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聖經中的7孝,告訴你什麼是真正的孝道

到水深之處 ·做得人漁夫

編輯:FISHER | ID:FISHER419

1989年,中國把每年的農曆九月初九定為老人節,這一天成為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老年人的節日。

該節日的意義與基督信仰中的「孝敬父母」的理念是基本相合的。其區別在於中國傳統文化是以「人」為本的孝道觀,是自然人行孝,而基督信仰是「神」為本的孝道觀,是重生的人行孝。

基督信仰中的「孝敬」理念,告訴我們基督徒敬和孝的真正意義,在乎生也在乎死;對乎人,也對乎上帝,並在破迷信、移陋俗、去糟粕,對提升中國傳統的敬老觀念方面具有其積極意義。

孝敬父母是上帝給我們的一條帶應許的誡命。讓我們在世得福,獲得長壽。

1

尊親之孝

孟子曰:「孝之至,莫大乎尊親;尊親之至,莫大乎以天下養。」(孟子·萬章上,第四章)

孔子曰:「孝子之事親也,居則致其敬。」(孝經·紀孝行章第十)

「資於事父,以事君,而愛同。故母取其愛,而君取其敬,兼之者父也。故以孝事君則忠,以敬事長則順。」(孝經·士章第)

聖經同樣注重孝敬。

你們作兒女的,要在主里聽從父母,這是理所當然的。要孝敬父母,使你得福,在世長壽。」這是第一條帶應許的誡命。(弗6:1-2)

聖經將孝道的觀念從尊親提高到敬畏上帝,遵從上帝誡命的高度,並且帶著應許之福。

2

不辱之孝

人要有好行為與內在美,不致羞辱了雙親才是真孝。

「宗廟致敬,不忘親也。修身慎行,恐辱先也。」(孝經·感應章第十六)。

「阿意曲從,陷父母於不義,一不孝也;家貧親老,不為祿仕,二不孝也。」(十三經註疏,趙氏注)

聖經提到:

謹守律法的,是智慧之子;與貪食人作伴的,卻羞辱其父。(箴28:7)

虐待父親、攆出母親的,是貽羞致辱之子。(箴19:26)

智慧之子使父親歡樂;愚昧之子叫母親擔憂。(箴10:1)

聖經不僅教導人不要羞辱尊長,更將孝道的層次提升到了遵行上帝律法和做智慧之子的高度。

3

奉養之孝

奉養是孝道應盡的本分,但要有尊敬之心,否則亦非真孝。

「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謹身節用,以養父母,此庶人之孝也。」(孝經·庶人章第六)

孟子曰:「惰其四支,不顧其父母之養,一不孝也;博弈好飲酒不顧其父母之養,二不孝也;好貨財,私妻子,不顧其父母之養,三不孝也。」(孟子·離婁下第三十章)

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養,不敬何以別乎?」(論語·為政第七章)

聖經十分注重奉養之孝,兒孫應奉養親長。

舊約聖經記載了約瑟供養父親和兄弟並父親全家眷屬。(創47:12)

耶穌責備法利塞人和文士,不能因他們當供給父母的已獻給上帝了,就不孝敬父母。(太15:3-6)

耶穌被釘十字架時也將母親托給約翰照顧。

若寡婦有兒女,或有孫子孫女,便叫他們先在自己家中學著行孝,報答親恩,因為這在上帝面前是可悅納的。(提前5:4)

人若不看顧親屬,就是背了真道,比不信的人還不好,不看顧自己家裡的人,更是如此。(提前5:8)

4

愛心之孝

只有奉養而無愛不算真正的孝行。

「資於事父,以事母,而愛同。」(孝經·士章第五)

子曰:「愛親者,不敢惡於人,敬親者,不敢慢於人。愛敬盡於事親。」(孝經·天子章第二)

子曰:「教民相愛,莫善於孝。」(孝經·廣要道第十二)

孟子曰:「食而弗愛豕交之也,愛而不敬,獸畜之也。」

敬、養、愛是節節相扣,環環相連的。

聖經的孝道更是深入,並且直抵愛的根源,超越一切人間之愛。

耶穌說要愛人如己(路19:18);要彼此相愛(約13:34);要愛仇敵(太5:44);更高一層,要盡心、盡性、盡意、儘力愛主你的上帝(可12:30)。

這種愛,不但層次提高,更是以上帝之愛去愛。

我們傳統文化中只以人性之愛去愛;而基督信仰強調的不但是人性之愛,更要有上帝之愛,唯有上帝的才是最完美的真愛。

5

歸全之孝

內外兼修才是真正的歸全。

「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孝經·開宗明義第一)

孟子曰:「事孰為大?事親為大。守孰為大?守身為大。

傳統文化歸全之孝,不但注重身體的完整,同時也注重人格的完整,道德的提升。

但聖經訓勉人不但身體人格要完整,更注重身、心、靈,全人之歸全。人要信靠耶穌才能盡歸全之孝。

人按照上帝的形像及樣式被造,人受撒旦引誘犯罪墮落,人惟有借著主耶穌基督的救恩,才能與上帝和好,恢復最初被造的樣式。

願賜平安的上帝親自使你們全然成聖!又願你們的靈與魂與身子得蒙保守,在我主耶穌基督降臨的時候,完全無可指摘!(帖前5:23)

聖經注重身、心、靈,向上帝完整的歸全,範圍比我們的傳統文化歸全之孝更廣,質也更高,因為是從人的層面提升到神的層面。

6

勸諫之孝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

長輩有過,子女禮貌的勸諫,也是孝子當盡的本分。

曾子曰:「敢問,子從父之令,所謂孝乎?」子曰:「父有爭子,則身不陷於不義。故當不義,則子不可以不爭於父。」(孝經·諫諍章第十五)

聖經對此有十分清楚的教導:

智慧人的勸戒,在順從的人耳中,好象金耳環和精金的妝飾。(箴25:12)

不可嚴責老年人,只要勸他如同父親;勸少年人如同弟兄;勸老年婦女如同母親;勸少年婦女如同姐妹;總要清清潔潔的。(弟前5:1-2)

7

感恩之孝


推薦閱讀:

荊棘與火焰
十二籃靈修丨默想聖經人物 · 利亞 LEAH
和合本聖經與中國(2)亂世的希望
信仰上帝的科學家越來越少了嗎?
李聖經有什麼演藝經歷?

TAG:聖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