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台說史·老妻少夫驚恐史:人類為何排斥大齡剩女

大學生娶同學媽媽新娘比自己大34歲惹爭議

近日,河南一酒店舉辦了一場特殊婚禮,一位年紀21歲的帥氣大學小伙迎娶一位比自己大了34歲離婚中年大媽,然而這位大媽竟然是自己大學同學的親生母親。

身穿婚紗的新人

排除那張和青年女子完全一樣的臉之後,我們看到的是一個中年的離異婦女嫁給了一個可以叫自己媽媽的人。因此這對新人一隻飽受非議,究竟是什麼導致人們對這對新人如此爭議呢?其實這和我國古代就有的老夫少妻傳統以及自然選擇有關。

古代中國法律規定男性成婚年齡一直要遠遠大於女性的

中國人受到儒家影響一直以來都非常重視家庭的傳承。而早在儒家思想成型的周朝就有了男女成婚年齡的規定是所謂「男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通常來說人們認為這是結婚的最早年齡,不過考慮到當時人的平均壽命,因此筆者認為這是規定的最晚結婚年齡。不過無論是最早還是最晚男女的差異都達到了十年之久。

而到了春秋時期,由於古代條件的關係,孔子就提出了新的標準也就是「男子二十而冠,有為人父之端,女子十五許嫁,有適人之道。於此以往,則自昏矣。」這裡孔子明確的提出了結婚的年齡,也就是男子二十歲,而女子十五歲。這相比周人十歲的年齡差來說要小了不少,但是不可否認孔子也認為男子的成婚年齡應該要大於女子才對。

唐太宗也繼承了孔子的這個想法,規定「其庶人男女無室家者,並仰州縣官人以禮聘娶,皆任其同類相求,不得抑取。男年二十、女年十五以上,及妻喪達制之後、孀居服紀已除,並須申以婚媾,令其好合。」而如果說唐太宗規定的是結婚上限那麼,唐玄宗規定的就是下限了。開元二十二年二月,唐玄宗敕令:「男年十五,女年十三以上,聽婚嫁。」這裡男女的結婚年齡差不大了是兩歲,但是下限依舊是不贊成女方年齡大於男方的。

孔子畫像

人類進化史的選擇:男女生理結構差異導致尷尬

那麼為什麼會導致如此呢?難道男人普遍有蘿莉控情結嗎?

當然不是如此,眾所周知男性壽命其實往往要比女性來的短暫,而且男嬰的夭折率也要高於女嬰。從這個角度來說應所應當讓女子年齡更大一些以婚配給註定壽命短於自己的男性。可是事實上恰恰相反,無論哪個國家大多數都能接受老夫少妻,而對老妻少婦包容度就要低很多。這是為什麼呢?

根據在線約會網站提供的有關約會數據圖表,我們可以輕易地發現女性更容易於被與她們年齡相仿或者更大的男性所吸引。但對男性而言,情況則完全不同。通常來說,一旦女性過了22歲這個年紀,那麼她對男性的吸引力指數就迅速降低。

男性永遠喜歡20來歲的年輕女孩

國外約會網站OKCupid調研數據

OKCupid總裁兼共同創辦人克里斯汀·魯德說:「28歲的女性覺得同齡的男性最有魅力,這樣的情況會一直持續到她們40來歲。」相比之下,從男性的角度看,女性的魅力從二十歲之後便逐漸減弱。他承認:「這有點可怕。根據這一數據,20歲的女性就比22歲的女性火辣。」

而在魯德的博客里,他進行了進一步的剖析,男性年紀越大越傾向於尋找更年輕的女性。他這樣寫道:「拿中間值31歲的男性舉例,他會把他的約會許可年齡標準設定為22歲到35歲之間——比他自己小9歲或大4歲。但是下行線隨著年齡加劇形勢更嚴峻;42歲的男性甚至會接受一個比他小15歲的女性,但不接受比他大三歲的女性。」

可見中外都喜歡老夫少妻的配置,這是為什麼呢?其實這個和人類進化有關。心理學近年分出了一個獨特的分支叫做「進化心理學」。顧名思義也就是迎合達爾文進化論來解釋人類的心裡活動,其中包括了性心理。

而大自然賦予女性的最重要的責任就是生育後代,這一點無論相信無論男女都不會辯駁。而既然要生育後代,那麼自然應該生育健康的、好看的後代才是。從過往的老照片我們不難看出一個趨勢,那就是人類正在越長越漂亮。其實這點就和男性為何選擇越來越漂亮的後代有著直接關係。就像長頸鹿進化,不是因為別的而是因為長著長脖子的鹿更容易吃到高處的樹葉,這樣也就更難餓死也就更有機會留下自己的基因。而隨著那些短脖子的鹿的基因因為更難留下的關係慢慢減少,最後被消融掉。到了最後那些長著長脖子的就留下來,長頸鹿就正式形成。套用在人類的身上,就是那些適合生育的漂亮的妹子更容易被男性看中。而由於生理的關係人類最為魅力四射的年齡段就在20-25周歲,過了這個年齡段無論男女身體不可避免都進入了衰退期。但是由於各種觀念的緣故,男性的更多的被要求在經濟上擔負責任。這就導致了女性一過25歲,父母就開始「打折出售」,而男性到了30歲只要事業有成就萬事不愁。

相親漫畫

更為重要的是,女性在絕經前數年儘管仍有規律的排卵周期,但生育能力已開始降低。目前對女性晚生育年齡(生育高齡)尚無確切定義,但女性不孕在35歲後發生率逐漸增加。經典的關於女性年齡對生育能力影響的報道指出,未採取避孕措施而一直未妊娠婦女的百分比隨著女性年齡增加而逐漸升高:不孕症發生率在20~24歲已婚婦女中佔6%,25~29歲則為9%,30~34歲15%,35~39歲30%,40~44歲64%。供精宮腔內人工授精的臨床研究和體外受精-胚胎移植臨床資料均顯示,即使應用輔助生殖技術,隨著女性年齡增加臨床妊娠率仍逐漸下降,尤其是高齡女性妊娠率急劇下降,且發生自然流產的風險隨其年齡增加而增加,表明ART治療亦不能改變年齡導致的生育力降低。

女性妊娠能力下降的同時自然流產率升高,死胎髮生率增加,活產率降低。國外研究中,流產指妊娠20周前自發性妊娠終止;死胎指妊娠20周後胎兒宮內死亡。根據美國1999年ART年度報告,獲得臨床妊娠(超聲下見到卵黃囊)卻無活產的百分比隨著女性年齡的升高而升高:患者年齡小於35歲為14%,35~37歲為19%,38~40歲為25%,大於40歲為40%。2007年Farr等研究顯示,美國1999—2002年通過IVF-ET獲得妊娠並觀察到胎心搏動後,年齡小於33歲、33~34歲、35~37歲、38~40歲、41~42歲和大於42歲的婦女自然流產率分別為9.9%,11.4%,13.7%,19.8%,29.9%和36.6%。根據2007年美國CDC報告,38198個ART臨床妊娠周期的流產率與年齡密切相關:女性年齡小於35歲流產率為14%,40歲為28%,44歲為59%。即使近10年來IVF治療方案有改變和更新,但其對流產率的影響很小。本中心2003年1月—2010年1月的ART臨床資料結果與其相似。根據患者年齡分為5組:小於等於34歲組(n=3915)、35~37歲組(n=994)、38~40歲組(n=437)、41~42歲組(n=153),大於等於43歲組(n=93)。結果表明5592個IVF/ICSI治療周期中,5組取消周期率分別為6.1%,7.0%,12.1%,17.6%和20.4%,5182個移植周期的臨床妊娠率分別為46.7%,41.1%,23.4%,19.0%和8.1%,著床率分別為29.2%,22.3%,11.4%,9.2%%和4.5%,早期流產率分別為7.3%,11.6%,23.6%,20.8%和33.3%,繼續妊娠率分別為39.9%,31.8%,16.7%,13.5%和4.1%。

可以看出,年齡偏大的女性生育能力不斷的減弱,其流產和死胎的幾率也隨著年齡的增加而呈現遞增。同時如上文所述,由於男子更多地被要求在經濟上為家庭做出貢獻的關係。女性的責任就變成了生和育,除了要負責生下健康的後代外還需要將後代撫養成人。

不少男人理想自己外出工作妻子當全職太太

這就導致大齡女性更不能被育齡男性選為妻子。

因為隨著年齡的增大,除了負責日常家務外還要面對不斷成長的孩子,而讓越來越「熊」的孩子面對差不多到更年期的女性,那一定是一場「戰爭」。

不過就算是有著如此多的困難,本文開頭的那位新郎卻頂著各種壓力,並對新娘說「你每一次的拒絕我,都讓我痛得撕心裂肺」。可見他已經預想好未來的路線了。在這個日新月異的年代一切都有可能,這裡筆者恭祝新郎新娘日後幸福。


推薦閱讀:

大齡女青年要不要降低標準走進婚姻
哪有什麼大齡剩女,不過都是在等那個對的人
大齡媽會影響後代女兒生育
婚戀潛規則:大齡女成功嫁人術(圖)
大齡剩女怎樣快速嫁出去 7招助剩女脫單

TAG:人類 | 剩女 | 大齡剩女 | 大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