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 不負丹青——懷念吳冠中先生(之三)

藝源軒 [http://845354264.qzone.qq.com]2010-8-3 16:44

乞力馬扎羅雪山

瑞金風景

牆上秋色

西藏寺院

白皮松

綠滿園

長江萬里圖

北國風光

門戶

江南水鄉

海之夜

時光

送子觀音

桂林人家

白牆

人體

思蜀

水鄉橋

茶花

翠堤春曉

海濱浴場

嶗山松石

林間

路口

野花

夢鄉

水鄉

春寒

英國鄉村酒店

鄉村風景

後記:

2010年6月25日23時57分,我國傑出的藝術大師、藝術教育家、散文家、中國美術家協會顧問、清華大學教授吳冠中先生在北京病逝,享年91歲。這位中國現代繪畫最為耀眼的巨星就此隕落,結束了他七十餘年的坎坷藝途。五四運動發端之年,吳冠中先生生於江蘇省宜興縣。十七歲時,就讀於浙大高工電機科的他受朋友朱德群影響,毅然棄電機科而轉學到杭州國立藝術專科學校,從此開始了長達70餘年的藝術生涯。1942年,吳先生國立藝專畢業,任教於國立重慶大學建築系。1946年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取教育部公費留學,1947年起就讀於巴黎國立高級美術學校。1950年秋,學成回國的吳先生經同學董希文介紹,入中央美術學院任教。但他的美學思想與堅持現實主義的中央美術學院教學體系格格不入,這讓他備受冷遇。此後吳先生先後擔任過清華大學建築系副教授、北京藝術學院教授。1964年,吳先生調入中央工藝美術學院(今清華大學美術學院)任教,直至退休。在現實主義美術占統治地位的年代,由於持不同的藝術觀念,吳冠中與其師林風眠一樣,被打入冷宮。只是林先生的遭際更為悲涼,他那些價值連城的油畫作品被農民當成雨布用,那些水墨畫被他自己浸入水中,泡爛了,一桶一桶往抽水馬桶里倒,其本人在遭受了四年多的牢獄之災後,被迫移居香港,再沒有踏入祖國大陸一步。而吳先生稍為幸運,他被冠以「資產階級形式主義的堡壘」的罪名,其畫作被劃入黑畫之列,其人於70年代初被下放到河北農村「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即便是在這樣的情況面前,吳先生依然不改其藝朮赤子之心,他以一塊簡易黑板當畫布,以糞筐為畫架作油畫,因此得了一個「糞筐畫家」的雅號。直到上世紀80年代初開始,吳冠中先生才逐漸為中國美術界所認可和重視。在長達數十年的時間裡,吳冠中先生進行的油畫民族化和中國繪畫現代化實踐,形成了鮮明的藝術特色,成績卓著。1991年,法國文化部授予其 「法國文藝最高勛位」。1992年,大英博物館打破了只展出古代文物的慣例,首次為在世畫家吳冠中舉辦個展。2000年,吳冠中入選法蘭西學院藝術院通訊院士,這是該學院成立近200年來第一位亞洲人獲此殊榮。

與此同時,吳先生的作品也成為藝術品市場的寵兒,據統計,他的畫作在各地拍賣會上成交總額達17.8億元人民幣,僅次於齊白石先生。有鑒於此,為了保證自己作品的質量,吳先生曾多次大批量銷毀自己不滿意的作品。親手毀滅自己的作品,猶如親手扼殺自己的孩子,儘管心痛,但他不曾猶豫。他認為:「不滿意的畫絕不能讓它流傳出去,否則會害人。」我喜歡吳先生的畫作和散文,記得最早知道吳冠中,是讀小學時從大哥帶回家的美術課本里,那裡有吳冠中先生的一幅江南風景的水彩畫和兩幅風景素描,甚是喜歡,剪下來保存至今。吳先生的散文集《畫韻美文》讓人百讀不厭。十餘年來,我從報刊雜誌上收集了數百幅吳先生的作品,貼成一部小畫冊,閑暇時拿出來細細品味,自有一番獨特的感受。大師去矣,失不再來。作為吳先生作品的忠實觀眾和讀者,我謹編輯數篇小日誌,以示對先生的紀念,願先生安息!

推薦閱讀:

吳冠中作品賞析上
人生與吳冠中邂逅
中國美盲要比文盲多--吳冠中
吳冠中100幅代表作欣賞
吳冠中丨了了幾筆,春風十里

TAG:懷念 | 先生 | 吳冠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