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動出汗優於被動出汗 體虛者出汗不利身體健康

作者:滕媛媛 2010-09-14 天津網-數字報刊   近日氣溫又出現「回暖」現象,中午在太陽下走一遭,仍能把人熱出一身汗。出汗是人體正常的生理現象,劇烈運動、高溫等都會引起出汗。很多人都知道出汗有排毒、散熱等好處,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出汗也是有學問的,有些出汗對身體有好處,而有些出汗卻一點兒都不養生,稍有疏忽,流失的就不僅是汗液還有你的健康。  被動出汗多與疾病攜手  生活中,引起出汗的原因有很多,一般來講,在「溫度和精神壓力」等作用下形成的一切非運動出汗,都稱之為被動出汗。  當外界溫度升高時,人體會自然排汗,這能起到排毒去濕、調節體溫的作用。此外,天津市中醫藥研究院附屬醫院(長征醫院)中醫專家王啟璉主任提醒說,藉助藥物等人為促成的被動出汗也能夠使人體更健康,例如發燒後通過藥物幫助患者排汗,使體內「熱隨汗解」,汗液排出後即可幫助退燒。再如泡腳時身體會出些微汗,這種發汗有助於體內的氣血循環。  但是,有些被動出汗卻可能暗藏健康隱患。王啟璉介紹,如果在不該出汗的季節里不大運動也會出汗,這種「自汗」現象屬於氣虛陽虛。有些人一吃飯就大汗淋漓,這是胃熱的表現。還有些出汗則與各種身體疾患有關,如結核病人容易夜間出汗,也稱「盜汗」;一些人受更年期的影響,容易不定時出汗;而重症虛脫的病危人群,如果出現「絕汗」,即無端地大汗不止,則意味著患者大汗亡陽、陽氣將絕。  還有一種被動出汗是人為的,比如蒸桑拿。王啟璉提醒,蒸桑拿一定要適可而止,尤其是體虛人群,出汗過多會導致暈厥、休克。這是由於氣陰兩虛人群氣血虧,高溫排汗後容易腦供氧不足,精氣隨之外泄,造成短暫性腦缺血。  主動出汗可散濕邪強身  由運動導致的排汗叫主動出汗。王啟璉介紹,人體內的汗,有時是一種濕邪,濕邪困在機體內則容易得病,而當人們運動時,可以通過汗腺排熱,以出汗的方式排出體內濕邪。因此,藉助主動出汗可以加快人體的體液循環和代謝過程,將體內堆積的乳酸、尿素、氨等毒素排出,還能保障鼻子、皮膚、肺臟、大腸等功能暢通。適當的運動出汗還能擴張毛細血管,加速血液循環,增加血管壁的彈性。同時,主動出汗也可以清潔毛孔,達到美容護膚的功效。由於濕氣困於體內容易使人發胖,而身體出汗是去濕邪的過程,所以主動出汗也能達到輔助減肥的作用。  儘管主動出汗有這麼多的好處,但王啟璉提醒,做運動也要適可而止。坊間雖有「請人吃飯,不如請人出汗」的說法,但運動出汗也要適度,最理想的出汗程度為微汗,過度出汗則會耗氣、傷陰,反而不利於身體健康,嚴重的還會導致休克等。同時需要注意的是,劇烈運動後最忌涼風吹,因為出汗時受的風為「漏風」,即在汗腺張開時,風進入體內會比較深,此時容易誘發中風或蕁麻疹等疾病。所以,運動出汗後,要及時將汗液擦乾。  有些人最好不出汗  無論是主動出汗還是被動出汗,王啟璉說,汗液排出都不宜多。汗為心液,心氣虧則汗液不斂,心氣實,汗液自然就斂住了。所以,汗液內斂不外泄,直接的受益者就是心臟,不出汗或少出汗,有助於集中精力,增強免疫力和抵抗力。特別是體質不好、身體虛弱的人,以不出汗為好。體虛者出汗後要喝點兒水,休息片刻,靜養緩解。如果體虛者出汗過多,會出現頭暈、眼花、心慌,嚴重的會四肢冰涼、出現暈厥,及時就醫的同時,可以四逆湯、生脈散或參附湯幫助強心斂汗,桂圓肉也有強心的效果。產後體虛的女性,本來氣血就虧,也應以不出汗為宜,如果出汗後要立即擦乾,否則遇風邪則很難治癒。
推薦閱讀:

IT人為了家庭和自己請保重自己~活在當下!
指甲狀況反映著你的身體健康。
陽宅風水:主卧在正東,夫妻感情穩,父母住正南,身體健康不生病
【健康小妙招】你的鞋底哪裡磨損最嚴重?從鞋底磨損看身體健康
高血壓最好不要碰這4種食物,會讓你血壓飆升,對身體健康不利?

TAG:健康 | 身體健康 | 身體 | 出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