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論老子《道德經》所表述的思想及其啟示

  老子的《道德經》論述的內容比較多,但是,總的來說,其主要表述的內容包括三個方面:一,宇宙,二,人生,三,政治。我們關於總結《道德經》及其道家思想的觀點及說辭,常常有這麼幾個:自然,柔弱哲學,退步哲學,無為。這幾個詞,在論述、總結《道德經》的思想中,用得非常頻繁,可以說這些詞是耳熟能詳了。前面概括的是老子《道德經》的主要內容,那麼,老子《道德經》的所表述的精要的思想究竟是什麼呢?這是我們把握,讀懂,學習《道德經》中重要的地方。下面,我就試著分析,總結老子《道德經》所表述的主要思想。同時,也是老子真正想要告訴、啟示我們什麼。

  其實,從我個人來看,儘管他論述涉及的內容較多,比如,從哲學上來說的辯證法,軍事上的軍事思想和戰略、人文中倫理學、生物的生存之道、宇宙的發生論、政治上的「無為」或者說群眾主義等。但概括起來,我認為,其表述的精要論點、思想其實就是三個,即「自然」、「柔弱」、「無為」。  《道德經》論述了三個主要內容:宇宙,人生,政治,這是我們所共認的了。既然,總結了《道德經》所表述的主要內容,那麼,很顯然,就這三個主要內容所傳達出來的觀點、思想也就成了《道德經》的精要思想了。正是這三個主要思想,才是我們真正理解,讀懂,學習《道德經》的關鍵。換句話說,這三個主要內容對應了三個精要的思想。因此,儘管,老子《道德經》論述的內容雜多,語言又精簡,深奧,晦澀,但是,只要我們總結,把握了它的主要內容後,這是主線。再在這個基礎上進行分析,總結才能得出其精要的觀點及其思想。那麼,對於其他內容的論述,則是起到一個陪襯和說明的作用了。比如說,軍事上的反戰思想,可以歸結為退步人生哲學。比如,在第三十一章中說:「君子居則貴左,用兵則貴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為上。」在六十八章說道:「善為士者不武,善戰者不怒,善勝敵者不與,善用人者為之下。是謂不爭之德,是謂用人之力,是謂配天,古之極。」  前面所說,老子《道德經》論述的主要內容傳達和對應了三個精要思想。既「宇宙」對應「自然」,「人生」對應「柔弱」,「無為」對應「政治。概況起來說的話,就是,老子認為宇宙的發生論,生成論,其本身就是自然。因此,從這個方面來看,老子的《道德經》思想其本身就是唯物論。它的創世,不像西方文化中的上帝創世論。比如,在第一章就說道:「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還比如,在第六十章說道:「.......以道蒞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傷人。」所以,宇宙的發生,生成,運行其本身就是自然的,自在的。他把這種規律,稱為「道」。正所謂,「道法自然」。老子認為人的生命,具有超越的,絕對的價值。所以,他重生輕物。另外一個方面,他認為,人保持柔弱,柔雌,是保存生命的必要和良策,同時也是變得強大的基礎,或者說,保持柔雌,柔弱,這本身就是一種強大。比如,在第五十五章,他說道:「物壯則老。是謂不道,不道早已。」還比如,在第七十六章說道:「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萬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應該說,老子的人生觀,是一種重生輕物的高層次精神意義的人生觀。他強調生命本體的絕對價值,據此,後來的養生觀,以及中醫學發展而來。但同時,也有一定的保守主義。老子認為,理想政治應該是無為的,所以,理想的國家社會也是樸素的,無為的,清靜的,有序的,和諧的。也即是他所說的聖人之治。聖人是理想中的政治領袖,偉大的政治人物。或者說,聖人可能是先前,古時的政治治理的楷模。但老子,同時也借聖人之治,來表達自己的政治理想。

  所謂無為而治,其實也就是按照和符合自然規律的治理。人或者說統治者不應該多為,這樣才能做到國家社會的穩定、和平統治。所以老子在政治上也相信自然的作用,把人世政治也交給自然規律,從而弱化甚至擯棄人為的作用,這就做到了無為。他往往借自然的規律和作用,來啟示人世的政治治理,讓人世政治治理來效仿自然的規律。所以,無為的涵義,一則體現的是自然規律和作用,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弱化甚至消解政治領袖的統治作用。比如在第七十七章中他說「天之道,其尤張弓歟?高者抑之,下者舉之;有餘者損之,不足者補之。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孰能有餘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聖人為而不恃,功成而不處,其不欲見賢。」還比如,在第二十三章,他說道:「希言自然。故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孰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況於人乎?」  老子在政治上的無為及其所表現的自然主義,樸素主義,原始主義,在不同的社會時期,在某些方面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比如,唐朝的「貞觀之治」利用了道家的思想,起到了一定的社會國家的治理功效。但是,他所論述的樸素主義,自然主義,原始主義,看似消極,退步的社會形態,確實有些難以理解。我們不妨從這方面去理解。復古主義思潮在古代重要的典籍當中一直都存在,這甚至成了一種文體,文風。他們往往開始就會說道,上古之時如何如何。這在《道德經》中,有多處有這樣的寫作方式。比如,第十七章說道:「太上,不知有之;其次,親而譽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還比如,第六十五章:「古之善為道者,非以明民,將以愚之。」有人認為,這不是歷史的退步嗎?其實,我個人認為,也不盡然,這簡而言之,好比現代人類學、社會學家包括著名的馬克思等西方思想家、學者研究原始社會形態所獲得的啟示一樣。從某方面來說,原始社會形態,在某方面確實有一定的啟示和借鑒意義。這就不詳論了。所以,隨著社會發展以後,生產力進步發展了,生產關係悄然開始發生變化,階級出現了,階級對立出現了,這樣社會從全面來看就變得複雜了。另外一個方面,這也可能代表了老子理想的、高級意義上的社會形態,儘管所體現為歷史的退步,近乎原始的社會形態。但如果我們從高層意義上分析和看待,又不是絕無道理。換句話說,這猶如哲學上的正--反--合的證明過程。也可以說是物極必反的規律。這是一種高級意義上社會形態。這在當今社會也漸漸得到了體現和證明,比如現在我們越來越強調轉變政府職能,從管理型政府轉變為服務型政府,看似一種功能的細微轉變,但卻是一種無為而有為的進步,也即簡政放權。這樣發展市場經濟,自由經濟,賦予人民以更多的發展權。概況的說,所謂的高級社會形態,政府不是越有為,而是越無為的。還比如,我們今天社會發展了,交通工具發達了,但是我們為了鍛煉身體卻依然可能會選擇以步帶車步行來鍛煉。我們的食物豐富了,卻可能會選擇粗茶淡飯等等方面。

  總而言之,儘管老子所說的那個看似退步的理想大同社會難以實現,但其實另外一個意義上卻是一種發展的方向,一種國泰民安的發展方向,一種高層次的社會發展與存在狀態。那樣一種社會形態,可能難以到達,但可以肯定的是,它一直就在路上。它不再看作是絕對退步的,虛幻、空想的,而具有現實,當今社會的啟示意義。  再來談談老子所謂的「道」。老子說的「道」是一個事物的兩個方面,也既是一體兩面。它表現在一方面它是精神體,另一方面它又是物質體。精神體方面,它表現的是一種形而上的先驗的事物的規律。這樣的規律只能通過哲學上的反思,思辨,理性認識而獲得。比如他說的宇宙萬物「無」「有」的邏輯關係,美與丑的辯證關係等。物質體方面,它表現的是經驗的具體事物的運動變化規律。這樣的規律是可以通過直觀觀察與經驗而獲得。比如它說:「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萬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總之,「道」是一種規律,而這個規律,就是他所說的「道法自然」。因此,他說的「道」,究竟的說就是自然,或者自然規律。  任何事物都會有兩面性,老子的《道德經》及其道家思想也一樣,既有其優長,精華之處,可借鑒之處,但也有其弊端之處和消極作用。通過上面的歸納,分析,將可以使我們能夠更加辯證的、客觀看待以及在此基礎上智慧的運用老子的道家思想。下面就來談談老子《道德經》及其道家思想帶給我們的現代社會意義與啟示與運用。  第一點,就中國文化文明來說,它的形成,以及中國的國民性,無非就是以「儒家」,「道家」,「佛家」三大思想的相互交融、補充而形成的。而道家思想,常常被認為是中國文化文明的根基、主體。因此,它對於中國國民性的形成起到了一個根基和主體的作用。正如魯迅說「中國根柢全在道教,懂得了道家就懂得了中國文化的大半。」所以,中國的國民性大概可以概括和包括為這些方面:內斂、保守、深邃、忠厚、道義、善良、堅韌的品性。而這些可以說是中國國民性的主要的部分和體現了。所以,以道家為主體的思想,哲學深刻影響了中國人以及在後來最終形成了中國的國民性及其中華文化文明。  另外,中國有著長期的農業文明社會,而西方卻較早的進入了工業文明社會,還有中國文化文明是世界上僅有的沒有斷代的文化文明。所以,總的來說,中國文明之所以成為世界上僅有的沒有斷代的文明,這以道家為主體,根基的所形成的中華文明的保守,道義,柔韌而剛強等的文明特徵從而保存,延續了中國文明是分不開的。  第二點,處世之道。可以這麼說,老子的道家哲學思想是屬於儒學派的。在對人與物的關係來看,他把人的生命本體看做是第一位的,生命本體有絕對意義的價值,從而看輕身外之物的價值。所以,生命本體的保存,活著其本身就是最大的價值和意義。因此,它注重保身,乃至養生。所以,從這方面來看,他提升了個人自我道德修養和精神境界。這種表現在個人愛惜自己的生命,強調個人主義而不是社會責任,從這點看這種人生觀是積極的。在政治中,強調以人為本,親民,愛民。當然,總而言之,以人為本,這是一種超越物質等其他價值的高層次的精神境界了。另一方面,道家思想不如儒家思想那樣拘泥,僵固,它是靈活,隨機應變的。他要讓我們靈活,辯證,超越的看待事物,事物是相對的,也是可以超越看待的。比如,人生處於不良不利處境時,這個時候道家思想就有了作用,能派上用場,它靜的話要麼明哲保身,保存自我。這是最底線。如前面所說,保存生命超越了其他一切價值。這點讓人感覺寬慰。歷史上很多名人學士受道家思想影響以此寬慰從而變得超然,豁達,自樂,提高了人的精神旨趣和境界。比如蘇東坡,竹林七賢,沈從文等。它動的話,就可以實現以靜制動,以柔克剛,成就自我。這種思想和做法可以一言以蔽之就是「內聖外王」之道。總之,道家思想人們打開了另外一扇美麗的窗,拓展了更加開闊的視野,為人生開啟了在別處的另一條美麗的道路。  如前面所說我只討論道家思想的優長和精華之處。我們常說道家思想是消極的,退步的。可以這麼說,道家思想從人的心理上來說,其本質是由於亂世而消極的,厭世的,棄世的,在此基礎上人超然脫俗於現實,俗世,離世異俗。於是,在此情況下,人生不能在縱向直接發展而開始在橫向間接發展,迂迴發展,曲折發展,那些受道家思想影響的人可能因此而獲得的人生建樹、成就,展現的精神價值與人生價值、意義,在人生哲學上從而體現一定的價值和意義,所以也具有積極進步性。另一方面,如前面所說,道家也不是僵死的,它是可以因時因勢而轉變的,這就是前面所說的「內聖外王」之道。所以,綜合來看,全然說道家是退步哲學,消極哲學,這是草率的,也是相對的。這需要我們從人生影響和結果、事物的相對性等方面來看,總的來說,以消極退世為基調的道家思想,它卻又可能在另一方面表現為以退為進。  第三點,當今世界,人類文明的發展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世界大部分國家紛紛進入工業文明社會,人類對自然地過度開發,破壞,地球生態環境遭到嚴重的破壞而缺少保護,不堪重負,已經威脅到了人類自身的命運。這不得不讓我再次審視《道德經》及其我上面所分析的「自然」思想價值的當代社會意義。這也就是我們今天為什麼說要發展生態文明。生態文明簡單的來說就是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發展的人類社會文明。馬克思主義哲學說,人類把自然世界改造為非自然世界,這個非自然世界就是具有人的屬性的自然世界。在自然世界中,人是萬物之靈,具有最高智能,這意味著,它有強大的、充足的能力去改造那個自然世界,但是,人們可能忘了,人雖然是萬物之靈,可以說居於萬物之上,但人同時也屬於自然的一部分,或者自然生態鏈的一部分。既然如此,自然有自然的規律,人們改造自然,終究不能違背規律的去改造自然,不能徹底的去改造自然。而只能是與自然相攜並肩而向前走。人是自然的一部分,生態鏈的一部分,這樣的算是低層次的生物學上的規律,我們終究還是不能打破和違背的。打破和違背了生物鏈的一環,最終危害的是人類自己。也許,這正是人類認識上的盲區和忽視的地方。  自然有自然的規律,我們終究不可能違背,否則就是「不知常,妄作,凶」了。我們改造自然世界,但終究是要遵循客觀自然世界規律的改造,終究是要合於「大道」、歸於「大道」。這樣就算是明智了。

  
推薦閱讀:

老子經典名言解讀
整理誦讀的漢墓帛書老子
《老子是癩蛤蟆》經典語錄 208條
老子混元功
在西班牙讀老子

TAG:道德 | 思想 | 道德經 | 老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