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諧社會建設中的「印象浙江」

和諧社會建設中的「印象浙江」

盛氏微言 2011-05-07 00:28:38 閱讀2849 評論14 字型大小:大中小訂閱

和諧社會建設中的「印象浙江」盛大林

4月22日至29日,我應浙江省委外宣辦以及浙江在線新聞網站的邀請參加了「和諧浙江」主題筆會活動。在七八天的時間裡,我們參觀考察了杭州、寧波、紹興、舟山、湖州等五個地市的幾十個機關、社區、企業、鄉村以及風景名勝區,親眼目睹了浙江各地在和諧社會建設方面所作的努力以及取得的成果。

那麼,浙江在和諧社會建設方面到底做得怎麼樣?浙江的社會「和諧」了嗎?坦率地說,僅憑短短7天的參觀就下「和諧」或者「不和諧」的結論,都未免失之草率。但「窺一斑而知全豹」——我雖然不敢妄下「結論」,但談一談「印象」當無不妥。

「印象」怎麼談?筆會期間,我們觀看了兩個大型實景演出——《印象西湖》和《印象普陀》——張藝謀的「印象系列」都是採用現代的聲光電技術把當地的風土或文化呈現出來,從而給觀眾留了美好而深刻的「印象」。不過,用文字表現「印象」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兒。下面,我試著從幾個維度來談談浙江的「和諧」建設以及給我留下的「印象」——

一,「和諧」的基礎好

1,城鄉收入差距小,收費罰款數量少。

此次參觀考察活動開始前,浙江省委書記趙洪祝會見了「和諧浙江」專家博客主題筆會的成員。在介紹浙江省基本情況時提到的兩個方面的數字給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那就是:浙江省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3萬元,農民年人均純收入為1.4萬元,城鄉收入差距為2.1:1,而全國的城鄉收入差距為3.3:1。另一個是浙江的財政收入中,稅收佔95%,稅外收入只有5%。據我了解,全國財政收入中,行政事業性收費和罰沒收入所佔的比例在30%上下,有的地方甚至接近50%。

「不患寡,而患不均。」因此,在很多國人的心目中,分配不公平比貧困更加難以容忍。因此,城鄉差距過大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大問題,也是威脅社會和諧穩定的一大隱患。為了實現全面、健康、可持續的發展,科學發展觀的「五個統籌」中就包括統籌城鄉發展,而提高農民收入也是「三農」工作中的重要抓手。近年來,雖然中央一再強調增加農民收入、縮小城鄉收入差距,但全國的城鄉收入差距不但沒有縮小,反而還在擴大。沒有想到,浙江的城鄉收入差距比全國平均水平低那麼多!

「亂收費,亂罰款」也是影響社會和諧穩定的一大痼疾。巧立名目、以罰代管在很多地方都普遍存在,「公路三亂」、教育亂收費等問題更是「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對「執法利益化」現象,公眾深惡痛絕,很多矛盾糾紛、行政訴訟、集體上訪也因之而生。浙江的非稅收入如此之少,足以說明該省的「亂收費,亂罰款」問題並不嚴重。

城鄉收入差距和非稅收入所佔比例都是與社會的和諧度成反比的。浙江在這兩個方面的指標,說明該省的穩定與和諧的基礎比較牢靠。

2,提前應對「老齡化社會」。

根據《2009年度中國老齡事業發展統計公報》,全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達到1.6714億,佔總人口的12.5%。到本世紀中葉,中國人口的1/3將是老年人。我國正面臨著「未富先老」的局面。相比之下,浙江省的老齡化問題更加嚴重。截至2010年末,該省60歲以上老年人口789.03萬人,佔總人口的16.6%。預計2015年,老齡化率將達到20.45%。到了那個時候,沉重的養老負擔將讓年輕人難以承受,進而影響社會的穩定與和諧。而且這個問題等到火燒眉毛的時候再去解決,就來不及了。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關於老齡化問題的議案、提案和建議就特別多。

浙江省已經著手解決這個問題。「十二五」期間,該省將加快推進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穩步提高社會養老保障水平,大力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同時探索養老金正常調整機制。而從幾年前開始,寧波等市就已經開始推行「居家養老」的模式。這一模式讓老年人住在社區也能享受到養老院的服務,而社區護理站的財政、設施、護理人員等方面的問題由政府來解決。這種新型的養老方式,集中了家庭養老和機構養老的兩個優點,既滿足了老年人的「戀家情結」,也減輕了年輕人的負擔,還減少了養老福利設施的投入。同時,寧波市還將「居家養老」的模式推廣到了農村。目前,寧波在農村已建成了165個居家養老服務中心,每個中心都基本配備電視機、棋牌桌、按摩椅、健身器材和戲曲道具等,老年人可以在那裡吃飯、讀書、娛樂。

在理論界,「居家養老」並不是一個新概念,但真正付諸實踐並大範圍推廣的可能只有浙江省。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政府購買服務」為居家養老提供了經濟上的保障。我們在與寧波市海曙區有關部門以及市民座談中了解到,政府在居家養老方面的投入很大、決心也很大,而且已經取得了顯著的成效。令我難忘的是,在主持人宣布座談結束之後,有兩位老年市民還「強行」站出來向我們大聲地稱讚「居家養老」——他們的幸福溢於言表!

一個社會是否和諧,「老有所養」是一個重要的指標。在這方面,浙江也先行一步了。

3,文化滋養「和諧」環境

文化是社會的黏合劑和潤滑劑,因為它可以提高公眾的素質、增進人們的友誼,從而促進社會的和諧。野蠻的社會不可能和諧,文化的沙漠里也建不成和諧的社會。在這方面,浙江有著獨特的優勢,而且也善於發揮文化的作用。

杭州、寧波、紹興、湖州……無論走到浙江的哪個地方,你都會深切地感受到什麼叫「人文薈萃」。紹興的蘭亭是「書法聖地」,杭州的西泠印社是「篆刻聖地」,寧波的天一閣是「藏書聖地」,湖州更有「中國書畫史,半部在湖州」之說。每到一處,當地都能列舉出一長串文化名人的名字;每個地方,也都把文化名人當成城市的名片。比如寧波是國內第三、全球第六的大港口,說起寧波,大多數人首先想到的肯定是深水良港、經濟發達,但這個城市的宣傳語卻是——「書藏古今,港通天下」,也就是說,它把「天一閣」這個文化遺存視為第一名片——其對文化的看重可見一斑!

在紹興參觀期間,我們曾體驗了「紹劇藝術中心」里的演出。那是個星期六,偌大的劇院里座無虛席。據介紹,每逢雙休日,這裡都有紹劇演出,而且幾乎是場場爆滿。一流的設施、一流的表演自不必說,讓我感觸最深的還是市民們的閒情逸緻,因為這足以說明那裡的市民不僅富足、高雅,而且自得、閑適——這不正是和諧的表現嗎?

「化,教行也。」文化可以滋養出和諧的環境。

二,「關係」處理得好

社會要達致和諧,必須處理好各種社會關係,比如幹群關係、勞資關係、醫患關係,以及戶籍人口與非戶籍人口、常住人口與流動人口的關係。而在這些方面,浙江都已進行了有益的探索並已取得了明顯的效果。

1,幹群關係。

近年來,浙江在全省推行「網格化管理,組團式服務。」所謂「網格化管理、組團式服務」,就是在基層行政區劃不變的前提下,把鄉鎮(街道)劃分成若干個單元網格,通過整合基層各類組織資源,對應每個網格組建相應的管理服務團隊,全面承擔網格內聯繫群眾、改善民生、解決矛盾、促進和諧、推動發展等職責,並運用現代數字技術搭建信息化管理服務平台,提高社會管理的科學化、精細化和信息化水平。實踐證明,「網格化管理、組團式服務」是做好新時期群眾工作的有效方法,是改善和創新社會管理的有力抓手,通過整合各方資源,廣泛聯繫服務群眾,使黨群幹群關係更加密切。

2,勞資關係。

浙江的很多企業在發展狀大之後都很注重構建和諧的勞資關係,因為它們認識到勞資關係不和諧,企業就不可能獲得健康、可持續的發展。比如浙江傳化集團為了促進勞資關係的和諧,一方面為員工提供平等的發展機會,一方面為員工提供穩定的勞動收入,一方面為員工提供良好的工作環境。為了保障職工的收入,該公司做到了「四個務必」:一是務必確保員工基本收入穩定,二是務必確保員工收入穩步增長,三是務必確保員工分配公平公正,四是務必確保員工福利不斷改善。浙江傳化集團有關負責人介紹說,公司在創辦之初,幾個初創者就在一套房子里同吃同住,就像一家人一樣。集團總裁徐冠巨的老母親今年已經80多歲了,多年來一直堅持養豬種菜,並送到公司的食堂供職工們吃,因為她聽說市場上銷售的豬肉蔬菜等都不太安全……20多年來,儘管事業拓展越來越寬,員工隊伍越來越大,但「企業關愛員工、員工熱愛企業」的和諧氛圍卻傳承不斷。

3,醫患關係。

近年來,隨著經濟社會轉型加快,利益格局深刻調整,社會矛盾不斷湧現,針對新的形勢,寧波、紹興等地致力於社會管理創新和社會矛盾化解,探索實行「大調解工作模式」,即以人民調解為基礎和依託,人民調解與司法調解、治安調解、仲裁調解、信訪調處等既獨立發揮作用又相互銜接聯動,努力做到「信息早知道、人員早介入、事態早穩控、矛盾早化解」,力爭實現「排查零遺漏、對接零距離、調處零激化、矛盾零上交」。切實提高了就地化解矛盾糾紛的能力,有力地促進了當地社會和諧穩定。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大調解」制度中的醫患糾紛第三方調解制度。長期以來,醫患糾紛是影響各地穩定及和諧的一大因素。醫患矛盾之所以容易激化,與調解機構的不獨立有很大的關係。為此,紹興縣專門成立了醫患糾紛調解委員會。據介紹,「醫調委」是由市政府下文、司法局牽頭成立的民間組織,由具有法學、藥學、臨床醫學等方面資質的人員組成,工作經費由財政予以保障,調解糾紛不收任何費用。這種醫療糾紛第三方調解制度受到了患方、醫方和社會的歡迎,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4,新老市民的關係。 身處東部發達地區,浙江也是外來務工人員最多的省份之一。該省的很多地方,外來務工人員遠遠多於本地的戶籍人口。能否處理好本地人口與外來人口的關係,直接關係到當地社會的和諧和穩定。為了讓他們和諧相處,浙江各地不僅在稱呼上充分尊重外來人口(比如稱他們是為「新市民」或「新村民」),而且創造條件讓他們參與當地的管理並賦予他們與本地人相當的權利。

寧波市慈溪市坎墩街道五塘新村現有總人口3617人,其中暫住人口2850人。2006年,該村創建了我國首個和諧促進會,通過組織會員參加社會治安、環境整治、參政議政、扶貧濟困等社會事務管理活動,極大地調動了新老村民投身於和促會建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三,「包容」促進和諧

在此次考察的第一次歡迎晚宴上,鄰座的浙江在線總編輯李仁國老師向我介紹說,杭州是一個包容的城市,各色人等、各樣商品、各種文化都不會受到排斥,很多新產品都是在杭州打開市場的。我想,這與沿海地理位置所帶來的開放傳統有關,也與宋朝南遷造成的南北文化大融合有關。

包容的不僅是杭州,整個浙江都給人以開明、包容的印象。這種包容不僅體現在市井民間,也體現在廟堂之上——這從浙江省委書記趙洪祝的行事風格中,即可窺見一斑。

參觀考察之前,趙書記照例會見了專家博客團一行。在他介紹完浙江的基本省情之後,東方衛視主持人駱新代表我們作了簡短的發言,並向趙書記提了兩個問題:一,您認為浙江致力建設的和諧社會與重慶正在建設的和諧社會有什麼區別?二,您認為浙江省有關方面在應對錢雲會事件上有沒有值得反思和有待改進的地方?應該說,這兩個問題都是非常「敏感」的。對於這種有「刁難」之嫌的問題,有些領導可能很不習慣甚至非常不悅。由於時間關係,活動主持人終於會見活動,但在活動結束後與駱新握手告別時,趙書記還笑著稱讚「問題提得好!」兩天後,筆會組織方告訴我們,趙書記已經回答了駱新的兩個問題——這確實出乎我的意料之外!

此外,浙江各地的公民道德建設也搞得有聲有色,這顯然有利於促進和諧社會的建設。與其他地方政府設獎樹立道德模範不同,浙江德清等地出現了「百姓設獎設百姓」的新現象。自1997年馬福建在武康鎮太平村設立了「孝敬父母獎」以來,德清縣陸續出現了「正良外來人員風尚獎」、「志國擁軍獎」、「溪水交通安全獎」、「天榮環保獎」、「立玲殘疾學子勵志獎」、「燮榮見義勇為獎」和最近的「松芳助人為樂獎」等24個民間自費設獎項目。民間設獎產生的「群眾設,群眾選,群眾評,群眾學」的滾雪球式的連鎖效應,促使崇尚公德、尊老愛幼、重視科技、注重環保等觀念意識在德清百姓中間蔚然成風,取得了群體性精神文明建設的豐碩成果。

當然,七八天的考察非常短暫,我們對浙江的了解還很有限。我清楚地知道,此行我們看到的都是「正面」的典型,但我也知道,要全面、客觀地評價一個地方也不能只接受「負面」的信息。綜合各方面的信息,我真的覺得:浙江的和諧社會建設的成效是相當顯著的,浙江社會的和諧指數在國內也是比較高的。

下一篇:國務院「垂範」預算公開,贊一個!
推薦閱讀:

浙江台州漁民捕獲巨型「魔鬼魚」 (1/3)
2013浙江旅遊總評榜  浙江日報
2000萬標箱是這樣實現的    浙江日報
浙江孝子每天載八旬痴呆母親上班 感動網友
浙江省《關於審理聚眾鬥毆犯罪案件相關問題的紀要》

TAG:社會 | 浙江 | 印象 | 和諧 | 建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