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與生活的平衡

工作與生活的平衡

6 人贊了文章

正好最近想法比較多,記錄在文章里挺好。搞不懂跟專欄有啥區別,就瞎寫吧。

起因是前女友曾吐槽我活的太硬了(不是開黃腔),不夠柔軟(確實也不能軟),很難被感動,也不會生活。

起初我很詫異,因為我一直自認是一個很感性的人,理想化的人,也善於共情。我不服氣,還埋怨她不理解我,開始找證據證明她錯了。結果越找越發現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我把生活過的了無生趣,甚至就沒有生活可言。即便對一直堅持的健身也提不起沒興緻,我到底怎麼了?難道是因為我現在的工作太忙了?嗯,貌似是的...

簡單講講這半年我在新公司經歷了什麼。入職當天便開會到夜裡12點半,之後從每天晚上9點下班,過渡到10點、11點。第一次我感覺到極限是兩周連續12點左右下班,因為離公司只有10分鐘的車程,到家之後很恍惚,我一度需要在床上無所事事刷1個小時亂七八糟的APP,才能開始洗漱。第二天早上七八點還可能有跨國會議要開(即便沒有會,我也會在早上9點半之前到公司)。放在往常,再忙我都會堅持周中至少運動一次,周末兩次往返4個小時去我喜歡的box訓練,但那一周我只運動了一次就再也打不起精神。

第二次觸到極限是出國際長差(半個月)。因為時差的關係,基本凌晨一兩點睡覺,有時會三四點,然後早上五六七八點隨機會醒,醒了就下意識的抓起手機回信息。有一次我特意數了一下,當天我跟超過50個人溝通過各種各樣的事情,而且很多是反覆討論。當時也因為項目進展不順利,每天崩潰幾百遍,身體和精神遭受了前所未有的衝擊。幸虧身體好,頂住了,確實也感覺自己得到了升華,好像我的努力非常有意義,美好的未來再向我招手。

可事情並沒有像預想中的樣子發展。回國之後我久久不能調整回狀態,更大的問題是,整個業務節奏突然放緩,我變的極不適應。面對突然多出來的時間,我失去了目標和方向感。進而產生焦慮和迷茫,並迅速擴展,開始對工作有了抵觸情緒,覺得很多事情做了也無意義,整體無前途。我當然意識到出了問題,而我又是一個不活明白不舒服斯基,於是便展開了深入的思考...

很多人都講,工作和生活要分開,但是很少有人去深挖這背後分開的到底是什麼。我以前也不懂,加上在我有限的生命中,有一多半的時間經濟都非常窘迫,所以我滿腦子想的就是如何找到一個改變現狀的機會,然後all in。曾經的我巴不得所有時間都被工作佔滿,只要能快速成長,擺脫現狀。尤其是在經歷了創業失敗、外企裁員、當紅互聯網公司資金鏈斷裂、公司業務轉型失敗等種種悲劇後,這種意願愈發強烈,直到半年前我加入了現在的公司,終於得到了釋放。但結果卻始料未及,這並不是我想要的,為什麼會這樣?

直到今天我終於明白,人們說的工作和生活要分開,其實是指背後的思維模式要分開。工作狀態下,人們相對嚴肅、理性,講究的是在有限的資源下儘快做最恰當的決策,保證執行、反饋、調整。生活狀態下,人們相對輕鬆、感性,強調的是嘗試不同的環境、事物、經歷,感受人與人、人與物之間情感上的互動。兩種狀態,都需要相對長時間的沉浸,才能有比較好的反饋。而兩種狀態的切換,實際上是思維模式的切換,成本非常高。最常見的情況是因為工作太忙碌,人們不僅會把工作帶入生活,還會把工作思維輻射到生活中,影響到生活的體驗。也就會出現文章最開始提到的,我前女友的吐槽。

本來到這就是我覺得基本上就說都差不多了,但是就在寫文章的過程中,我突然對在一線城市打拚到底的目的到底是什麼,有了新的認知。我們都說大城市機會多,但對於機會的定義很狹隘。我們下意識認為機會就是升職加薪,極端點就是踩到風口,一飛衝天。但冷靜下來仔細分析,這樣的機會,在龐大的人口基數面前其實非常稀少。一來不是你努力就可以爭取得到,二來在這個過程中要放棄的東西非常多,你可能會非常痛苦。

那麼來到大城市的意義,究竟是什麼?我突然發現,其實是為了儘快找到自己、定義自己。沒錯,這很雞湯(當然有很多人早早開悟,不需要經歷就了解)。所謂的機會多,我理解是指大城市提供了各種各樣的渠道讓你去嘗試。只要你願意,大城市可以最快速的幫你想清楚自己到底想以怎樣的姿態面對生活。而在小城市,節奏慢、渠道少、文化沒有那麼多元,摸索起來就更慢。

人生在世不如意十有八九,能找到一個比較開心、可持續的姿態,面對自己和世界,多體驗一下生命的諸多可能,我覺得這才是人生最大的意義。

只要想清楚這一點,這個世界總會給你一個位置。

完。

推薦閱讀:

TED:生命的衝浪者【130】
星雲大師:生命的意義在貢獻世間
人生的意義只是活著
朋友,你曾問過我:「生命是什麼?」
我的父親,想了解已來不及

TAG:工作生活平衡 | 人生意義 | 生命的意義 |