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藩之亂」與清初政治、軍事格局大變動

清初,曾經對重要漢族將領裂土封侯 ,破例封四個漢將為王爵。他們是吳三桂、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其中,後三人是在入關前就已經受封,吳三桂獻關有功,封為平西王。順治年間,加封平西親王,歲俸8000兩(滿人親王歲俸10000兩、郡王5000兩)。這四個人中,孔有德比較粗莽,但是,號稱「忠義」,他和耿仲明原來都是明軍皮島守將毛文龍的孝子賢孫、僕從家將,袁崇煥斬殺毛文龍後,孔、耿佔據登州造反,後被擊敗,逃到後金,耿仲明本人已經二次投奔後金了(第一次是明朝天啟二年)。尚可喜原來很想立功受賞,可是,被人誣陷,無以自明,只好做了韃子。吳三桂的事情前半段,想來大家也都知道,就不多說了。  孔有德降清以後,很賣力氣,南明三忠,有一忠是讓他給殺的,就是死守桂林的瞿式耜,他和張居正的孫子張同敞同時遇害。接著,李定國的軍隊駕到,孔有德大李定國10多歲,征戰有年,根本沒把這位中國的第15名名將放在眼裡,結果,自殺報國。隨後爵位除掉,可是他的女兒孔四貞因為早年就幾乎嫁給順治做了妃子,所以,仍然被孝庄太后養在宮裡,視同郡主。孔有德的兒子廷訓被殺。孔四貞以後嫁給孫龍的兒子孫延齡,繼續守在廣西。  耿仲明是個糊塗蟲,他本人因為早年有過皇太極的特許,可以私自蓄養奴才,就忘乎所以,清軍入關後,嚴格執行「逃人法」,耿仲明不以為然,結果,被彈劾,嚇得上吊自殺,有一種說法是清廷早就想除掉他,派了張存仁把他整死了。不管怎麼說,這種在當時看來有點自絕於人民自絕於黨的做法很被多爾袞看不起,不準後代襲爵,直到順治八年,才讓他的兒子耿繼茂承襲。  尚可喜是這四個藩王里最狡猾的,他也是為子孫留後手最成功的一位,尚家後來一直是清廷內務府的世襲管事,直到清末。三藩之亂也是由他自請撤藩引起的,他其人膽大心細,早就看出清廷對他們這些異姓藩王不待見,所以,到了廣東以後,大肆收刮、富可敵國。軍權則不聞不問。所以,很是讓輔政大臣放心。  吳三桂,這個人說他是中華民族的千古罪人是一點也不冤枉他,很多人還在為他獻出山海關辯護,如果這個也能饒恕的話,石敬塘、張邦昌是不是都可以平反?他們也是事出無奈啊!特別是汪精衛也可以平反!因為,汪精衛自己說:「我不跳這個火坑,誰來跳?與其讓日本人來統治,還不如中國人自己來搞好些!」一聽也挺在理,當年,吳三桂不也是說等待平定了李闖,他就迎回太子等等,這能是真的嗎?若果那樣,多爾袞不成了冤大頭?城下之盟本來就沒有條件可講的。  順治末年,清廷本已準備放過逃到緬甸的永曆君臣,是吳三桂一再申請進兵,在昆明絞殺故國君主的時候,這位平西王用封建時代的哪一條道德標準衡量也不能算是人啊!  好了,就算是吳三桂借兵有他可行的一面,但是,延至康熙12年,滿情入關30年了,就是距離剿滅茅廬山的最後李自成余部也有10年了,天下粗安、人心思定,吳三桂為了一己之私,再度起兵,以致兵禍延續八年之久。說到底,此人就是典型的軍閥,心目中只有自己的利益,自然,人不為己,那就不是人,然而,以天下人的利益換取一己的私利,這總說不過去罷,像他這樣的人還有很多,諸如被稱作解放台 灣的將領施琅等人都是這個類型。  尚可喜上書之前,康熙就準備撤藩,但是,朝廷很多人都不同意,現在看,多數人的意見是有道理的,康熙時年20歲,正是年輕氣盛的季節,明珠、莫洛等人也未必真有什麼真知灼見,老米(米思翰)是從戶部的角度考慮問題。圖海當時就是不主張撤藩,他主張持重,最好等吳三桂這幾個老人死了以後再動手,若果就是撤藩,也必須一個一個來,不能全鍋端。康熙的基本論調是「撤亦反、不撤亦反!」事實上,撤藩後,尚家就沒有馬上跟著反。  最主要的是康熙高估了滿清在國內的力量,低估了吳三桂的 煽 動!康熙12年11月,吳三桂殺雲南總督、巡撫,起兵造反,這裡說一件事,就是殺的這個雲南巡撫朱國治實在是該殺!此人就是著名的冤案「江南奏銷案」的始作俑者,文人金聖嘆就死在他手裡,電視劇《康熙王朝》還把此獸寫成好人,真是瞎了狗眼!  吳三桂起兵之前,就有人建議他立刻直撲南京或者快速進軍中原,聯絡陝西,可是吳三桂就是個軍閥,他就想佔住湖南,和清廷分土而治。所以,讓清軍有了緩勁的機會。三藩亂起,接著就是川、閩、桂等六省叛變,尚可喜的兒子尚之信、福建的耿仲明的孫子耿精忠、廣西的孫延齡,這裡說一下孔有德的女兒孔四貞,以往不少書里把她描述成什麼巾幗女傑,其實就是一個傻老娘們。她讓部下戴良臣離間得手,反而疏遠了丈夫孫延齡,以致孫延齡反被戴良臣、王永年所制約,憤然造反,結果,反讓吳三桂所殺,最後,孔四貞出家。  到底是尚可喜老謀深算,不同意兒子尚之信的話,反而把吳三桂的使者殺掉,呈報康熙,讓康熙感動夠嗆,封老頭為平南親王!這是滿洲人封的最後一個漢人的親王。可是,尚可喜因為老病在身,管不住兒子,尚之信到底是反了,不過後來又重新投降。耿精忠和他爺爺一樣胡塗,所以,最後也是什麼也沒撈到,倒是給鄭經奪了許多地方。  康熙最關注的是陝西,如果陝西和四川聯成一片,那就直接威脅到山西和京師,於是,他派最信任的莫洛去經略陝西,以康熙的想法固原提督王輔臣是靠得住的,因為,王輔臣是順治非常看的上眼的邊將,王輔臣,人稱:「馬鷂子」,是明末清初的猛將,他威名素著,曾經給洪承疇做過護衛,後來,順治聽說軍中馬鷂子,就接見他,而且很是看重他,王輔臣這個人的確是傳奇人物,他本來和吳三桂他們很好,可是,他覺得吳三桂這個人靠不住,他就託人謀求了固原提督,康熙在王輔臣陛辭的時候,賜給他兩把槍,說是這是先帝之物,朕是先帝之子,爾是先帝之臣,見先帝之物,無負先帝之望。搞得王輔臣痛哭流涕,誓死報效。可是,莫洛這個人不行,他瞧不起王輔臣,最後把王輔臣惹火了,把這個老東西給宰了,陝西一下子亂了套,要不是「河西四將」的張勇在那裡死抗,王輔臣恐怕要拿下山西。  康熙請出圖海,募集滿洲家奴加上黑龍江馬隊,追隨信郡王鄂札,剿滅王輔臣,王輔臣是被冤枉的,所以,康熙一直對他表示既往不咎、招撫為上,而且,康熙最終起用大批漢將,河西四將脫穎而出!王輔臣於康熙15年六月十五日投降圖海。吳三桂固守湖南不行以後,破罐子破摔,在衡陽稱帝,徹底暴露了本來面目!原來,吳三桂起兵之初,像顧炎武等很多名人都是觀望,以為老吳是反清復明,沒想到是這麼個結果,於是都做鳥獸散去。  吳三桂死後,清軍又用了三年的時間攻下昆明,首下昆明的是河西四將趙良棟!  三藩之亂徹底標誌著滿洲八旗軍隊的全面衰落,綠營成為主力。也標誌著清初對全國局勢控制的最終鞏固。

  現在,我們看一下結果,在反三藩的過程中,滿蒙名將有以下幾位:  圖海、賴塔、瓦爾喀、畢力克圖、察尼、莽依圖  漢將有:  張勇、趙良棟、孫思克、王進寶(以上為河西四將)、董衛國、蔡毓榮  戰事結束後,康熙對參戰的滿洲皇族大為不滿,有史料表明:這些統兵的滿洲宗室最後基本都是獲罪受罰,包括安親王岳樂,他死後被追奪親王爵位。順承郡王勒爾錦是康熙最恨的一個,回京後,奪爵幽禁。其他如彰泰、董額、尚善(病死未追究)、喇布這幾個親藩宗室都是罷官的、奪爵的、罰銀的,總之,沒好。  再有交待一下,從逆諸人,尚之信看在他爹的面子賜死,不過,康熙41年,給他平反,發還家產。小耿凌遲處死,最慘!到底是王輔臣最明白,圖海帶他入京,他就知道康熙要算老帳,他就把親信、僕人都找來,分給他們金銀,然後讓他們把自己弄死,然後,就以半夜暴病而死呈報朝廷,結果,果不出王輔臣所料,康熙就是想收拾他,可是,他一死,也就沒有對象了,於是,康熙就把他兒子給廢了,變成老百姓,乾隆年間,把王輔臣正式定位:逆臣。  當時,有人說吳三桂,寫了一首詩,其中兩句是:丹心已為紅顏改,青史難寬白髮人。
推薦閱讀:

邪惡的軍事-工業複合體
阿三的潛艇怎麼能和我們比?我們有黃旭華黃老,你們有嗎?
薩德系統是無敵的嗎?2個辦法可以將它幹掉
合眾為一,小考南北戰爭時期美國軍事勳章
非洲生活真實記錄!不會幹活,人懶惰

TAG:軍事 | 政治 | 格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