人組成)來的;而這個群體的生活,是在與神相交以及個人彼此相交當中。再一次看看保羅所運用的字句與口氣,你能感受到基督的愛有多大嗎?你能真正想到,怎樣才能將這樣的愛支取出來嗎?基督的愛是如此長闊高深;換句話說,基督的愛是無限大的!所以,我們無法靠有限的自我,獨自體會、理解這樣的愛;我們需要從神而來的力量才能有這樣的體會,我們也需要「和眾聖徒一同」(18節)明白這個真理。這就好像審判團需要藉助十二名不同陪審員的智力,才能對事實有全盤的了解一樣。當我們與彼此處在有意義的關係里時,我們每一個人對基督之愛的認識,都會帶來獨特的觀點與體驗。有人從成癮的捆綁中被拯救出來;有人從深刻的痛苦中被醫治;還有人靠著神的恩典,維繫著一段艱難的婚姻。這樣的例子可以一直延伸下去,不勝枚舉。當我們在這樣的群體中分享我們的生命時,就好像一顆晶瑩剔透的鑽石,每個小小的切面都放射出閃亮的光芒。這顆鑽石就是基督的愛。當我們齊聚一堂時,我們對神無限之愛的理解與經驗,就更加豐盛、堅固、深邃。我們個人不僅在恩典中成長,信心得以堅固,而且整個肢體也在神恩典的大能與神恩典的盼望中建立起來!基督徒的生命不僅限於個人,而是比個人更大、更豐富、更深邃。保羅為以弗所人的禱告是:他們的愛心能一同有根、有基,因為這是唯一能被神的大能與豐富充滿的方法。離群索居的個人,無法達到神為他們設計的成熟度。唯有生活在一個彼此相愛、蒙神救贖的群體中,這個豐盛才可能發生;而在這個得蒙救贖的群體里,我們可以來慶祝福音的每一個層面。當我們繼續往下讀到《以弗所書》第四章時,我們看見保羅在禱告之後,實際教導他們如何追求群體的合一。個人得著轉變必須借著在神的家中,才能達成。在群體當中,人們不僅更能理解與經歷福音;福音更是群體的基石!正如我們在第四章4至6節中所看見的,如果神自己都身處於群體里,難道我們能期望他對我們的要求會有不同嗎?若他為了救贖我們而進入我們的世界,來與我們親近,那麼當他呼召他的兒女彼此親近時,我們會感到驚訝嗎?為要享受與神以及與人深刻的愛和相交,我們必須做的事情,就是讓我們少以自我為中心而做更像基督的事。這些就是神所要的改變!請記住,在聖經中,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被放在相當重要的位置。人際關係不僅是提醒我們需要成長的地方,而且也提醒我們自己是多麼需要神的恩典,才有可能使自己的靈命更新、改變。我們必須在神安排的群體里操練改變的過程;個人的基督徒生活必須連結到群體之中,個人與群體一同成長!


來源:本文摘自提姆·連恩、保羅·區普《人如何改變:在恩典中經歷蛻變的喜樂》,上海三聯書店,2017.07。

推薦閱讀:

小心環境影響你的遺傳
環境因素對生物性別決定的影響
梅霞道人陽宅的樹環境
【陽台花園】屋頂花園 美化環境
我們都要知道的:家居風水之內部環境

TAG:生命 | 環境 | 群體 | 改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