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式 傳承古典傢具的人文情懷

新中式傢具在古典傢具的基礎上進行創新,更符合現代人的生活需求。

由於消費群體的逐漸年輕化,新中式傢具的設計越來越和現代的環境相協調。資料圖片

新中式傢具比傳統古典傢具更為簡約,符合現代人的審美需求。

現代皮革材質與傳統木材的結合,讓新中式傢具更具獨特個性。

即使是新中式傢具,在細節上也傳承了古典傢具的精細。

  新中式傢具既有對古典傢具用材、款式的尊重與繼承,又體現了對古人清雅端莊、自在山水等生活方式的推崇

  傢具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古典紅木傢具塑造著人們坐卧行立的姿態,也受到建築空間、生活習俗的制約和改變。流傳至今,紅木傢具的款式、用材、作用都出現或多或少的變化,但是其內涵的「東方精神」卻沒有改變,並以經典或改變後的形式繼續影響著人們的生活。

  傢具與身體的互相「塑造」

  傢具的最基本功能是被使用,直接接觸人體,反觀之,人的坐卧行立,也受到傢具的制約和塑造。古典傢具的發展史,也是古人生活方式的進化史。以宋代為分界線,中國人從「席地而坐」到「垂足而坐」,傢具中的坐具也從低矮的席子進化成框架結構的木椅。明清兩代的紅木傢具可以說是中國古典傢具器型的集大成者,如今研究古典傢具的器型,可以從中了解古人在室內的一舉一動。可以看出,當今人們的生活方式也是時刻改變,但是傳統文化中與傢具息息相關的行為準則,至今被現代人尊重並推崇。

  家是放鬆自在的地方,家裡最重要的、被使用最多的便是坐具、床具以及桌案類。其中,古典傢具中的坐具最具特色。在如今看來,明清兩代的各式坐具,無論寶座、官帽椅、圈椅,都沒有現代傢具舒服。例如龍椅,其靠背、扶手雕刻了龍紋,而且採用的是凸出的浮雕工藝,身體靠上去只覺得凹凸不平;而且寶座座面一般較大,與周邊的圍板有一段距離,使用人不便倚靠在圍板、扶手上。其較大的尺寸、複雜的結構,都是為了王者尊貴氣派及等級地位的象徵。例如明清兩代常見的官帽椅和圈椅,雖然有S形靠背板和搭腦,可以稱之為紅木傢具中的「休閑傢具」,但是靠背板和座面往往呈直角,坐上去很難完全放鬆下來。

  至今,現代家庭中的坐具材質、款式多樣,在客廳中,沙發是主流的坐具,但是正是因為紅木傢具的「不舒服」,反而成為現代中式風格中書房、餐廳傢具中常用傢具。故宮博物院副研究員周京南告訴記者:「如今,如果家中使用中式風格,書房中的傢具還是以明式傢具為主。在古代,書房傢具中的坐具或者官帽椅、或者綉墩,沿用至今。古典傢具中的坐具不能讓人完全放鬆,扶手、搭腦的設計已經規定了使用人的坐姿:脊背挺直不可倚靠、雙手放置於扶手上小臂與上臂呈直角,如果坐累了可以暫時靠在椅背上、後腦勺放在搭腦上進行休息。如果是椅子上使用較軟的材質,例如海綿、布藝或者皮質,人坐進去會『窩』下去,身體懈怠下來,不利於閱讀、學習和思考。」

  同理,現代中式風格中,靠背椅也常常作為餐椅出現。中式風格布局中,餐桌往往是圓形設計,便於形成圍合空間,靠背椅沒有扶手佔據空間不大、便於擺放,而且讓使用者保持後背挺直、不坐滿座面、不依靠後背兩邊,保持了端正的就餐禮儀,便於塑造出高端正式的就餐環境。

  「屋肚腸」的進化史

  民間有俗語「傢具是房屋的『屋肚腸』」,建築的形態與規制,也決定了內部傢具隨時代、地域的變化而改變。中國古典建築一般由梁和柱構成,以「間」為單位構成單體建築,再以單體建築組成庭院。這種以木質結構為主的房屋往往以四根立柱為一間,開間越多,等級越高。由於房屋的重量往往有木結構承擔,牆壁不承重,與如今的混凝土鋼筋水泥為材料的建築相比,房間內部很少有水泥牆壁作為遮擋,更為通透自然。隨著建築形式發生改變,屋內陳設使用的傢具自然也在變化,但是古典傢具所帶來的清風古韻,在現代建築中也以各種形式傳承。

  古典建築室內流暢、通透的環境,給予木質傢具很大的自由,也衍生出中國獨有的傢具品類——屏風,以及類似屏風作用的隔板、碧紗櫥等。作為室內空間的風格用具,屏風材質多樣,尺寸多變,也可以摺疊移動,能變身為插屏、折屏、掛屏、炕屏、桌屏,給予空間無數的變化可能。屏風上的圖案、用材、裝飾物不同,呈現出或富貴、或清雅、或樸素、或禪意的空間意味來。此外,隔開卧室與廳堂的碧紗櫥、向陽的雕刻花窗,都有類似的效果。碧紗櫥將大廳與私密空間隔開,透過紗隔可以望見外部景觀和主客的活動,其隔扇的裙板、絛環上做各種精細的雕刻,兩面夾紗,上面繪製花鳥草蟲、人物故事等精美的繪畫或題寫詩詞歌賦,裝飾性極強;鏤刻雕刻花窗圖案豐富,多採用諧音與暗喻方式,不僅起著裝飾美化的作用,還具有採光通風、防塵、分割空間的功能。

  在如今的家庭裝飾中,不僅在傳統的中式空間中屏風常常出現,也出現在普通空間中。在面積較大的別墅、平層住宅中,屏風、花窗類的設計,突破了鋼筋混凝土的結構,將封閉的室內空間通過若有若無、半遮半掩的方式,隔斷出婉約通透的風格。即使在普通住宅空間,玄關與客廳之間也往往見類似的設計,保證了空間的通透照明,並賦予空間節奏韻律。

  與此同時,隨著居室空間的改變,有些傳統的紅木傢具已經不適合現代生活。例如極具封閉性的架子床、拔步床,往往由立柱、欄杆、床頂構成,適用於層高較高、坡頂結構的古建築中,而在現代家庭空間中,如此結構繁複的傢具不僅尺寸較大,顯得空間逼仄,而且給人壓抑之感。現代中式卧室空間中,有保留古典床具的特色的寢具,只不過立柱數量減少,往往是位於四個床角的四個木柱,再加上簡單的橫樑連接,搭配上帷幔布簾,也不失古典婉約的韻味。

  傢具文化隨著時代變化

  傢具制約著人坐卧行走的姿勢,而人的生活方式也對古典傢具進行著取捨。當今紅木傢具的內涵,既有對古典傢具用材、款式的尊重與繼承,然而追究其深意,又是對當時古人清雅端莊、自在山水的生活方式的推崇。因此,古典紅木傢具在傳承的過程中,也經受著現代人生活方式的選擇和改變,一些傢具的款式尺寸有所變化,一些傢具的使用功能有所變化,而更多傢具形式、陳列觀念仍未改變,被當今人重新重視起來。

  例如古代的廳堂與當代的客廳,雖然名字相差一字,但是功能大不相同。據周京南介紹:「古代故宮中的大殿、民宅中的廳堂,實際上是商量大事的聚會場所,例如皇帝與大臣商量政務、家族中商討宗祠大事,都在廳堂中進行,有點現代『會議室』的味道,因此廳堂中的傢具陳設是很規矩、很守秩序的。在故宮中,廳堂之上只陳設一把寶座供皇帝坐,其他人要站在或跪在兩旁,並沒有坐具;民間中廳堂的常見設置便是進門有一張八仙桌,兩邊對稱兩把圈椅,還有對稱式的兩列坐具。而我們當代人使用的客廳,往往承載的是小家庭、親朋好友的會客交流的功能,在古代,這部分功能反而是在書房中進行的,古代書房往往供好友、閨蜜等小範圍人群使用。」

  這種功能上的變化,也導致了古典傢具的使用功能變化。在當代的中式風格家庭的客廳中,往往沒有足夠大的空間展示對稱陳列式的坐具、靠牆的長案、裝飾用的掛屏,羅漢床、小綉墩這種裝飾類、帶有休閑意味的傢具,反而有機會登上了「大雅之堂」。自唐至五代《韓熙載夜宴圖》以來,通覽歷朝歷代繪畫作品,頻頻可以見到古人以榻或羅漢床為中心待客的場面。因此,在古代建築中,羅漢床往往放置在書房、卧室等較為休閑隱秘的空間。在當代中式居室中,羅漢床可以放置的範圍更為寬泛:擺放在客廳中,可以與現代風格的沙發和諧一致,配之茶香、熏香,還原古代優雅從容的生活方式,或者擺放在卧室或書房,既可以雙人端坐其上,下棋交談,又可一人躺卧其中,享受輕鬆時光。

  此外,一些古典傢具中的經典之作,雖然經過近百年的歷史斷層,現代反而被重視起來,並以其他形式出現。例如古代書房所用小物都盛盤,一盤可以盛放多種東西,有的是單層和多層多種款式,還帶有抽屜,簡約美觀而實用,一般四周都做有欄杆,這種文具與當今常見的書桌上的文具收納盒功能款式十分相似。

  紅木傢具是人使用的器物,它的流行和繼承受到社會經濟、生活習俗、建築功能等諸多影響,流傳至今,其內涵的「東方精神」卻沒有改變。著名設計師顧吉舒表示:「可能在當代社會很難呈現出明清兩代紅木傢具的巔峰風采,但是古典傢具中的東方文化一直潛移默化地影響現代人的生活方式和傢具的設計方式。傢具的形態是由人的生活方式決定的,即使在現代社會,人們心中還是崇尚古典生活中的淡雅、好情山水等生活理念,這是新中式傢具、新中式文化頗為流行的原因。古典紅木傢具的款型、用材可能隨時代變化而變化,但其精髓並沒有隨時代被忘記,而是在使用和傳承的過程中延續了生命。」

   鏈接

  傳統木材的別樣價值

  傳統傢具作為日常器用,其歷史價值和人文價值被廣泛認識。北京故宮博物院宮廷部副研究員周京南告訴新京報記者,傳統傢具用材具有良好的加工性能,但不被大多數人知道的是,很多傢具木材也是中醫藥寶庫的組成部分,藥用療效明顯。漢代以後的大量醫藥典籍,其中有專門記錄中草藥物的「本草類」書籍和綜合用藥的方劑類著作。

  他介紹說:「例如唐代出版的《唐本草》、宋代的《開寶本草》、《嘉祐補註本草》、明代的《本草綱目》,這些中醫藥典籍里收錄了大量經驗良方,其中涉及到的單味草藥和方劑中的藥物組成里,有很多也是傳統傢具製作的重要良材。」周京南介紹說,在其所著的《木性葯考——中國傳統傢具用材的藥用價值研究》,總結了紫檀、黃花梨、櫸木等十種具有明顯藥用價值的代表木材。例如,海南黃花梨從中醫角度來講具有行氣止痛活血之功,而西醫現代藥理學實驗證明具有治療心血管病、抗氧化作用、抑制腫瘤細胞的增殖、抗炎消炎、鎮靜安神等,是一味廣譜治療藥物;紫檀入葯,可以治療外科疾病、婦科疾患、小兒科疾患、內科等疾病;楠木入葯,可以治療霍亂、胃病、中耳炎、腳氣等病症,療效範圍從傳染性疾病、內科疾病到皮科疾病,都有應用;黃楊木本身具有祛風除濕,理氣止痛之功。從傳統傢具用材的木性研究藥理之性,可見中國傳統傢具的另一番博大。

  新方法傳遞紅木文化

  紅木文化範疇廣闊,不僅包括木材文化、古典傢具文化,由此引申出來的古典生活方式、中式生活情趣、傳統價值觀都可以從古典傢具的製作、款型中看得出。如今,紅木傢具因為材料日益稀缺、製作工序複雜等原因價格較高,其背後所承載的紅木文化也不被廣大消費者了解。紅博館總裁曾永傑表示,紅博館致力成為中國紅木文化的引導者,也是將「博物館」概念引入紅木家具行業的首創者。紅博館倡導以文化推動市場,傳承文化經典,首先就是讓廣大消費者了解、熱愛紅木傢具。他表示:「海南黃花梨、紫檀、紅酸枝這些珍貴材料所制傢具,其收藏價值、文化價值已經超過使用價值,讓很多消費者望而卻步,而國家標準《紅木》中,還有諸多可以被大眾消費的材料。紅木傢具作為傳統行業,在與互聯網、金融領域結合中,也有很多嘗試。例如紅博館推出的紅木眾籌項目,選材以入門級的大果紫檀和奧氏黃檀為主,色彩明亮,價格遠低於市場價,明式書房系列六件套眾籌價格5萬元即可實現,讓那些認為紅木傢具是高大上、款老色陳的八零後消費者,了解到紅木傢具也並非高不可攀,顏色並非沉重不可接受,讓更多人通過合理門檻初涉紅木,進而逐步加入到紅木文化中來,為行業孕育更大更廣闊的市場,也培養更多更專業的人才。通過紅木傢具產品眾籌,也為商戶在市場慘淡的寒冬帶去一絲溫暖,看到市場的希望。」曾永傑表示,市場的慘淡帶給人們恐慌與不安的同時,也帶來了變革、創新與科學試錯的勇氣與魄力,傳統的紅木行業同樣面臨著洗牌與機遇,堅定看好紅木產業是業內人士不斷提升與發展的信心所在。

  本版采寫/新京報記者 馮靜

  本版攝影(除署名外)/新京報記者 王遠征


推薦閱讀:

宜家長期賣斷貨的熱銷傢具,高端不貴,第3款正中懶人下懷
紅木傢具擺放風水
小戶型摺疊傢具
為什麼這種木材被稱為大眾情人?
重要!傢具尺寸怎麼選,來看從客廳到卧室超詳細解說!

TAG:人文 | 傢具 | 傳承 | 情懷 | 古典 | 人文情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