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愈孟郊詩派 - 文學編年 - 國學論壇

韓愈孟郊詩派韓愈, 孟郊

韓愈孟郊詩派  唐自安史之亂後一二十年間,詩壇文壇不免青黃不接,昔日英雄,盡皆逝去。給人 西蜀無大將,廖化當先行 的感覺。歷史和現實都在呼喚新人出來,而這一大批新人,到了貞元中後期,也就應運而生了。  中唐文學人物首推韓、柳、元、白,不是說他們的詩文無人可比,而是說他們的影響最為顯赫。韓愈生於公元768年,貞元八年(793年)進士;柳宗元生於公元773年,貞元九年進士;元稹生於公元779年,與柳宗元同年及第;白居易生於公元772年,貞元十六年及第;加上劉禹錫(生於公元772年)、張籍、王建和孟郊(皆生於公元768年)、賈島(生於公元779年),一時風雲聚會,蔚為壯觀。  這不是說,上述諸人的出現,就如《水滸傳》開篇一樣,是文曲星下凡,或者36位天罡星下界;而是說,唐代進入中期,舊的文化形態已經不能滿足社會要求,儒、道、佛三家共融共存的三元局面已經不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盛唐時的繁榮已經過去,統治者需要穩定,老百姓需要安穩的生活,知識分子——特別是已經進入或正在進入仕途的知識分子要求更多的發言權。於是在文學流派上,中唐文壇分成兩大主流。韓、柳於前,特別是韓愈,以道統自命,大有 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 、 舍吾其誰與 的氣派;元、白於後,尤其是白居易,轉變詩風,接觸社會,自覺創立新樂府詩。在詩歌創作上,柳宗元、劉禹錫遭貶以後,韓愈就與孟郊、張籍、王建、賈島、盧仝、樊宗師、張碧、劉叉、張仲素、陳羽、朱慶餘、姚合以及後來的方干、李賀等人形成一大詩派。儘管這個詩派中人例如張籍、王建並非韓、孟風格,但他們往來甚密,前呼後應。這個詩派可以說是文人薈萃,精華咸集,氣勢威猛,個性非常。他們特別自信,因為自信就不將舊時規矩放在心上,什麼音律格調,四聲六對,想沿用就沿用,想突破就突破;他們很有才華,因為很有才華,就要創造新詩新意,也不管別人能否接受,我行我素,吾愛吾廬,我自為之,君將奈何。他們聲勢十分顯赫,因為聲勢顯赫,更加肆無忌憚。實在說,他們中的許多人,並沒給後人留下幾首好詩,但那聲勢,無疑是相當大的。  比如樊宗師,一味追求苦澀怪異,寫的詩別人很難看懂,他自己還孤芳自賞,得意非凡。樊宗師一生作詩719首,文章291篇,雜文220篇,賦10篇,可以算一位多產作家。但他的詩文古怪到了極處,苦澀也到了極處。除去自己,別人很難明白。他的詩文留傳下來的只有詩一首、文一篇。其用字怪異險僻,意境不明不白。詩中說: 危樓倚天門,如星辰宮,穰薄龍虎怪,洄洄繞雷風。 詩前有序,開篇便說: 綿之城,帝猲、掀明威…… ,連范文瀾先生都說: 只有" 綿之城" 三字尚成語。余句全不可懂。 後人不懂,時人伯也難明白,想傳播久遠,怎麼可能?一般人不能理解的,韓愈偏能理解,而且為文褒揚。足見樊的詩文雖怪,但在當時,影響不小。無論當時還是以後,論及韓孟詩派的,都把他看成元和時期很有代表性的一家。  這也說明一個道理,凡要改變舊說,不能不矯枉過正,而那些先鋒派人物,常常在這種矯枉過正中,方便了後人,犧牲了自己。聯想到本世紀以來的現代派文學,對於生活在8、9世紀之交的樊宗師,也就覺得可以理解,甚至有某些敬意了。  韓孟詩派的古怪奇崛不在一人。因為他們的目標就是不合流俗,這種詩風對當時的詩壇產生了很大的衝擊力。就他們的創作而言,也確實寫了一些無法令人恭維的作品,寫了一些難於普及和流傳的作品,寫了一些只可作為研究史料的作品,但也寫了一些出類拔萃的作品。韓孟詩派影響奇大,他們中間出的人材也很多,但以創作實際與流傳範圍而言,則不如白居易的淺近平和,傳播廣遠。

推薦閱讀:

國學成語: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中國學生在美國有什麼困難?一位美國名校資深教授的回答
什麼是五倫、五常、四維、八德?
國學:借城隍廟話題學點楹聯知識

TAG:文學 | 國學 | 韓愈 | 孟郊 | 論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