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的區別是什麼?

從我寫微信公眾號《談佛論道》的原創文章開始,很多粉絲和朋友就問我,你皈依修佛這麼多年,修的是大乘佛教還是小乘佛教呀?

什麼是大乘佛教?什麼是小乘佛教呀?

為什麼泰國和尚能吃肉,中國和尚不能吃肉,是不是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的區別就是和尚能不能吃肉呀?

這個問題往深了說,前因後果、前世今生能洋洋洒洒說一期課程都說不完,畢竟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並存了近兩千年,其中恩怨糾葛及其複雜,佛經教義又如汗牛充棟。

往淺了說,從入世法的角度講,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是有一些具體論點不同的區別,寥寥幾語,作為佛教觀點的普及,也可以說清楚。

我本著把佛教寺院越來越神秘莊嚴化的教義深入淺出普及給大眾的發願,就用世俗化的語言把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的區別給大家解釋一下。

大小乘佛教的分裂:

在過去我的講義《金剛經講義8:如是我聞-三次佛經集結的故事》中提到過,在釋迦牟尼佛涅槃後大約一百年,佛教徒中對原教義理解發生了巨大的分歧,不得不由當時最著名的七百位僧人聚集在毗舍離城對佛經進行集結編訂,就是佛教歷史上非常著名的佛經第二次大集結。

而在公元前3世紀印度阿育王時代,由於阿育王篤信佛教,加之國力強盛,選派僧侶四處傳法,佛教就傳入了古錫蘭(今斯里蘭卡)國。在錫蘭國佛教出現了徹底的分裂,一部分僧侶傾向修行小乘佛教,是為大寺上座部。一部分僧侶傾向於修行大乘佛教,是為無畏山寺上座部。兩派互相爭鬥不止,最終,錫蘭國皇室選擇了小乘佛教的大寺上座部為國教,小乘佛教就依靠國家機器,逐漸傳播到緬甸、暹羅北部和中部,形成了現今在斯里蘭卡、泰國、緬甸、寮國佔主流的小乘佛教統治格局。

大乘佛教是由於後期出現了大成就者馬鳴、龍樹等一批大成就菩薩,寫了很多大乘佛教論著,逐漸建立和形成了大乘佛教統一的思想理論觀點。加之很多大乘佛經被翻譯成漢文在中國境內流傳,漢地本土分支禪宗的大力宣揚,中國又當時東亞的朝鮮、日本文化交流,使大乘佛教在東亞成為主流。

大小乘佛教的淺層區別:

大乘佛教在印度的梵語是「Mahayana」,直白的意思是大的車乘。

小乘佛教在印度的梵語是「Hinayana」,直白的意思是低端的車乘或個人行程。

從這兩個梵文意思來看,佛教徒將佛法用當時流行的馬車大小來比喻,大的車輛不光能承載一個人,它可以一次承載很多人,按大乘佛教教義來說,修習大乘佛教,可以將無量眾生接引到幸福的彼岸。

而小乘佛教的低端馬車,或許就是一匹馬甚至是自己徒步遠行了,只能是自己聞法、自己修證、自己悟道了,沒法帶著別人一起到達幸福的彼岸。

大乘佛教宣講的修行次第是逐級上升的,我們普通人通過參悟,明心見性,可以修成阿羅漢、菩薩,甚至是自我成佛。核心思想之一是菩薩思想,宣揚修佛之人要立下弘誓,救度一切眾生早脫生死輪迴苦海,甚至自己未曾得度也可救度其他人修證比自己果位高的成就。

大乘佛教不太講究修證形式,既然是自我的參悟,重點是修心,那出家為僧尼固然是好,可是不出家,作為居士在家修行也是可以的,而且功夫下的深,一樣可以成佛成菩薩。

中國人熟知的四大菩薩就是大乘佛教大力塑造的經典,地藏王菩薩象徵願力,普賢菩薩象徵實踐,文殊菩薩象徵智慧,觀世音菩薩象徵慈悲,他們擔當起教化接引眾生的重擔,將抽象的大乘佛教教義人格化為「願、行、智、悲」。

小乘佛教是以知我完善和解脫為宗旨,講究自己成就阿羅漢的最高果位,他們認為眾生不可能通過自我修證成佛,佛只能是唯一的,就是釋迦牟尼佛。

小乘佛教不贊同大乘佛教的核心點也基於此,他們認為我們世人自己都不能修證得度,憑什麼去指導教授別人,如果自己能修證好跳出輪迴生死,那也會往生西方極樂,不會再來這個娑婆世界,更不可能去度化眾人。

所以,唯一救度眾生的法門就是依持釋迦牟尼佛宣說的教言教義去修行,每個人把自己修持好就很了不得。

中國漢傳佛教中如毗曇宗、成實宗、俱舍宗等宗派就是依持小乘佛教教義修行的。

大小乘佛教的深層次區別:

大乘佛教宣揚的是佛陀眾生平等、自覺覺他、利益救度一切眾生的菩提心。通過開顯中道實相、八識、如來藏、菩薩道來修證眾生成佛的思想。

大乘佛教注重信仰和實踐結合,形式靈活多樣,因時因地因人制宜,教義上追求「人法兩空」,認為一切客觀事物都可以修證為「空」,所謂「緣起性空」,一切法都是因緣和合而成,不存在本質實體,皆是虛幻假象而已。

小乘佛教一般主張「我空法有」,雖然否定個人的主觀精神,認為是空的,但對客觀世界的否定卻不徹底,一部分小乘佛教教義承認事物的基本組成因素有「極微」的存在,帶有一定的唯物思想傾向。

所以,中國漢傳禪宗的大成就者六祖慧能在《六祖壇經》里說:

見聞轉誦是小乘。

悟法解義是中乘。

依法修行是大乘。

萬法盡通,萬法俱備,一切不染,離諸法相,一無所得,名最上乘。

大小乘佛教的融合:

在我看來,佛教淵源於釋迦牟尼佛,本是同宗一脈。在當時佛陀根據不同事例宣說教義時,是沒有像現在這樣嚴格區別大乘和小乘的。佛陀傳下眾多法門救度眾生,就是讓不同根器者得以跳脫生死輪迴。

像小乘佛經的《長阿含經》就提到「佛為海船師,法橋渡河津,大乘道之輿,一切渡人天」,《雜阿含經》也提到「阿難,我正法律乘、天乘、婆羅門乘、大乘能調伏煩惱軍者」,就是佛陀講大小乘思想互為融合的實證。

像佛陀住世時的核心十大弟子,按照佛教經典,也是歸屬於小乘的阿羅漢果位,所以才有五百羅漢之稱。那如果按照大小乘佛教的爭執,解空第一的須菩提和觀世音菩薩孰高孰低?

事實上,在當時的古印度,這些大阿羅漢們本就在承擔宣揚佛陀教義、度脫有緣眾生的任務,《金剛經》中須菩提不就是在為眾生啟問「云何安住、云何降伏其心」的修行法門嘛!

----------------------------------------------------------------------------------------------------------------------

紛繁複雜的世界和快節奏的生活,讓我們漸漸背離了自我;

夜深人靜的時候可曾憑欄沉思,多了一份對內心寧靜的渴求;

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

關注微信公眾號《談佛論道》(微信號:tanfolundao123)

每天陪您用豁達、快樂的心態去看待這個世界、看待身邊的人和事

推薦閱讀:

學習大乘的修行者是怎麼實修的?
末法時代是不是除了凈土宗,其他的宗派都極難成就?
知乎佛教界有哪些邪師?

TAG:佛教 | 大乘佛教 | 小乘佛教 | 大乘 | 區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