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為何不在中國買房

巴菲特為何不在中國買房字型大小 查看本文熱度 來源:網友上傳 2013-05-14 06:21:1655

  今年5月初召開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股東大會上,股神巴菲特對中國媒體表示自己堅決不會在中國買房。巴菲特給出不在中國買房的理由是,他對中國樓市的遊戲規則並不了解。

  中國十年來最受各界關注、發展最快的莫過於房地產市場。然而,在這個數十倍投資回報的市場上,卻沒有投資專家巴菲特的身影。難道事實真如巴菲特所說,是由於他對中國的樓市不了解嗎?事實並非如此。

  實際上,早在2010年5月,巴菲特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提問時就曾表示:「中國的房地產市場就是在賭博,而且賭得很大。有一群人在大面積地豪賭。」巴菲特正是看清了中國樓市的本質,為了規避風險,才選擇不進入。

  一場全民豪賭的盛宴

  誠如巴菲特對中國樓市的定義,這是一場全民狂歡式的豪賭盛宴:

  眼下,中國樓市就像一座夾雜著金錢與慾望的開放式的「賭場」。之所以說是開放式,是由於每一個人都能夠成為看客,可以近距離感受財富的漲跌和人生的起落。

  然而,進入這座「賭場」很容易,但要想加入「賭局」卻沒那麼簡單。按照「賭場」的規定,每個「賭局」都有最低的籌碼限制,少於該數額則不得加入。當然,如果跟「荷官」或者「賭場管理者」關係非同一般,便可以預支部分籌碼,等到成功宰殺部分魚腩賭客,則皆大歡喜。

  同時,根據「賭客」擁有籌碼的不同,「賭局」也各有不同。最高級的莫過於VIP包房中的「地王賭局」,動輒幾十億的籌碼,為眾人所津津樂道。那些籌碼不足的人,或者與「賭場管理者」關係一般的人,在羨慕的同時也只能感嘆了。

  於是,在這座生產一夜暴富者的「賭場」面前,每個人都成為潛在的「賭徒」。那些進入較早、籌碼豐厚的,在坐上了莊家的位置之後,拼了命地想擴大優勢,已求得連莊;那些由於籌碼不足而不能加入「賭局」的,不惜抵押自己身家性命而獲得進入的資格,只求能夠有一把翻身的機會。這些已經進入的和將要進入的「賭徒」們,很少有人願意離場,他們中的大多數將在幻想和亢奮中瘋狂不止,至死方休。

  因此,對於「眾人瘋狂我清醒」的巴菲特來說,是決計不會進入這樣的場合的。

  十年調控卻屢調屢漲

  年輕人由於荷爾蒙分泌旺盛難免有種種衝動,處於改革開放初期的中國也難免過於追求高速增長。當中國樓市這個既能增加GDP,又能最大限度滿足各方束縛已久的投資衝動的神奇機器出現時,並沒有人意識到有一天它會成長為難以控制的龐然大物。

  中國樓市由最初拉動經濟增長的利器,到逐漸背離初衷而畸形發展,是有其背景的。1998年國家出台個人按揭政策,2003年國務院將房地產列為支柱產業,此後,房地產業吸引越來越多的人進入,在十餘年間取得迅猛發展。然而,隨著這場全民賭博式的賭局不斷畸形發展,樓市泡沫也越來越大。

  在此過程中,學者們在議論國家下一輪政策的效果將會怎樣,開發商們在忙著預言樓市什麼時候會迎來下一輪暴漲。矛盾的社會狀態使得與房地產有關的利益相關者們都處於各說各話的狀態。

  對於中國樓市的未來,巴菲特曾肯定地表示,「中國也會面對泡沫和泡沫破裂,不管經濟發展有多麼迅速。」中國的領導人也意識到這一點,為了保持經濟平穩較快運行,在這十年當中,國家曾出台了一系列調控樓市的政策。然而,一次次調控之後樓房價格卻越調越高。

  實際上,因為有未曾滿足的剛性需求,每一次看似是對售房者的打壓,最終都會轉移到購房者身上;因為有難以遏制的投資慾望,每一次限制房地產交易的措施,都導致投資者用更高的價格向開發商購房;因為牽扯到自身的利益,每一次地方政府似有若無般的實施細則,都難以觸及某種程度上已經處於同一陣線的開發商身上。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國樓市投資回歸正軌的日期一次次被延遲,而一旦房地產泡沫破裂,對中國經濟的反噬將更加劇烈。

  地產投資應回歸理性

  面對高企的房價,許多人在寄希望於政府進一步調控的同時,也在埋怨政府調控的不給力。殊不知,催生房價不斷上漲的主要原因,正是全民賭博式的投資瘋狂。這其中,既包括逐利的開發商,也包括超過自身能力貸款買房的購房者。

  房地產商敢於無所顧忌的天價拿地,一次一次創造出天價地王,仰仗的是投資型的購房者已經泛濫到無法自制的投資慾望。而每一次有購房的可能時,我們可以問問自己,停下奔向售樓處的腳步了嗎?當你有能力買更多套住房時,捫心自問,你會忍住不去買嗎?

  擁有一套房和多套房的,在期望自己投資保值增值的同時,渴望能夠盡量多的買房、買高質量的房。從小戶型到複式結構,從海景房到獨棟別墅,從樓房面積到地段、裝修、物業……與其說是在投資,不如說已經被無休止的慾望操縱而欲罷不能。

  正是各方難以遏制的投資慾望,使得一輪又一輪旨在控制房價過高過快上漲的調控政策產生了逆轉,催生了房價一次又一次的上漲。而那些真正有剛性需求的購房者,在盼望房價有朝一日能下降的同時,只能一次次徘徊在售樓處,抬起頭望房興嘆。

  中國樓市催生了無休止的慾望,讓人為之顛狂,失去對幸福的正確定義。每一個超越自身能力買房的人,都在承受住房的重量,卻難以感受到生活的質量。

  實際上,不在中國買房的巴菲特也投資房地產,不過是在樓市泡沫破裂洗禮後價格回歸理性的美國,屬於真正意義上的價值投資。而且,他在財富積累早期只是用總資產的10%購買房屋等生活設施,而不是像大多數中國人一樣,將自己所有的積蓄用在支付30%的房子首付款上,甚至連首付款都是跟父母或親戚朋友借的。

  財富的增長應該是逐步積累的。在樓市初期,的確有一夕暴富的機會,但是,樓市無序發展只能是暫時的,最終還是要回到有序發展的狀態。既能夠滿足剛需者的住房需求,也能夠滿足投資者合理的投資需求,同時讓房地產企業競爭回歸到公平有序的範圍,這樣才能保持經濟健康平穩運行。而這些,只能是依靠旨在降房價同時又敢於觸動地方政府、開發商利益的更為嚴格的調控政策。同時,每個有投資衝動的人,即便是為了避免風險,也應盡量減少在樓市投資的慾望。

  也許有一天,巴菲特會在中國樓市上上演財富傳奇,不過,那隻能是在中國樓市投資回歸理性之後。

(中國企業報)


推薦閱讀:

巴菲特:不可複製的21%
巴菲特炒股只遵循一條
中國巴菲特鬧離婚 妻子欲分20億財產
比爾-蓋茨與巴菲特的秘密
比爾蓋茨巴菲特慈善之旅

TAG:中國 | 買房 | 巴菲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