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千年風雅,而今安在?我們為什麼要學圍棋?

▲李世石對弈AlphaGo

隨著3月12日李世石對弈人工智慧AlphaGo(這裡我並不想用阿爾法狗這個名字,因為在我看來這名字似乎自帶貶義)的第三次告負,人工智慧終於在圍棋這一領域也戰勝了世界級頂尖職業選手。自1997年深藍戰勝卡斯帕羅夫19年後,人們又一次體會到了人工智慧的強大。

本文並不准備來討論雙方技術層面的細節,而希望說說另一個方面——我們為什麼要學圍棋?

一位圍棋少年母親的看法

筆者採訪了一位十歲孩子的母親任女士,一個希望把孩子培養成為職業圍棋手的媽媽,在人機大戰開始以前,她都是十分確定要讓孩子走這條道路的。但是,這幾天,她表示心情比較複雜。和某些群眾認為此次人機大戰是掀起新一輪圍棋熱潮的看法不同,她站在一個即將成為職業棋手孩子的母親角度認為:以後職業圍棋肯定會收到衝擊。理由自然是既然已經有了這樣一個在技術層面完美封神的存在,那我們去培養職業棋手爭勝負的意義何在呢?慢慢的職業棋手受關注的程度會開始下降,職業比賽的商業贊助也會減少。整個產業就開始走下坡路……

▲現代圍棋

不過隨著聊天的深入,這位母親亦表示雖有些憂慮,但也不會就此放棄培養孩子走上圍棋道路,因為圍棋並不是純粹為了追求勝負而存在的。對弈到底有什麼是人工智慧所替代不了的呢?

圍棋背後的文化

老子曰:「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易經》云:「無極而太極」。圍棋從「無」開始,在空無一物的棋盤上落子。宇宙的創生是從有而來,還是從無開始?圍棋象徵著宇宙繁生於簡的發展規律。應該說圍棋文化的精神內涵,主要是道家理論,並加之一些與禪理相通之處,這就是與中國文化的暗合。《三國演義》、《西遊記》、《紅樓夢》、《金瓶梅》、《儒林外史》等等中國古典小說中,更是常常能看到圍棋的影子。

圍棋在古代的興盛

之前提到圍棋在剛出現的時候被視作市井玩物,但隨後便漸漸興盛了起來,不管是平民還是文人雅士都對圍棋十分熱衷。

南朝《述異記》有載,「晉樵夫王質,入石室山,觀二童子下棋,不覺斧爛柯矣。質歸故里,已及百歲,無復當時之人」。這個爛柯的故事,是為人所津津樂道的棋事,古人有很多關於爛柯的詩句,傳頌著其中的圍棋精神。

圍棋在東晉被稱作「坐穩」、「手談」,道出了圍棋所蘊含的文化內涵;至北宋,又有徽宗所言「忘憂清樂在枰棋」,圍棋又稱「忘憂」;爛柯傳說流傳,圍棋又有「爛柯」之名。坐隱、手談、忘憂、爛柯,這四個詞,正是圍棋文化和中國文化精神暗合處。

▲古代對弈圖

到了宋代,圍棋上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峰。

下棋是修身養性的途徑。如蘇軾是一位棋迷,只是他的棋藝遠遠不如詩詞造詣高,甚至連兒子蘇過都不如。因此,他下棋輸多了便養成了「勝固欣然敗亦喜」的心態。他把圍棋當作陶冶性情之物、風流儒雅之事,超脫於棋局勝負之外,自然就多了一種瀟洒的情懷。

宋朝文人士大夫也熱衷於觀看別人下棋,觀棋中,作為旁觀者可不受棋局困擾,超然於棋盤之外,以一種閑適的心情對待棋局變化。觀棋可與下棋者同思進退,或為弈者暗中加油,或押棋賭彩,或觀棋品茗。這樣,不僅能體會棋局變化之奧妙,也能把弈棋和具體環境結合起來,從中獲得更多美的享受,領會出弈棋內外許多人生哲理。

從下棋爭勝負,到去了勝負心,再到索性置身局外,以觀棋代替下棋,成了宋朝文人士大夫圍棋活動發展演變的一個基本軌跡。

圍棋當今的現狀

近代「琴棋書畫」四大藝術的棋被劃入體育競技項目,將圍棋引入了不同方向的領域。可以說,將圍棋劃入體育競技的那一刻,也就造就了現在人們在學習圍棋的時候,將勝負擺在了首要的位置。這種狀況也就幾乎等同於,人們都在將圍棋手培養成一個個AlphaGo——即在技術上達到完美而不包含任何文化的存在。AlphaGo的比賽從來不會考慮美感,每一步的落子都純粹從勝率上去計算。如果蘇東坡穿越至今,站在邊上觀看李世石與AlphaGo的對弈,恐怕只會感嘆一聲「勝固欣然敗亦喜,今已亡矣!」

▲珍瓏棋局

中國圍棋協會主席王汝南認為,AlphaGo只是一個「勝負機器」而非「圍棋大師」。這兩者之間的區別恐怕非棋手難以體會。圍棋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之一,一直被賦予著一種神秘的神聖色彩,包含著非常多的意義。王汝南強調:「以前,我們講琴、棋、書、畫是文化。對弈過程中,我們賦予了圍棋很多哲理,甚至軍事的戰略戰術。這都是機器無法比擬的。」

這份情懷,也是圍棋之於人類世界的最後一塊純潔的處女地。AlphaGo或許能夠在比賽上戰勝任何人類,但是它很難像歷代圍棋大師那樣擁有身上所籠罩的氣度和光環。因此,我們不能說有了AlphaGo,就失去了學習圍棋的意義。只是或許我們應該改變一下近代人們只求爭勝負而忽視其他的態度了,圍棋並不只是一個為了得到一個勝敗結果的遊戲。在AlphaGo出現後,或許我們應該改變一下學習圍棋的目的了,職業棋手如不只是為了追求勝利,而能給大家帶來一場場讓人們感悟些什麼的比賽,會不會更好呢?

文丨石光


推薦閱讀:

DeepZenGo的最後震撼,退役但不說再見
江維傑:90後圍棋名人
新圍棋十訣
不貪勝,而得勝 | 圍棋、投資和人生
圍棋之品有九

TAG:圍棋 | 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