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國風光(2329)羊卓雍錯 帕拉莊園

祖國風光(2329)羊卓雍錯 帕拉莊園

從拉薩去日喀則有兩條道路:一條是沿國道318一路西行,經尼木縣、仁布縣到日喀則,這條線稱為北路;另一條則稱為南路,即在曲水縣折向省道307,經浪卡子縣、江孜縣到日喀則,這是原來去日喀則的老路。要看羊卓雍錯,就必須走南路。

出拉薩,又見拉薩河,過雅魯藏布江曲水大橋,往左轉是去貢嘎機場,往右走就是去羊卓雍錯的道路。

過曲水大橋不久,就開始翻越崎嶇陡峭的甘巴拉山。海拔5374米的甘巴拉山是西藏著名的雪山,它南臨羊卓雍湖,東接岡底斯山,西連喜馬拉雅山,橫亘在西藏中心。每天太陽出來,首先照亮的就是這座山。因為高大、險峻,甘巴拉山屏障似的把西藏分為兩大部分,山以東稱前藏;山以西稱後藏。

從甘巴拉山山腳到山口,是險要漫長的蜿蜒曲折的盤山公路,據說長達二十五公里,一到5030米的山口,就能俯瞰碧玉般的羊卓雍錯,遠望雄偉峻峭的寧金抗沙峰。

屬於山南地區的浪卡子縣的羊卓雍錯,也稱羊卓雍湖,當地人通常簡稱為「羊湖」,或稱「天鵝池」。「羊」,上面,;「卓」,牧場;「雍」,碧玉;「錯」湖。連起來就是「上面牧場的碧玉之湖」。這是字面上對羊湖的解釋,而羊湖是西藏三大聖湖之一,在藏人心目當中被看做是「神女散落的綠松石耳墜」,因為無論你在那個角度,都不能看到羊卓的全貌,她有三個姐妹,空母錯、沉錯、巴久錯,古羊卓雍錯四姐妹在巨大的湖盆中,手足相連,難以割捨,共同組成了讓我們肉眼看不到邊的聖湖。她的身軀蜿蜒在群山中達一百三十多公里,只有在地圖或是高空你才能驚喜的發現她猶如耳墜,鑲嵌在山的耳輪之上。不同時刻陽光的照射,她會顯現出層次極其豐富的藍色,在遠處卡若拉冰川映襯下,好似夢幻一般,羊卓雍錯被譽為世界上最美麗的水。

羊卓雍錯湖面海拔4441米,東西長130千米,南北寬70千米,湖岸線總長250千米,總面積638平方千米,大約是杭州西湖的70倍。湖水均深20~40米,是喜馬拉雅山北麓最大的內陸湖,也是一座高原堰塞湖。羊湖汊口較多,像珊瑚枝一樣,因此它在藏語中又被稱為「上面的珊瑚湖」。

據說,湖內分布有10多個小島,大的可容五六戶居住,小的則僅有百餘平方米。羊湖屬低濃度鹹水湖,每年11月中旬開始封凍,冰厚可達0.5米。湖中盛產細鱗魚、西藏裂尻魚、高原裸鯉等,儲量估計達2~3億公斤,如今這裡養殖業已形成較大規模,所產的魚不僅供應拉薩市場還遠往內地銷售。這裡還是藏南最大的水鳥棲息地,每逢冬季群鳥南徙至此,在湖岸及湖心島一帶,天鵝、水鴿、黃鴨、魚鷹以及斑頭雁都非常多。

悠然凌駕於聖湖之上的,是拉軌崗日山的主峰——寧金抗沙峰。拉軌崗日山是一條延綿約360多千米的山脈,它把雅魯藏布江和羊卓雍湖隔開,藏族人民把它的主峰叫做「寧金抗沙」,意思是「夜叉神住在高貴的雪山上」。寧金抗沙峰海拔7206米,地處江孜縣和浪卡子縣的交界處,是西藏中部四大雪山之一,它山體雄偉,危岩嵯峨,頂部尖錐突兀,坡嶺溝壑間的終年積雪發育了條條冰川,著名的卡若拉冰川就在它的南麓。

從甘巴拉山山口下到羊卓湖畔,大約需要30分鐘,然後可以一直沿著湖邊的公路欣賞羊卓雍湖的景色。直到再開過60千米後接近浪卡子縣的時候,這面美麗的鏡子才會逐漸消失在視線之中。

離開羊卓雍錯,再翻過4330米的斯米拉山口,就到了卡若拉冰川的冰舌之下。

卡若拉冰川位於西藏浪卡子縣與江孜縣的交界處,背靠西藏四大高峰之一的寧金抗沙峰(又稱乃欽康桑峰)南坡,是寧金抗沙峰冰川向南漂移後形成的懸冰川,冰川上部為一坡度較緩的冰帽,下部為兩個呈懸冰川形式的冰舌。東冰舌長3公里,寬750米,冰舌末端高5233米;西冰舌長4.5公里,寬1.5公里,冰舌末端高5145米。

整個冰川面積為9.4平方公里,巨大的冰川從山頂雲霧飄緲處,一直延伸到離公路只有幾百米的路邊,晶瑩幽藍中,捎來幾許涼嗖嗖的感覺。雖然由於長年受公路上灰塵的影響,冰川整體呈黑白分層形態,但冰川上半部在陽光的照耀下,猶如一副巨型唐卡掛在山壁上,熠熠生輝。

由於先後有電影《紅河谷》、《江孜之戰》、《雲水謠》曾在此拍攝外景,使得卡若拉冰川的名氣非常大,因此,很多旅行者都會在這裡觀賞冰川的壯觀,讚歎大自然的魅力。

再往前行,慢慢的,公路兩旁呈現一派平原景緻,田野里,是豐收在望的金色青稞,這是富饒美麗的江孜平原特有的景色。

江孜,全名為「江卡爾孜」,藏語意為「勝利堡壘之頂」,或稱「勝利頂峰」。因年楚河流經這裡,歷史上人們稱江孜地區為「年」。江孜,是南去亞東,西去日喀則等地的交通要道,原是西藏第三大城市,素有「西藏糧倉」、「藏毯故鄉」之稱。1904年,英帝國主義侵略西藏,江孜人民不畏強暴,浴血衛國,譜寫了一曲英勇悲壯的愛國主義讚歌,江孜從此以「英雄城」聞名中外,至今,宗山堡上仍保留著當年江孜軍民抗英的炮台。江孜是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名勝古迹除宗山、抗英炮台外,還有藏傳佛教各教派共存於一寺的白居寺,有獨具特色的「十萬佛塔」——江孜白塔,有目前西藏唯一保存完整的舊西藏三大領主貴族莊園——帕拉莊園。

帕拉莊園是西藏大貴族帕拉家族的主莊園,全稱帕覺拉康,位於江孜縣城西南約4公里的班覺倫布村。1994年,西藏將帕拉莊園列為全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6年列為全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其建築和財物基本保持原貌。帕拉莊園是舊西藏貴族和農奴兩種不同階層生活的真實寫照,是舊西藏社會的縮影;也是考證舊西藏政治、經濟、文化的寶貴場所。

這是帕拉釀酒坊,這個釀酒坊釀製的青稞酒大部分自用,少部分出售或它用。

這是帕拉磨坊,帕拉莊園的磨坊可分為水磨和人工磨,主要加工糌粑和藏面,所加工的糌粑分為三等:一等莊主食用,二等親信傭人食用,三等農奴和牲口食用。

帕拉家族是一個有400多年歷史的古老家族。據考證,其族先是藏堆王(1618)從年楚河上游強旺地方一座寺院中抽到不丹管理普拉康寺的喇嘛,後因率五百戶丁返藏有功受封江孜重孜沙魯地方作為薪俸。帕拉家族在此基礎上逐步發展並步入西藏大貴族行列。在西藏地方政府中擔任孜本、代本、卓尼欽姆,直至噶倫的人丁不少。到十九世紀末,帕拉家族發展到帕拉家族在江孜縣、拉薩、白朗縣、亞東縣、山南等地區擁有37座莊園、1.5萬餘畝土地、12個牧場、14000餘頭(只)牲畜、3000多名農奴,成為西藏十二大貴族之一。1904年,英國侵略軍燒毀了原在江孜縣城附近江嘎村的帕拉家族主莊園。1937年抗英戰爭結束後,帕拉莊園遷到了目前的班覺倫布村。

這是帕拉莊園的上接待室,是帕拉莊園的莊主接待客人的地方,這幅蠟像再現了莊主陪客人打牌消遣的場景。

下面兩位就是莊主和莊主夫人。

帕拉莊園主體建築三層樓頗為壯觀,現存房屋57間,分別沒有經堂、大展廳、家族史廳、會客廳、夫人卧房等展廳,還有莊主玩麻將的專門大廳。房內雕樑畫棟,富麗堂皇。經堂陳設考究、經書、佛龕保存完好;卧室之中,金銀玉器琳琅滿目。大展廳中莊主當年遺留下來的名貴食品、餐具、高檔服飾、名表、洋酒、洋煙、藥品等品種繁多,極盡奢華之能事,清晰地再現了帕拉貴族當年驕奢的生活。展廳里的三張照片也可以反映帕拉家族當時的顯赫。帕拉莊園的經堂,是帕拉莊主念經或舉行法事活動的地方。堂內雕刻、繪畫、擺設等多為內地樣式,可見中原文化對其有著較大的影響。下圖是莊園日光室。

大樓樓道中,陳列著皮鞭、腳鐐等刑具,這些都是舊西藏貴族壓迫和統治農奴的工具。為了懲罰農奴,帕拉莊園設有各種刑具,如站籠、鐐銬、鞭子、牛皮筒等,刑罰有鞭笞、掌嘴、割鼻、斷足等,手段極為殘酷。

這是帕拉莊園的農奴大灶,主要為農奴做飯,據說,早晚各一頓,早上糌粑,晚上吐巴,無肉無菜,十分清淡。

莊園對面,有一座農奴院,叫帕拉朗生院。朗生就是家奴,這些家奴是從帕拉所屬各地莊園和屬民中搶征過來的,他們在莊園內擔任馬夫、炊事員、侍衛,從事織氆氌、織卡墊、釀酒、紡線、裁縫等繁重的勞務。莊主根據不同的工種確定每個家奴的薪水,有的每年只有24甲克(1甲克相當於24斤)糧食,有的僅有16甲克糧食,有的每天只有一勺糌粑,靠這些薪水養活全家人。

在這座僅有150.66平方米使用面積的院子里,解放前夕共住有14戶人家、60多名奴隸。最大的房間有14.58平方米,最小的僅有4.05平方米,平均每個農奴只有2.5平方米,而帕拉莊主兩口人佔有建築面積為5357.55平方米的82間房屋。下圖是曾經住在這座農奴院里的農奴。

農奴們祖祖輩輩住在這些低矮的只有幾平方米的房屋內,當時一戶最多的達7口人,因人多房屋小,除了冬季寒冷季節外,大多數時間晚上只能睡在露天的院內。

至今保持原貌的朗生院,一間間擁擠、低矮、陰暗、形同牢籠的房間,與莊園貴族的豪宅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在這些農奴的房間內,除了極簡陋的生活用具外,一無所有,據說,農奴年老失去勞動能力後,還會被莊主一腳踢開,過著更為困苦的生活。

這間是一名叫加布的農奴一家人的房屋,加布的母親米瑪片多從小開始在帕拉莊園內任紡毛線工,年薪只有16甲克糧;加布的父親拉貴是帕拉莊園的「多多」(「多多」是強勞力或打手),後替帕拉去當藏兵;加布還有個兄弟叫羅傑,解放前,全家兩代4口人就住在這間只有11.35平方米的房間內。

據介紹,現在的加布一家,共有23畝土地、6頭奶牛、1匹馬、20隻羊、2輛自行車、1部馬車、1台拖拉機、1部電視機,並蓋了面積為460平方米的新房,一家子吃、住、用,全不愁,翻身農奴的日子真是不錯呢。江孜宗山抗英遺址就在帕拉莊園附近的江孜縣城區的宗山上,1961年,江孜宗山抗英遺址被列為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宗山並不高,只有100多米。但江孜周圍地勢平坦,宗山就顯得鶴立雞群,很有軍事意義。所以,早在藏曆火兔年(967),吐噃贊普後裔白闊贊就在宗山上修建宮堡式建築,統治年楚河流域。後來,江孜宗政府成為當時西藏建立的十三大「宗」之一,是拉薩的門戶。藏語「宗」意為城堡、要塞,也是原西藏地方政權縣級行政單位的名稱。宗山現存建築約建於14世紀初,主要有宗本(縣長)辦公室、經堂、佛殿及各類倉庫等,全部依山勢由山腰一直建至山頂。建築高大宏偉,居高臨下,氣勢壯麗。下圖是網路圖片。

宗山抗英發生在光緒30年(1904年)。光緒29年(1903),由榮赫鵬率領的英國近萬人的武裝使團從印度、經錫金由亞東進入西藏,一路進攻,在1904年4月11日到達江孜。十三世達賴下令西藏軍民抵抗,江孜境內16歲至60歲的男丁被緊急徵召抗英。英軍的目的是攻佔拉薩,簽訂不平等條約,所以江孜是必經之路,宗山就成為必爭之地。藏軍以劣勢武器在宗山城堡與圍攻的英軍激戰,損失慘重。7月7日,宗山城堡失守。守衛宗山城堡的最後的藏軍不願被俘,全部跳崖。今天,在宗山前面的廣場上,矗立起了一座江孜宗山英雄紀念碑,以緬懷一個世紀前的抗英英雄們。下圖是網路圖片。


推薦閱讀:

王子的莊園(英國查爾斯王子)
天津十個最好玩的莊園度假村,隨便哪個都嗨到根本停不下來!
漫花莊園丨最美鬱金香花展,2月8日咱們不見不散!!
丁氏莊園
莊園夢中漂亮的花拱門

TAG:祖國 | 國風 | 莊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