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法門的相關文章-佛弟子文庫

用數息觀來念佛

佛開示我們一種方便,叫出入息觀。出入息觀就是觀出入息,注意你的呼吸,出息跟入息;觀就是注意,注意你的出入息。出入息是什麼意思呢?就是修習這個持來去念,來念就是入,出念就是呼,吸就是入,呼就是出。修這個來去念,就能夠達到隨順空忍,隨順無相忍,隨順無願忍,就可以證...... (夢參老和尚)

何以念佛人多,真能了生死者少

佛所說一切法門,雖高深玄妙,圓頓直捷,皆須斷盡煩惑,方可了生脫死。若斷而未盡,則尚不能了。況完全未斷者乎。唯念佛法門,仗佛慈力。若有真信切願,至誠念佛,無一不住生者。然念佛人多,往生人少者。以愚痴無知,只求來生人天福報,或不生慚愧,常行不孝不慈,不忠不義等事,...... (印光大師)

一句名號成佛有餘,何況世間的福德利益

南無阿彌陀佛六字洪名,由彌陀悲智願心稱性緣起,乃法界至上不可思議之音聲,至簡約、至玄妙。六字洪名賅攝諸佛如來無盡的奧藏秘髓,具足度盡一切眾生的威德力用。其殊功妙德,唯佛與佛方能究盡,非吾輩凡夫心意識所能擬議。茲謹依凈宗聖言量與祖師法語開示,從三方面予以闡述:一...... (大安法師)

念佛的基本原理與方法

明了阿彌陀佛名號的緣起與德用後,我們宜義無返顧地持名念佛了。一句名號三歲小孩都能念,然將彌陀名號盡形壽不間斷地恆常執持,卻是八十歲老翁亦難為。是故凈業行人宜明了念佛的基本原理與方法。茲略標有三: 一、自念自聽,反聞自性 諸佛如來出興於世,因順眾生的根機,隨緣施...... (大安法師)

念佛是修行的捷徑法門

凈土法門由阿彌陀佛大慈悲心、大平等心中所流出,盡攝利鈍諸根眾生悉皆度脫。通途法門中,高妙之法則下根機眾生高不可仰,如釋尊於逝多林演說《大方廣佛華嚴經》,彼時上德聲聞,諸如舍利弗、大目犍連等如盲如聾,杜絕視聽。 另有淺近之法則不被上根行人,如《維摩詰經》,有二比...... (大安法師)

佛號護持行人不遭魔障

具足煩惑習染的眾生,處斯五濁惡世,大多汩沒塵勞,醉生夢死。偶有起發勝心修行者,由心魔與天魔之擾亂故,修行障難重重。或師心自用,率爾進道,而導致走火入魔,戕害身心;或受邪師誤導,危害社會,成為魔子魔孫,生陷王難,死入地獄。吾人不修道業,心魔便隱而不發;今既修習禪...... (大安法師)

勸老人一心念佛求生凈土

今天我要對專修或主修凈土的老人講一點話: 老人們該好好考慮自己的生死大事了!時間過得很快,說不定這幾年就有無常到來。到了死時有沒有下落呢?是該好好想一想啊! 如果平常沒有靠定阿彌陀佛,沒有訓練,死的時候一無主張,這樣還是要再輪迴。如果惡業發動,墮了三惡趣,那更...... (益西彭措堪布)

通過念佛來斷除執著

怎樣來成就明白的心呢?怎樣來真正地能夠通過念阿彌陀佛而明心見性呢?我們要能夠通過念阿彌陀佛來巧妙地斷人我執、斷法我執。凡夫眾生對身體有執著,因為心迷昧呀,我們總是說要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痴,都耳熟能詳,但是逢緣對境的時候,我們總是覺得很無力,總還是會容易生起貪...... (大願法師)

念佛是要為你的死後做準備

我們來到這個世間,是我們的神識藉助著父母的緣來投胎;然後死亡的時候,我們這個神識離開四大假合的軀體;又受著業力的牽引,尋找另外一個生命的載體。這個相似相續的、不一不異的生命輪迴的主體(的清凈面),才是我們生命之實,我們講的主人翁。(神識是阿賴耶識,我們生命之實...... (大安法師)

如何理解念佛、念法、念僧

問: 請問法師,如何理解念佛、念法、念僧? 大安法師答: 這是《阿彌陀經》中提到,聽到西方凈土的種種音聲,八功德水的音聲,百鳥偕鳴的音聲,虛空樂器不鼓自鳴的音聲,都能令往生者升起念佛、念法、念僧之心。這裡念佛、念法、念僧有事相上的理解,有理體上的理解。事相上透...... (大安法師)

律航法師《持名念佛要義十則》

一、念佛須明真理 生死何來?因有妄念;欲了生死,須斷妄念。怎斷妄念?莫如念佛,念佛者:以一念而制多念,以凈念而代染念。日久功純,即有念而達無念,念既無,云何妄?妄念一斷,生死自了。 二、念佛須備資糧 信願行三,往生資糧,資糧具備,遨遊樂邦。 (一)佛法大海,信......

圓瑛法師《勸修念佛法門》

念佛發起因緣第一 念佛即是修行第二 念佛最為穩當第三 念佛有勝方便第四 念佛能消業障第五 念佛莫求福報第六 念佛能斷煩惱第七 念佛速了生死第八 念佛具足三學第九 念佛普攝群機第十 念佛可度眾生第十一 念佛得成佛道第十二 集白雲法師撰《望江南凈土詞》十二首 念佛......

兩種十念法

十念法要辨識一下,有兩種。 一種是慈雲遵式提出的十念法,還有一種是印光大師提出的十念計數法。 大家不要搞混了。龍舒凈土文講的十念法主要是指宋代的慈雲遵式禪師提出的,他是根據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第十八願的理論來建立的十念法。這十念法是用十口氣去念,你早上或者對著佛...... (大安法師)

用普賢十大願來念佛

和尚慈悲,諸位執事慈悲,大眾師父慈悲,請坐下。今天有機會我到東林禪寺來學習,我是來學習的;那麼要我跟大家講一講,我就向大家學習。我們這個是古道場,從慧遠大師創建的念佛道場,一千九百年了,沒有變化;中間雖有時中斷,那是大事,現在能繼續。現在我們諸位道友能夠保持東...... (夢參老和尚)

持名念佛功德殊勝

[若念佛者,當知此人,則是人中分陀利華。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為其勝友。當坐道場,生諸佛家。佛告阿難,汝好持是語,持是語者,即是持無量壽佛名。佛說此語時,尊者目犍連,尊者阿難,及韋提希等,聞佛所說,皆大歡喜。]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 大安法師講解: 好,來看...... (大安法師)

念佛超度先亡,俱生西方

念佛法門,如如意寶珠,能隨人意,雨一切寶。但能懇切至誠念佛,自然消除罪業,增長善根。超度先亡,俱生西方。何不可雲仗佛慈力,往生西方。 又問當如何修,能令父母往生西方,汝如此問,太不明理。念佛之人,每日早晚,尚須以己修持功德,迴向四恩三有,並及法界一切眾生。何況...... (印光大師)

道信大師的念佛觀

在中國佛教史上,禪宗與凈土宗具有非常重要的歷史意義。在一千多年來,禪凈兩家時而互相排斥,時而互相遵從的相互交錯過程中,念佛人有時提倡參禪念佛,禪師們也有時主張念佛就是參禪,這是一種非常複雜的宗派關係,也只有在中國才會有這種宗派之間的相爭相容的歷史相貌,在印度就...... (達照法師)

念佛宜早不宜遲

青少年是早上8、9點鐘的太陽。人生最美的是少年年華,但是對於我們絕大多數凈土行人來說,早已不是少年學佛了。能夠在青年時代接觸佛法、特別是凈土法門已經屬於幸運的了。很多是中年甚至老年才接觸到凈土的。 不管是什麼時候接觸到了凈土,一定要深信切願,執持這句名號,如同...... (大安法師)

念佛和八十八佛哪種懺悔力量大

問: 念佛需要拜八十八佛懺悔業障嗎?不是至心念佛能消八十億劫生死重罪么?念佛再加上拜八十八佛,不是顯得有些信心不足?還是念佛懺悔不及拜八十八佛? 大安法師答: 這問題,不要非得搞得格格不入。眾生有不同的根機,不同的好樂。你如果對這句名號有決定的信心,當然你也就...... (大安法師)

念阿彌陀佛極樂世界就有我們一朵蓮花嗎

問: 我聽說念阿彌陀佛,西方極樂世界就有一朵蓮花,但不念阿彌陀佛了,西方極樂世界的蓮花就凋謝了,是這樣嗎?《妙法蓮華經》的化城,與阿彌陀佛的西方極樂世界是一樣的嗎? 大安法師答: 是的,念佛的時候,極樂世界會顯現蓮花,是真實不虛的。這是由於我們當下這一念心,也...... (大安法師)

念佛不妨礙我們日常的工作

念佛一法可以滲透到我們的行、住、坐、卧裡面,你走路不用腦筋的時候,你一步一句佛號;你等車,也可以念佛,坐在車上也能念佛;你切菜,也能夠一刀一句佛號。《凈土聖賢錄》裡面有個王打鐵,他日子過得很辛苦,一天不打鐵就一天沒有生計,在那種高溫爐膛旁,特別是在夏天真是比較...... (大安法師)

臨終惡習突現 助念勞而無功

下面要講一件真實的事情,來和大家互相勉勵,我們內心如果有生氣、怨恨的一口氣就要趁早放下,因為現在不放,到臨終不放下也不行,為什麼要抱到那個時候呢?我們一看到不順眼的人、事,就想要罵的習慣,也要趁早放下,否則到臨終就會受到習慣的牽引,失去往生西方的機會。 我在腫...... (道證法師)

念南無阿彌陀佛的五個好處

念佛,乃種植善根福德因緣,其功德不可思議。今天能來念佛,這本身就說明了在座的諸位己具有善根福德因緣。希望諸位,既來者則要放下身心,好好念佛,讓善根繼續增長,令福德不斷聚積。請諸位明天、後天都能夠爭取來參加,圓滿此次念佛法會功德,而花開見佛。 在中國大陸的寺院,...... (正如法師)

這樣念佛才有用

學佛修行的過程一定要如理如法,明理很重要。最基本的道理都不懂,最基礎的修法都沒有,還去學佛信佛,這都是迷信,都是盲修瞎煉,永遠成就不了。很多人學佛修行很長時間,但是始終達不到效果,最後都灰心退步了。這是什麼原因?就是沒有如理如法地學,沒有如理如法地修。 比如說...... (達真堪布)

安住道場與發心念佛

今晚,我們要講的題目是安住道場與發心念佛。安住道場又分成兩部分來講,即道場與安住。 什麼叫做道場?顧名思義,修道的場所名道場。道場有三種,約三世分:現世道場,後世道場,後後世道場。 第一現世道場,又可分為小中大三種。 一、小道場: 以出家人而言,有的步進念佛堂...... (學誠法師)

明證法師自述生病時念佛的感應

在山洞裡,有一天生病了。其它的小病不說,這次病得有點特殊,所以要給大家報告一下。這次是牙疼,一邊的腮幫子整個腫起來了,非常硬,不能用手碰,摸一下都疼得要死。當時沒有任何葯,沒有辦法。給我送飯的人是個老和尚。他每天中午從山下的寺院里給我送一頓飯,如果我有特殊情況......

必須讓佛號有個家

那麼我們上兩堂課講到什麼是佛陀,那麼現在這一科講到什麼是道法。那麼佛陀的法其實嚴格來說它有三個重點:安住力,調伏力跟引導力,但這三個力量以安住為根本。 我們要面對我們無始的妄想,我們要處理我們無始劫來留下的生死業力,其實我們一生當中我們生生世世要處理的人生問題...... (凈界法師)

少說一句話,多念一句佛

少說一句話,多念一句佛;打得念頭死,許汝法身活。 這四句很平白的話,但是非常值得我們銘記落實在行為當中。少說一句話,我們這張嘴巴三寸不爛之舌,每天嘮嘮叨叨說了多少沒有意義的話:東家長西家短,足球賽怎麼樣,哪個國家怎麼打仗,什麼地方又有好的商品,又有名牌的東西。...... (大安法師)

越三祇於一念,齊諸聖於片言

《阿彌陀經》說: 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什麼叫多福德?不是說我們自己修行就能修到多福德,多福德是你能夠信願執持名號,就是多福德。因為阿彌陀佛把他的福德凝聚在名號裡面。 我們去念佛,就把阿彌陀佛的福德轉為我們自己的,這是福中之福。多善根,是我們要發廣大心...... (大安法師)

念佛為何沒有明顯的感應

問: 在小道場有十位打精進佛七的居士,三個月下來沒有太明顯的感應,有時信心動搖,請老和尚開示,增強他們的信心。 凈空法師答: 他一問我就曉得,他們三個月這個心不清凈,所以得不到感應。怎麼知道他不清凈?他提這個問題就知道他心裏面的疑慮很雜。清凈心念佛,要不要求感...... (凈空法師)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推薦閱讀:

佛法修行止偏法要
索達吉堪布:如何聽聞佛法,不可思議的加持才能融入我們相續?
什麼是佛法?-老禪師的話
次第花開
佛法的創覺者

TAG:文章 | 佛法 | 文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