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粥鍋中的增稠劑是怎麼回事

2014-10-20 13:16:17

最近增稠劑成了媒體關注的焦點,從某家長發現乳飲料能凝成「膠」,到某廚師爆料粥店熬粥時加入的「膠」,讓很多人著實又恐慌了一陣子。把乳飲料倒在盤子上,讓液體鋪成薄薄的一層,過夜之後再看,就會形成一層柔軟的凝膠,這真不是什麼新鮮事,前兩年已經爆炒過一次了。其實,很多飲料都有這種效果。在自己家裡用牛奶兌些煮濃燕麥粥湯,也會發生同樣的事情。無非就是牛奶蛋白質和植物膠之間發生的一種相互作用,結果是形成柔軟的凝凍而已。但是,粥店裡也要加膠,這事以前好像還聞所未聞,它真的可怕嗎?屬於違法行為嗎?

於是想起最近時髦的說法:天上飄來五個字,這都不是事!

其實,至少咱們中國人,對粘性的食物,好像有一種本能的熱愛。比如說,粘性的糯米賣得比不粘稠的粳米和秈米更貴,專門在端午、元宵之類節日享用;粘性的大黃米和小黃米都被做成節日食物和特色小吃;粘性的銀耳湯被女性作為養顏食物寵愛;粘性的皂角米當成特產賣,粘性的豬皮湯也被尊為美容食品……

即便本來不那麼粘的食物,人們也很願意努力把它們做得粘一點。比如說,煮大米粥小米粥雜糧粥的時候加點鹼,無非是讓粥輕易變得更粘稠,不僅粥店深諳此道,很多百姓家中也樂此不疲。又比如說,炒菜的時候勾個芡汁,做湯羹的時候撒點水澱粉,不都是為了增稠嗎?冰淇淋化凍之後,那種粘稠得像膠水的湯汁,是增稠的效果;很多飲料為了增加點「內容感」,也是要設法增稠的。

喜愛凝凍口感的人,同樣不在少數。在傳統食物當中,肉皮凍、魚皮凍、山楂凍、杏仁豆腐、椰果凍之類,都是深受歡迎的凝凍食品,更不用說各超市賣的果凍類產品,以及西餅店和甜品店裡的各種布丁甜點了。似乎並沒有人去追究,這裡面到底加了什麼。

其實,增稠劑和凝膠劑,幾乎是一類東西的兩種形式。大部分能凝膠的東西,都可以用於增稠;同樣大部分能夠增稠的東西,也可以用來凝膠(少數例外)。比如說,豬皮可以煮成粘稠的肉皮湯,這湯冷卻之後就能變成肉皮凍。又比如說,山楂可以煮成粘稠的山楂湯,濃山楂湯加大量糖再放冰箱里,就能凝成山楂凍。它們所玩的遊戲,無非是溶膠-凝膠的形態變化。

所謂溶膠,就是一些親水的長鏈大分子遊盪在水中,它們能吸引很多水分,水分子層層吸附在它們的周圍,就好像明星周圍有一大群粉絲包圍,弄得場面擁擠不堪。而所謂的粘度,就是分子之間運動時產生的阻力。顯而易見,一個明星走路,和包圍了一大群粉絲的明星走路,阻力程度大不相同。

明膠也好,澱粉也好,銀耳多糖也好,卡拉膠、黃原膠、果膠、羧甲基纖維素、各種改性澱粉等食品中常用的增稠劑也好,它們在水中能形成粘稠溶液的道理都是完全一樣的——它們是親水的長鏈大分子。

這些大分子們,溫度高的時候會分別在水中自由活動,但溫度低的時候,它們就傾向於和同類互相靠近。然而,這種靠近被很多水分子所阻擋,只能在某些點親密接觸。結果,大分子們就形成網兜一樣的狀態,而水分子就被網在大分子的網路當中。這種狀態,就是柔軟程度不同的凝膠。這種凝膠,和溶膠的化學成分完全一樣,並不會額外產生什麼有害物質,就像肉皮凍一加熱又會化成粘稠溶液一樣。

這類遊戲,如果在家中的廚房玩玩,本來很有情調。人們還特意去購買什麼「吉利丁」(gelatin,明膠,啫喱粉)或者瓊脂(洋菜、洋粉、凍粉、瓊膠、燕菜精),用來製作各種凍狀甜點,覺得自己的廚藝相當高大上。但是,一旦放到了市售食品當中,就有很多人表示恐懼。比如說,大廚爆料,粥店裡的粥中加入了一類叫「粥寶」的添加劑,其中有「黃原膠」這種「工業成分」。

的確,黃原膠是多個國家許可使用的食品添加劑,它是微生物產生的一種膠質,在食品中加入它,除了能延緩消化速度(這會降低餐後的血糖和血脂升高程度)之外,並未發現什麼明顯危害。即便買外國食品,也經常能在冰淇淋中、布丁中甚至沙拉醬等調味醬里發現它。在我國,它被許可用於奶油、糖漿、生濕麵食品(比如餛飩皮、餃子皮)、生乾麵製品(比如挂面)、香辛料、果蔬汁當中,所以它是貨真價實的食品工業用添加劑。而且,在餛飩皮餃子皮當中,添加量可以高達1%,在果蔬汁當中則可以「按生產需要適量使用」,並未限量。

此時我估計很多人會驚嘆說:啊!原來店裡那些怎麼拽都扯不破的餃子皮,是因為加了增稠劑啊!對,很可能還不止這一種添加劑呢,磷酸鹽和食用鹼也是可以加的,只要沒有明礬和硼砂,就不算違法。

有人會說,這個許可範圍中,並沒有包括粥店裡的粥啊!的確,增稠劑的實際使用範圍,和目前的實際有所差距。比如說,目前食品工業制定的標準中,大部分沒有考慮到餐飲業的需求問題,就帶來了一些法規的真空地帶。

在家熬粥當然無需這些增稠劑,但在店裡就不一樣了。客人不太可能等著從頭熬粥,讓飢腸轆轆的客人等50分鐘,也確實太過分了(我親身經歷過一次)。可是,粥不是可以一直在鍋里熬的東西。隨著熬煮時間的延長,它會逐漸變稀,粘度下降,當然也就不好喝了。

這是因為,煮粥材料中的澱粉,是以澱粉粒的形式打包存在的。在澱粉粒吸收水分膨大到極限之後,再充分加熱,澱粉粒會發生破潰,這個時候,粘度就會上升到最大。一旦澱粉粒崩解成碎片,粘度就會下降。這就好比說,圍著明星的粉絲成團聚攏的時候,交通阻力是最大的。一旦這些人散開,對交通的影響也就會迅速下降。

所以,為了讓粥一直保持粘稠狀態,讓消費者什麼時候來喝都覺得粥的口感不錯,單靠澱粉就有點靠不住,即便添加少量食用鹼,又添加少量糯米,效果也不夠理想,於是需要找一些粘性比澱粉更強的長鏈大分子。於是,黃原膠和其他增稠劑就被請進了粥鍋當中。

我推測,所謂的「粥寶」添加劑當中,除了黃原膠,肯定還有其他促進澱粉親水性的東西,比如食用鹼,比如磷酸鹽等。還有業內人士爆料,粥裡面的甜味,其實是加了甜味劑而不是白糖,有的還放了肉類香精和水果香精。

這到底是一種違法行為,還是為了方便消費者而採用的餐飲正常措施呢?我不是法規專家,沒法界定這事兒。我只想強調兩件事:第一,國家應當把餐飲業的添加劑使用納入管理。第二,餐飲業者應當明白告知消費者,餐飲食物中加了哪些添加劑,讓消費者明明白白地吃。

從消費者角度來說,首先,您是不必太過恐懼粥鍋里的增稠劑的,因為在添加劑中,它們的安全性比較高,而且如果您不是天天去粥店喝粥的話,估計從其他食物中吃進來的增稠劑更多。其次,吃東西一定要明明白白地吃,知道外面的粥不可能現熬現喝,也就別指望它和家裡的粥品質完全一致了。說到這兒,肯定會有人問:罐頭裝的各種粥有沒有添加劑呢?自己直接去看配料表就知道了。


推薦閱讀:

老胃病常發作,怎麼樣才能養好胃?
收藏 | 為了做好一份PPT,我是怎麼找到需要的圖片的?
《百萬秒問答》什麼時候播出怎麼報名的 主持人是誰節目嘉賓有哪些
尼康d7100拍攝夜景怎麼設置
汽車怠速高怎麼解決?先用手堵住節氣門看看

TAG:怎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