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美國大學=快樂人生?做夢吧你

很多人說,高中緊一點,到大學就可以鬆了。但這樣真的好嗎?

近日,教育部長陳寶生關於學生負擔的一番言論,引起了廣泛關注。他表示,「玩命的中學、快樂的大學」的現狀需要改變:對中小學生要有效「減負」,對大學生要合理「增負」。

此言一出,就有不少人議論,這是教育體制美國化的一個信號。但多數人對真實的美國教育,並沒有足夠的了解。文化與社會的差異,都是兩國教育大不同的原因。若想師夷之長,必要先了解其實際的教育體制。

筆者目前就讀於馬里蘭大學,此前在美國上了四年高中。也許只有親身經歷過,才能真正了解,在美國讀中學和大學,到底是怎樣一種體驗?

中學可以玩命,只要你想

在國內聽到人們討論美國高中,一個比較常見的論調就是「輕鬆」,而且往往帶有一絲輕蔑。很多人認為美國人沒有中高考的壓力,躺著就把學給上了。

但事實是,在美國上中學有無壓力,完全取決於個人。只要你想,從初中就可以開始發奮圖強,拼一個好高中,為將來進入名牌大學做準備。

以紐約州為例,該州所有初中生都可以報考以斯泰韋森特高中為首的公立高校,擇優錄取。這所位於曼哈頓下城、毗鄰自由塔(新世貿)的公校以學業負擔重、課程難度高聞名,同時有著與之匹配的高升學率:每年都有數十人考入哈佛、耶魯等名校。

哈佛大學2018年秋季新生錄取率僅為4.6%

到了高中階段,美國和中國一樣都有大學入學測試:SAT和ACT,但這兩種考試與我們的高考有很大區別。

SAT一年有6次全國統考,如果你參加6次,有些學校甚至會接受你用閱讀、數學、和寫作三項最好成績合併的結果。

也有人說,比起高考這樣的純筆試,美國大學的一些錄取「附加條件」,更讓人難以把握。因為決定美國高中學生成績的,不止是學業,還有課外活動、義工等。

不過,對於這些履歷,不同層次的學校給出要求也是有彈性的。如果你志在美國前二十名的大學,甚至是常青藤,那麼課外活動的數量和質量就尤為關鍵。

除了按部就班地升學,一些上進的高中生喜歡修AP(大學預科)課程,用來直接換大學學分,這樣不僅可以提前畢業,還可以少繳學費。有人甚至從初中就開始提前學高中的必修課,只為能早點開始上AP。

只要你想,歌舞青春沒什麼不可以 圖/《High School Musical》

但是學業有壓力,也不代表不能享受生活。有人是杜克大學學霸,高中時也是排球隊和棒球隊的主力。有人玩足球、籃球和網球,課餘時間還不忘拍拖,照樣進康奈爾。高我兩屆的學長傑克和里德同在賓大,當年都是足籃雙修,而且都是派對達人,浪起來毫無下限,但絲毫不影響成績。

可見,中學可以放鬆去玩,也可以博時間玩命,這都是個人的選擇。

大學也可以快活,看你怎麼過

美國大學向來以「難進又難出」聞名,但大學生活具體過得艱辛還是愜意,與學校的水平、學生的專業和個人要求都有關係。

雖說學校的排名不能直接決定學生日後的發展,但其排名,與學生的課業量是相掛鉤的。

如果你身在麻省理工這類金字塔頂尖式的學校,每天寫十幾個小時的作業已經不算什麼了,考試前夕,圖書館和苦咖啡,基本是標配。

但要是到了諸如賓州州立、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乃至印第安納這一類的學校,又是另一番景象:寒窗苦讀的學生只能在考試期間見到,在一年中多數時間裡,派對才是校園的主題。

你可能讀過一篇叫《哈佛凌晨四點半》的文章,這些排名在30到50的「Party Schools」里,如果凌晨四點半還沒睡,那你多半是在某個兄弟會的房子里,伴著音樂喝得爛醉如泥。因為徹夜讀書而倒在花壇邊睡覺也是不存在的,如果天氣好的話,你還可以到健身房旁的露天泳池的躺椅上小憩。

看到這裡,如果你會覺得這些前五十的公立大學,都是大型度假酒店的話,那你可能想錯了。因為在同一個學校,專業不同,課業量也有很大差別。所以,同一片土地上,你會看到有人在夜夜笙歌,也有人在奮筆疾書。

以我的三位中國留學生朋友為例,物理專業的老何、工科生老陶和經濟學系的李總,就過著同是留學卻不同命的生活。

物理老何寫作業寫到午夜是家常便飯,白天也拿著iPad和電腦埋頭苦幹,負擔重的時候還會以噪音過大為由,禁止室友看電視。

工科老陶的生活也是充斥著試題和運算,一到臨近考試的時候人影都見不到。

而經濟專業的李總日子可就好過多了,除了例行的上課和寫作業,每天能支配的自由時間,比前面兩位兄弟多出很多。

造成這種差異的主要原因,是不同專業有不同的畢業要求。經濟系只需要近40個專業課學分就能畢業,而物理系需要超過60個。更不用說不同學科的難度對比了,比如經濟學就常被用來做輔修的專業。

與此類似,教育部長陳寶生也提到了中國大學的「水課」問題。這個現象在美國的大學同樣存在。很多難度不大非專業課,都會被人用來刷學分和GPA。每逢選課,中國留學生群里便會充斥「求推薦水課」的信息。

當然,課程到底水不水,和你整個大學水不水也是一個道理——看你怎麼過。

外國的月亮一定更圓嗎?

美國的教育體制有不少的優越性,但這一定適合中國模仿借鑒嗎?

要想師夷之長,得先明夷之短。其體制存在的首要問題,就是從中學開始,教育資源分配的不平均開始愈發明顯。

要了解美國中學教育體制,得先知道公校和私校的分別。很多人認為私立學校就是貴族、高等教育的象徵,公立學校就低端、混亂的代名詞。而事實上,無論私校還是公校,都有三六九等。

電影《卡特教練》中描寫的里士滿高中,就代表了許多國人對於美國公立高中的刻板印象——貧困、升學率低、幫派橫行。

圖/電影《卡特教練》

這確實是很多公校的現狀,但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是片區分劃:一個學區的收入越高,該區政府的稅收就越高,而政府的財政支出中給當地教育的比重是最大的,這也就意味著越有錢的片區,學校教育質量就越高。奧斯卡影后娜塔莉·波特曼,就是從塞奧塞特高中,考取了哈佛大學。

2010年的紀錄片《雙校記:長島的種族和教育》,就通過兩位高中生的升學經歷,討論了美國公立教育資源分布的問題。

其中一位高中生叫做歐文,來自紐約州羅克維爾中心市的南區高中。這是一所典型的「好學校」,歐文身邊的同學很上進,老師也很負責。儘管家境不算優渥,但他還是取得了紐約大學的獎學金。

而在懷恩丹奇念高中的戴維,則身處犯罪橫行的混亂街區,學生每天進校門居然都需要過安檢。這所學校的職員對學生滿不在乎,多數學生也根本沒有上進心,想努力學習的人反而會被嘲笑和排擠。

同樣,私立學校的質量也參差不齊。不少高端的私校每年收著五萬美元或更高的學費(要知道哈佛大學一年的學費「才」是六萬),校園建設富麗堂皇——華盛頓奇才後衛布拉德利·比爾在長島沙米納德高中就讀時,就已經享受到了NBA級別的訓練場館。這所學校的大學升學率為100%,其中不乏常青藤聯盟學校。

隔壁的友誼學院也是高材生產地,該校相對平庸的學生,都能進入雪城大學這個檔次的學校。而同片區的聖三一、諾克斯等學校就遜色不少,一屆學生中,能出一個上馬里蘭大學的人,就已經謝天謝地了。

這就引出了美國教育體制問題的根本——用錢說話。有錢就能買到好的學區的房子,有錢就可以送孩子去高端私立學校就讀。

而對於一些貧困的家庭來說,沒有錢請不起家教或者去上補習班,SAT和ACT成績就難以有突破。

此外,就算標準化考試的成績能達標,還有課外活動等額外指標成為攔路虎,貧寒學生根本沒有條件像富家子弟一樣,參加各種價格不菲的暑期學習項目。

索性還有平權法案(Affirmative Action)強行規定大學錄取的種族配額,為少數族裔鋪平上大學的道路。而這個所謂的「少數族裔」從來都不包括亞裔。華裔、韓裔、和印度裔的錄取「分數線」往往高於其他種族。

加州近年來還在試圖推行亞裔細分法案,進一步壓縮華裔等高分群體進入高等學府的空間……

美國大學「寬進嚴出」,中國大學「嚴進寬出」,都是非常片面的印象。但有一點是肯定的,進入校園之後,你想過怎樣的生活,想要怎樣的未來,絕大程度的決定權,是在你自己手上。

作者 | 邱振業

編輯 | 秋褲


推薦閱讀:

紐約時報 | 美國大學只要性不要愛 流行「勾搭文化」
最靠譜的美國大學排名
美國大學電影類專業排行榜Top30之22-24《變形金剛》導演母校排名22,校友擅長拍大片!
美國大學為什麼禁止師生戀
美國大學間也有「塑料友誼」?盤點那些見面就掐的美帝大學們

TAG:美國 | 大學 | 人生 | 美國大學 | 快樂 | 做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