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音樂在中國

流行音樂在中國 李廣平課程報名(0人評價) 0.0課程評價專業大類:藝術學專業:音樂學

······流行音樂指的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以美國黑人的Blues音樂為基礎,最初以商業為目的,發展至今有著眾多風格及多方面融合的調性音樂體系。在中國這幾年流行音樂發展迅速。教師團隊

李廣平 著名音樂製作人、詞作家單位:北京星之光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職位:董事長流行音樂流行音樂(Popular Music)準確的概念應為商品音樂,是指以贏利為主要目的而創作的音樂。它的市場性是主要的,藝術性是次要的。流行音樂19世紀末20世紀初起源於美國,從音樂體系看,流行音樂是在叮砰巷音樂、布魯斯、爵士樂、搖滾樂、索爾音樂等美國大眾音樂架構基礎上發展起來的音樂。其風格多樣,形態豐富,可泛指Jazz、Rock、Soul、Blues、Reggae、Rap、Hip-Hop、Disco、New Age等20世紀後誕生的都市化大眾音樂。 中國流行音樂的風格與形態主要受歐美影響,在此基礎上逐漸形成本土風格。起源從根本上講, 最開始的流行音樂應該從19世紀美國工業文明的興起說起。那時大批農業人口進人城市, 構成一早期的產業隊伍, 城鎮市民的結構產生變化。來源於市民階層中的新文化代表就是早期的流行音樂。那個時代, 反映懷念故土, 眷念家鄉生活的通俗音樂作品, 正好表達了遠離家園而來到陌生環境求生的人們的心理狀態和純樸的思想感情。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美國經歷了南北戰爭和第二次工業革命, 經濟的發展給人們帶來豐富生活的同時也促使音樂的長足發展。

當時美國的流行音樂多來自於黑人音樂。他們以口傳心授及與異族之間的私人交往, 逐漸形成了一種特有的音樂形式。不管是靈歌、索爾、節奏布魯斯、搖滾樂, 甚至是爵士樂的根源都可以追溯到由非洲傳來的黑人音樂。特別是由多民族文化彙集而成的爵士音樂, 以它獨特的演奏、演唱方式, 刷新了聽眾的耳目, 轟動美國, 又很快傳遍世界各國。爵士樂風格多樣、節奏性強, 不僅影響了其他流行音樂的形式, 也影響了嚴肅音樂的創作。二戰後又興起了搖滾樂、藍調和鄉村音樂。其中搖滾樂成為主流。搖滾樂同樣源於美國, 是黑人音樂的節奏與白人鄉村音樂和西部音樂的有機結合。搖滾樂強烈的節奏、以反抗為主題且簡單直自的歌詞以及多樣的表演形式、特立獨行的裝扮強烈地吸引著戰後的新一代青年。很多的美國樂隊等都對以後的搖滾文化產生了巨大影響。70年代以後, 音樂風格更加多樣, 走向前衛和極端, 表現在具有即興性、強調藉助和運用電子手段、注重樂器和效果的操縱技術、商業化傾向日趨明顯。流行音樂的發展日益走向繁榮。流行音樂的特性通俗性:這是流行音樂的基本屬性。與高雅音樂相比,流行音樂的歌詞相當淺顯易懂,沒有任何理解的障礙,這是流行音樂得以流行的必要條件。流行音樂很多作品都是抒發自我的真實感受,人們在音樂中感受到的是如同自己身邊的氛圍,聽到的是如同自己內心的聲音,從而喚起廣泛的情感共鳴。流行音樂所表現的是真實的生活與生存狀態,從某種意義上說,流行音樂把藝術生活化了,同時也使生活藝術化了。

大眾性:可以說「大眾性」是流行音樂與生俱來最為關鍵的特點之一,也是流行音樂的社會基礎所在。當前中國,經濟高速發展,社會形態正從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信息社會大步邁進,精神文明建設也放在了重要位置,人們在茶餘飯後、休閑娛樂的時候更多的是出沒練歌房、歌舞廳、咖啡廳、酒吧等等一些娛樂場所,交道打的最多的還是流行音樂。時尚性:既然流行音樂能適應時代發展的步伐,與最時尚、最流行的物質緊密相連,那麼「時尚性」也就可以說是流行音樂具有的一個獨特的美學特色。新奇性:新奇是一切流行事物的顯著特徵,好奇心是人類心理的一個特徵。而流行音樂作為一種主要以滿足消費為目的的商業化的娛樂音樂,它必然是「建立在契合了某種具有代表性的社會心理因而能為大眾所普遍接受的基礎之上的。」

娛樂性:流行音樂在大眾文化中扮演了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尤其是歌舞廳、卡拉OK、「練歌房」的興起,使得流行音樂越發成為大眾的娛樂方式。流行音樂中的通俗音樂的作品內容通俗易懂,題材多取自於日常生活,以表現愛情主題的為多數,接受和消費的主體多數是以一般平民或亞文化群為主,因此它強調的是它自身的娛樂性和消遣性。商品性:流行音樂的傳播載體是以作為大眾文化消費品的各類錄音磁帶唱片為主的,在市場經濟下,由於生產者面對的是一個巨大的商品市場,他們必然會以賺取利潤作為他的最終目標,而流行音樂正是藉助現代科技時尚化的包裝、便捷的傳媒等手段, 實現了工業化大生產, 建立了整套的商業化運作機制, 從而實現其經濟效益。快速更替性:既然流行音樂具有商業性,那麼它也和其他商品一樣,是群眾文化消費商品的主要形式之一,就必然存在著大批量的生產特性,產品快速的推陳出新,是為了滿足消費者不斷更新的文化消費的需求。參與性:流行音樂部分風格,有其是通俗音樂,旋律易記易唱,演唱時可以滿足自我的情感宣洩,產生自我陶醉感,從而獲得一種創造性的滿足感。這就使得流行音樂的可參與性大大增強。

即興性:是指在流行音樂的表演過程中,經常會根據現場的情況,即興地進行一些創意性的東西,無論是語言、動作、旋律中的變奏等等。傳播科技性:流行音樂是以大眾傳播媒介(機械媒介和電子媒介)為手段和按商品市場規律去運作的,可以說它是社會都市化的產物,它以都市普通市民大眾為主要受眾或製作者。科技的進步使得流行音樂的傳播手段發生極大的變化,從最初沒有影像的磁帶、唱片、CD、廣播到有影像的電視、卡拉OK、VCD、DVD、MTV,再到攜帶型的mp3、mp4、MP5等高科技的發明成果,這些科技產品的出現極大地滿足了流行音樂的廣泛「流行」。中國流行音樂的發展中國目前的流行音樂發展,可以說到了一個千帆競發、百花齊放的時代,儘管唱片業已經成為明日黃花,但音樂流行的腳步卻因為「選秀時代」的到來而呈現一派繁榮景象。回顧歷史可以發現,中國流行音樂從誕生的時候起就「風華正茂」,其勃勃生機和豐碩成果令人吃驚。今天看來,也有太多值得借鑒之處。輝煌的歷史遺產在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的上海,中國流行音樂的發展幾乎與世界同步,其中一些歌曲在曲式曲風、演奏方式、流行程度、時尚潮流方面與歐美並駕齊驅,有歌曲一度打入美國流行歌曲排行榜榜首,可謂輝煌一時,成績驕人。周璇、白光、白虹、姚莉、李香蘭、吳鶯音、張露等一大批優秀的流行歌星以及黎錦暉、黎錦光、陳歌辛、陳蝶衣等一批著名的詞曲作者走進了人們的視野。

從兒童歌曲轉入流行歌曲創作的黎錦暉先生,可謂中國流行音樂的開拓者,他創作的《毛毛雨》是中國現代第一首流行歌曲,《妹妹我愛你》、《桃花江》等歌曲流傳極廣。陳歌辛先生則是把自己的作品推向國際社會的第一個中國流行音樂大師級人物:他的成名作最著名的《玫瑰玫瑰我愛你》,不但在四十年代走紅全國歌壇,二戰結束後,美國流行樂壇還有人把這首歌譯成英文Rose Rose I Love You,改編成爵士樂,出版了唱片及樂隊曲譜,流行於美國及世界各地,很受世界各國人民喜愛。除了這首歌曲之外,陳歌辛著名的作品還有:《薔薇薔薇處處開》、《夜上海》、《夢中人》等等,旋律都十分優美流暢,深受群眾喜愛;其他優秀的早期流行音樂人還有:黎錦暉的弟弟黎錦光,他寫的歌曲《夜來香》、《香格里拉》、《春之晨》、《愛神的箭》、《星心相印》都是風靡全國走紅東南亞的佳作;陳蝶衣,這位中國早期流行音樂的專業詞人,寫過的歌詞不下五千首!《南屏晚鐘》、《鳳凰于飛》、這些大家熟悉的歌,全是他手筆——注重中國古典文學的文雅優美,又富於現代意象的暗喻性,營造一種畫面與旋律共美的意境,他曾在香港說:「香港的商人大都叫我寫得通俗一點,其實,中國文字都存在了幾千年,有什麼聽不懂的呢,我可以通俗,但絕不能庸俗。」現實的生存景況都市商業流行歌曲。今天的中國歌壇,國際五大唱片公司已經全部進入中國設立分支機構或辦事處以及製作與營銷公司;他們和國內大量民營唱片公司一起,簽約了大批歌手,推出了大量專輯。台灣、香港、內地的唱片製作呈現一種融合、滲透、互相影響的狀態。大量港台製作人、經紀人進入內地市場,大量歌手長駐內地特別是北京尋找機會。後校園民歌的人文歌曲。台灣早期的校園民歌和內地在1994年出現的校園民謠現象,都以其人文化的歌詞,吉他伴奏為主的憂鬱旋律,清新質樸的演唱風格,而成為中國流行音樂的一脈理想主義清流!羅大佑、高曉松、李宗盛都是對歌壇擁有巨大推動力的人物,而今天中國民謠的發展,已經進入分化階段:城市民謠、原生態民謠、民謠搖滾,都可以看作校園民謠的分支。早期在校園最受歡迎的朴樹、張楚、何勇、丁薇、小柯依然在堅持他們的民謠或民謠搖滾之路;

最近,在台灣早期民歌運動起過領軍作用的著名民謠歌手、五十多歲的胡德夫復出歌壇,他在北京大學的民歌講唱會獲得巨大成功,由他引發的民謠話題一時成為歌壇熱點,發人深思。中國標籤的搖滾歌曲。自從崔健用《一無所有》打開了中國搖滾的一片天空後,中國搖滾就在搖搖晃晃中艱難前行。搖滾音樂在音樂形式上的先鋒實驗色彩、在歌詞的犀利與審視社會的多變的角度上,都有商業流行音樂所沒有的寶貴的文化元素,所以,擁有超前眼光的唱片商,其實不該忽視搖滾在中國的巨大市場。新民歌與原生態歌曲。在中國的現實語境中,還有一種歌曲是繁榮發展的,那就是中國學院派的民歌創作和演唱。以彭麗媛、宋祖英和閻維文、劉斌等為代表的中生代演員和以王宏偉、劉和剛、湯燦、祖海、陳思思等為代表的新生代民歌演唱家們,他們每年在唱片市場所佔的份額也不小,而且他們還是各地演出市場的主力軍。近年來唱片市場創造奇蹟的,還有一個品種:就是對原生態民歌進行改造或移植或引用部分素材進行創作而獲得巨大成功的唱片:如朱哲琴(DADAWA)與作曲家何訓田合作的《阿姐鼓》,在全球56個國家出版發行,是第一張全球發行的中文唱片,贏得無數國際讚賞並取得巨大的商業成功!未來的發展願景後工業化時代的民族流行音樂。就我的觀察而言,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依然是中國流行音樂目前發展的主要潮流。《阿姐鼓》的成功是一個良好的信號:世界各國基本上都把她歸類為「World Music」風格的作品,在英國和美國都獲得了相應的獎項;舞蹈家楊麗萍用雲南原生態舞蹈和音樂彙集創作的《雲南映像》風靡世界幾十個國家,獲得極高讚譽。

人文化與民族化結合的搖滾音樂。崔健之後,據說真正能代表中國搖滾走向世界的是新一代搖滾教父謝天笑。他最具創意的依然是老崔玩過的手法:在樂隊中加入古箏樂器,起到了畫龍點睛的效果。中國搖滾目前已經和世界接軌,他們非常真實,非常主流,是有著無限發展前景的「活魚」,對中國流行音樂有示範和推動的作用。中國風格的商業流行歌曲。近期的唱片界終於颳起一股「中國風」的創作風潮。以周杰倫為核心的R&B中國風,把西方嘻哈文化與中國色彩結合起來,成為這幾年唱片與歌手趨之若鶩的創新手法。中國風是指內涵用中國文化做底蘊的、採取中國文化意象描摹世俗人情歷史變遷,歌詞採用深具中國古典文化背景的語句、並用現代流行音樂的旋律、唱法及編曲技巧,達到中國背景與現代世界音樂節奏的完美結合,成為把含蓄空靈、寫實寫意、古典與現代、時間與空間融合在一起的文化歌曲。這種中國風格的商業流行歌曲還會持續成為一種流行的熱潮,因為我們一直就是一個注重旋律的民族,流行的潮流怎麼變,「中國心」是永遠不會變的!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王菲歌曲《愛不可及》?
極簡音樂史目錄
你喜歡哪些節奏比較舒緩的歌?
聽徐佳瑩《尋人啟事》之音樂筆記
|第十五期| · 網易雲音樂熱評

TAG:中國 | 音樂 | 流行音樂 | 流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