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什麼叫菩薩,心安理得

所以我們總歸結起來,佛教育就是叫一切眾生人人作菩薩,人人作佛,目的就在此地。你出家,出家菩薩;你在家,在家菩薩;你是男子,男子菩薩;你是女人,女人菩薩;你是老人,老人菩薩;你是童子,童子菩薩,乃至於各行各業,沒有一個不是菩薩,你做國王是菩薩國王;你去討飯做乞丐,菩薩乞丐,諸位細細去體會這個意思,佛教育在這個世間就成功了。我們推動佛教育從哪裡做起?要從本身做起,本身是不是個菩薩。什麼叫菩薩?菩薩一定要修菩薩道,要學菩薩行,菩薩道是什麼?菩提心。菩薩行是什麼?「六度萬行」,一般大乘經上講的「六波羅蜜」,《華嚴經》上講的「十波羅蜜」,這是菩薩。無論男女老少,各行各業,只要你有菩提心、學六波羅蜜就是菩薩。菩薩的世界、菩薩的社會是祥和的,是幸福美滿的,我們平常講真善美慧。這個社會裡面無論是哪個階層,無論是哪個行業,富貴也好,貧賤也好,沒有一個不生歡喜心,沒有一個不得清涼自在,因為這才是《無量壽經》所講的真正的清凈平等覺,而每個人所得到的確實是無量莊嚴,一點都不假。富貴得的是清凈平等覺,他的心是清凈平等覺,他的受用是大乘無量莊嚴,貧窮到乞丐,他的心也是清凈覺,他的受用也是大乘無量莊嚴,這個不可思議,這是真實的境界。我們學佛弘揚佛法如果沒有這個基礎的認識,你說怎麼不會走錯路? 貧富貴賤是現象,幻相,不是真相。舞台上表演的身分不同,清涼自在沒有兩樣。如果你要不相信,「乞丐有什麼樂趣?有什麼幸福?」我在受戒的時候,戒和尚是道源老法師,在說戒的時候他給我們講了個故事,這個故事是真的不是假的。他當小和尚的時候,他從小出家的,十幾歲當小孩的時候,他們家鄉有個乞丐,在外面討飯的,以後他的兒子做生意發達了,在他們那個地方上非常富有,可是父親在外面討飯,社會上的人對他不原諒,「你發財,這麼大的財富,你怎麼忍心叫你父親到外面去討飯!」所以他心裡當然非常難過,就派了很多人到處去找,好不容易把他父親找回來了,找回來好好的供養孝順,這是多少人來伺候老太爺。可是住了大概只有一個月,這個老人偷偷的看到人家沒有注意他的時候又跑掉了,又去討飯去了。所以別人就問他:你為什麼有福不曉得享?他說:那個不是福,我討飯是福,你看看我每天遊山玩水無拘無束,到時候討一缽飯,晚上睡覺,哪個破廟安安身睡一覺,這才是真正的福,那是監牢獄,被人家困著,動都不動,都人家看守著,好像犯人被軟禁一樣,不自在。 老和尚跟我們講故事,這個人真懂得人生,懂得享受,你才曉得乞丐裡頭有菩薩,他不是真的窮到當乞丐,他覺得這種生活方式自在,他滿足,他確實沒有貪心。我們心裡要有貪瞋痴,連這個乞丐菩薩都不如了,真正是身心世界徹底放下。我不曉得這個人有沒有念阿彌陀佛,念阿彌陀佛上上品往生,不是凡人。你從這個地方,這是真正的事實,距離我們現在也不過五、六十年之前的樣子,半個世紀。那個時候有,諸位一定要明了現在還有,只是我們沒遇到,遇到了也不認識。 所以佛法化度一切眾生的目標在此地,不是說佛的教化會給你財富地位,你要這樣想法就錯了,那佛的教化增長你的貪心。儒家曾經說「素富貴安於富貴,素貧賤安於貧賤」,這是世間聖人所說的。用個「素」字,用佛法來講,富貴貧賤是業報,你過去生中修的福,你這一生當然享福,你得福報;你過去生中沒有修福,那你這一生就是貧賤。諸位如果稍稍涉獵一點法相,法相宗講得清楚,我們得人身(引業),這一生的受用(滿業),你到這個世間來,引導你入這一道,入這一道之後,你這一生的受用是滿業,滿業就是過去生中所造的善惡業。引業,引到人道來,人道的業因是五戒十善,過去曾經修過五戒十善,這得人身,但是你過去有沒有修財、法、無畏布施那不一定,持五戒修十善的人不肯布施的很多,我們就曉得他來生如果做人,他的滿業就不殊勝。 如果這一生喜歡布施,喜歡財布施,喜歡法布施,也喜歡無畏布施,但是五戒十善不肯修,我們曉得他有福報,他將來會到畜生道、餓鬼道去享福,福報都很大,鬼道裡面當土地公、當王爺,這些鬼神多少人去拜拜,有福。畜生,你看外國那個寵物,享受不得了,一家人伺候它。所以我去一看,那個寵物才是一家之主,全家人都是它的奴僕。它有福報,為什麼不得人身?沒修五戒十善。它曾經修三種布施,所以那個寵物又聰明,又長壽。這因緣果報絲毫不爽,世間人不懂得,我們曉得的時候要把這個事實真相說出來,享福到哪裡去享,做主到哪裡去做主,所以貪瞋痴慢,心量狹小,嫉妒心重,這是最大的障礙。 人生很短,一剎那真的就過去了。你們現在還年輕,二、三十歲,可是你想想十年前就如同昨天一樣,再有個二、三十年就到晚年了,所以要懂得緣,要抓住緣,緣就是機會,什麼機會?造業的機會。你在這個時間裡頭造什麼樣的業,佛在經上將一切眾生所造的歸納成三類,「善業、惡業、無記業」,總不出這三大類。造作這三種業,善業,三善道;惡業,三惡道;無記業,非善非惡,但是感果報的是善惡業,所以佛教給我們修凈業。什麼叫凈業?善業裡頭不執著就是凈業,「作而無作,無作而作」就是凈業。在一切境緣之中,境是物質環境,緣是人事環境,也就是在一切物質、人事環境當中,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是慧,佛法裡面講的觀照,這是慧;能在境界里如如不動,不起心、不動念,這是定,定慧等學,這是功夫真正得力了,在哪裡?就在日常生活當中。修行就是過日子,修行就是工作,懂得的就在生活當中成菩薩、成佛了,不懂得的就搞六道輪迴,就這麼回事情。 所以整個佛法教學總歸結起來,無非是令一切大眾在這一生當中過得心安理得,理就是事實真相,過去、現在、未來,虛空法界,真相明白了,理你得到了,理得到你心就安了,理得心安,心安理就得了,這四個字相輔相成,我們心安你才能夠明理,理明之後你的心就更安,心更安,理就更明白,菩薩五十一個階位就是這樣子形成的,所以我們的心要不安,決定不能夠契入佛法。心要如何安?世出世間法要放下,放下不是說不做,不是說不學,決定不要把它放在心上,這叫放下。放下不是講的事,是講的心,心裏面再不執著,再不分別了,這叫放下。事上放下,那你錯了,事沒障礙,理事無礙,事事無礙。《華嚴經》上講的「六相十玄」,任何一樁事情、任何一個現象都具足六相十玄,小而微塵,大而世界,萬事萬物你仔細去觀察,都是六相十玄,所以《華嚴》對於世出世間萬事萬物的觀察才真正透徹明了。明了就叫「覺有情」,覺悟了,覺有情就是菩薩,所以他無論過什麼日子,無論什麼身分,無論什麼行業,他的心都非常安,安了他就自在快樂,真正幸福美滿他得到了。這個得到不是得到地位財富,不是那些,這就叫道,得道。大家要從這個地方著眼,從這個地方思惟體會,你這一生當中受用無盡,然後這些經教展開,裡面甚深的義趣你自然就懂得了。(文摘恭錄 -- 《萬法緣生》 (共一集)  1997/9/16  新加坡凈宗學會  凈空法師影音圖文檢索中心檔名:20-011-0916 網址:http://ft.hwadzan.com/)
推薦閱讀:

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研習報告  (第二集)  1992/10  美國聖荷西  檔名:05-005-0002
照顧家人是菩薩行
梵網經菩薩戒略註:乖尊卑次序戒 
闡揚凈土教法的普賢菩薩(圖文)
《禮讚觀世音菩薩 勸修念佛法門》

TAG:菩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